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护理干预

刘海芳

关键词:糖尿病, 骨质疏松, 干预
摘要:目的:对于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总结.方法:①饮食指导;②心理护理;③阳光照射;④药物干预;⑤预防意外发生.结果:经过6个月的护理干预措施,绝大部分病人骨密度检测有所好转.其中20例症状明显改善,34例症状减轻,6例无明显好转.未见骨折,跌倒意外发生,经骨密度检测复查碍出均比治疗前有所提高.结论:护理干预对于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有积极的意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家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急腹症诊治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急腹症患者疾病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我院于2014.11月-2015.9月间收治的69例急腹症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资料,分析其疾病临床表现、治疗措施等.结果:本次收治患者均采用手术及用药治疗等方式,本次研究对患者治疗前及用药干预1周后发现69例患者中,治愈出院35例(50.72%),无患者死亡,其中存在14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情况(20.29%).结论:老年急腹症患者送入医院就诊时,由于疾病特征不明显、经相关检查后不能在短时间内确诊,大部分患者均需接受手术治疗,而在手术期间加强药物治疗及体征监测手段,可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作者:肖思兵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手术室的手术患者863例为对照组,2016年6月-2016年10月手术患者863例为观察组,观察组实施根本原因分析法进行护理,对照组未实施根本原因分析法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服务中实施根本原因分析法,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投诉率,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促进了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改善,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唐诗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行血液透析时出现低血压的常见原因,探讨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进行血液透析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有35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探讨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发生低血压的主要原因有:血容量下降、透析液因素、药物因素、进食过多/过快、自主神经功能病变等等因素,实验组患者对低血压的相关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低血压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在医治过程中实施针对低血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降低低血压发生率,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透析治疗的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月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鼻内镜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疗效及影响因素观察

    目的:探讨鼻内镜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效果,以及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的影响原因.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98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对其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分析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总结患者治疗效果差异产生的原因.结果: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1.84%,并发症发病率10.20%,不同阶段临床症状VAS评分差异明显(P<0.05).结论:慢性鼻-鼻窦炎通过鼻内镜治疗效果显著,患者预后效果与术后预后治疗、病情病程有关,应在治疗过程中重视上述问题.

    作者:陈华湘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优质护理对肝胆外科患者负性情绪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肝胆外科患者负性情绪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8月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患者49名为对照组,2015年9月-2016年8月的患者49名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情况和术后疼痛程度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HAS和HDS评分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术后24h、48h、72h疼痛程度均比对照组轻(P均<0.05).结论:对肝胆外科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可改善不良情绪,有效缓解术后疼痛程度,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莫翠葵;吕淑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血清胆红素和低密度脂蛋白检测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老年冠心病诊断中检测血清胆红素与低密度脂蛋白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将35例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老年患者设为分析组,于同期在我院体检显示健康的人群中选择35名设为参照组,两组均行血清胆红素与低密度脂蛋白检测,比较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结果:分析组TBIL、DBIL、IBIL水平明显较参照组低,LDL-C水平明显较参照组高,(P<0.05),冠状病变数量越多,TBIL水平越低,LDL-C水平越高.结论:血清胆红素、LDL-C异常与老年冠心病有紧密联系性,对血清胆红素、LDL-C进行检测能够为老年冠心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依据.

    作者:吴美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以期为临床提供用药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发生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89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采用Person对诱发不良反应的原因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组89例患者的诱发不良反应的原因有药物联用不当、给药时间过长、药液浓度过高、药物滴速过快、药物剂量过大、药物没有及时停用、未做皮试及其他因素等;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部位有皮肤和软组织、消化系统等;与不良反应发生有着密切关系的因素有药物联用不当、给药时间过长、药液浓度过高、滴速过快、剂量过大等.结论:临床用药中,充分了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特点、作用机制以及不良反应等,安全、规范、有效、合理地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是避免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的预后的关键.

    作者:戴亚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患者的应激反应的影响轻,手术效果好,更具有无疤痕的美容效果.

    作者:杨永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贾敏教授运用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皮肤病临床经验

    五味消毒饮出自《医宗金鉴》,由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五味药组成,具清热解毒、消散疗疮之功效,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五官、内科、外科、妇科等火毒湿热所致的多种全身感染性疾病[1].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广谱抗细菌[2]、真菌[3]、病毒[4-5]、肿瘤作用,并具有对细菌耐药性低[6]、抗炎、调节免疫[4]之优势功效.

    作者:湛世萍;贾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手术室护理中实施细节护理对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探究

    目的:评估手术室护理中实施细节护理对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筛选2014年04月-2016年04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7例,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组:研究组(44例,予以细节护理),参照组(43例,予以普通护理),比对两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等.结果:实施不同护理方法后,护理组44例:患者满意度97.73%(43/44),参照组43例:患者满意度79.07%(34/43)(P< 0.05);两组服务态度、沟通交流、护理操作等指标评分比对,差异明显,(P< 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工作开展时,建议选择细节护理,可改善患者护理质量的基础上,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史蕾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肾脏穿刺活检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

    2016年5月-2016年11月本科对72例肾穿刺术患者进行护理,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2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42例,女30例,年龄25~78岁.临床诊断肾病综合征8例,膜性肾病10例,IgA肾病17例,紫癜性肾炎8例,局灶节段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9例,狼疮性肾炎10例,乙肝相关性肾炎3例,糖尿病肾病7例.全部患者均无肾活检禁忌证.

