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正念减压疗法在提高精神科护士幸福感中的应用

黎丽燕;巢桂花;唐秋碧

关键词:正念减压疗法, 精神科护士, 幸福感, 知觉压力
摘要:目的 探讨正念减压疗法在提高精神科护士幸福感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选取护士45名,行团体正念减压疗法干预8周,于干预前后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和知觉压力量表(PSS)进行调查.结果 培训后,护士知觉压力及失控感评分显著低于培训前,总体幸福感量表中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 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及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培训前(均P<0.05).结论 正念减压疗法可提高精神科护士的幸福感,降低工作中的压力.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早产儿颅内出血的相关因素及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早产儿颅内出血(ICH)的相关影响因素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600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检查结果分为ICH组(102例)与非ICH组(498例),分析早产儿颅内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 102例ICH早产儿中,Ⅰ度占87.25%,Ⅱ度占8.82%,Ⅲ~Ⅳ度占3.92%.ICH组的产前地塞米松应用率低于非ICH组,宫内窘迫率高于非ICH组(P<0.05);ICH组的机械通气率、 电解质紊乱率高于非ICH组,胎龄≥34周占比低于非ICH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宫内窘迫、 机械通气、 胎龄<34周、 电解质紊乱为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宫内窘迫、 机械通气等均为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对高危孕妇的监测,并于产前适时使用地塞米松,以尽可能降低ICH发生率.

    作者:叶旭强;戴怡蘅;刘卫东;曾立军;麦丽珊;张李霞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术前肌注地塞米松在早产促胎肺成熟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术前肌注地塞米松在早产促胎肺成熟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胎龄为28~34周单胎早产的11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产前使用地塞米松情况分为使用地塞米松组(观察组,n=59)和未使用地塞米松组(对照组,n=51).比较两组早产儿的1 min及5 min阿氏评分(Apgar评分)、 出生12 h血气分析指标、 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并记录两组产妇的产褥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早产儿的5 min Apgar评分均较1 min Apgar评分高(P<0.05),且观察组早产儿的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出生12 h时的血气分析指标(pH、PaO2、PaCO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RDS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的产褥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前使用地塞米松可缓解早产儿出生后的缺氧情况,减少RDS的发生,改善早产儿动脉血气指标,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且对产妇产褥感染无不良影响.

    作者:周莹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宫腔镜治疗宫腔因素所致不孕不育患者的生殖预后

    目的 探讨宫腔因素所致不孕不育患者采用宫腔镜治疗的生殖预后.方法 随机选取宫腔因素所致不孕不育患者300例,均实行宫腔镜检查和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宫腔因素进行比较,观察治疗后的生殖预后情况.结果 经过宫腔镜治疗后,各项宫腔因素导致不孕的患者比例均有所下降,子宫内膜息肉、 息肉样增生、 宫腔粘连以及子宫纵膈患者的比例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不同的宫腔因素所致不孕不育的生殖预后情况得到改善.结论 宫腔镜检查可明确造成患者不孕不育的宫腔因素,宫腔镜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妊娠率,改善患者的生殖预后.

    作者:马亚慧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甘露醇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感染性脑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

    目的 分析甘露醇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感染性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感染性脑水肿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呋塞米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观察组采用甘露醇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一氧化氮(NO)、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O、TNF-α和IL-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O、TNF-α和IL-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NO、TNF-α和IL-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P<0.05);观察组的病死率为2.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3%(P<0.05).结论 甘露醇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感染性脑水肿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有效降低炎性因子表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黄玉情;黄星华;冯健珊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产后出血影响因素及临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282例,分为干预组(产后出血,22例)和常规组(未发生产后出血,260例),收集两组产妇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可疑危险因素,分析产后出血发生的影响因素,根据相关危险因素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 妊娠合并高血压、 妊娠合并糖尿病、 剖宫产、 前置胎盘、 多胎妊娠在干预组和常规组中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2.341,95%CI为1.214~12.214)、 妊娠合并高血压(OR=3.221,95%CI为1.315~15.214)、 妊娠合并糖尿病(OR=3.654,95%CI为1.614~15.999)、 剖宫产(OR=1.947,95%CI为1.051~11.301)、 前置胎盘(OR=2.554,95%CI为1.310~12.514)及多胎妊娠(OR=3.064,95%CI为1.225~15.451)为影响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影响产后出血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中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实施护理对策对减少产后出血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段小网;席莎;郑秋梅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快速康复护理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的应用

