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例阑尾炎症状的病理分析

张琳

关键词:阑尾炎, 症状, 右下腹, 腹泻, 腹痛, 发热, 便常规, 疫水接触史, 浅表淋巴结, 急性胃肠炎, 对症治疗, 月经史, 胃内容物, 呕吐, 下腹部, 辅助检查, 阵发性, 水样便, 湿罗音, 入院前
摘要:女性,26岁,已婚。腹痛、腹泻、发热、呕吐20小时,于2015年3月2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4小时,在路边餐馆吃饭,半天后,出现腹部不适,呈阵发性并伴有恶心,自服654-2等对症治疗,未见好转,并出现呕吐胃内容物,发热及腹泻数次,为稀便,无脓血,体温37-38.5℃,来我院急诊,查便常规阴性,按“急性胃肠炎”予颠茄、黄连素等治疗,晚间,腹痛加重,伴发热38.6℃,腹痛由胃部移至右下腹部,仍有腹泻,夜里再来就诊,查血象WBC21×109/L,急收入院。既往体健,无肝肾病史,无结核及疫水接触史,无药物过敏史。月经史13(1/27-28),末次月经2001.2.25。查体:T38.7℃,P120次/分,BP100/70mmHg,发育营养正常,全身皮肤无黄染,无出血点及皮疹,浅表淋巴结不大,眼睑无浮肿,结膜无苍白,巩膜无黄染,颈软,甲状腺不大,心界大小正常,心率120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双肺清,未闻干湿罗音,腹平,肝脾未及,无包块,全腹压痛以右下腹麦氏点周围为著,无明显肌紧张,肠鸣音10-15次/分。辅助检查:Hb162g/L,WBC24.6×109/L,中性分叶86%,杆状8%,尿常规(-),大便常规:稀水样便,WBC3~5/高倍,RBC0~2/高倍,肝功能正常。
家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耳穴治疗偏头痛一例

    偏头痛(migraine)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类型,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可根除。笔者通过中医传统疗法即耳穴贴压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王小红;陆含星;宗妮;赵宗权;何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和分析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在临床上选取11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把他们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的5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与神经内科中的一些基础护理,研究组的55例脑卒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这样的护理进行4个月后,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估与比较。结果:在神经功能缺损方面,研究组的有效率高达92.7%,而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9.1%;在在生活自理方面,研究组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的临床效果,促进患者的舒适与疾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护理上推广使用。

    作者:周水仙;毛银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驻马店地区开展自体输血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驻马店地区自体输血开展的影响因素,为促进本地区推广自体输血提出建议。方法:制定自体输血情况调查表,调查人员进行培训,对2013年12月-2015年11月辖区内14家二级以上医院自体输血开展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仅2家三级综合医院开展了自体输血,且仅开展了回收式自体输血,自体输血比例0.65%,制约因素与上级部门对自体输血没有强制性要求、没有经济效益以及责任风险大、增加工作量、缺少奖惩考核措施等相关。结论:驻马店地区自体输血比例偏低,应加强自体输血培训,增强医院输血管理层和医务人员对自体输血的认知,制定自体输血强制性措施及奖惩措施推广自体输血。相关部门也应制定自体输血收费标准,将患者自体输血费用列入报销范围,支持、促进自体输血。

    作者:岳挺;赵美芳;田保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神经内科护理中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与安全对策

    1影响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1.1落下首先,要建立一个安全的病房环境,保持地板干燥,室内物品摆放牢固,拖地,应建立能跻身防滑垫一个额外的警告标志,厕所,洗脸;长椅的扶手,稳定性好;病房,走廊和厕所安装扶手。其次,要加强巡查,求助的主动权,对高龄患者常见的心理别人也不想麻烦,护士,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从心理上接受帮助。患者家属告知下面的床,卫生间,坐手臂要有人陪伴。提醒老年患者做的生活起居330秒,后两者30秒再次醒来的时候起床,30秒后起床,然后站立,然后静置30秒,以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引起昏厥后走。

    作者:李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31例全肺切除患者使用呼吸机治疗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31例全肺切除患者使用呼吸机治疗的管理运用。方法:对31例肺癌患者行全肺切除术后给予机械通气,并密切观察病情,做好气道护理、吸痰护理、人机对抗处理;脱机时病情观察与护理,同时给予心理护理,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结果:本组31例全肺切除术后患者运用呼吸机治疗,均能够顺利脱机,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作者:沈咏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冠心病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冠心病护理体会。方法:280例冠心病患者依照实施护理措施进行分组,A组实施临床护理模式(140例),B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140例)。结果:A组冠心病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冯凤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EGFR突变型肺癌患者血清CEA对TKI的疗效预测及预后价值

    目的:探讨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血清癌胚抗原(CEA)对EGFR络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疗效预测及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胸部肿瘤科接受EGFR-TKI治疗的EGFR突变患者,记录患者血清CEA水平,分析CEA水平与TKI疗效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83.1%患者基线CEA水平升高,56.6%患者在TKI治疗后1月CEA下降幅度达到20%,取得了CEA response。72.3%的患者接受EGFR-TKI治疗后达到了影像学的客观缓解,CEA response与影像学缓解无相关性。全组患者接受TKI治疗的中位无疾病生存期为9.6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22.0个月。多因素回顾分析显示,基线血清CEA水平及EGFR-TKI治疗时机是影响突变型NSCLC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血清CEA水平不能预测晚期EGFR突变患者的TKI疗效,但基线CEA升高患者预后更佳。