    作者:魏佳颖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液电碎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液电碎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应用.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41为研究组,以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41例为对照组.研究组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液电碎石术治疗;对照组行开腹联合胆道镜下液电碎石术治疗.比较2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及结石残留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胆管损伤、胆管结石残留发生率分别为9.76%、14.63%;对照组分别为4.88%、9.76%,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胆道出血、胆漏发生率分别为4.88%、7.32%;对照组分别为2.44%、2.44%,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内胆管结石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液电碎石,能充分发挥腹腔镜、内镜及液电的优点,手术效果理想.

    作者:许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祛铁治疗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造血恢复的作用

    目的:讨论再生障碍性患者在进行祛铁治疗后对造血恢复产生的作用.方法:从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选择100例作为研究主体,根据随机性原则,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观察组在免疫抑制疗法上,根据随时产生变化的血清铁蛋白的含量进行实施的祛铁治疗;对照组选择常规免疫抑制疗法.比较两组在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98%、1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88%、32%;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结论: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免疫抑制治疗过程中,时刻监测血清铁蛋白的含量,及时进行祛铁治疗不仅能够有效降低体内铁的含量,对于患者的造血功能也起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在临床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值得大力推广与使用.

    作者:王胜;陈永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护理标准化建设的探索

    目的:对护理质量进行标准化管理,通过实施标准化管理对护理质量进行进一步完善.方法:构建一系列基础护理标准准则,其中包括护士的日常工作内容;护士分层管理状况;环境维护,注重护理细节管理,患者评估;出入院护理;健康知识普及;护理人员培训等.结果:加强护理标准化建设,明显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与护理质量,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降低了医患纠纷的发生概率.结论:加强护理标准化建设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拉进了医患距离,有效减少了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极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为护理质量的优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杜霄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奥沙利铂联合替加氟、亚叶酸钙3周重复方案用于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替加氟、亚叶酸钙3周重复方案用于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6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奥沙利铂联合替加氟、亚叶酸钙实施辅助化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3年期生存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本次研究所选取的12例患者的腹壁切口平均拆线时间为(9.8±2.9)d,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60.4±9.4)h;3年无病生存率为75%;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厌食疲乏、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腹泻等,经临床对症处理后对化疗过程均未产生严重影响.结论:临床上在治疗结直肠癌时,可于患者术后采用奥沙利铂联合替加氟、亚叶酸钙予以治疗,其临床疗效明显,生存率较高,且不良反应较轻,可在临床上予以大力推广.

    作者:王丙武;高标;刘涛;梁田中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

    目的:探析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相关资料,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按照监测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监测,观察组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监测,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指标以及诊断准确率.结果:经不同的监测方式后,各组间的效果均相同,其中观察组的监测结果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率变异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各组间的数据结果显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的效果显著,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对提高诊断准确率具有较大的意义.

    作者:倪胜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训练的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训练的具体方法和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性训练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收集我院60例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常规基础护理;实验组3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加上综合性的膀胱功能训练.结果:两组患者自主排尿时间,留置导尿时间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尿残余量下降(P<0.01),差异具存显著性;实验组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的膀胱功能训练有利于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吉瑾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6例临床分析.方法:选择二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36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患者服用每晚睡前服用米非司酮,每次10mg,连续服用3个月,观察患者的内分泌6项功能、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值变化、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服药后3个月后PRL、E2、P明显降低,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28、6.349、8.233,P<0.05),治疗后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变小,血红蛋白值明显升高,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81、9.023,P<0.05).患者治疗3个月后,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26例、8例,2例,有效率为94.4%其中1例患者出现皮疹.36例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并无明显异常.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对于围绝经期功血患者的疗效良好,可以发挥止血、闭经的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加岭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中医学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本文综述了传统中医和现代中医对脓毒症及胃肠功能障碍的认识,并总结了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手段和研究进展,以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陈婷婷;陈分乔;高海运;高敏;梅建强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普外科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普外科切口的感染因素,提出合理的临床治疗干预对策.方法:以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接受普外科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患者档案资料,将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定义为感染组,未发生感染的患者定义为对照组.结果:感染组和对照组性别比较无差异(P>0.05),感染组和对照组年龄、手术时间、预防应用抗菌素、体重指数、住院时间、切口引流管、基础疾病、住院时间、切口类型比较有差异(P<0.05).结果手术持续时间久、患者体重指数高、备皮时间久、Ⅱ类手术、病房人数等为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减少备皮和手术时间,净化手术室空气,加强Ⅱ类手术的管理,实施健康教育等措施降低切口感染的风险.

    作者:琚梦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家庭医药杂志

家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西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