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凤梅;马晓娜;师海玲
目的:观察奥瑞姆(Orem)自理模式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Orem自理模式护理.比较两组的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HAMA评分及HAMD评分均较低,MBI评分及SS-QOL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Orem自理模式护理脑卒中患者,能明显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谭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观察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116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运动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心功能(LVEF、LVEDD、LVESD)、血浆脑钠肽(BNP)水平、6 min步行距离及生活质量(MLHFQ量表).结果:护理前,两组心功能各项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LVE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水平、BNP水平、MLHFQ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运动康复护理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作者:吴小星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观察疏肝活血方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伴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6例慢性乙型肝炎伴失眠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疏肝活血方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PSQI量表)、GGT、AST、ALT和TBIL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GGT、AST、ALT和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活血方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伴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效果.
作者:王宏飞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观察旋转平台型与固定平台型全膝关节假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12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12例,观察组使用旋转平台型假体,对照组使用固定平台型假体,术后两组均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年的膝关节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年两组HSS评分及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10/10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93%(10/1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旋转平台型与固定平台型全膝关节假体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两者治疗效果相似.
作者:隋殿庆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观察音乐疗法在小儿全麻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全麻手术的患儿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音乐疗法.对比两组术后哭闹时间、术后疼痛情况(FLACC)、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哭闹时间明显较短,呼吸、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术后第2天的FLACC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为92.31%(48/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4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音乐疗法在全麻术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作者:王荷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比较多次法根管治疗与一次性根管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效果.方法:选取牙体牙髓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多次法根管治疗,观察组给予一次性根管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24/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1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1/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0%(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效果优于多次法根管治疗效果.
作者:王霞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观察损伤控制手术在严重腹部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0例严重腹部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损伤控制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氧饱和度、pH值、体温、APACHE-Ⅱ评分,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氧饱和度、APACHE-Ⅱ评分与体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0%(3/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00%(14/50);观察组死亡率为2.00%(1/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0%(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手术在严重腹部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传统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张瀛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全程系统护理在喘憋性肺炎患儿进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6例喘憋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行常规基础治疗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程系统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O2、PaO2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全程系统护理在喘憋性肺炎患儿进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作者:孙玉新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对比观察新生儿惊厥应用咪达唑仑与苯巴比妥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新生儿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苯巴比妥钠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咪达唑仑注射液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用药控制时间、临床疗效、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结果:研究组自用药开始至惊厥发作停止时间为(22.38±10.34)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1.08±10.6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87.50%(35/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0%(2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MAP及HR、NBN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苯巴比妥钠注射液相比,咪达唑仑注射液应用于新生儿惊厥治疗,可有效控制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患儿的神经功能,可为临床上选择科学合理且有效的药物治疗新生儿惊厥提供参考.
作者:李晓庆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观察预防性护理对尿道下裂患儿术后并发症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110例行尿道下裂术的患儿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围术期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导尿管拔除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导尿管拔除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45%(3/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18%(1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围术期护理基础上对尿道下裂术后患儿采用预防性护理,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促进术后康复.
作者:赵鹏丽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探讨T细胞亚群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治疗效果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SAA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补肾中药结合ALG/ATG、造血生长因子、雄激素及环孢素治疗,评价SAA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SAA患者CD3+HLA-DR+T、CD3+CD25+T细胞亚群水平与疗效的关系;比较SAA患者CD3+HLA-DR+T、CD3+CD25+T细胞亚群不同分界点的平均值;分析SAA患者CD3+HLA-DR+T、CD3+CD25+T细胞亚群的变化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6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1.67%(49/60);治疗有效患者的CD3+CD25+T水平明显高于无效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的CD3+HLA-DR+T、CD3+HLA-DR+T/CD3+CD25+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HLA-DR+T>7%、CD3+CD25+T>2.5%、CD3+HLA-DR+T/CD3+CD25+T>2.5%的免疫学指标平均值明显大于CD3+HLA-DR+T≤7%、CD3+CD25+T≤2.5%及CD3+HLA-DR+T/CD3+CD25+T≤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HLA-DR+T细胞比例>7%、CD3+CD25+T细胞比例>2.5%、CD3+HLA-DR+T/CD3+CD25+T细胞比例≤2.5,患者生存期较长.结论:CD3+CD25+T可用于预测SAA患者的疗效,其水平升高表明疗效较好,临床可根据CD3+HLA-DR+T、CD3+CD25+T细胞亚群免疫学指标水平评估SAA患者的预后.
