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例H7N9禽流感危重病人的护理

陈超婷

关键词:禽流感, 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 护理
摘要: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我院作为定点收治医院,于2014年1月9日收治了1例禽流感重症病人,接收后努力应对,在我院得到积极救治,于1月21日转往上级医院。治疗期间医护人员均未发生感染,但由于病人体型肥胖,护理期间出现难免压疮。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家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输卵管妊娠的准确性和效果探讨

    目的:了解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输卵管妊娠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随机选取的48例输卵管妊娠患者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患者中46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输卵管妊娠,检查准确率为95.83%。其中1例患者超声检查未见异常,但因血HCG持续上升而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一侧输卵管增粗;另有1例因包块过小,肠气过多,超声显示不清而误诊。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输卵管妊娠诊断中准确率高,操作简单方便,属于首选的可行诊断检查方法。

    作者:方红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浅析慢性肾炎患者的中医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肾炎患者的中医临床护理观察方式。方法:根据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的40例慢性肾炎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为这些患者提供中医护理方式,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此次研究中的40例患者经过了中医临床护理之后,患者的健康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患者的身体情况明显改善,临床中护理满意度比较高。结论:慢性肾炎患者临床中接受中医护理的效果好,能够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患者的健康水平有很大的提升,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黄芳;刘晓君;王冬梅;鞠璐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人性化护理在慢性胃溃疡患者中的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分析人性化护理在慢性胃溃疡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选择我院接收的慢性胃溃疡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护理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措施护理观察组患者,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抑郁评分、焦虑评分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慢性胃溃疡患者中的干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段红玲;张福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福建省三明沙县医院健康人群TTV1-5基因群分布情况

    目的:了解福建省三明沙县医院健康人群输血传播病毒(TTV)的感染情况方法:准备212名健康人群健康人群者血浆。使用UTR和G1-G5群特异性巢式PCR ,检测血浆中TTV的UTR-DNA 以及5种基因群的DNA。将1-5群部分PCR阳性产物(每1群各两份)进行核酸序列测定,并与15种已定群别的TTV代表株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统计学方法:使用卡方检验(χ2)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使用改良UTR-PCR方法测定,健康人群者TTV感染率为95.3%(212/212),(2)使用群特异性PCR检测TTV,G4群TTV感染率高,为52.0%(105/212),然后依次为G5:39.1%(79/212),G3:32.7%(66/212),G1:25.7%(52/212),G2:8.4%(17/212)。)。结论:TTV易发生混合群感染,即同一个实验对象可以检测出不同种属于不同群TTV感染。部分阳性产物所测的核酸序列与TTV病毒代表株的核酸序列进行比较分析,认为TTV分群PCR测定是一种可行的TTV感染率检测手段。

    作者:陈火姬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入院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与出院不良结局的关系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与其出院结局不良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连续性纳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1682例,收集人口统计学、生活方式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结局不良定义为患者出院时改良的Rankin 评分(MRS)≥3分,结局良好MRS<3分。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时血浆SOD水平与出院结局不良的关系。结果:结局良好组与结局不良组入院时SO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用三分位数法将入院时SOD 水平分为3组,>200mmol/L,100-200mmol/L,<100mmol/L。3组的结局不良发生率分别为28.47%,33.51%,37.40%。经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与入院时>200mmol/L组相比,<100mmol/L组发生出院结局不良的OR 值(95% CI)为1.326(1.018-1.763)。经多因素调整后,同样<100mmol/L组增加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出院结局不良的风险,OR 值(95% CI)为1.467(1.019-2.075),并且随着SOD 水平的降低发生出院结局不良的风险也在增加(趋势性P<0.05)。结论:入院时血浆SOD 水平降低可增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结局不良发生的风险,并存在剂量-反应关系,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朱江;赵亮;张晓璇;李佳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腹腔镜手术运用于直肠癌根治术中对其活动能力、心理症状的影响探讨

    目的:分析在直肠根治术中应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腹腔镜手术后,对患者心理症状与活动能力影响。方法:抽取2014年09月到2016年09月期间在我院行根治手术治疗的8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分别采取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治疗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活动能力和心理症状评分对比有明显的差异,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直肠根治术中应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腹腔镜手术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症状,提高患者活动的能力,具有应用的价值。

