学术投稿

带蒂真皮下血管网超薄皮瓣在手部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李辉

关键词:真皮下血管网超薄皮瓣, 手部, 皮肤缺损, 皮瓣修复, 应用, 报告
摘要:我科自1994年起应用带蒂真皮下血管网超薄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41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尖锐湿疣152例

    1993~1998年应用电离子机电灼除疣,中药解毒除疣汤内服,外薰洗,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较好.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52例,男82例,女70例,年龄15~52岁,以19~22岁多见.病程:不洁性交后20天~3个月,长6月.发病部位:以疣发频率顺序,男性:包皮系带、包皮、尿道口、阴茎根、阴囊、肛周;女性:小阴唇、后联合、尿道口、阴道壁、大阴唇、宫颈口、肛周.形态:多以乳头样,菜花样为主,也可见鸡冠样、蕈样、角化状.

    作者:谷荣生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左房粘液瘤并发血栓形成41例分析

    左房粘液瘤是心脏原发性肿瘤中常见的一类.近年,随着诊断方法的不断进步,临床报道日益增多[1].我们近十年观察到的左房粘液瘤41例,结合文献对临床以及并发血栓形成与血栓栓塞等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谢荣禄;彭南生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柳胺苄心定预防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临床观察

    喉镜及气管插管操作激发交感兴奋,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甚至心律失常等反应.为阻抑此类应激反应,国内外学者多年来已探讨了各种方法用于减弱此反应,但利弊互见.柳胺苄心定(拉贝洛尔)为一兼有α-受体阻滞作用的β-受体阻滞药.本文观察此药对预防气管插管反应的效果及优点.

    作者:刘晓霞;田月霞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腋窝肿块332例临床分析

    腋窝是体表较特殊的部位,除本身原发疾病外,人体许多其他部位的疾病也可累及该处,且往往以肿块的形式出现,患者自己发现的机会较多.临床上以腋窝肿块首诊的患者较常见,笔者收治以腋窝肿块首诊并经术后病理确诊的病人332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赵挺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Hunt综合征11例临床分析

    Hunt综合征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多颅神经炎.典型表现为周围性面瘫,耳痛与外耳道疱疹三联症,尚可伴有听力下降、眩晕、眼震等内耳症状.症状出现先后常有变异,部分病人早期诊断仍有困难.我们对近6年来收治的11例深圳地区Hunt综合征病人进行临床特点分析和讨论,以期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作者:陈实;郭毅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左侧视觉疏忽的汉字阅读

    目的:研究视觉疏忽患者的汉字阅读机制.方法:通过疏忽组、偏盲组、正常组的汉字阅读,研究视觉疏忽患者汉字阅读认知机制.结果:疏忽组阅读汉字的准确率低于偏盲组或正常组(P<0.01);疏忽组阅读左右结构汉字的准确率低于上下和独立结构汉字(P<0.05),阅读上下和独立结构汉字的准确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视觉疏忽可能损害视觉信息的转化、整合及认知分析;对各种组成结构汉字的阅读差异可能与两半球视空间能力、注意分析面积、注意点有关,利用视觉疏忽患者有助于研究象形文字的认知.

    作者:陈卓铭;林谷辉;费建林;高然;刘晓加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心理治疗中学生心电图非特异性ST-T改变60例

    笔者从1990年元月~1996年12月采用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方法治疗60例中学生心电图非特异性ST-T改变,获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惠云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肾移植术后肾小管性酸中毒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尸肾移植术后肾小管性酸中毒(RTA)的临床意义和发生机制.方法:将45例肾移植患者按RTA发生情况分成A、B两组,比较其发生排斥反应情况,环孢素A(CsA)浓度等,并对RTA组患者进行追踪观察.结果:肾移植术后发生RTA较常见,多为可逆性,RTA组出现的排斥反应次数较多.结论:肾移植术后RTA的发生与低磷、高甲状旁腺激素(PTH)血症、CsA毒性等因素关系密切,对了解移植肾功能状态、预测排斥反应发生有一定价值.

    作者:何斌;杨周灼;李如恒;梁馨玲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鼻内窥镜行泪囊鼻腔造孔治疗慢性泪囊炎

    近两年来,我们采用鼻内窥镜下行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32例,收到良好疗效.

    作者:黄仪平;吴凌云;袁红波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疣状胃炎并出血49例分析

    疣状胃炎又称为慢性糜烂性胃炎或豆疹样胃炎.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但随着胃镜的普遍应用,本病的发病率有所增加.现将我院8年来所见且伴出血49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国安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代谢紊乱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代谢紊乱的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免分析法测定136例不同类型再障患者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含量.其中急性再障(AAA)12例,重型再障Ⅱ型(SAA-Ⅱ)50例,慢性再障(CAA)74例.结果:大部分患者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再障患者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减低与长期接受雄激素治疗、发热、出血、肝功异常及伴有胃肠疾病有关,适当补充叶酸及维生素B12有利于再障的恢复.

