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王猛

关键词:殷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人
摘要:目的 探讨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骨科于2011-01-2014-01收治的7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行半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优26例,良7例,可4例,差2例.对照组优16例,良9例,可8例,差6例.观察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对照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少于观察组(P<0.01);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假体翻修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显著,安全系数高,而半髋关节置换手术也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因此,临床医师在治疗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N-末端脑钠肽前体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住院死亡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检测有NT-proBNP的AECOPD患者19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出院时的存活状态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通过绘制受试者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确定患者住院死亡的NT-proBNP的界值及敏感度、特异度.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来确定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193例患者中,存活173例,死亡20例,病死率为10.4%.死亡组NT-proBNP为(7 040±10 150) pg/ml,高于存活组的(2 147±4 774) pg/ml,P<0.001.ROC曲线显示确定患者住院死亡的NT-proBNP值为1 249.5 pg/ml,曲线下面积为0.804(95% CI=0.730 ~0.879),其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71.1%.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清尿素氮>7.14 mmol/L、白细胞计数≥10×109/L、NT-proBNP≥1 249.5 pg/ml、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症、全血中性粒细胞比例≥80%以及患者体重指数(BMI)降低是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1 249.5 pg/ml(OR=7.68,95% CI=1.72 ~34.38)、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症(OR=3.96,95% CI=1.02 ~ 15.40)、全血中性粒细胞比例≥80% (OR=21.47,95% CI=2.42 ~ 190.40)是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而患者BMI增加是住院死亡的保护性因素(OR =0.2,95%CI =0.06 ~0.63).结论 NT-proBNP升高是AECOPD患者住院死亡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胡国平;李玉群;吴泽龙;梁伟强;魏立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柳州地区女性盆腔脏器脱垂与压力性尿失禁之间的关系

    目的 研究柳州地区成年女性盆腔脏器脱垂(POP)与压力性尿失禁(SUI)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在柳州市和下辖7个县的妇幼保健院就诊或住院的1 807例20周岁以上女性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妇科检查(POP-Q分期法),分析POP与SUI之间的关系.结果 1 807人中阴道前壁膨出者为1 424人,子宫脱垂者为1 144人,阴道后壁膨出者281人,POP患者中SUI患病率为51.3%,其中SUI在阴道前壁膨出、子宫脱垂和阴道后壁膨出的患者中患病率分别为18.2%、18.5%和22.1%.SUI患病率在四种阴道前壁膨出程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患病率随阴道前壁膨出程度增加而升高(P<0.01).不同子宫脱垂程度间SUI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患病率随子宫脱垂程度增加而升高(P<0.01).但各组阴道后壁膨出间SUI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后壁膨出、阴道前壁膨出和子宫脱垂的病情越严重,并发SUI的危险性越大.

    作者:应婷;王鑫丹;陶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不同体位对孕妇胎儿电子监护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体位对孕妇胎儿电子监护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01~2016-12该院住院孕妇4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进行胎儿电子监护时取常规仰卧位,实验组进行体位干预,采用左侧卧位并同时抬高床头20°~ 30°.对比两组患者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发生率和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产科进行胎儿电子监护过程中,采用左侧卧位并同时抬高床头可有效降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率,该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兰惠英;钟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独活寄生汤联合体外冲击波对膝骨关节炎患者IL-1β和SOD及MMP-3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独活寄生汤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表达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09~2016-03该院门诊就诊的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300例(300膝),按患者意愿随机分为三组,中药组100例予口服独活寄生汤治疗,冲击波组100例予体外冲击波治疗,联合组100例予独活寄生汤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4周、6周、12周、24周后抽取患膝关节液,检测膝关节液中IL-1β、SOD和MMP-3表达情况.结果 (1)组内治疗前和治疗后IL-1β、SOD和MMP-3表达的比较:各组患者治疗2周、4周、6周、12周、2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三组均能下调KOA患者膝关节液中IL-1β和MMP-3表达,上调SOD表达.(2)组间各时间点IL-13、SOD和MMP-3比较:治疗前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6周、12周、24周后,中药组与冲击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中药组、冲击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中药组和冲击波组下调膝关节液中IL-1β、MMP-3表达和上调SOD表达效果相当,联合组效果优于中药组和冲击波组.结论 独活寄生汤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KOA具有下调膝关节液中IL-β和MMP-3表达,上调SOD表达的作用.

