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前美
目的:研究分析妊娠合并心脏病不同心功能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220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研究不同心功能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本研究中,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病情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和先天性心脏病,其中妊娠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占44.55%,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占33.18%,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位居第三,其他占10.91%.进一步分析,妊娠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功能均为1~2级,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各个级别均有,其中1~2级居多.本研究有1例患者为妊娠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于产后5d猝死;有8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其心功能为3~4级,未见死亡患者;围生期心肌病患者15例,心功能为4级.对不同级别心功能患者的妊娠孕龄进行比较,高级别心功能的妊娠孕周显著短于低级别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医源性早产和围生儿的死亡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临床中心功能在3~4级以上的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和围生期心肌病患者较为常见,其能够增加医源性早产的发生率,增加孕产妇和围生儿的死亡率;妊娠期合并心脏病患者的心脏功能状态与孕产妇以及围生儿的结局具有密切联系,临床上需予以重视.
作者:赵永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究胎膜早破患者的护理模式以及护理效果.方法:以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96例胎膜早破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将其按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全方位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过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延缓孕期时间和感染情况进行数据对比分析,判断护理效果.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延缓孕期时间指标上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在感染情况上,观察组的6.3%也要远远低于对照组的18.8%.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胎膜早破患者采取全方位的护理干预是一种更加有效的方式,可以显著提升母婴生存质量,减少感染情况的发生,因此可以在今后的临床护理中广泛使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齐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喉癌术后并发咽瘘的相关因素,并探究其具体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76例术后并发咽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出现咽瘘的危险因素,探究护理方法.结果:术前因素与年龄、营养状态及病变分期有关,术中因素与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及是否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有关,与引流方式无关,术后与口腔护理方法、营养状况及是否有咳嗽、感染的症状有关.结论:喉癌术后并发咽瘘与术前、术中及术后因素有关,需给予有效的防护措施.
作者:毕慧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门诊输液室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我院门诊输液室收治的200例静脉输液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简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对照组静脉输液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进行干预.护理后,对比2组患者的健康教育覆盖率、知晓率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静脉输液患者在护理后健康教育覆盖率(98.00%)、知晓率(87.00%)以及护理满意度(95.0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门诊输液室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张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临床发生率和剖宫产率增高的主要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450例产妇,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进行个性化产前检查和健康教育,对照组则进行常规产前检查和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剖宫产发生率和剖宫产发生的原因,研究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结果:2016年我院共出现剖宫产300例,剖宫产发生率66.67%,发生原因除胎儿因素和产妇因素外,社会因素是造成产妇选择剖宫产的主要原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除产妇出现妊娠合并症需要进行剖宫产手术外,产妇对剖宫产盲目迷信也是原因之一,为降低剖宫产率,应加强产前检查和健康教育,使产妇妊娠合并症降低,树立科学的分娩观.
作者:刘金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布洛芬混悬液和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小儿高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收的高热患儿105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共计52例,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观察组患儿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共计53例,对照组患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体温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例数为50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例数为42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9.25%,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治疗前在体温上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后两组患儿体温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患儿体温下降水平较对照组患儿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高热的临床效果较为明显,患儿体温得到控制,并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翟丽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当人们避孕失败又没有生育孩子的意愿的时候,就会采取人工流产的方式解决问题.无论是药流还是手术流产的方式,都对女性的伤害极大.而人工流产之后,一系列术后并发症的产生更是极大地损害着女性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对此医学界也一直在积极地进行人工流产并发症的防治方法的研究,以保障女性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作者:黄蓉;张国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13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硝酸甘油停减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心绞痛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8%;心电图总有效率为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9.2%;硝酸甘油停减率为8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生活精力、社会能力、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伴心绞痛可有效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王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本文将针对静脉输液通路的护理方式进行探究,减少不良反应,提高输液的安全性.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科进行静脉输液的1500例患者,通过完善输液管理过程,优化静脉输液通路护理,提高输液的有效性.与此同时,将针对强化静脉输液通路管理后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输液后,患者静脉炎发生率降至2.8%,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降至1.0%,护理效果显著提升.结论:静脉输液通路选择对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降低输液风险,避免给药方面的失误,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李小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社区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 年10月本社区医疗服务站收治的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孕妇80例,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分娩前空腹平均血糖、餐后2h平均血糖水平以及剖宫产、早产、羊水过多、胎儿窘迫、产后出血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实施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身体情况,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概率,有力的保障了母婴健康.