    作者:胡振玉;郑志汉;关华新;吴大方;李慧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库肯勃氏瘤22例临床分析

    库肯勃氏瘤较少见,我们自1980年1月~1997年12月收治本病22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发生率同期收治卵巢恶性肿瘤172例,卵巢转移瘤共34例,库肯勃氏瘤22例,占卵巢恶性肿瘤总数的12.8%.年龄20~66岁,平均41.1岁,绝经前占71.1%.

    作者:李霖;许爱荣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幼年喉乳头状瘤与产妇阴道尖锐湿疣关系的探讨

    1990年1月~1998年9月广东省人民医院五官科收治的幼儿喉乳头状瘤35例,年龄均在10岁以内.我们注意到这种疾病的发生近年有增多的趋势,本文35例均为阴道顺产的小儿;而近年我院产科收治的妊娠期合并阴道尖锐湿疣并以选择性剖宫产结束分娩共有5例产妇,随访4年,这5例均未发现小儿出现喉乳头状瘤病.因此本文探讨孕妇分娩前患阴道尖锐湿疣并采取阴道分娩是否与幼儿喉乳头状瘤有直接的关系.并从幼儿住院次数,手术次数,本病的复发次数,阐述小儿喉乳头状瘤病对小儿的危害.

    作者:周沫;刘相容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胃术后横结肠完全梗阻1例

    患者男,23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3年,加重伴呕吐胃内容物3天入院,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变形,拟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幽门梗阻收入院.在硬膜外麻下行胃大部切除术,术中见十二指肠球部巨大溃疡和周围粘连,幽门梗阻,行幽门窦旷置胃大部切除术(Moynihan法).术后一般情况正常,无腹痛,进食流质,腹平软,无压痛,肠鸣正常,第11天痊愈出院.出院后第1天进食半流、青菜后觉腹痛,呈阵发性绞痛,无向他处放射,并呕吐胃内容物多次,含胆汁样胃液,无咖啡样物及排黑便,腹胀,无发热,来诊再次住院.体查,T36.8℃,P 85次/分,腹膨隆,腹肌稍紧,右腹中部扪及胀大肠袢,有压痛,全腹反跳痛轻,未闻振水音及气过水音,无腹水征.诊断:肠梗阻.血常规WBC 20.1×109/L,RBC 4.46×1012/L,Hb 145 g/L.入院后禁食,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胃肠减压,抗感染,灌肠,病人症状无好转,保守治疗6小时无效,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原吻合口无特殊,各可通过大拇指,横结肠大部分位于吻合口右侧,明显鼓气胀大,并在吻合口右侧和横结肠通过处受压,大网膜嵌入且粘连,造成横结肠完全梗阻,吻合口左侧也有粘连,但不形成梗阻,给予拉出且松解大网膜粘连,横结肠复位,查吻合口后侧横结肠通过处尚可容二横指,术后第6天进食半流,病人无不适,第11天痊愈出院.

    作者:陈隆盛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洛丁新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及血液中相关因子影响的研究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近年来在高血压病、心功能不全及肾脏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它不仅可有效地治疗高血压,而且可使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肥厚(LVH)逆转[1],我们应用ACEI苯那普利(Benazepril)又名洛丁新,对高血压病及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降压,左室肥厚及改善心、肾功能、胰岛素抗性作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毅;张晋;赵理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抢救治疗电烧伤170例临床观察

    1982~1998年4月,我院烧伤整形科收治各类烧伤2 464例,其中电烧伤病人170例,上肢电烧伤107例,现将170例电烧伤致伤原因、抢救治疗措施及预后报道如下.

    作者:谢衷;徐俊赐;梁郁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43例

    我们自1995年始采用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耻骨后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1]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4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月云;周一南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QT离散度与冠心病心力衰竭死亡的关系

    QT离散度(QTd)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评估心脏复极同步程度的新指标,是心脏无创心电技术的检查方法之一.到目前为止,对QTd在多种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肥厚性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等)中的作用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作为评价心脏疾病心律失常危险性的方法[1].为了探讨QTd与冠心病并发心衰所致死亡之间的关系,本文对110例此类病人其中包括32例死亡病人进行了分析.

    作者:张承俊;田福宏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卡托普利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卡托普利(Captopril,巯甲丙脯酸)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由于其能有效地拮抗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被广泛用于高血压病及充血性心力衰竭.近年又发现一些新用途综述如下.

    作者:陈彦龙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72例观察

    1995年3月~1995年8月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肺心病(CPHD)心力衰竭72例,并与同期常规治疗组56例进行观察对比,疗效满意.

    作者:王丽 刊期: 1999年第0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