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联合外用甲硝唑、山莨菪碱、庆大霉素治疗5例烧伤感染

文诗平

关键词:联合外用, 甲硝唑, 山莨菪碱, 庆大霉素, 治疗烧伤, 现报告如下, 并发感染, 疗效, 联用
摘要:我们于1997年12月至1999年3月联用甲硝唑、山莨菪碱、庆大霉素治疗烧伤并发感染5例,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上尿路结石138例综合治疗疗效观察

    本院1993年6月至1997年6月收治了138例肾盂、输尿管结石病人,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治愈率77.5%.现报道如下.

    作者:索明德;张青花;索光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老年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疗效观察

    1 引言老年人急性非淋巴细胞自血病(ANLL)的治疗效果不满意,随着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延长,老年人ANLL的治疗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我们总结我院自1987年至1997年间30例老年ANLL患者在不同剂量HA(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下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陆智祥;沈晓梅;杨同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中药配合环磷酰胺在治疗肾病综合征中对白细胞的影响——附21例报告

    1 引言环磷酰胺对治疗肾病综合征,尤其是对狼疮肾炎的治疗已取得公认的效果,但由于环磷酰胺抑制骨髓造血功能,许多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往往因出现白细胞减少症而不得不中断治疗,甚至有的病人因此而拒绝接受治疗[1,2.1990年以来,我们应用中药配合环磷酰胺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21例,观察其对白细胞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宪英;赵妙珍;傅树楷;高和平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与调脂治疗

    1 引言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旨在防止患者发生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包括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和再发、恶性心律失常、不稳定心绞痛和猝死等,以降低病死率,延长病人存活时间,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钟林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体外反搏的临床应用进展

    1 引言体外反搏(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CP)是一种无创的体外辅助循环装置,其原理是通过对人体下半身进行无创性序贯加压,将血流驱回至上半身,使机体的整个循环系统形成搏动性的高灌注压力,增加心脏及其它重要脏器的舒张期血液灌流.

    作者:钱孝贤;郑振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多导睡眠图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附30例分析

    1 引言多导睡眠图是诊断睡眠相关性疾病的重要手段,是了解人体睡眠时有关生理、病理变化的重要方法.为探讨其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对1997年8月至1999年8月我院收治的3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整夜的多导睡眠图监测,现将结果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吴振雄;吴振东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白血病患者血清IL-8的测定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变化在白血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1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1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血清IL-8浓度.结果:ALL、ANLL和CML患者血清IL-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LL与ANLL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组水平显著高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1~M3)组(P<0.05),治疗有效的CML患者,治疗后IL-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结论:IL-8的变化可作为ANLL分型及监测CML治疗反应的一种手段.

    作者:李庆山;温春光;洪文德;许多荣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展望21世纪的药物治疗

    1 引言20世纪的治疗药物获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特效药的发现,药物作用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的阐明,对药物药效学和药动学规律的了解,发现新药和评价药物的毒性方法等方面,远远超过20世纪以前人类所有发现的总和.当今现代医学使用的药物,80%以上的种类是在20世纪发现的.即使有确切疗效的传统药,也多经过现代医学的加工以新的面孔出现.

    作者:黄守坚;丘仕聪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哮喘的抗炎治疗进展

    1 引言哮喘曾被认为是由IgE触发肥大细胞释放介质而引起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现在认为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抗原呈现细胞、嗜酸粒细胞(EOS)、嗜中性粒细胞(NS)和T淋巴细胞等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而引起的支气管慢性炎症.这些细胞产生大量的介质和细胞因子,导致支气管收缩、黏膜水肿黏液分泌和支气管高反应性,在哮喘的病理生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从而引导人们尽早应用抗炎治疗,并致力于哮喘新型抗炎药物的研究和开发.本文结合近文献,就哮喘的抗炎治疗进展作一介绍.

