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癌Bcl-2、P53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研究

黄志辉;钟志强;池小娜

关键词:胃肿瘤, 原癌基因, 蛋白质p53, 脱噬作用
摘要:目的:了解胃癌细胞凋亡与凋亡调控基因Bcl-2、P53蛋白表达的关系,并探讨胃癌细胞凋亡与组织学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采用ABC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从高分化、中分化到低-未分化腺癌的细胞凋亡指数逐步下降,而Bcl-2和P53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在Lauren分型中,肠型胃癌与弥漫型胃癌比较,细胞凋亡指数高、Bcl-2蛋白低表达及P53蛋白高表达.结论:胃癌的细胞分化程度与细胞凋亡指数密切相关,而与Bcl-2和P53表达无关.胃癌的Lauren分型与细胞凋亡指数、Bcl-2蛋白表达及P53蛋白表达密切相关.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外伤性心脏大血管破裂的抢救

    心脏大血管损伤病情重,来势凶,大部分患者来院前已死亡,我院1993年3月~1997年6月,共成功抢救了外伤性心脏大血管破裂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建海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前房非磁性异物摘出的体会

    1990年9月~1998年10月收治的前房中细小或活动性非磁性异物患者36例(36眼),为探讨其安全摘出的方法,总结如下.

    作者:徐敏;伍桂军;杨方耀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代谢紊乱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代谢紊乱的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免分析法测定136例不同类型再障患者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含量.其中急性再障(AAA)12例,重型再障Ⅱ型(SAA-Ⅱ)50例,慢性再障(CAA)74例.结果:大部分患者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再障患者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减低与长期接受雄激素治疗、发热、出血、肝功异常及伴有胃肠疾病有关,适当补充叶酸及维生素B12有利于再障的恢复.

    作者:胡振玉;郑志汉;关华新;吴大方;李慧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双额叶脑挫裂伤临床治疗分析

    双额叶脑挫裂伤是闭合性颅脑损伤中的一种严重情况,这类病人的伤情变化较大,继发性颅内压增高的发生发展极为迅速,给诊断治疗带来困难.我院自1993~1997年共收治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80例,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临床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尹康;彭余江;朱良才;滕灵方;金玲江;林军挺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硬膜外自动镇痛泵注药在前列腺术后应用

    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患者常有膀胱痉挛性收缩、强烈的尿意、肛门坠胀或伤口疼痛等.1995年来我们对68例前列腺摘除术后患者采用硬膜外自动镇痛泵(PCA)注药止痛,解痉,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小宁;杨槐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组少见和严重的疾病,临床症状十分复杂,如不及时诊治,死亡率极高.近年由于血浆置换疗法的应用,TTP的预后有了很大改善,为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提高治疗水平,现将我科首例经血浆置换治疗成功的重症TTP并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温红;李翠贞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肾移植术后肾小管性酸中毒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尸肾移植术后肾小管性酸中毒(RTA)的临床意义和发生机制.方法:将45例肾移植患者按RTA发生情况分成A、B两组,比较其发生排斥反应情况,环孢素A(CsA)浓度等,并对RTA组患者进行追踪观察.结果:肾移植术后发生RTA较常见,多为可逆性,RTA组出现的排斥反应次数较多.结论:肾移植术后RTA的发生与低磷、高甲状旁腺激素(PTH)血症、CsA毒性等因素关系密切,对了解移植肾功能状态、预测排斥反应发生有一定价值.

    作者:何斌;杨周灼;李如恒;梁馨玲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97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造成新生儿早期死亡及远期智力低下、癫痫发作和脑瘫等并发症的重要原因,因而受到普遍重视.现将我们自1995~1998年收治的HIE 97例分析如下.

    作者:谭庆瑜;李婉华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黄芪对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黄芪对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的影响.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前白蛋白升高程度及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前白蛋白均升高,尤以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01),且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白蛋白(ALB)升高,谷丙转氨酶(ALT)下降均较明显(P=0.05,P<0.05);同时临床纳差、腹胀、腹水改善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黄芪能明显改善肝硬化患者肝脏蛋白质合成功能及相应的临床症状.

