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开枫
目的:研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卧床患者压疮的影响.方法:纳入本社区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诊的98例老年卧床患者到随机对照试验中,根据入院顺序编号,将单号归入对照组,共49例,给予常规护理,将双号纳入观察组,共49例,给予综合护理,观察不同护理方案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社区老年卧床患者压疮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郑铁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究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对策与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85例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予以观察组患者急诊急救护理干预,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终所用的洗胃液的含量以及洗胃时间,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观察组患者中,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的有43例,即护理满意度为95.6%较对照组的57.5%(23例)要高;观察组中患者有3例出现并发症,对照组中有13例出现并发症,观察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7%低于对照组32.5%,观察组术中胃部物溢出率为4.4%(2例)较对照组的25.0%(10例);观察组患者终所用的洗胃液的含量以及洗胃时间优于对照组,数据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促进患者的康复进度,具有临床治疗意义,值得被广泛应用.
作者:王婵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在足月妊娠产妇分娩过程中,使用硬膜外麻醉的镇痛效果,以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2月到2016年7月来我院分娩的104例足月妊娠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不进行麻醉,观察组使用硬膜外麻醉的方式.对比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生效时间、分娩时间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都高于对照组,差距明显,尤其在产程时间上减少较多.对照组一共有13人出现不良症状,占比25.00%,观察组有5人,占比9.62%,两组数据的差异明显,P<0.05.结论:通过使用硬膜外麻醉,能够有效缓解疼痛,缩短了产程时间,规避被迫选择剖宫产的方式,有利于产妇的健康,且副作用小,不良症状发生率低,可以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丁小宇;张再磊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本科接诊的76例产后出血病患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将之随机分成研究和对照两组(n=38).对研究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的止血效果,并对其并发症发生率作出比较.结果:研究组的止血时间为(2.79±1.33)h,明显比对照组的(5.09±1.24)h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明显比对照组的18.42%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产后出血应用早期护理干预,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低,止血效果好.
作者:杜亚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横切口剖宫产不同缝合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接受剖宫产手术的患者27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38例.对照组术中采用传统丝线间断褥式缝合方式切口,观察组术中采用快薇乔可吸收缝线皮内连续缝合切口.对比两组切口疼痛情况、切口长度及切口缝合时间、瘢痕厚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切口舒适度及瘢痕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切口疼痛程度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切口疼痛程度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缝合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0d两组患者瘢痕厚度均明显增厚,但观察组瘢痕厚度较对照组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下硬结、线结反应、切口渗液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舒适度满意率与瘢痕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横切口剖宫产术中使用快薇乔可吸收缝线皮内连续缝合更有利于促使患者术后切口恢复,瘢痕增生情况较轻,符合患者审美需求,且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预后效果较好.
作者:王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并对其进行相关的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250例,并设置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全部患者都采取常规核磁共振T,梯度回波加权扫描,采用回归分析法来对不同类型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的患病率进行分析.结果:脑出血是脑微出血患病率高的,患病率可达81.2%,接着是脑梗死,患病率为61.2%,脑微出血中脑白质病的患病率为34.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脑微出血患病率为23.1%,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的脑微出血患病率为17.2%,对照组为15.2%,两组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表示,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的相关因素偶,脑出血、脑梗死、脑白质病、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高血压和胆固醇.结论:患者脑微出血发生率比较高的是脑出血,脑梗塞和脑白质病,微出血危险因素为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高血压、脑梗塞、脑出血、脑白质疏松症和高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为保护因素.
作者:邢贞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在临床麻醉中应用国产丙泊酚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1月在医院择期手术的9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的45例患者应用进口丙泊酚进行麻醉,研究组45例患者应用国产丙泊酚进行麻醉,两组患者均通过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设置在3μg/ml,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中心率波动、低血压和动脉压等各项指标对比、丙泊酚的使用量和意识消失时间、不良反应组间对比,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麻醉中应用国产丙泊酚注射液能达到进口丙泊酚的效果相当,在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李依桐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在ICU患者压疮管理中应用集束化护理策略.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9月本院ICU患者60例,根据压疮管理方法分为30例观察组及30例对照组,分别在压疮管理中实施集束化护理、基础护理,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压疮发生率40%,P<0.05;观察组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压疮分别为80%、20%、0%、0%,对照组分别为25%、25%、33.33%、16.67%.结论:在ICU患者压疮管理中应用集束化护理策略能够减少压疮发生率,可推广.
作者:徐丽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以产后出现抑郁症状的孕妇的临床特点为中心,探讨对其开展心理护理的效果,寻找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研究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护理产后抑郁孕妇64例,任选其中3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将余下32例患者组成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抑郁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在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评分为(9.21±0.8)分,对照组为(8.14±1.4)分,对比P=0.0004<0.05.在采取护理后抑郁量表评分方面,观察组评分为(6.5±2.6)分,对照组为(8.6±2.8)分,对比P=0.0028<0.05.结论:在产后抑郁的常规护理中开展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产妇产后的情绪抑郁,提升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备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谢倩凯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在儿科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这种穿刺方法可以避免患儿每天进行重复穿刺的痛苦,同时也能确保静脉输液的效率可以说是一种较为优秀静脉输液穿刺方法.但是这种穿刺方法本身是具有着一定的难度的,尤其是小儿的静脉较细并且血管壁较为脆弱稍不小心就可能导致患儿静脉血管破裂不仅给患儿带来极大的痛苦也降低了护理效率.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巧总结相关的护理体会就变得极为重要了.本文将对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技巧及护理体会进行深入分析.
