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也良
历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医药发展轨迹,政策的确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保障,并且每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的特点,每个时期都要解决每个时期的主要问题.第一个阶段是二十世纪50年代,这一时期的中医药政策主要是奠定政策基础,解决中医药的合法地位和作用问题,团结中西医的卫生工作方针、中医药的科学性与合法性,都是在这一时期确立起来的.这一时期还建立了大学、研究院、中医医院.第二阶段,是从改革开放至本世纪初,这个阶段是丰富政策内涵,解决正确处理好中西医关系和如何继承发展的问题,提出了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中医药现代化、突出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等一系列的方针政策.
作者:桑滨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卫生工作千头万绪,实际上干的就是两件事情,一件是防病,另一件就是治病,我们讲的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降低婴儿死亡率等等,实际上都是从防病和治病引申而来的.所以卫生工作千头万绪,说到底一个是预防为主,一个就是防治结合.所以卫生立法,主要也是围绕着防病治病这两件事情.防病治病的重点是传染病、职业病、地方病、重性的精神疾病、慢性病,从防病治病的角度来说,至少需要四大体系,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体系、管理体系,所以从立法上来说,我们希望应该完善这四个方面的体系.
作者:汪建荣 刊期: 2012年第10期
2012年新任地市卫生局长培训班的学员大多是任职不满两年的局长、书记,作为在政策策略操作层面的领军者,在医改成为卫生部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的背景下,提高履职本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需要深入了解卫生事业发展脉络和深刻理解卫生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作者:《中国卫生》编辑部;丁珠林;刘也良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作为一个地市卫生局长,除了要有相关的知识、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智慧.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着内部的水平边界、垂直边界,还有外部的行业边界,只有对内加强沟通,对外加强协调,内外协同,打通边界,变改革利益相关方的零和博弈为合作共赢,医改才能成功,这是非常需要智慧的,是地市卫生局长必须做好的事情.
作者:郭应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地市卫生工作要讲究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基层卫生工作事无巨细,地市卫生局长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这一层级重点要放在执行力上,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用好中央政策,把医改真正落实到基层工作中去.
作者:韦茂国 刊期: 2012年第10期
9月1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北京市医院管理局联合举办的首届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实践高峰研讨会,成为中国人民大学医院管理研究中心成立后,首次公开征集、研讨相关课题的大课堂.一问:卫生到底是什么?
作者:丁珠林;张海鸥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卫生局长应该有责任感.卫生局和其他市局的工作性质、担当责任不一样,它必须对全市人民的身心健康负责,承载着为全市人民身体健康服务的任务,责任重大,担子很重,思想上没有对这份责任和担当有高度认识,是做不好卫生局长的.
作者:王国秋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中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在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当中来重视和发展我们的医疗卫生事业.所谓服务型政府就是在以人为本和执政为民的理念指导下,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将公共服务职能上升为政府的主要职能或者核心职能,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
作者:薄贵利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前,我国疾病预防控制的关键问题是防治脱节,没有形成合力.我们国家卫生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但是虽然强调了几十年,防和治依然没有结合,而且差距还很大,防就是防,治就是治,还是两张皮.关于这一点,地市卫生局长们体会比我还要深:现在在医疗机构里,光是治疗病人了,防疫是很少的,几乎没有,这远远不够,因为很多传染病病人第一时间不是去疾控中心,而是去医疗机构,如果我们的医疗机构没有一个很强的传染病的防控意识,可能在第一时间,我们就没有控制住传染病的流行.因此,在这里我必须再次强调预防的重要性,强调防和治的结合.
