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口皮瓣截根法治疗高位肛瘘疗效观察

祝普凡

关键词:高位肛瘘, 皮瓣, 手术
摘要:为探讨提高高位肛瘘疗效的方法,受内口缝合截根术治疗肛瘘的启发,利用原位皮瓣移植截根疗法,治疗高位肛瘘和高位复杂性肛瘘37例,32例一次治愈,5例改用挂线疗法治愈.该法肛外瘢痕少,不损伤过多的括约肌,一次手术不成功,不影响二次切开挂线疗法.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电刀切除治疗肛周化脓性汗腺炎

    采用麻醉下电刀广泛切除病变组织治疗肛周化脓性汗腺炎28例,其中男27例,女1例;年龄28~66岁;病程3个月至40年.

    作者:周秀扣;高宝良;邬丽珠;徐占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化瘀通淋煎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120例

    尿潴留为肛肠病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笔者自拟化瘀通淋煎治疗观察120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肛肠病术后合并急性尿潴留238例,分2组.治疗组:120例,男89例,女31例;采用骶麻96例(1.5%利多卡因20m1),局部浸润麻醉24例(1%利多卡因15~20ml);其中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56例,内注外切术12例,肛瘘切除术20例,肛瘘切开挂线术8例,肛周脓肿切开引流及内口切除术12例,肛裂切除加扩肛术12例.对照组:118例,男88例,女30例;其中混合痔外切内扎术50例,内注外切术15例,肛瘘切除术18例,肛瘘切开挂线术6例,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13例,肛裂切除扩肛术16例.

    作者:马剑海;薛秀娟;石大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复方槐花煎剂治疗痔出血337例疗效观察

    近年来,运用滋阴清热凉血止血的复方槐花煎剂治疗痔出血,取得满意效果.临床资料:随机选择痔出血病例337例,男195例,女142例;年龄16~68岁;病程3天至11年.

    作者:郭树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改良痔环切术63例临床小结

    作者1995~1999年采用新型改良痔环切术治疗痔63例,效果满意.临床资料:63例中,男39例,女24例;年龄23~66岁.完全性环切者26例,部分环切者37例,手术均在30min之内完成.14例住院治疗,平均住院13.6天,其余由门诊手术治疗. 治疗方法:患者取截石位,常规消毒,局麻.扩肛后,用3把组织钳夹住齿状线,将一侧12,3,6点向外牵引,2把弯血管钳自12点和6点向3点夹住齿状线上下痔块,剪除血管钳上的痔组织,从3点开始,分2次向6点和12点以1-0肠线绕钳连续缝合,退出血管钳拉紧肠线.若行完全性环切术,血管钳上的痔组织,剪至6点和12点时,暂不剪断,并以此为起点向9点钳夹,同法处理对侧.也可以行部分环切术,选择要切的痔块中点,从两端向该点钳夹,剪除痔组织,自中点向两侧缝合.

    作者:曹元太;甘智鹏;曹锋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痔的分类与治疗学的现代概念

    长期以来,痔的“学说”层出不穷,痔的分类标准和治疗方法也相当繁杂.1975年Thomson[1,2]首次提出:“痔是人人皆有的正常解剖结构.”并强调:“痔不是病,不应当切除,除非它有确切的手术指征.”他的论断,引起国际肛肠外科学界的高度重视.在1977年英国痔的专题讨论会,1979年美、英、澳3国肛肠外科医师协会举办联合学术会议以及1984年在科伦堡举行的第9届德国结肠直肠外科学术会议上,与会代表根据痔的新概念,对痔的分类标准及治疗方法,展开了热烈讨论.特别是1980年6月在美国亚特兰大市召开的痔外科专题讨论会,争论更加激烈.

    作者:张东铭;王玉成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丹赤汤治疗血栓外痔与嵌顿性混合痔386例

    采用自拟丹赤汤治疗血栓外痔与嵌顿性混合痔386例,男349例,女37例;年龄18~72岁.其中血栓外痔275例,嵌顿性混合痔111例.