    作者:曾珠;吴颖芳;曾蕾;胡丹娜;王懿娜;赵琼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整体护理在普外科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舒适护理在普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使患者安全放心的接受手术。方法:在980例围手术期患者中开展舒适护理,包括手术前舒适护理和手术后舒适护理。结果:通过在980例围手术期患者中开展舒适护理,使他们在生理、心理等各方面都得到了改善,患者满意度大幅度提高。结论:舒适护理在普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从根本上体现人本位整体护理,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袁倩倩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护长晨会点评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护长晨会点评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护长晨会点评”对患者安全问题进行管理,了解开展“护长晨会点评”前后,病房护理服务质量、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及患者跌倒坠床事件。结果:开展“护长晨会点评”后,病房护理服务质量明显提高,而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及跌倒坠床事件分别由原来2.21%、0.43%下降到0.71%,0.09%。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长晨会点评可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确保患者人身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娟;吴小娟;俆卫平;蔡白连;刘善铭;袁泰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探析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析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影响。方法:借助随机抽选的方式,从本院2015年5月-2016年6月接收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中随机选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不同的临床护理方式将70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即研究组与常规组,各35例;其中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4.29%,并发症发生率为5.17%;常规组护理满意度为77.17%,并发症发生率为22.86%。对比显示,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常规组(P<0.0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脑梗塞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效果突出,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李春萍;赵会芝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内分泌科实施护士层级管理的效果研究

    内分泌科实施护士层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层级管理存在不足,今后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改进对策。研究新型管理体制、推动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设备性能、增加管理资金投入,从而推动内分泌科实施护士层级管理水平提高,提升护士综合素质和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护士成就感,为医院发展和竞争力提升注入生机与动力。

    作者:何玉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卫生人事管理干部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及培养途径分析

    本文通过研究和分析卫生人事管理干部的现状和卫生人事管理干部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根据现状和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总结出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作者:高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在产后出血中的预防效果。方法:从2011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产妇中抽选180例作为对象,按入院编号分成不同组:对照组行宫缩素处理,试验组行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处理,评定预后的总体效果。结果:试验组的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率和并发症率均少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给予产妇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处理作用显著,可预防产后出血,减少出血量,预防并发症,值得学习。

    作者:李光晔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Barrett食管32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Barrett食管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2012年10月---2015年9月收集的32例Barrett食管(B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内镜与病理检查结合对Barrett食管早期进行诊断。防治胃食管反流是治疗Barrett食管的重要手段。结论:EATs加PPIs抑酸治疗是目前治疗BE及BE伴异型增生的有效方法,使BE上皮消失或逆转为鳞状上皮,疗效可达70%~100%,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发现重度异型增生或癌变者及时手术切除。

    作者:李秋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健康教育在结肠造口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在结肠造口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进行结肠造口术的患者132例,并按照手术时间排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加健康教育干预。两组患者都通过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在各个维度及总分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预后,提高了患者的医疗依从性。

    作者:何燕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双重透明敷贴固定法在桡动脉测压置管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双重透明敷贴固定法在桡动脉测压置管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月行心脏瓣膜手术患者40例,术后均行桡动脉置管测压。按照护理固定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固定方法,观察组采用双重透明敷贴固定法。比较两组患者在皮肤压痕、贴膜受潮、导管打折、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及感染等方面临床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皮肤压痕5例,贴膜受潮1例,导管折叠2例,导管堵塞l例,导管脱落1例,除导管堵塞1例与对照组发生的例数相同外,其余情况发生的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患者均顺利转出CCU,未发生穿刺部位感染和栓塞等并发症。结论:心脏瓣膜术后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用药复杂,有微创血压监测是其重要监测手段之一。在留置针留置期间,对照组由于透明贴膜不易卷边,导致更换贴膜频次减少,减少工作量,也不会因为无菌观念不强而增加感染的风险:而观察组的方法可减少导管折叠、脱出和穿刺点渗血的发生率,延长置管时间,在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的同时,也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节省了人力资源。

    作者:史贵芬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临床路径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疾病认知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探究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疾病认知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支气管哮喘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行护理干预,比较出院时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于疾病的认知以及健康知识、相关技能的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以及疾病认知、相关技能掌握以及遵医行为情况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高护理干预效果,体现人文关怀,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邵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的护理

    总结了6例CT引导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肺癌患者护理经验,主要包括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各种并发症,如肺栓塞、气胸、咯血、胸痛、粒子移位的护理,认为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大限度进行放射防护。

    作者:徐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反流性胃炎饮食指导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其发病主要机理是由各种原因引起幽门功能不全,或者胃切除术后胆汁反流人胃,胆酸破坏胃粘膜屏障,氢离子逆弥散增加,终导致胃粘膜出现充血、水肿、糜烂等病理变化。临床表现以上腹灼痛,口干苦,胆汁样呕吐,嗳气泛酸等为主要特征。现代医学以促胃动力、保护胃粘膜、抑制胃酸分泌等药物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病情易反复,远期疗效不甚理想。

    作者:陆荣青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耳穴贴压对混合痔手术后疼痛及排尿障碍的临床观察研究

    目的:观察耳穴帖压在混合痔术后镇痛和排尿障碍中的临床观察效果。方法:将12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运用基本临床观察和镇痛方法,实验组在基础临床观察基础上运用耳穴帖压,观察两组疼痛积分和排尿分级等。结果:实验组在疼痛积分和排尿积分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耳穴帖压应用在混合痔术后可以减轻疼痛和改善排尿障碍。

    作者:胡德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家庭医药杂志

家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西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