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凡;卢远斌;黄美婷
目的:比较香菇多糖(天地欣)与顺铂胸腔内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恶性胸腔积液37例患者,随机分为香菇多糖组20例和顺铂组17例.香菇多糖组胸腔内注入香菇多糖4 mg加生理氯化钠40 mL;顺铂组胸腔内注入顺铂80 mg、利多卡因100 mg、地塞米松5 mg加生理氯化钠40 mL.2组均为每周用药1次,治疗1~4次,4周后评价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香菇多糖组的总有效率为75%,顺铂组的总有效率为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香菇多糖组的总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顺铂组(15%比100%,P<0.01).结论:与胸腔内注入顺铂比较,胸腔内注入香菇多糖能有效控制恶性胸腔积液,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朱勇德;田作春;李才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食管内翻拔脱术在食管癌、贲门癌外科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食管癌和5例贲门癌老年患者行食管内翻拔脱术.结果:18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无术中死亡病例.手术时间为3~6(中位数4)h,出血量300~600(中位数450) mL.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28%).术后随访3~61个月.术后生存5年4例(22%),3~4年6例(33%),1~2年6例(33%),1年以下2例(11%).结论:食管内翻拔脱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风险小等优点,可改善患者的进食问题及生活质量,为年龄大且心、肺功能差的早期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李标;林伟民;李富;欧阳一彬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支架置入术)术后再狭窄患者的病变近端参考血管重塑的发生情况及其与病变血管小腔直径变化的关系.方法:对63例支架置入术后出现胸痛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根据血管直径狭窄程度分为再狭窄组(19例)和非再狭窄组(44例).根据2组患者支架置入术前、术后即刻和本次造影检查的结果,观察病变血管小腔直径及病变近端参考血管直径的变化,并分析2者的关系.结果:造影复查结果显示再狭窄组患者原38处病变中24处出现再狭窄.再狭窄组的病变血管小腔直径、病变近端参考血管直径均明显小于非再狭窄组(均为P<0.05);直线回归分析证明,63例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复查时病变近端参考血管直径的变化与病变血管小腔直径的变化存在正相关(r=0.836,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病变近端参考血管存在血管重塑现象,其与病变血管小腔直径变化密切相关.重视参考血管的重塑,有助于正确评价病变血管的病变程度.
作者:马晓静;张兴华;陈博;商德亚;周轶;朱贵月;邵建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围生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对13例围生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13例均有头痛和视乳头水肿,发热8例,呕吐7例,肢体运动障碍7例,肢体偏瘫5例.6例行头颅CT检查,均发现脑实质内多发低密度影,但均未能显示CVST的直接征象——空三角征.13例行MRI,能明确静脉窦内有异常信号影6例,此6例中增强扫描后呈空三角征5例(此5例可确诊CVST);13例均可见较有诊断价值的静脉性脑梗死征象.13例行磁共振静脉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MRV),均能显示CVST病灶的静脉窦狭窄、闭塞或者充盈缺损.所有病例均予低分子肝素抗凝及脱水等对症治疗,全部治愈.对于围生期出现颅内压增高表现伴或不伴肢体运动障碍、肢体瘫痪等症状的患者首先应想到CVST,及时行MRI及MRV以作出诊断,给予低分子量肝素等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
作者:宋亭;许晓矛;麦伟文;董天发;黄健威;许治强;彭睎;刘子凡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密度梯度离心法加上游法处理精液对精子各运动参数和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加上游法处理102份男性精液标本,应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软件分析精子各项运动参数,并运用改良巴氏染色法观察精子形态.结果: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加上游法处理后,精子活动率、活动力、曲线速度、直线速度等运动参数值均明显提高(均为P<0.01).经该法处理后,畸形精子百分率、精子畸形指数均明显降低(均为P<0.01).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加上游法可使精子的运动参数及形态学均得到明显改善,是较好的体外处理精液方法.
作者:刁英;杨智敏;谭兵兵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226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分析其疗效.结果:226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切口长约4~5 cm,手术时间30~65 min,中位时间45 min,术中出血量10~50 mL,均无发生手术并发症.患者术后4~10 h肛门排气,术后次日晨进食流质饮食,术后1 d下床活动.226例均无术后感染,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5~7 d出院.随访8个月~3年,无出现胆管狭窄、肠粘连等并发症.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安全可行,适用于基层医院.
