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0 T高分辨率MR血管壁成像对大动脉炎活动性的判断

覃达贤;朱刚明;王青云;胡芳辉;张丽萍

关键词:3.0T高分辨率MR, 血管壁成像, 大动脉炎活动性
摘要:目的 探讨3.0 T高分辨率MR血管壁成像对大动脉炎活动性的判断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26例大动脉炎患者,采用3.0 T双梯度MR扫描仪进行检查,分析主动脉及其分支的起始段、 甲状腺双侧的颈动脉,并且进一步判断增厚管壁是否存在分层、 多环征、 内壁强化、 血管边界模糊不清等异常情况,比较活动期和非活动期血管壁MRI的图像特征.结果 ①活动期血管壁MRI图像多环征、 强化、 边界模糊不清的节段明显多于非活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主动脉分支与双侧颈总动脉的受累情况:左侧锁骨下动脉近段受累分支共23支(88.5%),平均血管壁厚度为(3.69±0.80)mm.90个节段中,35个节段可见血管壁环形增厚,高信号,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55个节段可见血管壁环形增厚,多环征,边界模糊不清,信号不均匀混杂,增强扫描可见强化明显.结论 3.0 T高分辨率MR血管壁成像对大动脉炎活动性的判断价值较高,能够清晰显示大动脉炎血管壁的精细形态学变化,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维生素B12与叶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其对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

    目的 研究维生素B12与叶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其对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治疗,B组使用叶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C组使用维生素B12与叶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维生素B12水平、血清叶酸水平、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观察三组患者治疗6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三组患者的维生素B12水平、 血清叶酸水平、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A组的维生素B12、 血清叶酸水平显著下降(P<0.05),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提高(P<0.05);B组的维生素B12水平显著下降,血清叶酸、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C组的维生素B12、 血清叶酸、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C组的维生素B12水平高于A组和B组(P<0.05);B组和C组的叶酸水平均高于A组(P<0.05),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低于A组(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维生素B12与叶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能够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稳定维生素B12、 叶酸、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新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不同分娩方式产妇对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数据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分娩方式产妇对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数据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分娩的158例初产妇,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分为自然分娩组(73例)和剖腹分娩组(85例).比较两组产妇的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数据.结果 剖腹分娩组的左/右侧FV内径、 左/右SFV内径、 左/右侧POV及左/右侧PTV内径均大于自然分娩组(P<0.05);左/右侧FV血流频谱峰值与左/右侧POV血流频谱峰值均低于自然分娩组(P<0.05).结论 与自然分娩比较,剖腹分娩产妇的双下肢静脉内径增大,静脉血流速度降低,DVT发生风险增大.临床实践中应鼓励产妇尽可能进行自然分娩,并加强剖腹分娩产妇的下肢深静脉超声监测,预防下肢DVT.

    作者:吴惠双;罗丽芳;严志毅;邓劲瑶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行持续腰大池引流的综合护理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行持续腰大池引流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头痛持续时间、 血脑脊液消失时间、 住院时间、 穿刺治疗费用、 并发症情况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头痛持续时间、 血脑脊液消失时间、 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穿刺治疗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行持续腰大池引流的综合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预后.

    作者:郑雪梅;赖菊秀;何贺存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1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暴力行为发生率和BP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降低暴力行为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许曲;刘佳;崔倩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对恶性肿瘤化疗后消化道延迟反应的改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对恶性肿瘤化疗后消化道延迟反应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20例恶性肿瘤联合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托烷司琼+地塞米松治疗)与观察组(给予托烷司琼+地塞米松+自拟降逆止呕方治疗)各6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 生活质量和呕吐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总稳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消化道延迟反应,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梁锦;张晓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同步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同步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78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序贯放化疗,放疗结束后采用TP方案(多西他赛75 mg/m2,顺铂75 mg/m2);干预组进行同步放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远期疗效、 治疗1个月后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Ridit分析显示,干预组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局部复发率为10.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90%(P<0.05).干预组的远处转移率为7.6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干预组的3年生存率为87.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两组患者的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同步放疗能够有效提高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冯活林;杨静;陈少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 住院指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心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卧床时间、 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而健康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缩短治疗周期,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梁小平;欧飞娜;江海华;刘丽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COOK双球囊应用于晚期妊娠促宫颈成熟对产妇宫颈Bishop评分及相关安全性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COOK双球囊应用于晚期妊娠促宫颈成熟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224例足月妊娠初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12例.试验组采用COOK双球囊引产,对照组采用缩宫素引产.比较两组产妇的引产效果、 宫颈Bishop评分、 分娩相关安全性指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3.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89%(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12 h后宫颈Bishop评分明显较高,住院时间明显较短,剖宫产率明显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OK双球囊促宫颈成熟效果较好,不良事件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毕健有;梁志冬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并重度肾积水的疗效探讨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并重度肾积水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66例上尿路结石并重度肾积水患者16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83例.实验组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对照组行传统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结石清除率明显较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 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并重度肾积水,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清除结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国卫;邢刚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经阴道彩超诊断及鉴别诊断子宫疤痕妊娠的价值