    目的 观察快速康复护理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62例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首次下床时间、 排气时间、 排便时间、 住院时间和恢复自理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0.5 h、6 h和24 h的N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护理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加速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周志敏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4月至2017年4月于我院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正畸方法进行治疗,两组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SNB显著高于对照组,SNA、ANB、L1-MP及U1-SN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上中切牙倾角差、 磨牙移位及上中切牙凸距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软组织轻度水肿、 口腔炎症、 口腔溃疡和口腔不适感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微型种植体支抗应用于口腔正畸治疗中具有理想的疗效,且稳定性较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孙振龙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改良式止血法应用于良性卵巢囊肿腹腔镜剥除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改良式止血法应用于良性卵巢囊肿腹腔镜剥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良性卵巢囊肿并行腹腔镜剥除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术中分别采用电凝止血法、 缝合止血法、 改良式止血法进行止血,比较三组的术后激素水平和临床预后.结果 术后,三组的血清卵泡刺激素水平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黄体生成素和雌二醇水平逐渐升高至正常水平;术后3、6、9个月,改良式止血组的血清卵泡刺激素水平低于其他两组,血清黄体生成素和雌二醇水平高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12个月,三组的血清各激素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改良式止血组的月经改变发生率、 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改良式止血法应用于卵巢囊肿腹腔镜剥除术能加快患者血清激素水平的恢复,治疗安全性较高.

    作者:蔡华敏;周海霞;杨晓玲;黄小秋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超早期治疗Ⅳ~Ⅴ级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超早期治疗Ⅳ ~Ⅴ级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80例Ⅳ~Ⅴ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超早期治疗,评价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意识状态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后,意识状态Ⅱ级和Ⅲ级的比例显著高于治疗前,Ⅳ级和Ⅴ级的比例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Ⅱ级和Ⅲ级的比例显著高于治疗前,Ⅳ级和Ⅴ级的比例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超早期治疗Ⅳ~Ⅴ级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意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作者:方志远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分级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血糖控制、创面愈合及足部健康行为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分级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足患者的效果.方法 以54例行常规护理的糖尿病足患者作为对照组,54例行分级护理干预的糖尿病足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血糖控制情况、 创面愈合情况及足部健康行为.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腐肉脱净时间、 边缘新鲜肉芽生长时间及基底新鲜肉芽生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正确洗脚、 正确选择鞋袜、 正确修剪指甲、 合理足部保健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级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糖尿病足患者的血糖水平,促进创面愈合,提高患者的足部健康行为.

    作者:郑文韬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咽喉反流引起嗓音障碍与嗓音功能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咽喉反流引起嗓音障碍与嗓音功能的特点.方法 选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患者80例,其中40例咽喉反流患者为观察组,其余4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嗓音障碍指数(VHI)自我评估和嗓音客观声学分析以及电声门图检测,分析反流症状指数评分(RSI)及反流检查评分(RFS)与VHI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嗓音基频、 基频微扰、 振幅微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长发声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FS与VHI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s=0.2412,P<0.01).结论 VHI量表可反映咽喉反流患者的嗓音障碍程度及反流症状严重程度,RSI、RFS和嗓音客观声学分析以及电声门图检测等可反映患者嗓音功能变化情况,同时RFS与VHI存在一定关联性.

    作者:陈海林;杜宝文;蔡绪伟;徐志坚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心理状态及献血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应用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效果.方法 以我站2016年12月至2018年5月接待的100名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机采血小板献血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心理状态评分、 献血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两组机采前的S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机采后,观察组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00%(P<0.05).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00%(P<0.05).结论 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可改善献血者的不良情绪,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率,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献血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杨春花;杨婷婷;陈小嫄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身高偏离儿童家长对健康教育需求的研究

    目的 分析儿童家长对身高偏离知识的知晓情况,了解家长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程度以及通过健康教育所取得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荔湾区452名3~6岁学龄前身高偏离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结果 家庭户籍及收入、 家长职业及学历等因素对知晓率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家长对营养、 运动和骨龄分析指导表示强烈需求,分别为90.04%、78.32%、85.84%;家长对一对一交流和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方式表示强烈需求,分别为86.72%、85.84%;干预前后知晓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儿童家长对身高偏离知识需求较为强烈,建议加强健康教育力度,选择合理的健康教育方式,有效改善身高增长速率.