作者:陈晓泉;龚振斌;郑志刚;朱立群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胃肠道间质瘤是胃肠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该文就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病机制、病理特点、诊断、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李宇;孙晓滨 刊期: 2008年第09期
1 引言降肺复苏是救治地震中生命垂危的伤员的重要手段.现代心肺复苏包含3个基本程序:①基本生命支持;②高级生命支持;③持续生命支持或复苏后处理.现就近年来心肺复苏的方法与程序选择简介如下,供医护人员、救助者参考.
作者:黄子通;杨正飞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SLE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特征、易感因素、治疗和转归.方法:对住院治疗的102例SLE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真菌感染患者占同期住院1 350例SLE患者的7.6%,其中39例(38.2%)为医院内感染.感染部位常见为肺(37.5%),其次为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20例发生2个或2个以上部位的感染.病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40.6%),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和新生隐球菌.易感因素前3位为长期接受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治疗者、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者、低蛋白血症者.根据病原菌选择抗真菌药物,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为主要治疗药物.治愈48例,好转28例,未愈5例,死亡21例,病死率为20.6%.结论:SLE患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率高,且病死率高.多部位感染常见,以肺部为感染的高发部位,病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长期接受激素、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治疗和侵入性操作等是其常见易感因素.建议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做好真菌感染的防治工作,有助于改善SLE的预后.
作者:詹钟平;梁柳琴;陈冬莹;杨岫岩;叶玉津 刊期: 2008年第09期
1 引言唐山地震使24万多人葬身在残垣断壁之中,无数人流离失所,痛失亲人;四川汶川地震也导致了近10万人死亡或失踪.地震给人的心理造成的损伤,可能缘于身体遭受的伤害,也可能是因难以承受家毁人亡、亲朋离散的打击,还可能是难以适应生存环境的骤变.地震灾害造成的心理伤害不仅可发生在地震灾民身上,还可以出现在救援人员和媒体从业人员身上,甚至可发生在高度关注地震报道的普通市民身上.地震后的心理创伤是极具破坏性的,如果不及时治疗,对生活、工作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作者:关念红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患者男,26岁.因精神抑郁自服100片卡马西平(每片100 mg)30 min被家人于2008-03-01送入我院急诊科.患者烦躁不安,头晕、恶心,无呕吐,无大、小便失禁及抽搐.既往有抑郁症史.体格检查:体温36.8℃,脉搏104次/分,呼吸26次/分,血压170/120 mmHg(10 mmHg=1.33 kPa).神志恍惚,呼吸急促,皮肤、黏膜无皮疹及出血点,双侧睑结膜充血,无水肿,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分泌物,口唇轻度紫绀,颈部无抵抗,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广泛哮鸣音,未闻及湿啰音.心率104次/分,心律整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柔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张力增高,肌力4级,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作者:王晓红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腓肠肌内侧头筋膜皮瓣修复胫前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根据胫前皮肤缺损的情况,腘窝、腓肠肌内侧头及小腿软组织血液供应的特点来设计腓肠肌内侧头筋膜皮瓣的大小,游离腓肠肌内侧头筋膜皮瓣并将其局部旋转以修复胫前皮肤缺损.结果:20例患者中,1例发生皮瓣缘坏死,经换药后伤口愈合,其余19例Ⅰ期愈合.随访12~18个月, 20例患者骨折愈合顺利,无发生骨髓炎;全组皮瓣外观无畸形,弹性、质地良好,无坏死,小腿外形均较美观,患者对疗效较满意.结论:腓肠肌内侧头筋膜皮瓣修复胫前皮肤缺损疗效较好.
作者:史群伟;赵玉;吕浩然;杨进顺;黄文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加减对中老年男性部分雄激素缺乏综合征(partial androgen deficiency in aging men,PADAM) 患者睾酮水平、体能及血管舒缩反应的影响.方法:根据西医诊断标准,将入选的138例PADAM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76例予以十一酸睾酮,同时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对照组62例以十一酸睾酮补充治疗,治疗前后检测睾酮水平,用PADAM自评量表对患者体能及血管舒缩反应进行评分,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睾酮水平分别为(8.9±3.3)nmol/L、(13.6±4.5)nmol/L;对照组相应为(8.6±3.0)nmol/L、(10.5±2.9)nmol/L.观察组治疗前后体能及血管舒缩反应评分分别为(11.5±2.1)分、(5.7±2.0)分;对照组相应为(12.1±2.5)分、(7.4±2.0)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睾酮水平升高、体能及血管舒缩反应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睾酮水平升高、体能及血管舒缩反应评分下降程度较大(P﹤0.05).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出现尿潴留3例;观察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六味地黄汤加减疗法能提高PADAM患者睾酮水平,改善患者体能及血管舒缩反应,不良反应较少,为佐治PADAM提供1种新的选择.
