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娉;张文金;李美芬;陈明进
目的:研究并分析临床诊断阴道细菌的过程中,应用3种检验方法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妇科诊断奠定基础。方法:自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了的阴道细菌感染患者,随机抽取6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分别予以不同的检验方法,并对比诊断结果。结果:予以三种不同的检验方法后,对试验组患者采用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92.2%,59/64)显著高于对照组(75.0%,48/64),差异显著(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细菌培养法(71.75%)与革兰染色法(31.7%)的检出率差异显著(P<0.01),PCR检验法(83.3%)与革兰染色法(31.7%)的检出率差异显著(P<0.01),且PCR检验法(83.3%)与细菌培养法(71.75%)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诊断阴道细菌的过程中,应用3种检验方法均可诊断,但是,PCR检验法具有较强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其准确率略胜一筹,且操作简捷,价格低廉,应广泛推广。
作者:张利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本研究通过深入分析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现状,积极探讨临床效果,把握其应用要点,为日后的子宫肌瘤治疗提供建设性意见,提升治疗子宫肌瘤的能力水平。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对其进行米非司酮治疗,进行跟踪性观察调研,并对临床资料加以回顾性分析,探讨治疗效果。结果:子宫肌瘤患者在接受米非司酮治疗后,肌瘤体积明显减小,不良症状减少,临床效果较为突出。米非司酮治疗对子宫肌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当加强其发展。
作者:吴利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输液港在县级医院的使用与维护。方法:于2015年2月份在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率先进行了第1例输液港植入术,至2016年5月共为位患者进行了输液港的植入。另有7位患者在外院治疗带回输液港,我院静疗门诊给予维护及护理。结果:通过对13位输液港病人的使用与维护,顺利开展了输液港的新技术。结论:在县级医院,使用和维护好输液港,能减少病人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蔡美云;王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依据SPICES评估证据,对脑梗死病人实行护理干预,观察病人症状改善情况。方法:对53例脑梗死病人进行SPICES评估,采取相应的护理。结果:通过治疗和护理,病人出院时在SPICES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作者:周叶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胃炎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的120例急性胃炎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为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是97.8%,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是87.8%,临床中观察组总体有效率是94.4%,对照组是84.4%,两组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急性胃炎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后的满意度比较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了显著的提升,更快的恢复了健康。
作者:张玉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标准化模式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骨性干预患者术后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将100例患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骨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并随访2年,干预组由接受正规个案管理标准化模式培训护士进行个案管理护理并随访2年,比较两组在院期间各种并发症(切口感染、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的并发率,并对两组护理患儿按 Mckay 标准[1]进行临床评估。结果:干预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Mckay临床评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案管理标准化模式能明显改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骨性干预治疗的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
作者:张悦;刘霞;侯玮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提高救治水平,改善预后。方法:术后出现肺部感染予痰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及时准确地查明细菌种类,早期足量使用有效抗生素,并联合雾化吸入、振动排痰,促进痰液排出。严重者予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并予俯卧位通气,加强病房空气消毒及手卫生管理。结果:术后7例肺部感染患者,6例通过有效治疗及护理,顺利出院,1例因并发肺部感染而死亡。结论: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超早期对术后肺部感染患者进行预见性风险评估,找出潜在的护理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尽早实施,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继发并发症,有效的降低伤残率,提高手术疗效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潘敏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比较采用两种不同拔针按压方法所产生的效果,以减轻患者治疗后皮肤造成的伤害和身体痛苦。方法:将2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0例,对照组采用交换式按压(传统按压法),试验组采用非交换式按压(小鱼际肌直接按压法)进行对比研究。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出血、淤血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出血、淤血发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改良拔针按压法可减轻疼痛,减少出血、淤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庆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疾病认知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支气管哮喘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行护理干预,比较出院时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于疾病的认知以及健康知识、相关技能的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以及疾病认知、相关技能掌握以及遵医行为情况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高护理干预效果,体现人文关怀,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邵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急诊实习是护理临床实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急诊科的特殊性,很多实习护生在急诊科动手机会较少,因此科学合理的带教方法在急诊科尤为重要。情景式模拟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转化成为直观的形式,能让学生在接近现实的情景中加深对教学内容的感受,深化对课程知识的认知,提升学习兴趣,开发思维潜能,提高急诊临床带教效果。笔者从情景模拟教学的优点及在急诊科临床带教中的具体实施方法进行了详叙。