作者:肖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急诊预检分诊隐患的原因及防范方式.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在本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52例患者作为参照组对象,入院就诊时未开展防范方式;将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在本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52例患者视为研究组对象,实施急诊预检分诊防患对策,比较两组患者的准确率以及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参照组患者分诊预检准确率为86.54%,研究组患者分诊预检准确率为96.15%,研究组患者急诊分诊准确率相对较高(P<0.05).参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86.54%,同样低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8.08%,各项数据资料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预检分诊隐患发生的原因多与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专业能力等密切相关,需要在明确原因的基础上加强急诊预检分诊管理,提升急诊预检分诊准确率,为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黄元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助产士全程导乐分娩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此次收治于我院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50例.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观察和常规导乐分娩;研究组患者给予全程导乐分娩模式,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产程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产程时间为(322.3±114.5)min,常规组总产程时间为(513.5±111.2)min,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导乐分娩模式的应用,可有效缩短产妇总产程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实践.
作者:魏言侠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包装质量缺陷的防范措施.方法:对本院2016年1-6月份发生的包装缺陷进行收集、归纳和分析.结果:控制和减少了包装质量缺陷的发生.结论:通过对包装质量缺陷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提高了供应室整体工作质量,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薛玉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腹股沟疝气应用超声检查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间门诊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应用超声诊断已检查,对所有患者进行双侧腹股沟区检查.结果:在80例患者中,超声对于疝气分型检测为斜疝33例(97.1%),误诊1例为脂肪瘤,直疝检查22例(91.7%),误诊2例为斜疝,股疝检查20例(90.9%),误诊2例为直疝.结论:腹股沟疝应用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对疝分型、疝内容物、并发症等均可确定,为后期患者治疗制定治疗计划提供参考.
作者:刘秀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顽固性癫痫患者行迷走神经刺激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5例顽固性癫痫行迷走神经刺激术患者根据随机综合序贯法分组,对照组(32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应用于行迷走神经刺激术临床护理工作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杜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的临床检验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肝硬化患者20例(观察组)和同期收治的健康体检人员20名,将观察组划分为出血组和无出血组.组间对比PT和血小板参数.结果:比较PT和血小板参数,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出血组和无出血组之间均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在诊断肝硬化中的临床检验价值较高.
作者:张晶晶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分组,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阿奇霉素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为75.6%,2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对照组为22.0%,不良反应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作者:庞芸;王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对比研究CT与增强CT对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灶的诊断价值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5年11月间已经被我院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的腹腔肿瘤腹腔转移患者10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CT与增强CT检查,分析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增强CT组诊断符合率为94.3%,显著高于CT组的60.4%(P<0.05),同时其小种植灶、种植灶宽、种植灶长均显著优于CT组(P<0.05).结论:在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灶方面,增强CT较CT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其不但诊断准确率更高,而且能提供更多的信息,尤其是对小种植病灶的诊断,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传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对宫外孕后继发输卵管性不孕症的患者实施宫腔镜手术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宫外孕后继发输卵管性不孕症经宫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间质部、峡部、壶腹部的疏通率分别为82.5%,88.0%,40.0%,随访发现患者的正常怀孕率为95.0%.结论:对宫外孕后继发输卵管性不孕症的患者实施宫腔镜手术治疗的疗效显著,且预后良好,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王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就目前来看,由于一系列因素导致的慢性疼痛,已经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增大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因此需要充分重视慢性疼痛的合理治疗.本文主要针对慢性疼痛的外周与脊髓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慢性疼痛的治疗进展情况.
作者:代畅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