    作者:宋炳跃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混合痔伴高血压病术后大出血1例

    患者男,41岁.大便时肿物自肛门脱出,需用手送回,伴间断性肛门滴血12年,每因劳累后加重.查体:血压20.1/14.1kPa,其他检查无异常.肛门外翻时检查见:11~1点,3~5点,7~9~11点位有3.0cm×2.5cm不规则隆起肿物,色暗红,质软,齿线沟消失,有渗血.直肠指诊与乙状结肠镜进入30cm均未发现异常.初诊为混合痔.入院后在局麻下行混合痔分段单纯内注结扎术,肛门后正中栉膜带松解术.内注药物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研制的775液,使用浓度为1 : 1,总量8.0ml,分别注入各痔体,手术顺利.术后32h患者无不适感,自行坐摩托车回家后约2h,突感小腹部不适,肛门坠胀,排出约1 000ml瘀血块和稀便,便后15min来院.

    作者:廖映铃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肛瘘切除缝合与切开换药疗效的对照观察

    采用瘘管切除、切口缝合术治疗低位肛瘘72例,并与同期采用切开换药的67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两组间疼痛程度及复发率无显著差异(P>0.5),但两组间疼痛持续时间、出血天数及创口愈合时间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表明,切除缝合组各临床疗效指标明显优于切开组,此术值得推广.

    作者:庄在信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婴幼儿后天性肛瘘手术失败原因及术式改进

    我科收治婴幼儿后天性肛痿215例,其中手术治疗196例,手术失败37例.现对手术失败原因进行分析,并报告改良术式.

    作者:曹相军;刘向荣;肖复兴;彭阳时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切开挂线治疗肛周脓肿102例

    采用切开挂线疗法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102例,男84例,女18例;年龄7个月至71岁;病程3~12天.肛周皮下脓肿32例,直肠后间隙脓肿44例,坐骨直肠窝脓肿24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2例.内口位置:除6例在肛管直肠环以上外,其余均在齿线附近之肛隐窝处,且以截石位6点肛隐窝处为多. 治疗方法: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麻醉.于脓肿波动

    作者:刘金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肛瘘并肛周皮下气性囊肿1例

    患者男,32岁.因肛周肿痛3个月加重3天入院.患者3个月前出现肛门右侧轻度肿痛,诊为“肛周脓肿”,应用抗生素后症状减轻,肿块缩小.3天前肿物又增大,肿痛.查体:肛门右侧距肛缘约2cm皮下有一肿物,约4cm×4cm,界限清,有囊性感.周围皮肤无明显红肿,有索状物与肛缘相连.疑为肛周脓肿,试行穿刺,有气体进入空针,共抽出气体约30ml,未抽出脓液,肿块基本消失.不久,局部再度隆起,压之亦有囊性感,即诊断为肛瘘并气性囊肿.2天后在腰麻下行瘘管切开术.术中切开囊肿,见其内有少许坏死组织及脓液.周围有薄层纤维组织形成囊壁,并有一瘘管通向肛门,用探针进入瘘管,探得内口在肛管直肠环以上,为一高位瘘,遂行挂线术.术后10天挂线脱落,25天创面愈合.术后病理证实囊壁为纤维组织.脓液细菌培养为大肠埃希氏菌.后确诊为肛瘘并气性囊肿.

    作者:李哲;王丽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肛瘘疾病的超声诊断价值

    为了提高肛瘘的诊疗质量,选取肛瘘病人76例,采用彩色多普勒7MHz浅表小器官探头与5~7.5MHz直肠腔内探头(EUS)相结合的超声检查方法,并经临床手术或病理验证,其中43例肛周脓肿之部位、范围、大小、形态等诊断准确;8例肛周囊肿有3例合并肛瘘;25例肛瘘管道走向可确定,但内口位置则较难观察.认为超声检查特别是EUS在肛瘘疾病的诊断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王为;杨光;令狐庆;赵跃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生肌长肉膏对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作用的临床研究(附85例分析)

    为观察生肌长肉膏对促进肛瘘术后创面的愈合作用,对85例肛瘘患者术后创面分4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生肌长肉膏组较之对照组,在减少创口渗液、增加愈合率、缩短愈合天数等方面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尤其提示在肛瘘术后中后期,对创面修复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杨巍;华斌;张巍;柏连松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肛周脓肿脓腔罕见异物2例

    [例1]男,44岁.肛周胀痛,进行性加重12天,静滴青霉素7天无效.肛门检查:肛门左侧有肿物约5cm× 5cm,高出皮肤1.5cm,质软,波动不明显.体温>37.4℃,WBC 8.2×109/L,N 0.78,E 0.03.诊断为肛周脓肿(左).沿肿物突起明显处行放射状切开2cm,立即有少量脓液伴近百条蛲虫自脓腔涌出,扩大切口,见腔内有一罕见虫团,由大量活体蛲虫相互缠绕聚集,直径约2cm,即用药膏匙沿脓腔一侧伸入腔底,挖出虫团,清除其余散在蛲虫,用双氧水、甲硝唑液反复冲洗脓腔,再行内口切开.给肠虫清400mg顿服,10天再服400mg,住院半月而愈.

