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友为何要做眼底检查

汤大铁

关键词:
摘要:张先生在近体检中查出患有糖尿病,内分泌科医生要求她到眼科去检查,张先生对此十分不理解,自觉看东西很清楚,眼睛没啥问题,为什么要去看眼科呢?糖尿病与眼睛到底有什么关系呢?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代谢性疾病,其实是与其他疾病捆绑在一起的,是多种疾病集合体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仅仅是血糖升高的简单问题.这些组分包括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或痛风,它们各成员之间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形成恶性循环的态势.它们可以是单独先后登场,表演“单口相声”,也可以是以不同组合或集体的形式同时亮相.
家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疾病,该做哪种检查

    孙先生从45岁开始每年多次发作剧烈咳嗽、喉部奇瘁,辗转多家医院求治,反复应用抗生素、激素药物也没能够根治顽症.近两年,孙先生咳嗽日渐加重,还常常感到烧心、反酸、反食,孙先生形容其为“翻江倒海像五脏六腑都要咳出来”.不久前他来到我院胸外科就诊,肺功能检查基本正常.医生仔细询问病史发现他的咳嗽症状多发生在饭后或晚上睡觉时,怀疑他患的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便建议他至消化内科完善24小时食管pH值监测联合高分辨食管测压,结果印证了医生的判断.那么,这是种什么样的检查呢?

    作者:唐雯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避免过度医疗,CT筛查必须在高危人群中进行

    看病时,稀里糊涂做了一堆检查;体检时,被一句“要做手术”吓得心惊肉跳……诸如此类的过度医疗行为,全球都普遍存在,而今却有愈演愈烈之势.日本医疗记者室井一辰在《100种过度医疗大公开》一书中,历数了美国医师协会公布的百种“过度医疗行为”:做无意义胸片、轻度头外伤做CT、发热做影像检查、用抗生素治感冒、滥用前列腺癌PSA(前列腺特异抗原)检查、给未来寿命不足10年的人做癌症筛查等;英国皇家医学院也曾发布报告,揭示多种过度医疗项目,如给晚期癌症患者化疗、X线检查背部疼痛、药物流产、输血治疗缺铁性贫血等;另有数据显示,美国现行临床实践中,30%的检查和治疗是重复、不必要的.

    作者:陈海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皮蛋到底含不合铅

    每到夏季,很多人家里总爱做一盘清爽可口的青椒皮蛋佐餐.皮蛋又叫松花蛋、变蛋,它以鸭蛋为原料,用生石灰(氧化钙)、草木灰、茶叶末、盐、黄丹粉(又叫铅丹、氧化铅)、稻壳等成分混和稀泥灰包裹腌制.随着时代变迁,皮蛋制作工艺已经逐步演变为烧碱、硫酸铜和浸泡工艺,但永恒不变的是皮蛋含铅的担忧.皮蛋到底有没有铅?有多少铅?还能不能吃?铅对人体的危害已经有很多证据,尤其是对儿童发育的影响受关注.铅丹是传统皮蛋中铅的主要来源,虽然中国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经开始推广采用替代工艺的“无铅皮蛋”,但铅丹滥用依然时有发生.

    作者:钟凯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白藜芦醇,健康好伙伴

    白藜芦醇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早于1940年从一种植物白藜芦的根部分离得到.随后发现很多植物中都有它的身影,如葡萄、桑葚、石榴、蔓越莓和蓝莓等,甚至在花生中也有它的存在.初人们都把它当成一种植物抗毒素(自然界中每一种植物都有自我保护的武器),白藜芦醇就是葡萄本身在生长过程中,为防止霉菌感染而产生的一种植物抗毒素.“法国悖论”(编者注:指法国人日常饮食中常有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但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却相对较低)被提出之后,人们推测法国人常喝的葡萄酒中的白藜芦醇是幕后的神秘因素.