    作者:郑方算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高脂血症与脑血管疾病

    1 引言血浆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在血浆中均与载脂蛋白和磷脂结合以脂蛋白形式在血循环中运输,血浆脂质超过正常高限称为高脂血症.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发生关系密切,但与脑血管病的关系仍不十分明确,近年来,随着流行病学、脂质代谢及临床病理等方面研究的深入,人们对高脂血症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文就高脂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血管病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作一叙述.

    作者:谢惠芳;田时雨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改良CY-TBI联合依托泊苷预处理用于无血缘关系的骨髓移植2例报告

    1 引言环磷酰胺联合全身照射(CY-TBI)方案,一直是骨髓移植预处理的标准方案.国内北京医科大学血研所制订的改良CY-TBI方案被多家医院普遍采用,我们在此基础上,联合依托泊苷(VP16),组成新的预处理方案,为2例白血病患者成功地进行了无血缘关系的异基因骨髓移植(UD-BMT),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欣;黄梓伦;陆泽生;翁建宇;林伟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高血压病的诊断进展

    进修医生 请问教授,高血压病在诊断方面有何进展?教授 目前我国所使用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仍是1979年郑州会议所制定的标准,1997年美国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发表的预防与治疗高血压的报告对临床防治高血压更有指导意义,1999年WHO和国际高血压学会(ISH)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作了新的修定.

    作者:周和;伍爱婵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突发性右中上腹部疼痛、腹腔积液——思考病例(99)讨论部分

    1 病历摘要见1999年第10期600页.2 临床讨论2.1 本病例的特点本例特点为:①男性青年,既往体健,无慢性腹痛、腹胀病史,无腹部手术史.

    作者:章宗泉;蒋其诺;宋世祥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高脂血症与肝脏疾病

    1 引言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是指血浆胆固醇(cholesterol)及(或)甘油三酯(triglyceride)浓度增高,超过正常高限的情形.疾病、饮食、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都可影响人的血脂水平.及时诊治高脂血症可减少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等的发生.

    作者:杨绍基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胰腺癌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研究——附472例分析

    目的:探讨胰腺癌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对472例胰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其中181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约半数为60岁以上,且尚有增加趋势;年龄、性别和肿瘤部位与预后无明显相关,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90年代的预后较90年代前明显好转(P=0.003),手术切除率和手术死亡率为12.5%和11.9%;术后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8.8%、37.5%和25%,中位生存时间为49个月,手术切除组生存率显著优于姑息手术组和化疗组.结论: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仍未得到有效解决,手术切除仍是唯一有效提高长期生存率的治疗方法,但近十年来患者预后有所好转.

    作者:贾林;黄开红;袁世珍;骆福添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罗红霉素致药物性皮炎4例

    笔者在1995年至1999年5月间碰到罗红霉素所致药物性皮炎4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满昌强;甄宗玲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临床上的应用

    1 引言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彩超)在腹部、盆腔、体表组织等器官疾病诊断中的普遍运用,是近年来超声医学领域令人注目的新进展之一.除了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外,近又开发了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和彩色多普勒流速剖面图等新技术.

    作者:吕明德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先天性食管狭窄伴发肥大性幽门狭窄1例

    患儿,男,1个月.因呕吐1个月加重6天就诊.呕吐特点:开始每次喂奶后3分钟左右发生,非喷射状,量少,为奶汁.入院6天前呕吐加重,呈喷射状,多在喂奶后半小时至1小时发生,呕吐物为奶凝块.

    作者:秦满吉;卫秀丽;薛淑敏;秦雪玲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3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T细胞亚群、B细胞和免疫球蛋白的检测

    1 引言近年来,人们发现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易患感染性疾病,除原认为的血流动力学因素外,先心病患儿常伴有免疫缺陷[1].为此,我们对33例先心病患儿的T细胞亚群、B细胞、免疫球蛋白进行了检测,并探讨可能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饶智国;黄显湘;李佩玲;沈关心;朱慧芬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利巴韦林局部注射治疗寻常疣60例疗效观察

    我院自1997年8月至1998年10月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于寻常疣基底部注射治疗寻常疣6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应才;程素仙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新医学杂志

新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