作者:王玺坤 刊期: 2008年第09期
1 引言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办,河南省医学会承办的第10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于2008-06-05在郑州召开,大会由高润霖院士主持.本次会议规模大,参会人员达2 500余人,会议突出临床实践,注重多学科交叉,将国内外进展与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相结合.内容包括心血管病方面的新研究动向和指南,主要介绍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肺血管病等的诊治进展,还设立了临床病例讨论,下面就热点问题作简要介绍.
作者:钱孝贤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在跟腱撕裂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运动损伤后疑有跟腱撕裂的患者进行高频超声检查,观察患侧跟腱的形态、内部结构和回声特征,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和(或)MRI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31例疑诊患者中,超声检查提示完全性跟腱撕裂23例(74%),经手术和(或)MRI证实高频超声诊断准确率为100%;部分性跟腱撕裂5例(16%),经MRI证实高频超声诊断准确率为5/8;漏诊3例(10%),其患侧声像图仅表现为跟腱回声紊乱.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对诊断跟腱撕裂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该检查对诊断完全性跟腱撕裂的准确率较部分性跟腱撕裂高.
作者:彭思敏;黄卫红;韦蓉梅;陈体芹 刊期: 2008年第09期
1 引言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大量群众受伤,而且许多为复合伤,救治工作难度极大,掌握该类创伤的紧急处理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救治工作的效率和成功率.为此,本文对地震创伤的紧急救治措施作一简介.由于灾难现场及现场临时医疗点难以进行实验室检查,因此,诊断的主要依据来自临床观察,治疗方案也应参照这些临床发现.
作者:向孝兵;叶勇光;梁兴森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比较头孢曲松钠和左氧氟沙星治疗伤寒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1例伤寒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1例,给予头孢曲松钠2 g/d加入等渗氯化钠注射液2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20例采用左氧氟沙星0.4 g/d,分2次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4 d.比较2组疗效、开始退热和完全退热的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细菌清除率为100%,对照组相应为90%、90%,2组的总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开始退热时间为(2.4±0.9)d,完全退热时间为(4.1±1.9)d,对照组相应为(3.2±1.3)d、(6.4±2.5)d;治疗组开始退热时间和完全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为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对照组相应为20%(P>0.05).结论:头孢曲松钠与左氧氟沙星治疗伤寒的疗效相当,但使用头孢曲松钠者开始退热时间和完全退热时间均短于应用左氧氟沙星者,不良反应亦少,加之每日用药1次,使用方便,价格相对较低,可供临床酌情选用.
作者:熊和民;颜太琼;孙建文 刊期: 2008年第09期
1 引言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 HSC)恶性增殖的单克隆性异质性疾病[1].随着不同作用机制化学治疗药物的联合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技术的不断完善,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采用细胞毒药物的联合化学治疗方案,可使成人急性白血病的完全缓解率达到60%~85%,但其5年无病生存率仅为20%~30%,大多数患者早期复发,终死亡.即使是采用目前认为是有效的HSCT治疗,其长期无病生存率也仅为60%左右[2].
作者:陈运贤;丁倩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乍着似癫(癎)实为低血糖--1例低血糖症误诊的教训患者男,82岁.因突发抽搐、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30 min于20:00急诊入院.
作者:王淑芳;郭丽欣;耿慧;孙伟;马正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胎心率自发减速在待产中的意义.方法:以在妊娠晚期无应激试验中出现胎心率自发减速的121例待产孕妇为观察组,并根据胎心率的下降幅度及持续时间分为重度组88例及轻度组33例,另选择300名胎心率正常的待产孕妇作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胎心率自发减速的高危因素构成,比较两组的分娩方式、羊水性状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观察组胎心率自发减速常见的高危因素为脐带受压(33.1%),其中轻度组胎心率自发减速的高危因素以脐带受压、羊水过少、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多见,重度组则以脐带受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多见.观察组的剖宫产率、羊水Ⅲ度污染、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均为P<0.01),重度组的上述指标比轻度组均显著升高(均为P<0.01).结论:胎心率自发减速提示胎儿缺氧,与新生儿预后相关.如待产孕妇出现胎心率自发减速,特别是重度自发减速时,应积极采取措施,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以改善新生儿预后.
作者:袁冬兰;钱华;徐萍;姜志清 刊期: 200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