    作者:唐敏;黄亚深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以及凝血功能.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BI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PL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等凝血功能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卒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患者的预后改善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列计;廖国民;黄俊士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血清铁蛋白对AFP阴性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诊断和疗效监控的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对AFP阴性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临床诊断和疗效监控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原发性肝癌伴AFP阴性的患者78例为观察组,慢性肝炎患者75例为对照组.所有观察组病例均选择肝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铁蛋白(SF)、 癌胚抗原(CEA)、 糖类抗原199(CA199)和α-L-岩藻糖苷酶(AFU),生化酶学速率法检测γ-谷氨酸氨基转移酶(γ-GT).通过ROC曲线分析SF对于PHC诊断和预测术后PHC复发的临床价值.结果 观察组的SF、AFU、CEA、CA199和γ-GT水平分别为(25.24±6.03)μg/mL、(34.61±9.35)U/L、(8.86±1.21)ng/mL、(51.22±10.23)U/mL和(301.23±54.37)U/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12±4.09)μg/mL、(30.29±5.73)U/L、(6.83±0.89)ng/mL、(47.73±10.28)U/mL和(285.55±61.35)U/L(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F诊断PHC的AUC面积为0.885(95%CI:0.794~0.94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5%和91.2%;联合诊断的AUC面积为0.914(95%CI:0.830~0.96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6%和93.7%.截止本研究终止,2例PHC患者失访,24例出现术后PHC复发,复发率为31.58%;复发组的SF、AFU、CEA、CA199和γ-GT水平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F预测术后PHC复发的AUC面积为0.863(95%CI:0.782~0.937),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4%和90.6%;联合检测的AUC面积为0.905(95%CI:0.812~0.979),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8%和91.2%.结论 血清铁蛋白对于AFP阴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诊断和预测术后复发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多指标联合检测的效果更好.

    作者:周道祥;丘卫恩;周淑英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激励式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激励式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产科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激励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分娩方式,以及自然分娩的疼痛程度与总产程时间.结果 两组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自然分娩的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总产程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励式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初产妇分娩时的疼痛程度,缩短总产程时间,是一种保障母婴安全的重要护理措施.

    作者:王霞;蔡舒;李春青;唐丽君;王希成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6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33例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优良率为9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术后负重时间、 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P<0.05).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同乐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无创助产护理技术在减轻产妇疼痛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无创助产护理技术在减轻产妇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产妇145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50例.对照组产妇分娩期间接受传统助产护理,观察组产妇分娩期间接受无创助产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会阴水肿发生率、 疼痛评分以及疼痛持续时间.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会阴水肿发生率为2.07%,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的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疼痛评分为(2.07±1.1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的(6.59±3.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疼痛持续时间为(6.58±1.18)h,显著短于对照组产妇的(14.35±3.4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分娩期间对产妇行无创助产护理,可以减少产妇会阴水肿的发生率,降低产妇的分娩疼痛感,促使产妇早期恢复.

    作者:黄丽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Ⅱ、Ⅲ期胃癌FOLFOX4方案新辅助化疗研究

    目的 探讨Ⅱ、 Ⅲ期胃癌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经我院病理确诊为胃癌,且增强CT术前分期确定为Ⅱ、 Ⅲ期的患者4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术前新辅助化疗+手术治疗+术后化疗,对照组予手术治疗+术后化疗.比较两组的肿瘤R0切除率、 复发率、1年生存率及化疗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术前新辅助化疗后的胃癌临床分期相比化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肿瘤R0切除率及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化疗药的不良反应均较轻,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联合FOLFOX4方案新辅助化疗可提高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且不增加化疗毒副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洪驷耿;李邓松;庄丹;刘金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妇产科不良事件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于2016年1月在妇产科中实施PDCA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妇产科患者3.83万例(实施前),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妇产科患者3.9万例(实施后),观察实施前后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实施后,妇产科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可有效降低妇产科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段冬梅;骆志慧;潘萍 刊期: 2019年第02期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