    作者:杨扬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降压药什么时候服用好

    近年来,患有高血压的人越来越多,且呈现年轻化趋势,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危害.而高血压一般都是通过选择降压药物来治疗,绝大部分患者需要终生服药,所以降压药的服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认清血压的变化规律血压在一天24小时中不是恒定的,而是存在着自发性波动,它与体内激素水平和神经调节有关.降压药何时服用,时辰有讲究.1.正常成人:两高峰一低谷如同人体一天活动的生物钟和其他代谢活动一样,血压在24小时内的变化也是有规律的.正常成人的昼夜血压节律表现为“两峰一谷” (两高峰一低谷).如在这两个高峰前半小时服药,降压作用就会比较好.

    作者:罗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口腔里的溃疡,未必就是口腔溃疡

    两年来,万女士反复出现口腔溃疡,自认为不是什么大毛病,就一直没在意.但近万女士感觉自己的视力下降了很多,她才赶紧到当地医院就诊.经过检查,医生确诊万女士患上了白塞病.口腔溃疡,俗称口疮,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在一般人的认识中,口腔溃疡不是什么大毛病,无非是“上火”或是“蔬菜吃少了,维生素缺乏”,其实并非如此.口腔溃疡亦是全身疾病的“信号”,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万女士所患的白塞病即白塞氏综合征,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血管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50%患者的血液循环中可以发现抗人口腔黏膜的抗体.血管炎是主要的病理损伤,口-眼-生殖器三联征为典型表现,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多数患者只侵犯黏膜下的小血管,造成黏膜溃疡,但少数患者累及全身大小血管,导致大血管或内脏损伤.

    作者:祝建材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活的维生素丸——草莓

    不管是在超级市场,还是在田间地头,那娇艳欲滴、香气扑鼻的草莓总能令人眼前一亮,馋涎欲滴.草莓果实不仅色泽艳丽、柔软多汁、风味浓郁,而且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深受人们的喜爱,素有“果中皇后”的美誉.草莓本是“舶来品”草莓属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早栽种时间大概在古罗马和古希腊,但非一般民众能拥有.大约十四世纪,草莓开始在欧洲栽培,并由野生驯化为家种.十六世纪,草莓种植已相当普遍.莎士比亚在《亨利五世》中曾说:“草莓长在荨麻底下,四周越是劣等植物,草莓长得越茂盛”.

    作者:黄露露;杨书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摸到肚子里有“心跳”,千万别大意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把心放进肚子里”,意思是让人放心,这事儿一定能办到.这句话的意思原本是好的,可是如果从医学角度来解释,这却意味着一种致命的疾病.这不是耸人听闻,听我讲一个真实的门诊故事你就明白了.门诊来了个“把心放在肚子里”的老人家几年前的一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突然进来一位老人.老爷子70多岁,一头银发,慌慌张张地询问:“大夫,我这几天无意中发现我的心脏好像掉进了肚子里,我老是在肚子这儿摸到心脏怦怦的跳,这是怎么回事啊?”

    作者:子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日益流行的“萌文化”

    大都市街头,出现了囧人的一幕.两个年貌相仿的摩登女子挽着手一起购物,如同一对漂亮的孪生姐妹花,格外吸引眼球.突然,一位中年男人走到她俩的面前,一个女子脱口大喊:“老公!”另一个却大嚷:“爸爸,你怎么才来?我和妈妈等你好久了.”有这等怪事,妈妈和女儿的年纪这么接近?难道那个女子是位年轻的继母?周围的人都流露出一种诧异的表情.中年人窘迫地看了周围一眼,对叫他“老公”的女子低声抱怨,“叫你不要打扮得这么嫩,你还不听.让人家误会了,我都不好解释什么.”该女子精致的脸蛋上流露出一脸的不悦,“这些人懂什么?一点时尚观念都没有!我打扮得这样年轻漂亮,你带出去也有面子呀!”