    作者:吴炎;陈凤媛;陈建文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胸腔注入顺铂和胞必佳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肺癌侵犯胸膜后其癌肿转移致恶性胸腔积液(胸液),目前治疗方法颇多,疗效不一.本组以顺铂和胞必佳为主,结合抗癌药物治疗胸液30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振水;钟建卫;崔玉清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三苯氧胺辅助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三苯氧胺辅助治疗进展期胃癌进行临床观察.方法:予三苯氧胺联合化疗药治疗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gR)阳性的进展期胃癌病人48例,观察其男性女性化性格、生存期、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研究组男性女性化性格得到改善,1~3年生存率提高,化疗后3周外周血CD+3、CD+4、CD+8细胞及CD+4/CD+8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认为三苯氧胺在ER、PgR阳性的进展期胃癌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浦涧;农乐根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幼年喉乳头状瘤与产妇阴道尖锐湿疣关系的探讨

    1990年1月~1998年9月广东省人民医院五官科收治的幼儿喉乳头状瘤35例,年龄均在10岁以内.我们注意到这种疾病的发生近年有增多的趋势,本文35例均为阴道顺产的小儿;而近年我院产科收治的妊娠期合并阴道尖锐湿疣并以选择性剖宫产结束分娩共有5例产妇,随访4年,这5例均未发现小儿出现喉乳头状瘤病.因此本文探讨孕妇分娩前患阴道尖锐湿疣并采取阴道分娩是否与幼儿喉乳头状瘤有直接的关系.并从幼儿住院次数,手术次数,本病的复发次数,阐述小儿喉乳头状瘤病对小儿的危害.

    作者:周沫;刘相容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鼻内窥镜行泪囊鼻腔造孔治疗慢性泪囊炎

    近两年来,我们采用鼻内窥镜下行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32例,收到良好疗效.

    作者:黄仪平;吴凌云;袁红波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鼓室成形98例临床分析

    自1990年1月~1996年8月,我院共施行鼓室成形术98例(105耳),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建光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急性肾功能衰竭100例血液透析疗效观察

    我们自1991~1998年采用血液透析(血透)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ARF)100例,取得一定疗效,分析如下.

    作者:蔡迅;刘冠贤;谭志明;杨永铭;钟伟强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nm23-H1蛋白表达与脑转移瘤发生及预后关系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蛋白表达与脑转移瘤发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nm23-H1单克隆抗体对52例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78例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结果:在肺癌中,nm23-H1蛋白表达与脑转移瘤的发生有关(P<0.05);而与预后无关(P>0.05).结论:原发肿瘤中nm23-H1表达下降对脑转移瘤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检测肺癌组织中nm23-H1蛋白表达水平可能是预测肺癌脑转移的指标之一;但可能对预测脑转移瘤预后没有价值.

    作者:张良;毛伯镛;张尚福;成娘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腋窝肿块332例临床分析

    腋窝是体表较特殊的部位,除本身原发疾病外,人体许多其他部位的疾病也可累及该处,且往往以肿块的形式出现,患者自己发现的机会较多.临床上以腋窝肿块首诊的患者较常见,笔者收治以腋窝肿块首诊并经术后病理确诊的病人332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赵挺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98例分析

    锁骨细长,部位表浅,易受暴力发生骨折,其发生率占全身骨折5.98%[1].既往常作保守治疗,皆因复位容易,固定困难,影响了疗效.我院自1991年5月~1998年3月对112例锁骨骨折进行了手术治疗,随访98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先银;莫新发;卓新明;何仲佳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导管疗法在中晚期肝癌治疗中的应用

    肝癌的化疗栓塞术,在目前肝癌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价值,该方法优于其他方法,近几年已被广泛应用.我们自1994年1月~1997年1月共收治中晚期肝癌47例,现就其治疗方法及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赵文英;巩照华;吕明;郝春志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3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象及骨髓象分析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因干细胞受损而引起以贫血为主或伴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骨髓呈病态造血,骨髓一系或多系增生异常,伴外周血细胞减少.临床多见演变为急性白血病.细胞形态学检查是其诊断和分型的重要依据.现就我室1990年1月~1997年7月30例MDS,分析其血象、骨髓象特征并报告如下.

    作者:李颂文;肖扬 刊期: 1999年第0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