    作者:张连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肛周脓肿100例临床治疗分析

    我科治疗肛周脓肿100例,男70例,年龄13~58岁,其中13~20岁45例,21~58岁25例,平均年龄35.5岁;女30例,年龄19~50岁,平均年龄34.5岁;病史7天至13年.以上病人单用抗生素治疗49例,中西医保守治疗28例,单用中药治疗23例.治疗中自行破溃疼痛减轻38例.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切开引流27例,用药后疼痛消失35例.所有病人治疗后虽然暂时疼痛减轻或消失,但均反复发作1~5次不等,来我院就诊后均给予手术根治.切开后发现脓腔病灶范围都较大.

    作者:曹广斌;朱英;徐新玉;梁凯勃;何惠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118例

    采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治疗118例高位复杂性肛瘘,1次治愈91例,2次治愈27例,治愈率100%.治愈时间19~45天,平均28.1天.术后随访半年至8年,无复发及肛门失禁、肛门移位、肛门畸形等后遗症,肛门功能正常.

    作者:李春雨;聂敏;黄闯;田振国;翟云起;金国祥;喻德洪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勤奋工作五十年——记一代名医陆琦先生

    陆琦教授生于1921年,从事肛肠专业已有50年.解放初期响应党的号召,将自己的验方与专长无保留地贡献给祖国与人民.在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创建肛门外科,临床医疗与科研工作成果显著.先后被选为浙江省第三、四届政协委员,第五届政协常委,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人民的好评. 陆老在发扬传统医学和中西医结合对肛肠疾病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与全国各地的专业工作者合作开展学术交流.1980年在卫生部崔月犁部长主持下,召开了全国肛肠病学术交流大会,与此同时成立了中国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其当选为副主任委员并负责创办<中国肛肠病杂志>,担任编委会主任委员兼主编.

    作者:陆传贤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改良一期缝合法治疗低位肛瘘30例

    采用一期皮下不完全缝合法治疗肛瘘3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均为男性,年龄19~30岁,病程2~4个月.低位单纯性肛瘘26例,低位复杂性肛瘘4例.所有病例均可在外口至肛门之间皮下扪及索条样瘢痕增生的瘘管,外口至齿状线距离2~5cm,外口位置在坐骨结节连线前方12例,后方18例.

    作者:许建华;顾伏平;孙红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小儿肛周脓肿手术方法临床效果比较

    小儿肛周脓肿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25天至8岁;病程5天至1个月.全部病例均为单个脓肿,首次发病.脓肿大者3cm×2cm,小者0.5cm×1cm,距肛缘0.3~1cm,将30例分为传统式切开术和蝶形切除术2组,各15例. 手术方法及疗效:蝶形切除术,在麻醉下,脓肿处沿肛缘作放射状切口,切除皮肤贯穿脓腔内口,清除脓液及坏死组织,创口敞开呈蝶形状.传统式手术,在脓肿波动处单纯切开皮肤,放出浓液,创口呈线状.术后用抗生素.传统式切开术组痊愈10例(66.7%),并发肛瘘5例(33.3%),平均住院(11±4)天.蝶形切除术组痊愈14例(93.3%),并发肛瘘1例(6.7%),平均住院(9±2)天,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田永志;程东水;孙雁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继发Fournier综合征1例

    患者男,35岁.入院前因长期服用乙双吗啉而致头晕、乏力,伴鼻衄及牙龈出血,出血量不多,能自行控制,但反复发作,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予以COAP方案化疗5天.化疗后双下肢出现出血点及皮肤银屑病复发.入院体查:贫血貌,精神差,全身皮肤可见片状大小不等的银白色鳞屑,以躯干为主,双下肢散在出血点.查外周血:HGB 69g/L,WBC 4.2×109/L,BPC 90×109/L.骨穿示:有核细胞增生活跃.诊断为:“急性髓性白血病完全缓解”,给予DA方案巩固化疗.

    作者:杨维建;易学军;马力;周红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