    作者:李则宣;黄任之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老年朋友,吞服药片要小心

    老年人多有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胃病要长期服药,加上抵抗力较弱,一不小心患上感冒、拉肚子,长期药不能停,还得临时加药,如果平日在用保健药,就又多了一道.服药种类多、次数多、量多,没法,这是老年人身体健康条件决定了的,是客观需要.然而,老年人食管肌肉萎缩,肌层变薄,缺乏弹性,收缩排空力差,且常不协调,如此种种会使药片经“第一通道” (食管)入胃速度变慢,甚至滞留在食管内,还可引起阻塞.没法,这也是客观实际.

    作者:李增烈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女人的性欲真是“三十如狼,四十如虎”吗?

    常德章先生:以前我和妻子的性生活十分完美和谐.可是,在她生完孩子后的这几年,我发现她的性欲很强,我们每周过3~4次性生活,她仍不满足.如果没有性生活,她在第二天会显得无精打采,烦躁不安.请问生育后的女人性欲真是“三十如狼,四十如虎”吗?性博士:一般女性的性欲确实是在30~40岁更强些.这是因为女性的性激素在35岁左右达到高水平.除此之外,由于受文化、社会等一些观念的影响,女性在30岁以前的性心理比较保守、拘谨、矜持,不敢大胆表露自己的性需求.到了30岁之后,特别是有过生育史的女性,这一切心理困扰逐渐消失,她们一反以前在性生活中的“被动状态”,开始大胆地表示自己的性需求.所以,民间所讲“三十如狼,四十如虎”的说法也不无道理.另外,有些女性在生育之后,其阴道有一定程度的松弛,这也是无法她们获得性满足的一个原因.对于女性产后阴道松弛,可以通过耻骨尾骨肌的锻炼来增强阴道及其周围肌肉的弹力,可有助于找回分娩前的感觉.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服用他汀类药物6注意

    他汀类药物是当前常用的调脂药物.我国已逐渐步入老年化社会,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血脂异常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均密切相关.使用他汀类药物(包括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洛伐他丁、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既能够调节血脂水平,又能稳定人体血管里的潜在病灶——粥样斑块(稳斑块),从而能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不过,使用他汀类药物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用药疗程:对于已有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如脑中风)的患者,或者有高危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即使在正常范围,也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此类药以预防疾病再次发作,长期坚持服药才能有效.

    作者:方健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收缩压高舒张压低,该不该吃降压药

    赵师傅发现高血压已经8年,算是个老病号.8年来,他一边吃着降压药,一边留意与高血压相关的知识,文章提倡清淡饮食,他就少盐少油;文章说运动能降血压,他就每天绕着小区花园快步走……但赵师傅近看到一篇文章,里面轻描淡写地来了句“舒张压较低者服用降压药要谨慎”,他心一惊.因为他每天自测血压,舒张压都在60毫米汞柱左右,是不是太低了呢?要不要继续吃降压药?如果停药又会怎样呢?这下赵师傅犯难了.同样,面对这种难题的还有李阿姨,近发现自己的收缩压在150毫米汞柱左右,但舒张压却不到60毫米汞柱,社区医生让她赶紧到大医院看看.李阿姨挺纳闷,才150毫米汞柱,不是很高啊!为什么社区医生不敢开药?一问才知,因为她的舒张压实在太低了.

    作者:王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黄芪类中成药治糖尿病5例

    凡能补益人体阴阳气血、主治各种虚证的药物,称为补气药.黄芪是主要补气药之一,味甘、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的功效.临床上,用黄芪类中成药治疗消渴病(编者注:消渴病是糖尿病在中国传统医学的病名,是指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病证)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且有“简、便、廉、验”的特点.笔者根据临床所见,搜集并整理了用以黄芪为主的中成药治疗消渴病的5个案例,供有需要的患者朋友参考.