    作者:金先跃;李宏宇;田文;赵子星;席立成;黄思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ICU复杂腹腔感染患者病原菌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医学科(ICU)内复杂腹腔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01~2016-12岑溪市人民医院ICU收治的82例确诊为复杂腹腔感染且有腹腔病原学资料的临床资料,分析腹腔细菌学分布情况.结果 (1)复杂腹腔感染病原菌的分布:革兰氏阴性菌52.7%(58/110),真菌29.1%(32/110),革兰氏阳性菌18.2% (20/110);(2)医院获得性感染组发生真菌感染的比例高于社区获得性感染组(P<0.05);(3)放弃/死亡组较存活组更容易发生真菌感染与混合细菌感染(P<0.05),同时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更高(P<0.05).结论 复杂腹腔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发生率较高;腹部手术后腹腔真菌(主要是白色念珠菌)以及混合感染发生率较高,且影响预后,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刘远波;张洪宾;曾明昊;黄一洪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龙血竭总黄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龙血竭总黄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假手术组(Sham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MIRI组)、假手术+ SDF组(SDF组)、MIRI+ SDF组(MIRI&SDF组),每组8只.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2h的方法建立大鼠MIRI模型,于术前1周开始灌药.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采用TTC染色评估心肌坏死面积,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结果 与Control、Sham和SDF组比较,MIRI组、MIRI&SDF组的CK、LDH、CK-MB的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MIRI组比较,MIRI&SDF组的CK、LDH、CK-MB的水平明显下降(P<0.05).MIRI&SDF组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小于MIRI组(P<0.05).结论 龙血竭总黄酮对MIRI大鼠心肌细胞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梁丽梅;冯湘玲;刘燕;程初勇;黄照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替罗非班对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聚集和炎性标志物浓度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对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血小板聚集和炎性标志物浓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04~2015-04该院收治的NSTE-ACS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药物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及伊诺肝素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替罗非班治疗,持续治疗1周.对两组血小板聚集情况、炎性标志物浓度、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炎性标志物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替罗非班治疗老年NSTE-ACS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心肌损伤,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及炎性标志物浓度,改善临床预后.

    作者:王宗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方法的研究进展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功能性胃肠病,其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对IBS的治疗,主要有药物、心理干预、饮食调节、锻炼等干预方式.但很多治疗方式疗效不一,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不明确.该文对改善IBS患者生活质量的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黄秀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腹腔镜下复发肝癌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复发肝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2-04~ 2015-10收治的34例复发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17例.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开腹组采用开放式肝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术中、术后情况以及术后1年复发率.结果 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时间、术后疼痛指数分别为(93.28±46.45) min、(122.68±52.74)ml、(6.34±1.82) cm、(3.44±1.26)d、(4.52±2.39)分低于或少于开腹组的(126.43±39.13) min、(237.81±76.39)ml、(21.43±2.25)cm、(8.25±2.37)d、(6.71±1.85)分(P<0.05).结论 腹腔镜下复发肝癌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以作为复发肝癌的首选治疗方式.