作者:周霞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院内感染新生儿败血症的原因与护理方式,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者40例的临床诊治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探讨分析院内感染新生儿败血症的原因以及护理方式,总结出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40例感染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新生儿感染败血症的原因有新生儿免疫力差、护理人员防范意识差、医护人员与患儿接触频繁等。4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抢救成功38例,1例未愈,1例放弃治疗。结论:为了防止新生儿感染新生儿败血症,应该从院内各方面的护理措施以及居住布局等加强预防管理,在新生儿感染新生儿败血症之后,要给予及时的抢救,并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冯会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让患儿对口肌训练更有兴趣,观察口肌趣味游戏对加强口部肌肉能力的效果及对发音清晰度的帮助。方法:选取3例言语构音障碍患儿,2男1女,均可有意识发音,但发音清晰度存在明显问题,分别为三位患儿制定不同的口肌趣味游戏,疗程2个月,期间未接受其他治疗。评估治疗前后的语言能力、音位习得阶段、长声时及发音清晰度。结果:3例患儿经过2个月的训练后,语言能力、音位习得、长声时及发音清晰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训练过程中趣味游戏的摄入小朋友是很感兴趣的,也初步验证了对构音障碍儿童长声时及发音清晰度的效果,为今后更多趣味游戏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作者:夏薇;张爱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经纤维支气管镜床旁吸引治疗肺切除术后肺不张的护理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经纤维支气管镜床旁吸引治疗肺切除术后肺不张患者4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通过抗生素、祛痰剂以及体位引流等方法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经纤维支气管镜床旁吸引治疗肺切除术后肺不张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准备、术中密切的观察和配合、术后管理等,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的康复,避免再次发生肺不张,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作者:童全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究抗衰来与衰老的中医理论。方法:分析总结近几年有关抗衰老的中医理论。结果:分析总结发现,抗衰老的中医理论主要有体质说、邪实致衰说、脏腑阴阳虚损致衰说以及情志致衰说等方面。中医抗衰老治疗效果得到现代药理证实,说明其具有一定科学性。结论:衰老的发生过程较为复杂,不能单纯采用一种理论学说进行阐述,需要更进一步临床研究验证。
作者:李明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苏州某区外企管理人员的健康状况,深入分析影响健康的因素,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对苏州某区20家外资企业的550名在职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532份,回收率为96.7%,有效问卷512份,有效率为96.2%。结果:本次调查中,管理人员年龄为31-40岁所占比例高,接近总调查人数的60%,通过计算员工的BMI指数得出19.5%男性超重,15.2%的男性肥胖,而25.0%女性体重存在过轻现象;34.0%员工有吸烟行为,其中烟龄5年以上为74.5%,10年以上为34.9%,饮酒率为48.2%,其中男性为98.2%,女性仅占1.8%,饮食规律的员工比率为44.3%,并且只有不到一半的管理人员经常运动。47.9%员工的精神压力较低,超过半数的员工承受着一定的精神压力,其中面临高强度精神压力的员工占总调查人数的18.9%。结论:根据苏州某区外企管理人员健康状况分析得出,员工的性别、年龄、工作年限、收入水平、饮食和职业压力等因素直接影响了其自评健康状况。企业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员工健康管理体系,对员工定期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员工树立良好的健康意识。
作者:孙俊;马亚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联合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4例(90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患者给予联合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联合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15.5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联合手术方法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性较好。
作者:吕金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在我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月我社区内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格列美脲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及不良发应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FPG、餐后2hPG、 HbA1c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能有效的帮助患者控制血糖,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患者易接受,值得在基层社区推广与应用。
作者:田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为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状,临床对后路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4.3~2015.4期间80例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病床单双数分为推拿组40例、治疗组40例。推拿组患者施行推拿治疗,治疗组后路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改善率为95.8%,固定组为83.3%,固定组较治疗组疗效差,P<0.05;治疗前两组腰椎功能差别无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固定组腰椎功能增长快,P<0.05。结论: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时,临床施行后路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患者恢复好、病症有效改善。
作者:何明章;李灿;陈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治要点进行分析,为临床中急性阑尾炎诊治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诊断方法。结果:经过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患者中有55例被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确诊率为91.8%,其中13例采用保守方法治疗,另42例患者采用手术法进行治疗,患者中3例出现不良反映,经过治疗,所有患者均已出院。结论: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较为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诊治多采用手术手段,在早期诊断后,适时选择合理的治疗措施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作者:王立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本次主要探讨社区护理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的临床效果,从而为临床护理提供重要的依据。方法:选取本社区2014年11月-2015年9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与实验组,各组30例,对照组进行自我管理,实验组进行社区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FEV1、FEV1预计值比率、6MWD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遵医行为以及自我管理能力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从而提高其遵医行为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对患者的肺功能有改善作用,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因此,值得推广。
作者:陈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