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陈晓阳;姜翠玲;张莉;朱晓丹
目的:进一步探讨分析芪扶正注射液改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骨髓造血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53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将采用不同化疗方式的患者区分为观察组(n=26)和对照组(n=27)。对照组的患者接受常规的化疗,观察组患者则加用参芪扶正注射配合化疗,分析和比较化疗前后两组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在治疗后,研究组的白细胞、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均大于等于1.5×109/L,且研究组的指标优于对比组,差异性较大。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使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得到改善,能利于提升病人的生存的意义。
作者:姜子瑜;刘静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分析破伤风抗毒素
作者:余露琴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晚期癌痛患者经硬膜外腔持续镇痛的疗效。方法:选取上腹部晚期肿瘤患者15例,行硬膜外腔穿刺置管,通过PCEA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慢性疼痛自我效能感量表(CPSS)评估患者治疗前、第一周、第二周、第一月、第二月疼痛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所有患者 VAS 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1);CPSS 与治疗前相比显著提升(P<0.01)。结论:腹部癌痛患者经硬膜外腔持续镇痛安全有效。
作者:楚敏;蔡明;赵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医院的临床护理质量,优化医院的就诊环境,近年来针对性地分析门诊患者的各种心理反应,采取对策,解除患者的各种心理隐患,主动为患者提供健康指导,满足日益增长的身心健康需求。
作者:丁鸣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救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X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研究,根据患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及是否合并高血压将患者分为4组。收集整理4组患者各项身体指标以及多导睡眠监测(PSG)参数、睡前和睡后收缩压及舒张压等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上述因素是否为患者高血压发病的影响因素。
作者:谢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闭合性肾损伤临床护理的有效方法,预防继发性出血和感染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闭合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护理经验。结果:5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出院,2例经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后痊愈;3例行患(单)侧肾切除后,顺利康复出院。结论:闭合性肾损伤患者受伤突然,病情变化快,护士做好严密的病情观察、提供舒适护理、个性化健康教育等护理,对疾病康复至关重要。
作者:何勤忠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我科作为临床手术科室,分为胸外科和泌尿外科,管道护理是我们科护理工作重中之重,患者术后留置的每一个管道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常作为治疗、观察病情的手段和判断愈后的依据,它们常被称为“生命的管道”。我科常见的管道有:胸管、十二指、肠营养管、胃管、纵膈负压引流管、肾造瘘管、肾窝引流管、肾周引流管、腹膜后引流管、尿管,颈内静脉导管等。临床上医生通常会将一些管道在放置时与穿刺处皮肤进行缝合来预防脱管,而我们护理人员更应该避免脱管事件的发生。现我科制定了二次固定防脱管的护理措施,即采用3M 伸缩包带给予皮肤外的二次固定,并通过一系列人为可控因素加强对防脱管的护理,如以下的介绍。
作者:糜群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医护人员掌握消毒灭菌知识的情况,为解决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在我院内科、外科、医技及手术室中选取100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消毒灭菌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100名医护人员中,对消毒灭菌定义的掌握优秀率为50%,合格率为70%;对消毒灭菌知识的掌握优秀率为34%,合格率为66%;医护人员职称越高对消毒灭菌知识的掌握程度越高,并且显著高于职称较低的医护人员,两者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医护人员仍然较缺乏对消毒灭菌的认知,应积极采取各种手段对其进行加强,以提升其消毒灭菌知识水平,避免医院感染发生。
作者:陈婧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健康信念模式在先心病介入治疗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实施介入治疗的先心病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为50例;实验组实施健康信念模式护理,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并对比两组患儿的生存质量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情感功能以及角色功能、生存质量总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介入治疗的先心病患儿实施以健康信念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龚雪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骨科腰椎疾病患者术后尿管复插率的影响。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降低骨科腰椎疾病患者术后尿管复插率的主题,对2015年7月—2015年10月71例腰椎疾病术后患者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导致患者术后复插尿管的原因并进行要因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对2015年11月—2016年3月71例腰椎疾病术后患者进行效果检查。通过全体圈员的“头脑风暴法”找出腰椎疾病患者术后复插尿管的原因,通过因果分析法从人、环境、物品三方面找出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并实施,采用品管圈的管理工具持续改进。结果:终有效降低骨科腰椎疾病患者术后尿管复插率,由42%降至24%,目标达成率116%,改善幅度50%。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骨科腰椎疾病患者术后尿管复插率,有效激励圈员的积极性。
