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痔吸注套扎疗法的临床应用

郭广华;李震;郑华齐;潘彦杰;浦志厚

关键词:痔, 吸注套扎疗法, 临床应用
摘要:为探索吸注套扎疗法治疗各期内痔及混合痔内痔部分的临床效果,用此疗法治疗痔1256例,治愈率100%;597例随访3~5年,无复发,术中术后均无大出血等并发症.结果表明,此疗法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治疗费用低,适合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应用.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痔环切术治疗痔32例临床观察

    为观察改良的痔环切术治疗Ⅲ、Ⅳ期内痔的效果,回顾性分析应用改良的痔环切术治疗Ⅲ、Ⅳ期内痔3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术后随访6~36个月,治愈率100%,无并发症.结果表明,改良的痔环切术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排便功能良好、费用低,可有效治疗Ⅲ、Ⅳ期内痔.

    作者:孙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外剥内扎侧切扩肛术预防环状混合痔术后肛门狭窄89例

    我们采用外剥内扎侧切术加术中扩肛预防环状混合痔术后肛门狭窄89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0例,女39例;年龄35~73岁,平均46岁;病程4~25年,平均11年.治疗方法: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局部麻醉.按照痔体自然凹陷处,以母痔区为主,设计痔核分段及保留肛管皮桥、黏膜桥的部位与数量.

    作者:谭斌;王晓枫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外剥内扎加侧切术治疗环状嵌顿性混合痔80例临床观察

    为探讨治疗环状嵌顿性混合痔的有效方法,对80例环状嵌顿性混合痔患者行外剥内扎加侧切术,并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80例患者临床效果明显,均Ⅰ期愈合,无大出血、创口感染、肛门狭窄和肛门失禁.结果表明,采用外剥内扎加侧切术治疗环状嵌顿性混合痔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耿桂飞;王绍臣;刘伟;徐厚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分段切开多重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研究

    为观察分段切开、多重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将75例高位复杂性肛瘘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采用分段切开、多重挂线术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并对两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95.5%和93.5%(P>0.05),但两组间的术后疼痛程度、肛门功能情况及创面愈合时间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果表明,在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时分段切开、多重挂线术与传统切开挂线术相比,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对组织损伤小,患者痛苦小、疗程短、肛门功能保护好等优点,该术式的应用,使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更加安全、有效.

    作者:王敬源;王雪梅;黄海燕;黄尊显;曹化祥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复方黄柏液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36例临床观察

    为观察复方黄柏液对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效果,将69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采用复方黄柏液30ml保留灌肠,早晚各1次;对照组33例给予自行配制的思密达混合液保留灌肠,早晚各1次.经2个疗程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结肠镜检查肠黏膜改变.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55.6%vs 33.3%,P<0.05),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0.6%vs 57.6%,P<0.05).结果表明,复方黄柏液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简便易行,疗效明显,未见不良反应.

    作者:李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外剥内扎弧形切除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60例临床观察

    为解决环状混合痔术后肛门狭窄、残留痔、皮桥水肿等并发症,采用环状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保留皮桥处痔核弧形切除缝合术加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松解术治疗环状混合痔60例,结果显示,脱出、疼痛、出血等症状消失,治愈率100%.结果表明,外剥内扎弧形切除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肯定,避免了术后肛门狭窄、皮桥创缘水肿及残留痔等并发症和后遗症.

    作者:杜玉军;赵大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综合疗法治疗肠粪嵌塞

    粪便在结肠或直肠内停留时间太久,水分被过度吸收,并结成球状,干燥的粪块堵塞直肠不能排出,引起严重的便秘和会阴部疼痛,称为肠粪嵌塞,是直肠便秘的一种形式.笔者采用手指掏挖、高压灌肠、嵌物取出及服用中药等方法治疗肠粪嵌塞,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烁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阿米巴痢疾误诊原因分析及避免误诊的措施

    肠阿米巴病又称阿米巴痢疾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寄生于结肠引起的疾病,主要病变部位在近端结肠和盲肠,亦可侵袭全结肠,典型的临床表现有腹痛、腹泻、黏液血便、果酱样大便等症状.由于本病与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症状尤为相似,均有腹痛、腹泻、黏液血便等症状,较易误诊.因此,提高阿米巴痢疾的检出率,亦可明显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确诊率及治愈率.

    作者:张威;宋太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布比卡因加舒芬太尼在老年肛瘘患者腰麻中的应用

    近年来,我们对70例老年肛瘘患者腰麻采用布比卡因加舒芬太尼,效果满意,安全可靠,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3例,女17例;年龄60~78岁.ASA Ⅰ~Ⅱ级.治疗方法:患者入手术室后常规行生命体征监测,给予氧气3L/min.将布比卡因7.5mg加舒芬太尼5μg用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3ml,腰椎穿刺成功后以20s左右时间注药.

