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痔愈膏对肛门病术后止痛促愈合作用的临床观察

龚德怡

关键词:肛门病, 手术, 痔愈膏, 疼痛, 愈合
摘要:为探讨缓解肛门病术后疼痛,促进创口愈合的有效方法,将肛门病术后17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治疗组以痔愈膏纱条敷手术创面,每日便后1次;对照组以凡士林纱条换药,口服去痛片,必要时每次1片.结果治疗组117例,显效97例,有效15例;对照组60例,显效13例,有效28例.治疗组有效率为94.2%~96.5%,对照组有效率为66.6%~69.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混合痔、肛裂治疗组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果提示:痔愈膏对肛门病术后止痛和促进创口愈合是一种有效药物.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2003年全国主要医学期刊肛肠文献题录

    bianmi便秘晏仲舒.慢性便秘的外科治疗.临床内科杂志,2003,20(5):234.张晓慧.西沙必利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疗效观察.中原医刊,2003,30(16):43.

    作者:董菲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三联疗法治疗陈旧性肛裂320例

    2000年以来,我们采用指扩法扩肛、电刀切除烧灼修整、复方亚甲蓝长效止痛剂基底部封闭注射三联疗法,治疗陈旧性肛裂32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梅新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异时大肠多原发癌的外科治疗(附7例报告)

    探讨异时大肠多原发癌发病率、病理、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经病理证实可切除大肠癌患者97例中共发现异时大肠癌7例,复查发现其中再次癌2例,有便血症状3例,有梗阻症状2例.术后定期复查特别是纤维结肠镜检查是提高本病发现率的重要手段.

    作者:孙华君;王云慧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小V形切口Treitz肌保存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观察

    为评价小V形切口Treitz肌保存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从1992~2002年的住院病人中分层随机抽样,抽取样本500例,其中小V形切口Treitz肌保存术组(A组)和传统外剥内扎术组(B组)各250例,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A组在术后并发症及创口愈合时间方面明显优于B组.小V形切口Treitz肌保存术创伤小、疗程短、术后并发症少、对精细控便能力影响轻微,能达到可靠消除症状的目的,是临床手术治疗混合痔比较理想的术式.

    作者:符中柱;姚嵋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黄连素加参苓白术散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0例

    我们应用黄连素加参苓白术散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3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3例,女17例.经纤维结肠镜检查排除溃疡、息肉,肿瘤、炎性肠病等.

    作者:王兆坤;陈玉芬;高连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吻合器环形痔切除术对重度痔的疗效观察

    为探讨吻合器环形痔切除术(PPH)治疗重度痔病的临床应用价值,利用特制的环形吻合器对72例Ⅲ、Ⅳ期脱垂性痔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平均时间15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d,95.8%的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随访2周至12个月,无复发和大便失禁.结果表明,吻合器环形痔切除术具有安全、有效、术后痛苦少、住院时间短和恢复快的优点,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邱万寿;许瑞云;凌云彪;林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青年期直肠癌51例临床分析

    为探讨青年期直肠癌的临床特征,提高其治疗水平.回顾性分析51例青年期直肠癌的病理特征和临床特点,并观察其预后.青年期直肠癌占同期全部直肠癌的6.0%(51/850),72.5%(37/51)位于腹膜返折以下,低分化粘液腺癌占78.4%(40/51),DukesC、D期占70.6%(36/51),误诊率66.7%(34/51).青年期直肠癌的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仅为19.6%(10/51).结果表明:青年期直肠癌有一系列不同于中老年期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差,其治疗水平有赖于提高对这些特征的认识,力争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庄潮平;陈维荣;吴俊伟;李廷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小儿骶前恶性畸胎瘤误诊1例

    患儿女,1.5岁.来院前4d从4m高处滚落,骶部碰在石头上,门诊B超、X线检查无特殊发现,回家观察.3h后,大小便不通,输液后大小便顺利排出.后又再次出现大小便不通来院.

    作者:凡凤梅;陈春丽;韩国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复方甲硝唑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50例

    采用复方甲硝唑对5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保留灌肠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1 5~70岁,病程3个月至20年.病变部位:直肠14例,直肠、乙状结肠32例,全结肠4例.纤维结肠镜检查:肠粘膜充血、水肿、散在溃疡、附有脓苔.

    作者:余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痔、肛瘘、肛裂、直肠脱垂的诊断标准(试行草案)

    肛肠专科近年来发展迅速,新理论、新学说不断涌现,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根据肛肠学科发展需求,结合国家中医行业标准中关于肛肠病的诊断标准要求,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在广泛征求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几经修改诊断标准,于2002年11月在厦门市经肛肠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此标准.