作者:冯水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有效治疗措施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100例作为研究研究对象,患儿的治疗时间在2013.01到2017.12月,以对照实验要求为依据,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设置50例研究对象.对照组患儿给予抗感染、平喘、吸氧、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额外给予匹多莫德口服液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0%,明显比对照组患儿的66.0%高,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咳嗽消失时间和干湿罗音停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患儿短,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平均感染次数,明显比对照组患儿少;平均感染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患儿短,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匹多莫德治疗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能够显著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且起效较快,可有效控制其感染情况,应用效果显著,可作为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案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关哓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关于微生物检验及细菌耐药性检验.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1月我院ICU、外科、内科、儿科等科室的细菌耐药性情况与微生物标本,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结果:ICU患者耐药菌株构成比为31.25%;外科患者为29.17%;内科患者为12%;儿科患者为9.52%;通过观察可看出ICU及外科的耐药菌株构成比显著高于内科及儿科患者,(P<0.05);ICU与外科患者耐药菌株构成比差异不明显,(P>0.05);儿科与内科患者耐药菌株构成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谨慎选择,并对抗菌药物使用安全性加强管理,规范抗菌药物操作使用,提高临床微生物检测及细菌耐药性检测水平,为患者生活质量提供有效保证.
作者:沈惠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评估风险管理在腹腔镜异位妊娠探查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根据患者入院手术时间进行分组,将2016年3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手术部进行腹腔镜探查止血术80例设为观察组,给予风险管理;将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手术部行腹腔镜探查止血术60例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6.7%,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5±2.11)d,较对照组明显缩短(7±2.06)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5%,对照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15%,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差异一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5%,对照组的满意度为81.7%,两组差异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异位妊娠探查止血术应用风险管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孙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对痰喘患儿使用散穴位敷贴治疗过程中,使用中医特色护理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150例痰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参考组的患儿使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研究组的患儿在常规护理上加以中医特色护理,同时使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接受护理后的效果进行分析统计.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3.33%,明显优于参考组的80.00%.此外,两组患儿在咳嗽消失时间、咳痰消失时间以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呈现出了显著的差异,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参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痰喘患儿使用散穴位敷贴治疗过程中,使用中医特色护理配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进行治疗在临床上有着极佳的效果,而且中医特色护理相较于常规护理效果更加显著,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因此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护理方式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李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究产后康复护理干预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分娩后产妇4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后护理方式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均行常规产后护理干预,研究组与此同时行产后康复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盆底功能及护理满意度、性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产妇盆底功能、性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采用产后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女性盆底功能,有积极临床价值.
作者:蓝道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分析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从2016年1月至2016年4月进行手术治疗的70例患者选取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分配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手术室细节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手势治疗安全性以及护理效果.结果:根据治疗安全性评分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室治疗安全更高,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进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细节护理将手术治疗风险大大降低,对手术质量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细节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茅倩倩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预测胎儿生长受限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常规检查的孕妇中怀疑胎儿生长受限3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这些病例孕妇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结果:8例(26.67%)孕妇子宫动脉出现频谱异常的情况,并且具有阻力指标不断升高的现象.脐动脉频谱出现指数增高的孕妇有28例(93.33%),出现大脑中动脉降低的孕妇有26例(86.67%),出现静脉系统频谱异常的情况有7例(23.33%).结论: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生长受限进行预测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并实施积极的干预措施.
作者:郑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分析GP73与AFP在血清的表达,为临床诊断与预防肝细胞癌提供有力检测手段.方法:real-time pcr定量分析GP73mRNA在肝细胞癌、肝炎后肝硬化、乙型肝炎、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基因表达量.结果:GP73基因表达水平在HC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显著增加,在肝硬化与慢性肝炎组较正常对照组增加.GP73蛋白在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与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GP73可能是HCC发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子,HCC的发生可能通过炎症、病毒介导GP73而发挥其致癌作用.
作者:任志宏;丁海涛;肖伟利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保妇康栓与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效果.方法:从本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间行宫颈物理治疗的患者中选取50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接受宫颈环形电切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保妇康栓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结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炎,能提高慢性宫颈炎的治疗效果,减少感染及治疗后瘢痕形成等情况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黄燕;周亚丽;季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探讨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疗效.方法:择取2017年1月到12月期间本院就诊的消化道炎症患者共80例,40例使用阿莫西林的患者归入研究组,40例使用雷贝拉唑的患者归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相对于总有效率来说,研究组要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均有差异(P<0.05);对于不良反应率来说,研究接近对照组,统计学均无差异(P>0.05).结论:西药阿莫西林具有十分广泛的临床使用范围,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及应用.
作者:胡莉娟;田原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