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玲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对手术室质量改进的影响及应用前景.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时间段内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150名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手术室护理质量采用常规控制的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时间段内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3080例为观察组,对观察组手术室护理质量采用综合评价指标控制.在采集获得所有数据后,进行分析整理,对比两组手术中潜在风险的发生率,并从中确定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将数据与手术室质量综合评价13项指标相结合进行分析,有11项指标中的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可得综合评价指标质量控制在手术室护理质量上效果更加显著.结论:对手术室护理质量中运用综合评价指标并加以防控能助于手术室的持续质量改进,因而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宋佳伟;张敏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探讨护理经验交流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在科室建立起护理经验交流体系,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经验交流氛围,促进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结果:经过护理人员之间的护理经验交流,提高了护理人员自身的理论知识,还更加有利于患者的康复.结论:护理经验交流值得推广使用,不但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还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
作者:张兰萍;李静;马燕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高压治疗型医用弹力长袜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的患者60例,按照就诊顺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措施,观察组使用高压治疗型医用弹力长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5d内和5d后初次下床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VAS疼痛评分7-10患者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结论:高压治疗型医用弹力长袜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周敬 刊期: 2017年第07期
随着社会日益发展,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要求我们产科工作者,不仅在住院期间,要做好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并且要求我们让产妇做一个科学育儿,身心健康的好妈妈,这也是时代予以我们的责任.在住院期间学会了母乳喂养的技巧,懂得了母乳喂养的好处.但大多数是第一次做妈妈,那么让我们共同探讨一下出院后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孙阳亲;张倩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急诊输液中护患沟通技巧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64例急诊输液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应用护患沟通技巧,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和出现护患纠纷的概率.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8.1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88%.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15.63%,观察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3.13%,观察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输液中应用护患沟通技巧对患者进行护理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率,使急诊输液护理效果更好.
作者:徐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腹腔镜剔除子宫肌瘤的手术方法和优点.方法:选取4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2组.对照组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研究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的差异,并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时不同大小、数目子宫肌瘤对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的影响.结果: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瘤越多、越大使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在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方面优于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
作者:勾晓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个性化优质助产护理对高龄产妇分娩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本研究于医院内选取了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78例高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方式对产妇护理的分娩进行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助产干预,对比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以及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的产程时间以及产后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助产将对高龄产妇的分娩干预产生较好的临床干预效果,从而有效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减少了产妇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宜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作者:于颖芬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湿疹的临床预防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出生3-28d的患有湿疹的80例新生儿,对其临床表现、湿疹病因、湿疹实验室检查及对婴儿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患儿湿疹发生在头部的50例(62.5%),急性发作的湿疹患儿58例(72.5%),渗出湿疹35例(43.75%),伴有瘙痒症状的34例(42.5%).湿疹发生的原因主要与遗传因素和过敏有关.结论:婴儿湿疹主要位置为头面部.患儿主要表现为症状反应、瘙痒、渗出等特点,婴儿湿疹的主要原因是过敏.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预防和护理,可减少湿疹的发生,降低湿疹的复发率,使婴儿健康生长发育.
作者:庄浚萍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研究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对泌尿系结石引起疼痛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前来我院就诊的泌尿系结石患者7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传统的护理方式上,采用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的护理方式,对照组仅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临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时间比对照组患者时间短,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且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复发率(2.3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复发率(9.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对泌尿系统结石引起疼痛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效果显著,明显缩短患者的疼痛时间,患者的满意度高,复发率低,在临床上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邵亚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方法在急诊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4年5月到2016年5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50例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组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25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实验组,实验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两组比较数据呈现为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急诊患者救治中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可起到明显效果,不但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在焦虑和抑郁方面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研究.