    作者:戴方;程良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碟形创口加挂线一期治疗高位肛周脓肿85例

    近年来,我们采用碟形创口加挂线一期治疗高位肛周脓肿8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76例,女9例;年龄17~62岁,平均28岁;病程5~9d.全部病例均做B超定位,其中骨盆直肠间隙脓肿17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合并坐骨直肠窝脓肿68例(直肠后间隙蹄铁型脓肿4例).

    作者:孙方吉;左瑞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痔宁洗液在肛门病术后水肿的应用

    我们将痔宁洗液用于肛门病术后水肿8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80例,男35例,女45例;平均年龄44.3岁.混合痔术后47例,血栓性外痔术后25例,结缔组织性外痔术后6例,嵌顿性内痔术后2例.

    作者:李丽莉;金骏昇;刘晓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肛泰膏肛泰栓致不良反应2例

    [例1]女,24岁.因便血伴疼痛8d来院就诊,门诊以混合痔收入院,术后给予肛门局部换药,将肛泰膏涂于肛泰栓上然后纳入肛门内.第2天换药时见肛周红肿、布满皮疹,患者自述肛周皮肤瘙痒难忍,夜间不能入睡,遂停用肛泰膏、肛泰栓,改用洗必泰栓,并嘱其口服西替利嗪10mg,每日1次,2d后痊愈.

    作者:张新;孟海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临床疗效观察

    为观察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将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汤剂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对照组采用美沙拉秦颗粒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变化及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1.7%,优于对照组的83.3%(P<0.05).结果表明,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刘伟;何磊;张春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丹栀逍遥散治疗伴抑郁的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为观察丹栀逍遥散对伴抑郁的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测评,评分结果换算成抑郁严重度指数.从139例活动期UC患者中筛选出抑郁指数>0.5者7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9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和64.1%(P<0.05).结果表明,伴有抑郁的UC患者服用丹栀逍遥散可提高疗效.

    作者:杨廷旭;复铭;苗龙;曾海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中痔蒂两种结扎方法临床效果比较

    为了减少术后并发症,观察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中痔蒂两种结扎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对1048例混合痔患者采用10号丝线单纯结扎痔蒂(治疗1组),1127例采用10号丝线缝扎和加固结扎痔蒂(治疗2组).对两组创口愈合时间、结扎线脱落时间、创口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1组结扎线脱落时间3~7d;创口愈合时间13~37d,平均17.4d;创口感染37例,占3.53%;原发性大出血2例,占0.19%;继发性大出血1例,占0.10%.治疗2组结扎线脱落时间3~22d;创口愈合时间16~53d,平均27.6d;创口感染57例,占5.06%;原发性大出血3例,占0.26%;继发性大出血11例,占0.98%.结果表明,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中以10号丝线单纯结扎痔蒂是安全的、可靠的.可以减少创口感染的机会,结扎线脱落快而安全,可减少痔术后创口感染和痔术后继发性出血,缩短创口的愈合时间.

    作者:何毅;华扬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罗哌卡因与地塞米松用于肛肠病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通过神经阻滞进行术后镇痛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分别采取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地塞米松配伍及布比卡因与吗啡配伍,应用于骶管麻醉一次性术后镇痛,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云龙;王冬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治未病思想在防治泻药性便秘中的运用

    泻药性便秘是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的一种类型,是指长期服用泻药导致结肠运动功能紊乱,不能自行排便,需依赖泻药维持排便功能的病症.近年来,滥用泻药所造成的泻药依赖患者日益增多,有的可演变成结肠神经丛变性,给患者的精神和生活造成痛苦,因此,泻药性便秘的预防和早期诊治尤显重要.

    作者:胡春阳;张小元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中西药合用治疗老年慢传输型便秘临床观察

    为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老年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自拟中药方口服并配合中药外敷神阙穴、莫沙必利口服治疗,对照组口服福松.对比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61.9%(P<0.05).结果表明,中西药合用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肯定.

    作者:刘海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地奥司明片治疗肛门病术后并发症的疗效观察

    2008年3月至2010年9月,我们应用地奥司明片治疗肛门病术后并发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00例中,男46例,女54例;平均年龄46.2岁;病程2~28年.肛裂切除术加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18例,瘘管切除术11例,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14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57例.

    作者:符发年;李莲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肛提肌维持盆腔器官正常功能的作用

    盆底肌由一对肛提肌和一对尾骨肌构成,肛提肌各部在泌尿、生殖及消化系统的作用各有侧重,本文就肛提肌功能进行介绍.1 肛提肌形态学研究1.1 尸体上肛提肌形态 尸体解剖中肛提肌呈漏斗状,它是一对三角形肌肉,两侧对称,由两侧盆底向中线行走.起自耻骨联合后面、肛提肌腱弓和坐骨棘,止于尾骨、肛尾韧带和会阴中心腱.在左右两肌的前内缘与耻骨联合之间有一空隙即盆隔裂孔,亦称盆底隧道,两肌的后缘与尾骨肌相接.

    作者:刘百羽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