    作者:谢勇;马晓飞;刘晓平;黄志峰;欧希;刘吉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植入性胎盘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植入性胎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7-01-01~2013-09-31在广西医科大学产科住院并接受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胎盘植入者17例,其中产后组10例(院外产后未能娩出胎盘),引产组7例(院内引产).引产患者栓塞术后即行利凡诺引产术,观察所有患者产后出血、残留胎盘组织排出时间、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转阴时间、月经恢复时间、产褥感染情况,比较产后患者与引产患者、清宫患者与无清宫患者的上述指标.结果 17例患者中2例栓塞术后3周因产后出血行子宫切除术,成功15例,成功率为88.24%.5例(清宫组)联合清宫术,10例(未清宫组)胎盘自行吸收或排出,平均吸收或排出时间(70.50 +25.82)d,β-HCG1周内下降80.0%~ 97.5%,平均转阴性时间(32.5±15.83)d.月经平均恢复时间(52.27 +20.25)d,产后患者10例栓塞治疗前分娩时的出血量平均(830±141.81)ml,引产患者7例栓塞治疗后分娩时的出血量平均(316.67±116.91)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组栓塞治疗后的子宫切除率低于引产组(P<0.05),β-HCG转阴时间、月经恢复时间、产褥感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清宫术患者的β-HCG转阴时间、月经恢复时间短于未清宫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子宫切除、产褥感染和产后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植入性胎盘可降低产后出血率,满足了患者保留子宫的愿望,联合清宫术可使β-HCG转阴时间、月经恢复时间缩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娟;王素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头颈CTA对椎动脉变异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头颈CT血管成像(CTA)对椎动脉先天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经16排CTA诊断为椎动脉变异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将原始图像采用容积重建(VR)、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等方法重建,观察椎基底动脉变异的起源、行径、管径异常、开窗畸形及远端吻合情况,综合评估椎动脉的变异.结果 50例椎动脉变异中,椎动脉发育不良26例(右椎动脉发育不良20例,左椎动脉发育不良5例,左右椎动脉发育不良1例);椎动脉起源异常14例(左椎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12例,左椎动脉起源于左颈总动脉1例,右椎动脉起源于右颈总动脉1例);椎动脉行径异常3例(右椎动脉行径异常1例,左椎动脉行径异常2例);椎动脉窗式变异5例;椎动脉远端吻合异常2例.结论 头颈CTA能快速、立体、准确显示椎动脉变异情况,是无创诊断椎动脉变异的优良方法.

    作者:朱正群;吴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超声造影与弹性成像技术诊断甲状腺实性小结节的比较分析

    目的 比较超声造影与弹性成像技术对甲状腺实性小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3-06-2015-10收治的122例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158个甲状腺实性小结节)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检查,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标准,比较这两种检查方法对甲状腺实性小结节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等.结果 经病理检查良性甲状腺结节91个,恶性67个;超声造影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2.54%、93.41%、93.04%;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1.04%、91.21%、91.14%;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5.52%、96.70%、96.20%.结论 超声造影与弹性成像技术对甲状腺实性小结节均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二者联合使用可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朱双平;余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丙酸倍氯米松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气道炎症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丙酸倍氯米松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气道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02 ~ 2016-04该院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钠治疗,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气道炎症水平及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气道炎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5(IL-5)、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患儿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MMEF、FEV1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丙酸倍氯米松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能有效改善患儿气道炎症水平,降低炎症反应发生率,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郝新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以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误诊为急性胰腺炎一例

    1 病例介绍患者,男,31岁,因腹痛2d入院.患者于入院2d前饮酒后出现中上腹持续性胀痛,伴阵发性加重,无恶心、呕吐、腹泻、肛门停止排气等,未接受治疗,腹痛症状逐渐加重至不能忍受,发病后未解大便,少尿,约300 ml/d.遂来我院急诊,查血淀粉酶不高,腹部CT示胰头部显示不清,肝、胆、脾、双肾、阑尾均未见异常;胸部CT提示肺部感染,两侧少量胸腔积液.拟诊:(1)急性胰腺炎;(2)肺炎.按急性胰腺炎予禁食、抑酸抑酶、补液及抗感染治疗,症状持续无缓解,收住入院.既往2年前有急性胰腺炎病史,同期诊断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详,有长期饮酒史,偶有暴饮暴食史.查体:体温36.6℃,脉搏116次/min,呼吸28次/min,血压117/73 mmHg.