    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nm23-H1 mRNA在大肠癌表达的研究

    为探索nm23-H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组织学类型、转移的相关性,将60例大肠癌组织标本、癌旁组织标本及正常大肠黏膜标本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nm23-H1 mRNA表达.结果显示大肠癌组织nm23-H1 mRNA表达(30.0%)高于正常黏膜(10.0%)(P<0.05);印戒细胞癌nm23-H1 mRNA表达(100%)高于腺癌(25.9%)、粘液腺癌(33.3%)(P<0.05);nm23-H1 mRNA表达未显示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的相关性.大肠癌组织nm23-H1表达明显增高,不同组织学类型的大肠癌nm23-H1 mRNA表达存在差异,提示nm23-H1 mRNA的表达升高可能与大肠组织的恶变有关.

    作者:彭克荣;季峰;卢佩琳;崔峻辉;虞朝辉;厉有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左右侧结肠癌的临床病理比较

    左右侧结肠癌由于解剖生理不同以及致癌因素差异而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今比较两者的不同特点,以提高结肠癌的诊治水平.

    作者:岳亚军;韩元媛;温巧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大肠癌合并妊娠6例

    一般将大肠癌在妊娠期间确诊或症状起自妊娠期,而于妊娠结束后1年内确诊者称之为妊娠期大肠癌.1994年1月至2001年12月收治大肠癌合并妊娠6例,报道如下.

    作者:鲁奇伟;杨清波;鲁奇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经阴道重叠荷包缝扎治疗直肠前突38例

    直肠前突是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原因之一.我们采用经阴道重叠荷包缝扎治疗直肠前突38例,效果理想,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8例,年龄28~64岁,平均36.8岁.病程1~15年.排粪造影示:前突范围3cm×3cm以上.21例合并直肠黏膜内套叠,8例合并混合痔.主要临床表现为排便困难,2~3d排便1次,每次1 5min以上,即使是稀便症状也不缓解.常伴有肛门坠胀,排便不尽感.直肠指诊,于直肠下段前壁可触及明显的前突凹陷.

    作者:侯新良;盖德法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直肠癌C-erbB-2,CEA,p53,PCNA的表达及意义

    检测直肠癌组织中C-erbB-2,CEA,p53,PCNA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肿瘤生物学意义.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13例直肠癌标本,根据C-erbB-2,CEA,p53表达情况各分为阴性和阳性两组,根据PCNA分级分为Ⅰ~Ⅱ和Ⅲ~Ⅳ两组,按设立的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直肠癌C-erbB-2,CEA,p53,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2%、85.8%、55.8%、93.8%.C-erbB-2,CEA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皆呈正相关,p53阳性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CNA分级表达与肿瘤分化呈正相关.结果提示检测C-erbB-2,CEA可作为判断直肠癌分化、预后的重要指标,联合检测p53及PCNA对直肠癌的临床诊治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施清泉;黄种心;周志平;叶超平;吴瑞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福松用于肠道清洁准备的方法和效果观察

    为探讨福松用于肠道清洁准备的方法和价值,应用福松100g分2次口服与福松50g1次口服的方法比较,并与口服番泻叶30g进行对照.肠镜检查肠道清洁情况及询问腹部症状.结果福松100g分次口服优于福松50g1次口服,与口服番泻叶30g效果相当,但无番泻叶引起的腹部症状和全身反应.结果表明:福松用于肠道清洁准备效果比较理想,病人易接受.

    作者:周长江;张桂华;邓兆滨;高云飞;付海滨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芬太尼透皮贴剂用于肛门病手术预先镇痛的效果

    为评价芬太尼透皮贴剂用于肛门病手术镇痛的效果,对143例行肛门病手术的病人,于术前12h在胸壁皮肤粘贴75mg/h芬太尼透皮贴剂,每3d更换1次,共用9d.结果镇痛效果良好119例(83%),有效10例(7%),无效14例(9.8%).提示该法用于肛门病手术镇痛,具有使用方便、疗效可靠、安全范围广、持续镇痛时间长和病人容易接受的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肛门病手术镇痛的方法.

    作者:吴家虹;刘惠君;吴岩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C反应蛋白与大肠癌预后的关系

    为探讨C反应蛋白与大肠癌术后患者生存率的关系,通过检测74例大肠癌患者术前和术后血样本中CRP的值,了解转移复发的可能性,推测其生存率.结果显示:随访期间74例患者中有16例复发,25例死亡,且患者术前和术后CRP的值与大肠癌患者术后的生存率有显著相关,大肠癌患者无论手术前后CRP值升高均显示预后不良.

    作者:孙国强;姜华;周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痔瘘术后换药

    痔瘘是一种常见病,手术后换药直接影响创口修复的速度.痔瘘手术切口属Ⅱ类切口,以Ⅱ期愈合的方式修复.伤口的修复可分为3个阶段[1]:炎性期、纤维增殖期、上皮覆盖期.全程11~30d.

    作者:刘成伟;潘素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结肠癌皮肤转移1例

    患者男,43岁.因颈、腹前壁、背部皮肤多个结节1个月就诊.患者平素身体健康,近1个月发现颈、腹前壁、背部皮肤多个结节,无明显痒感,逐渐增多、增大.

    作者:吴艳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