作者:肖东楼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未来的5 ~ 10年,是卫生事业发展关键的一个时期,是卫生改革关键的一个时期,也是建设健康强国的一个关键的时期,在这个时候走到卫生行政这样一个领导岗位上,肩负着重要的责任,肩负着光荣的历史使命.在这个时期,要做好地方卫生行政工作,除了要具备作为领导干部的一般素质以外,还有以下几点:一是作为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要准确把握卫生工作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定位,准确地把握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作者:刘新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均等化是一个长久的制度设计,它要保证每个居民,无论性别、年龄、种族、职业、收入水平,都能平等地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更重要的是,它将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通过制度安排落实,包括对城乡居民健康实施干预措施,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和慢性病,使城乡居民平等地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作者:秦怀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从2011年起,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北京市医院管理局便建立起多层次的合作关系.让董克用院长看好的是,双方在探索公立医院的改革之路,研究现代医院的管理之道方面一拍即合,搭建一个跨学科、多部门的合作平台,使各个系统的优势充分体现,并将研究成果用于教学.而借助中国人民大学医院管理研究中心这个平台,在理论上总结提升公立医院管理,特别是北京市卫生改革的实践经验,形成一套完整的现代化医院管理理论,指导医院更少走弯路,是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的期待.
作者:丁珠林;侯晓菊 刊期: 2012年第10期
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实践中我一直以此为切入点开展工作,概括说就是:定决策,用跨越思维代替追赶思维;带队伍,用思想方法决定工作方法;创业绩,用德政意识开创事业发展.
作者:马守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艰难环节,其员工满意与否对改革的成功将产生重要影响.作为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结合我市公立医院改革及运行现状,我们组织实施了2011年度市属公立医院员工满意度调查,旨在为医院管理和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作者:王守桂;芮景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补偿就是对消耗的资源给予补充或偿付.这种补充或偿付的量中一定要包含发展所需要的资源,这样才能保证医疗卫生服务能够可持续地有效提供,保证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不管采用什么方式或渠道,不管如何做出决策,医疗卫生服务总是一定要获得足够而适当的补偿.当然,不同的补偿渠道、方式和做出决策的方式,会在效率和公平上产生出分野.
作者:毛正中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在医改的实际操作中,我预计推进能够比较顺利的是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的乡镇卫生院住院全报销模式,因为这种模式:1.让老百姓能够就近及时看病,让应该住院的能去住院,小病及时得到治疗,不会演变为大病;2.消除老百姓看病就医的恐惧感,比如新农合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是85%,但是老百姓心中还是没有数,心存恐惧,全报销模式让老百姓放松就医;3.有效缓解医患矛盾和紧张,过去患者进了医院,害怕医生开大处方,乱开检查,现在老百姓住院一次只需交150元钱,相当于卖了两只鸡.全报销模式现在面临的大问题是,乡镇卫生院人才缺乏、技术落后,特别是中心卫生院.
作者:朱新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2010年2月,湖北省正式启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在鄂州市被确定为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的同时,确定了23所医院为省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院,其中县级医院12所.今年,我省又有20个县被纳入国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
作者:杨有旺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卫生局长要把队伍带好.第一支队伍是院长队伍,要建立起一支懂管理、能干事、干得好事的院长队伍,第二支队伍是行政管理队伍,包括规财、医政等,第三支就是医务人员队伍.
作者:李明桦 刊期: 2012年第10期
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根据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以及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差的实际,在呼伦贝尔市等地区试点推行了家庭小药箱进牧户工程,用简单的办法解决了农牧民群众享受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现实的问题.将小药箱作为四级基层卫生服务网络的终端放置到牧户家中,针对居民实际健康需求配备着个性化药品、健康宣教产品等,以数字化的流动医生工作站为载体,通过家庭签约医生的上门服务机制建立,将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乡村医生绩效考核等有效地融入到小药箱管理中,既提高了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针对性,也提高了群众健康管理水平和效率.
作者:毕力夫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履新局长职务刚好3个月的王仁元,一直在思考突破难点的问题.譬如,如何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王仁元的观点是,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群众满意,毫无疑问,但是卫生系统广大医务人员的利益也必须同时考虑,只有把让医务人员主动投身医改这篇文章做好了,医改离成功就不远了.
作者:王仁元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