    作者:陈金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夏日,何以解“脚”愁

    家住上海南汇区的市民金先生在一家保险公司做销售,平常每天的工作都是西装革履,双脚也是被袜子襄得严严实实.可偏巧他的脚又特别容易出汗.前几天下大暴雨,金先生家门口正好在修路,下水道排水不利,所以门口的积水有一些就涌进了他自己造的私房里,金先生忙着处理积水,忽略了皮鞋其实一直都在水里泡着,就这样一直忙到晚上洗澡才想到脱鞋脱袜.没想到,这是这样一次小疏忽,可苦了金先生.当天夜里,金先生的双脚就开始发痒.实在忍不住的时候,他就拿双脚脚趾相互摩擦.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金先生惊讶地发现,自己脚趾间的皮竟然都擦破了,还渗透着红色的血.无奈之下,他只好到皮肤科就诊,终被诊断为浸渍擦烂型脚气.

    作者:蔡希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土家族医学(2)用药特色

    民族医药小板报土家族药物的起源相传很久以前,武陵山区有一位名医,他不仅医术高明,药到病除,医德高尚,不分贵贱,有求必应,而且还能认识很多的药物,土著先民都尊称他为“药王”或“药王菩萨”.一日,药王到山中采到一蔸草药,因口尝过量,便中毒昏迷后倒在一棵茶树下.次日清晨,茶叶上的露水滴入了药王的口中,他便慢慢苏醒了,而且他的头发也变黑了,于是药王便给此草取名为乌头.药王菩萨也成了土家族发现乌头有毒、茶叶有解毒作用的第一人.这就是民间流传的“药王昏死茶露醒”的典故.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表现为结、直肠黏膜的弥漫性炎症临床特征,是直肠和结肠部位原因不明并与自身免疫相关的、时好时坏的血性腹泻的疾病.难以设想如此一个具有破坏性的、有广泛患病人群的疾病至今都无一个可确定的病因或一个特效的内科治疗方法.溃疡性结肠炎的初表现可有许多形式,血性腹泻是常见的早期症状,同时表现有腹痛、便血、体重减轻、里急后重、呕吐、肛门灼热、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缓等.西医只能采用对症治疗的方法,如使用免疫抑制剂、氨基水杨酸类等控制病情发展,复发率高,并很难治愈.我院曾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治疗,中医以葛根芩连汤加减进行治疗,取得一定效果.

    作者:吴金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调养胃病,需要怎么吃

    胃病常见的症状有上腹不适、腹痛、腹胀、饱胀感、反酸、嗳气、烧心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呕血、黑便等.若出现以上症状,并持续1个月以上,应及时到医院接受胃镜检查,明确诊断后进行对症治疗.得了胃病,要治疗,更要调养,所谓“三分治七分养”,治好后养胃更重要,以防胃病的复发.那如何来养胃呢?1.少吃产酸食物传统观念认为,牛奶能中和胃酸,对胃溃疡的康复有帮助.然而现有研究表明,牛奶能促进胃酸分泌,因此,胃溃疡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喝牛奶后即出现腹泻的人不宜喝牛奶.酸奶中含较多的乳糖酶,容易被消化和吸收,对消化性溃疡无不良反应,腹泻的患者也可以适当饮用,以含有益生菌的酸奶为好.

    作者:王伯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出汗多喝水少 警惕泌尿结石找上门——访上海交通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副所长孙晓文教授

    随着夏季的来临,天气越来越热,如果一个人喝水少、出汗多,那就可能埋下诱发泌尿系统结石的隐患.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预防泌尿系统结石呢?上海交通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泌尿外科主任孙晓文教授强调:“我们一定要重视结石的防治,有结石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定期复查.一般人群则应健康生活、合理饮食并定期进行健康体检,这是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结石的有效手段.”

    作者:赵非一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针灸疗法或有望帮助减肥/三伏贴不能盲目贴/脑科专家提醒规避5大风险远离脑出血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家庭医药杂志

家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西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