作者:孙美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预防心外术后患者ICU谵妄的应用.方法:将我科收治的70例心外科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瞻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8d生存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ICU治疗时间和总住院日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降低心脏外科术后患者ICU瞻望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常建华;刘娟;陈国琼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分析高频彩超在甲状腺腺瘤与甲状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超声诊断为50例甲状腺腺瘤及10例甲状腺癌的高频彩超诊断资料.结果:经病理证实甲状腺腺瘤45例,甲状腺癌9例,高频彩超对甲状腺瘤及甲状腺癌的诊断正确率均为90%.结论:高频彩超在甲状腺腺瘤及甲状腺癌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冯庆江;张竞睿;刘志鹏;卢杉;李超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HBeAg阳性慢乙肝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94例HBeAg阳性慢乙肝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占52.13%(49/94),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对照组占47.87%(45/94),采用普通干扰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及HBV-DNA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结果:治疗后的肝功能观察指标TBIL、ALT、AST水平对比治疗前,观察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HBV-DNA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HBeAg阳性慢乙肝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疗效显著,抗乙肝病毒效果优于普通干扰素,可改善肝功能,且安全性尚好,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作者:魏秀琴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方法,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儿的治疗提供科学支持和理论指导.方法:本次选取的研究以象为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接受诊治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共有50例,记录5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转归以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对这些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所选取的所有研究对象的住院时间为7天至15天不等,所有患儿通常经过我院治疗后在3天至6天,他们的体温都处在正常状态,患儿的肝脾淋巴结呈逐步回缩的趋势,患儿的血象也呈恢复良好的趋势,同时患儿的肝功也呈慢慢好转的趋势,患儿经过为期14天的治疗2后,被治愈的患者有47例,治愈率率达94%.所有患儿没有一例死亡.一些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脾脏肿大只持续3个月左右.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这种疾病具有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它能够伴有多器官多系统损害,很多患儿的预后都比较好,不仅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检查具有特异性,而且EBV-Ig M检查也具有特异性,可提高此病的早期诊断的准确性,采用阿昔洛韦这种药物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李文燕;王艳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皮肤及巩膜的黄染.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的症状,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部分病理性黄疸如果不积极处理,使血中胆红素浓度过高,易透过血脑屏障,引起核黄疸,导致严重后遗症或死亡.
作者:倪艳丽;唐冬梅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对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早期并发症施行健康教育路径的预防价值.方法:对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本科收治的80例血液肿瘤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将80例患者平均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患者40例.常规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行健康教育路径.结果:PICC置管一个月后,干预组各项感染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血液肿瘤患者中,可以有效预防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有较高预防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刘开娇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分层次管理用于临床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收取我院护理人员70名,依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均为两组.接受常规管理模式的35名护理人员为参照组,接受分层次管理的35名护理人员为实验组,后对两组护理人员的管理效果进行总结和统计.结果:经不同方法管理后,实验组护理人员的操作评分和理论知识评分较比参照组明显较优,组间数据经统计后P<0.05.从管理满意度调查结果来看,实验组(97.2%)明显高于参照组(74.3%),组间数据经统计后P<0.05.结论:临床护理管理予以分层次管理,效果理想,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护理能力均会明显提升,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作者:韩本权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晚期宫颈癌术前应用新辅助化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于我院的64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2例,给予该组患者新辅助化疗进行治疗,对照组32例,给予该组单纯化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出现的不良发应.结果:观察组总缓解率为87.50%,对照组总缓解率为71.86%,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7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13%.两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新辅助化疗方法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手术治疗前进行化疗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能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毕雅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综合性护理对胃癌患者化疗效果、免疫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38例胃癌患者,患者均为2016年4月-2017年4月到我院就诊,根据随机抽签法确定分组,即观察组(n=19)和对照组(n=19),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化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干预前后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免疫功能改善情况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能够提高胃癌患者的化疗效果,改善其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孟红霞;成玉洁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院外延续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110例精神分裂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在患者出院前予以常规护理辅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延续性护理.6个月后,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生活质量问卷评分(GQO-LI).结果:所有患者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生活质量问卷评分(GQO-LI)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病分裂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时,采用外延型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薛丽芬 刊期: 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