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柴胡温胆汤社区治疗痰湿型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分析

张丹丹

关键词:柴胡温胆汤, 痰湿型, 2型糖尿病
摘要:目的:研究痰湿型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柴胡温胆汤治疗的价值.方法:以痰湿型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时间所选2017年1月-2018年6月),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简单化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实验组行柴胡温胆汤治疗,分析2组痰湿型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结果.结果:实验组痰湿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总有效率(96.00%)明显较对照组总有效率(82.00%)高;实验组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痰湿型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柴胡温胆汤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家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补阴益气法配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补阴益气法配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化疗治疗62例,研究组补阴益气法联合化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咳嗽、咳痰、气短、乏力的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治疗后的NLR、KPS、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采用补阴益气法,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NLR、KPS评分,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程天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耳穴埋籽、穴位按压对于妇科腹部术后病人肛门排气与排便时间的影响研究

    目的:观察耳穴埋籽、穴位按压对妇科腹部术后患者肛门排气与排便时间的影响分析.方法:将60例妇科实行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采用耳穴埋籽联合穴位按压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在肠蠕动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以及不规律腹痛消失时间中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埋籽联合穴位按压在妇科腹部术患者术后护理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耿颖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陪护家属心理健康的影响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陪护家属心理健康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陪护家属(19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健康教育,研究组对患者和家属实施多元化健康教育,对比患者病情改善情况和家属心理状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SDSS、BPR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家属的SDS、SAS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互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效的健康教育能够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改善心理状况,提高康复效率.

    作者:康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助产护理对高龄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分析

    目的:观察研究助产护理对高龄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高龄产妇150例研究目标,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75例.常规组使用常规产科护理干预,研究组在使用常规产科护理的同时运用助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高龄产妇的分娩结局和分娩指标.结果:数据分析结果发现,研究组产妇分娩结局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存在临床可比意义.研究组产妇的平均分娩时间和产后出血量均低于常规组P<0.05,存在临床可比意义.结论:对高龄产妇分娩中,使用助产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分娩结局,减少分娩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减少产妇紧张、焦虑情绪,减轻产妇疼痛时间,确保母婴安全,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周慧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对复发性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目的:探讨复发性小细胞肺癌应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治疗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复发性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均为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应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治疗,观察疾病控制率、中位生存时间、不良反应率.结果:复发性小细胞肺癌患者疾病控制率为58%,中位生存期为(18.2±1.3)个月.结论:复发性小细胞肺癌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治疗,可增强疾病控制率,延长中位生存期限,具有非常重要的开展价值.

    作者:文淑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针对性护理在脑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对脑瘤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我院收治的脑瘤患者96名分为两组,一组为采取常规护理的常规组(n=48),一组为采取针对性护理的针对组(n=48),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以及压疮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在护理满意度上,针对组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在压疮发生率上,针对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AS、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均优于护理前,且针对组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对脑瘤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降低压疮发生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疗效显著,可推广应用.

    作者:高婷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院外延续护理联合家属同步教育对膀胱癌病人化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院外延续护理联合家属同步教育方法对于治疗膀胱癌病人化疗依从性以及生存质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断并被确诊为患有膀胱癌的70例患者自由组合后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35例患者选择临床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的35例患者则是在常规护理方法上进一步实施院外延续护理联合家属同步教育方法.经过两种护理方式后,对患者的化疗依从性以及生存质量进行临床专业对比.在进行本次研究与相应护理之前,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没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化疗依从性以及生存质量等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外延续护理联合家属同步教育方法对于治疗膀胱癌病人化疗依从性以及生存质量的具有显著临床疗效.

    作者:杨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PICC延续护理手册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对PICC延续护理手册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主要以2017年3月-2018年9月在我院医治的64例肿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n=32)与研究组(n=32.参照组采用PICC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在其基础上给予PICC延续性护理手册,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明显优于参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却远低于参照组,且终检验结果为P<0.05,具有一定的讨论分析价值.结论:PICC延续护理手册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热依娜·乌甫里;芮海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示错法在护生实习前技能强化训练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示错法在护生实习前技能强化训练中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100名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人,在实习前强化技能训练教学中,对照组采取传统的示范-练习-总结的教学方法,实验组采取示错法教学,对两组教学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操作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示错法在护生实习前技能强化训练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研究和推广.

    作者:陆海帆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产房护理安全管理在产妇分娩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在产妇分娩中应用产房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6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产房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两组产妇护理质量比较,数据显示(81.3±3.1vs96.1±2.1),其中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更高,差异显著(P<0.05).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更高,剖宫产率明显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产妇分娩中实施产房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有效提高产妇护理质量,降低剖宫产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代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66例维持性血透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3例,常规护理干预)与实验组(33例,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细胞因子含量较护理前均有所改善,且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09%,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维持性血透患者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有效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及改善细胞因子含量.

    作者:王媛姗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优质护理对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针对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临床治疗,就使用优质护理的临床疗效展开探究.方法:本次研究的样本为150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患者均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随意取其中75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措施作为对比组,余下75例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措施作为试验组.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均要比对比组低,p<0.05.结论:对临床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措施,可以积极避免患者出现并发症.