    作者:李金英;何耀钦;郭先文;梁列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髌骨旁内侧与股内侧肌下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髌骨旁内侧与股内侧肌下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兰考第一医院2014-02~2015-03收治的需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骨关节炎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髌骨旁内侧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观察组实施股内侧肌下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和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观察组置换时间较对照组长,但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术后1年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髌骨旁内侧入路方式相比,实施股内侧肌下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效果更好,能减少对患者的创伤,减轻患者病痛,短期内膝关节功能恢复更优.

    作者:胡国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肺炎痰液支原体DNA联合血清MP-IgM抗体检测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分析肺炎痰液支原体DNA(MP-DNA)联合血清MP-IgM抗体检测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213例,分别使用痰液MP-DNA法、血清MP-IgM抗体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及检测方法联合使用的诊断价值.结果 213例疑似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中,共确诊MP感染患儿100例(46.95%);两种方法联合检测特异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均优于单独一种方法检测(P<0.05);痰液MP-DNA检测准确率优于血清MP-IgM抗体检测准确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早期诊断中,使用痰液MP-DNA法联合血清MP-IgM抗体法进行检测,能明显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更利于临床用药指导.

    作者:张志英;韩淑娟;张小宁;常会娟;靳秀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SIRT1在肿瘤耐药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恶性肿瘤的多药耐药是目前治疗的瓶颈.表观遗传学与肿瘤多药耐药之间的关系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作为表观遗传学领域的后起新星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与肿瘤多药耐药的关系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SIRT1是细胞生理及病理过程如细胞增值、分化、DNA损伤与应激反应、衰老及肿瘤的形成的关键调节器.该文对SIRT1对肿瘤作用及耐药性进行文献回顾,为寻找SIRT1调节剂特别是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夏小艳;周小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高血压病患者出院后延续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延续护理是高血压病患者出院后健康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我国高血压病患者延续护理尚处于初级阶段,开展效果尚不理想.探索出适合我国高血压病患者的延续护理干预模式,是当前高血压病患者健康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从延续护理的干预方法、干预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对策进行综述,为制定出院高血压病患者延续护理干预方法提供参考.

    作者:金献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IgM和IgG抗-e抗体引起配血不合一例

    1 病例介绍患者,男,81岁,退休工人,2017-03因“反复咳嗽咳痰20年,再发加重2月余”收住我院内外科,入院诊断:(1)支气管扩张伴感染;(2)左下肺脓肿;(3)重度贫血;(4)Ⅱ型呼吸衰竭.入院2d后,患者无诱因下出现“畏寒发热,头晕乏力严重”.查体:体温38.5℃,脉搏98 次/min,血压135/59mmHg,呼吸25次/min;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明显干湿性哕音;胸部CT及上腹部增强CT提示左下肺脓肿空洞无较大改变.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56 g/L,红细胞比容0.19,血小板40.0×109/L.根据患者既往病史、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重度贫血、血小板减少”.为改善贫血症状,临床申请输注B型、Rh(D)阳性悬浮红细胞2单位.

    作者:俞霄;边红文;朱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01 ~ 2016-10该院门诊就诊的扁平疣患者85例,随机分为两组,ALA-PDT组45例,采用ALA-PDT治疗,1次/7~10 d,视疣体脱落情况,治疗2~4次不等.冷冻组40例,采用液氮冷冻方法治疗,每2周1次,视疣体脱落情况,治疗2~4次不等.两组均在治疗期间和治疗3个月后,观察和记录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3个月后,ALA-PDT组有效率(95.6%)明显高于冷冻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A-PDT组治疗期间仅出现水肿性红斑、烧灼感、脱屑等不良反应,均为一过性,对症治疗1~3d后即消退,未出现冷冻组治疗后普遍出现的疼痛、水疱、结痂和色素沉着、色素减退,无瘢痕形成.结论 ALA-PDT治疗扁平疣疗效高,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好.

    作者:莫瑞玲;王鲁梅;李俊杰;黎焕仪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