作者:贾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孕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彩色多普勒胎儿脐动脉的血流参数在预测胎儿生长受限(FGR)中的价值。方法:200例孕妇根据妊娠结局分为FGR组和正常妊娠组,检测母血清中IGF-1浓度及脐动脉的S/D比值。结果:FGR组IGF-1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而脐血流S/D比值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应用IGF-1及脐动脉S/D比值预测FGR,阳性预测值为75%,阴性预测值98.37%,敏感度80%,特异度97.84%。结论:中孕期联合应用IGF-1、脐动脉S/D比值预测FGR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伟;欧展辉;钟素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神经生长因子(NGF)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余患者肿瘤组织病理分级和预后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我院接诊的44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分析NGF表达情况与患者病理分级与预后间的相关性。结果:胶质瘤组患者脑组织中的NGF核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组患者脑组织中的NGF核阳性率显著低于B组患者(P<0.05);A、B组患者中NGF表达阳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显著低于NGF表达为阴性者(P<0.05)。结论:人脑胶质瘤患者中NGF的表达与其病理组织分级、预后有着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朱德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洗胃与气管插管时机对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9例,对照组19例,分别接受早期洗胃气管插管和呼吸即将停止时插管,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 住院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抢救无效死亡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机械通气时间143.3±46.7h,ICU住院时间6.1±1.1d,住院时间10.3±3.9d,死亡2例;对照组患者平均机械通气时间253.3±69.6h,ICU住院时间13.7±2.3d,住院时间18.3±4.8d,死亡8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洗胃、气管插管能够有效预防患者呼吸衰竭,从而显著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赵茂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妇心理状态及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以双盲对照的方式将2013年3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73例产妇分为干预组(n=36)和常规组(n=37),常规组按照常规护理流程和要求予以护理,干预组结合产妇自身实际情况和护理服务需求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产妇护理后心理状态及产后出血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和常规组相比,干预组产妇护理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要低,且产后出血量和产后出血发生率少,两组数据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施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于产妇不良心理状态的改善和产后出血发生的减少有着重要作用,有利于产妇顺利完成分娩。
作者:顾培钰;谭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来院检查者中特异性IgE和总IgE水平,筛选出上海市吴淞地区主要过敏原种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过敏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欧蒙过敏原检测系统对400例健康体检者和385例过敏性疾病患者特异性IgE水平进行检测,并用罗氏检测系统对总IgE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总IgE阳性率,400例健康体检者为58例(14.5%),385例过敏性疾病患者为352例(91.4%)。在385例过敏性疾病患者中,20种过敏原中尘螨的阳性率高为199例,占51.69%,其次为海鱼组37例(9.61%),第三为狗上皮22例(5.71%),此外猫毛21例(5.45%)、蟹20例(5.19%)、虾17例(4.42%)、蟑螂14例(3.64%)、树组合12例(3.12%)及霉菌组9例(2.34%)也占了相当重要的比例。结论:吴淞地区过敏性疾病主要的过敏原为尘螨,其次为海鱼组,狗毛,猫毛,蟹,虾等,及时检测血清中总IgE和特异性IgE水平,有助于及时了解患者过敏状态,为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刘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QCC)对降低清洁间歇导尿患者执行饮水计划依从性不规范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利用简易统计手法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确定原因,给予相应的措施,降低患者及家属执行饮水计划依从性的不规范率。结果:通过有效实施 QCC,清洁间歇导尿患者执行饮水计划依从性不规范率(27.78%)较活动前(64.29%)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590, P=0.000)。结论:通过对清洁间歇导尿患者实施饮水计划不规范率QCC管理,可提高患者饮水的依从性,降低不规范执行率,促进或改善膀胱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彭敏;张妙媛;曾立云;王炎;何英;邓永梅;洪思 刊期: 2016年第08期
随着计算机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护理领域,护理信息系统应用已成为科学发展的必然,护理信息系统是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对护理管理和业务技术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处理、传输、查询,以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为目的的信息系统,是医院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笔者作为一位具有20多年临床护理经验的护师,从护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和对护理工作的影响力两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感想。
作者:石喆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弓形虫病是由刚地弓形虫引起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尤其是妇女儿童健康及优生优育的常见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弓形虫病高度感染、广泛流行、严重危害,是一个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医学问题。因此,有必要结合我国实际试就弓形虫病对妇女儿童的危害及防控策略进行探讨,可望为我国弓形虫病防治和妇幼保健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杨兆民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临床中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提高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9月—2016年7月120例脑瘫患儿,实验组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护理人员与家属共同制定家庭康复计划,4个月后评定护理目标实现程度,对照组采取康复师一对一常规治疗,每天训练2h。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实验组明显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有针对性的指导康复训练和治疗,帮助脑瘫儿童改变异常姿势,矫正不良行为,争取早日回归社会。
作者:陈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时院前干预措施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方法:分析3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资料,分析百草枯中毒时各种院前干预措施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在百草枯的服用量、血浆中百草枯浓度、是否进行院前干预措施(催吐、吸附剂)、呕吐时间、呕吐次数及是否配合治疗等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干预措施(催吐或吸附剂)对提高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生存率有重要作用。
作者:陈忠斌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