    目的 研究经阴道彩超诊断与鉴别诊断子宫疤痕妊娠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65例子宫疤痕妊娠患者,根据检查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经腹彩超检查,观察组(35例)采用经阴道彩超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孕囊型子宫疤痕妊娠和包块型子宫疤痕妊娠的诊断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孕囊型子宫疤痕妊娠确诊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包块型子宫疤痕妊娠确诊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彩超对孕囊型、 包块型子宫疤痕妊娠的诊断率均较高,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黎桃香;李依儒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消痈止痛饮内服外用联合治疗早期肛痈热毒炽盛证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消痈止痛饮内服外用联合治疗早期肛痈热毒炽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90例早期肛痈热毒炽盛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甲硝唑治疗2个疗程,治疗组采用消痈止痛饮内服外用联合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肛门疼痛评分、 临床疗效、 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肛门疼痛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肛门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9%(P<0.05).两组患者的复发率、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消痈止痛饮内服外用联合治疗早期肛痈热毒炽盛证,效果显著,安全性高,能有效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 体征,减轻肛门疼痛,能为进一步制定、 优化早期肛痈诊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黄余湘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辛伐他汀对中老年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治疗中老年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牙周炎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在洁刮治与根面平整基础上给予安慰剂治疗,辛伐他汀组在洁刮治与根面平整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20 mg,qn.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的菌斑指数(PLI)、 牙龈指数(GI)、 牙周袋探诊深度(PD)、 牙周附着水平(AL)、 龈沟出血指数(SBI)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3个月后,辛伐他汀组的PLI、PD、AL、SB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辛伐他汀组的PLI、GI、PD、AL及SB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辛伐他汀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生横纹肌溶解等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在牙周炎的治疗中,辛伐他汀能够降低PLI、GI、PD、AL以及SBI,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嘉;刘恩;潘国昌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浅谈MAQUET呼吸机NAVA新技术进展

    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慢性呼吸衰竭的重要支持治疗手段.传统机械通气模式由于存在人机不同步的问题导致肺部损伤等风险.近年来,神经调节辅助通气模式取得较大进步.本文介绍了此通气模式的工作原理、 工作方式、 适用范围及采用此工作模式时的禁忌和注意事项.

    作者:谢卫华;黄二亮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OP组(68例)和非OP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分析骨质疏松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00例患者中,骨质疏松为68例(68.00%);女性OP发生率为84.1%,明显高于男性的55.4%(P<0.05);OP组的平均年龄、 平均病程、HbAlc、24 h mAlb均明显高于非OP组,平均BMI、ISI均明显低于非O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 高龄、 病程长、 低BMI、 血糖控制效果不佳、 肾功能受损、 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均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平衡膳食、 适量运动、 合理用药对骨质疏松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梁洪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肝动脉灌注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肝动脉灌注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130例肝动脉灌注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 住院时间、 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54%(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1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46%(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高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娜;刘莹;何凤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隐睾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隐睾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13例隐睾患儿,根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行传统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手术指标、 激素水平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治疗组的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下床活动时间、 住院时间、 住院费用、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儿的激素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隐睾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毅夫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在老年高血压合并慢性心衰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在老年高血压合并慢性心衰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老年高血压合并慢性心衰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团队合作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 心理状况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LHFQ、PULSES、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LHFQ评分上升,PULSES、SAS、SDS评分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LHFQ评分高于对照组,且PULSES、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5.13%,低于对照组的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优于常规医疗模式,可有效整合专业护理意见,给予患者更科学全面的护理.

    作者:彭丹妮;江艳;骆秀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持续随访管理在艾滋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持续随访管理在艾滋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艾滋病患者815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79例)和观察组(40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随访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持续随访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耐受性及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的紧张恐惧、 抵触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主动告知、 坦然面对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减药/停药、 拒绝服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定期来访、 规范服药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随访管理可提高艾滋病患者的治疗耐受性和依从性,有助于抗病毒治疗方案的顺利实施.

    作者:陈伟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预防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预防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血液透析相关性血压患者4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分析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提前下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Kt/V和UR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获得满意的护理效果,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杨凤;曾活仪;谢沥影;罗建仪;陈结桃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小剂量螺内酯联合常规治疗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目的 观察小剂量螺内酯联合常规治疗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20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螺内酯.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 治疗效果、BNP和ET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BNP和E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功能指标、BNP和ET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采用小剂量螺内酯联合常规治疗,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明显改善心功能.

    作者:陆勇良;姚超永;陈海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