    作者:孙萌;许政文;张刘平;罗文君;钱川;李甫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脓毒症通常是继发于危重疾病和严重感染(脏器感染或组织感染)的临床综合症。有统计发现[1],全球每年严重脓毒症患者的发病率超过1800万例次,并且每年以1%-5%的速度增加,死亡率达到或超过了25%。近年来,虽然抗菌药物、器官支持技术及重症监护技术不断地发展和改进,然而,脓毒症的病死率并未得到明显降低。研究发现,在脓毒症的发病机制中,肠道损伤被认为是重要的中间病理环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应激状态下,肠道黏膜缺血缺氧或液体复苏再灌注损伤,还是脓毒症时,炎症介质、免疫缺陷等对肠道黏膜的破坏,均会导致肠道黏膜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诱发脓毒症或加重脓毒症患者病情向着多器官功能损伤的方向发展。现代医学治疗主要集中在保护肠道黏膜,改善胃肠道内 PH 值、早起肠内营养支持、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以及选择性肠道去污染疗法等,但由于西医治疗胃肠道损伤的疗效难以令人满意,而中医学对胃肠病的病机认识深入及治疗经验丰富,因此,中医药为脓毒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现将中医药对脓毒症认识及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分乔;李岩涛;高海运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感冒发热症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感冒发热症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小儿发热症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研究组采用复方小儿退热栓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双黄连口服液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比较,研究组治愈28例,显效12例,有效18例,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治愈18例,显效14例,有效20例,8例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6.7%,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研究组明显由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且治疗的安全性较高,患儿顺应性较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王平永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急性肺栓塞患者早期心电图及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患者早期心电图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溶栓抗凝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做回顾性分析。结果:在6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中,有50例存在18项不同程度的心电图表现异常:肺型P波、AVR导R波振幅提高、窦性心动过速、胸前导联T波倒置、S1QMTM、右束支阻滞等。通过溶栓抗凝治疗后,4例无明显变化,3例V1(或V3R~V5R)顿挫波消失,36例窦性心律减慢,3例室性早搏消失,2例AVR导R波振幅降低,3例房性早搏消失,1例心房颤动消失,9例胸前导联T波直立数增加,11例S1QMTM消失,10例QRS波电轴左移。结论:急性肺栓塞患者多存在心电图异常,主要特点是多样性、一过性、无特异性。分析心电图变化可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早期危险进行分层,结合患者临床生命指标,以便更好地做出诊断和早期治疗干预,对再灌注疗效的评估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薛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择76例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并将其按照门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维酶素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幽门螺杆菌转阴率。结果:与对照组73.68%的治疗有效率相比,观察组94.74%的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时采用加味半夏泻心汤中医治疗方案,疗效明显,幽门螺杆菌转阴率高,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西医治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王丽;樊建强;高建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临床常见恶性肿瘤患者TK1结果的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常见恶性肿瘤患者血清细胞质胸苷激酶(TK1)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测定230例肿瘤患者和161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TK1水平,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健康体检者血清TK1阳性率为6.21%,鳞癌患者TK1阳性率为29.41%,腺癌患者TK1阳性率为46.58%。其中宫颈癌、肺癌、子宫肌瘤TK1阳性率较低,阳性率分别为25%,22%,而肝癌、胃癌、直肠癌、乳腺癌TK1阳性率较高,阳性率分别为70%,61.54%,54.55%,50%。结论:血清TK1检测在肿瘤的早期发现、治疗评估、预后判断、以及组织分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范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糖尿病诊断采用生物化学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糖尿病诊断采用生物化学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选取60例糖尿病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人员,对患者的空腹血糖、血清三酰甘油等指标完成检测,对比其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的空腹血糖、平均两小时糖耐受测试值以及血清三酰甘油大小分别是(8.68±5.22) mmol/l、(12.37±6.01)mmol/l、(2.18±0.82)mmol/l,三项指标大小全部高于正常组的标准值大小,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物化学检验在糖尿病疾病诊断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开展上述多项指标检测工作,可以为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疾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面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管彩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人性化护理服务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服务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6例产妇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取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通过两组在护理满意度和疼痛等级不同结果的对比,得出结果。结果:观察组剧烈疼痛(2级)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8.9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37%,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服务对产妇的产后护理的过程中可以降低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在产后护理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实用效果,值得被大力推广。

    作者:景成芬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布地奈德鼻内雾化吸入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鼻内雾化吸入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82例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患儿,采用盲法随机原则,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布地奈德鼻内雾化吸入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49%,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6%,两组有效率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鼻内雾化吸入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效果显著,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顾梦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胫腓骨骨折骨牵引固定术后的综合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骨牵引固定术后的综合护理。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46例胫腓骨骨折骨牵引固定术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牵引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给予胫腓骨骨折骨牵引固定术后患者综合护理,可以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且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术后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宋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老年患者发生术后ICU谵妄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微老年ICU患者术后出现谵妄症状的原因,以此总结护理措施,为日后的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50例老年ICU术后谵妄患者的临床资料,查阅患者病历以分析其出现谵妄症状的原因。结果:导致患者术后出现谵妄的原因较多,主要包括手术应激、年纪较大、疼痛刺激、低氧血症、药物刺激、术后感染等。结论:诱发老年 ICU 患者术后出现谵妄的不安全因素较多,因此需要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工作,以避免出现不良情况。

    作者:陈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浅谈献血不良反应预防为主的重要性

    目的:本文则针对献血者献血后出现不良反应的进行处理方法和经验的总结,减少及预防献血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望医务工作者相互交流。方法: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及献血体检工作,记录和收集献血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整理,总结。结果:通过多重手段对献血前及献血后进行预防、干涉,明显使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结论:心理辅导和血液的理化认知是献血前必须了解的,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减少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吕萌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预见性护理在难产护理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并分析对难产患者使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收集难产患者共78例,根据平行、单盲、随机对照的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使用预见性护理,将两组患者的剖宫产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为10.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6%,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2%,P均<0.05。结论:在难产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预见性护理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剖宫产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峰;陈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二甲双胍治疗老年社区糖尿病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二甲双胍治疗老年社区糖尿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1月到2016年3月期间在我社区中心门诊进行血糖监测和治疗的87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4例)、对照组(43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瑞格列奈治疗,对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3/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6%(11/43),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指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周敏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假阳性原因的探讨

    分析破伤风抗毒素

    作者:余露琴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家庭医药杂志

家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西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