    作者:李宛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热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对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局部复发的治疗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热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用于治疗原发性肝癌肝动脉灌注栓塞化疗(TACE)后局部复发患者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4~2017.8期间行TACE术后局部复发的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信封法分为甲、乙组,两组患者均予以3-DCRT,乙组再次基础上联合热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乙组近期有效率、1年生存率分别为84.0%、72.0%,甲组分别为52.0%、40.0%,差异均有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术后局部复发者采用热疗联合3-DCRT,可改善疗效,延长寿命,且过程相对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陆淑蕊;蔡君东;梁桂杰;刘晶;王振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从VCT人群HIV感染状况看艾滋病的宣传教育

    目的:通过分析唐山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数据,指导下一步宣传导向.方法:收集2012-2017年唐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VCT门诊求询者的基本信息和检测结果,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主动求询检测共4351人,阳性检出率为5.0%,阳性检出率高的人群是≥51岁年龄组,其次是≤20岁年龄组,分别8%和7.7%.主要的求询原因90.5%是发生高危性行为,其中男男同性性行为(MSM)占28.4%,非婚异性性行为占60.6%,双性性行为占1.5%,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2.2%、1.7%和16.4%.结论:随着近年来大学校园艾滋病宣传力度的加强,青年学生的认知度提升,主动检测比例明显提高,但男男同性性行为的HIV感染率持高不下,提示应从中学开始进行安全性教育,从小引导正确的性观念;而中老年MSM者阳性检出率持高,且主动检测意识不强,今后应针对中老年人群开展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杜绝危险性行为,避免艾滋病在中老年人群中的传播.

    作者:李欣;张庆娟;杨秋月;曹会珍;魏学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大鼠创伤性脑损伤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目的:利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分析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脑组织的微观结构,探讨TBI后脑白质和灰质的变化情况.方法:10只Wistar大鼠进行TBI模型制备,分别在损伤前(D0)、损伤后第1天(D1)、第3天(D3)和第7天(D7)进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扫描.结果:大鼠TBI后白质从第1天开始,而灰质从第3天开始DTI参数有变化.在白质中,胼胝体压和胼胝体干从损伤后第1天开始各向异性分数(Anisotropy Fraction,FA)值和轴向扩散系数(Axial Diffusivity,AD)值显著下降、径向扩散系数(Radial Diffusivity,RD)显著上升,而损伤同侧外囊从损伤后第3天开始有变化.在灰质中,损伤同侧海马在损伤后第7天FA值和AD值显著上升.这些结果表明了TBI导致了白质完整性的丧失以及星型胶质细胞的活化增殖.结论:TBI后白质和灰质的DTI参数均有变化,说明DTI参数可以用于评估TBI后脑组织的微观结构变化,为进一步的神经修复以及TBI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测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作者:李静;赵璨;饶家声;赵文;高钰丹;杨朝阳;李晓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护理干预用于抑郁症患者康复对其SDS评分影响评价

    目的:研究分析抑郁症患者康复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进行前瞻性研究,在2017年6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抑郁症患者78例按照随机法分成两组,常规组实施常规优质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基于健康信念模式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进行3个月的跟踪随访,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SDS)评分变化情况以及自我效能评分比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入组后未经干预SDS评分基本相同,经护理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研究组降低幅度高于常规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跟踪随访,护理干预后患者自我效能评估分布情况均有变化,组间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抑郁症患者康复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护理干预大大改善患者不良状态,自我效能大大提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等大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海霞;孙雪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结膜吸吮线虫病1例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结膜吸吮线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为防治此疾病提供参考.方法:对门诊1例结膜吸吮线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治疗效果等,并提出防治策略.结果:该名患者经会诊排除眼内病灶,且实用显微镜取出线虫后上报疾控中心,确诊为结膜吸吮线虫病,发病原因考虑为卫生环境差、狗接触等.结论:为更好的预防结膜吸吮线虫病需要重视卫生,并减少与动物的接触,注意饮食,出现眼部症状后立即进行专科检查.

    作者:邬永明;王斌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应用高频电外科工作站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应用高频电外科工作站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护理配合.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11月腹腔镜下进行子宫切除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应用高频电外科工作站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护理,术后30d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日均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肠道恢复、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短(少)于对照组(P<0.05)经1个月出院持续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应用高频电外科工作站对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进行护理配合,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手术难度,利于术后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林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品管圈对ICU实习护士护理带教品质的作用分析

    目的:分析品管圈对ICU实习护理护理带教品质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我院ICU实习护士48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教学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执行详细的培训计划.之后对两组实习护士培训后的综合能力进行评分,判断品管圈发挥的作用.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品管圈实施后,观察组在查房、健康教育、技能操作、理论考核与专科操作的评分上都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显著提升ICU实习护士的综合能力,有助于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提升满意度与护理质量,可以作为一项优秀的培训模式进行推广.

    作者:管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及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建立符合我区特点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参考相关的文献资料以及地区应急预案文件,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应用于传染病的预防以及疫情暴发时的应急处理,对比处理机制建立前后的差异.结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后,传染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的建立与应用,对传染病暴发疫情有较为显著的控制效果.

    作者:杨英彩;刘春雷;顾枭成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家庭医药杂志

家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西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