作者:李丹丹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以结局为导向的疼痛护理管理在老年开腹手术后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68例老年开腹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结局为导向的疼痛护理.比较术后4 h、12 h、24 h、48 h和72 h两组疼痛量化评分,伤口愈合时间、下床行走时间和护理前后睡眠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术后疼痛量化评分均先升高后降低,在术后12 h高,术后72 h低,且术后4 h、12 h、24 h、48 h和72 h,观察组疼痛量化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下床行走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睡眠质量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结局为导向的疼痛护理在老年开腹手术后的实践效果良好,能够显著减轻疼痛感,促进恢复,提高睡眠质量.
作者:张伟伟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和开放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多发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胸腰椎多发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手术前后的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脊髓功能恢复情况(Bodford量表).结果:观察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明显小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的伤椎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减小,椎体前缘高度比均较术前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2/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17%(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的Bodford评分为(85.52±10.23)分,与对照组的(85.05±10.50)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多发脊柱骨折的效果优于开放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效果.
作者:卫星;韩长雪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血塞通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患者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水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住院编号分为两组,编号是奇数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编号是偶数的50例患者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氟桂利嗪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治疗,两组疗程均2周,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水平、患者生活质量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硬度指标均显著上升,血沉显著减慢(P<0.05),研究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各指标均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血塞通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和改善血液流变学水平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优于单纯氟桂利嗪治疗效果.
作者:祁萌;夏昱;李攀攀;刘永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观察无创伤性修复技术在乳牙龋齿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乳牙龋齿患儿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修复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无创性修复技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修复成功率和患儿配合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修复成功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配合度为8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伤性修复技术在乳牙龋齿患儿中的应用效果优于传统修复术治疗效果.
作者:陈向飒;董杰;郑蕾;刘彩凤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研究侵袭性牙周炎基础治疗中不同时机联合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0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将其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实施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全口龈下刮治术前0.5~1 h服用阿莫西林和甲硝唑,观察组则在术后1 d服用甲硝唑和阿莫西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间牙周指标PD、CAL、BI及PL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D、CAL、BI及PLI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间血清IL-1、IL-8、PGE2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IL-1、IL-8、PGE2及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侵袭性牙周炎在全口龈下刮治术后1 d予以阿莫西林联合甲硝唑治疗,可以有效改善临床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孙士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在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乳腺肿瘤患者(共53枚病灶)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MRI动态增强扫描的准确度、特异度和灵敏度;统计良恶性肿瘤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和影像学特征.结果:MRI动态增强扫描的特异度、灵敏度与准确度分别是66.67%(14/21)、96.88%(31/32)和84.91%(45/53).良性肿瘤多表现为边缘光滑,无强化或均匀强化,恶性肿瘤多表现为边缘呈毛刺分叶、模糊、环形强化或不规则强化.良性肿瘤中,Ⅰ型发生率明显高于恶性肿瘤,III型发生率明显低于恶性肿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在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体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急性脊髓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急性脊髓炎患者88例,按照患者入院的编号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给予甲泼尼龙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对照组给予甲泼尼龙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综合指标和治疗效果.结果:临床综合指标方面,观察组的膀胱功能恢复时间为(6.12±0.39)d、独立下地行走时间为(12.08±1.37)d、肌力恢复时间为(9.46±0.67)d,对照组膀胱功能恢复时间为(8.96±0.42)d、独立下地行走时间为(15.47±1.34)d、肌力恢复时间为(15.62±0.7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5.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急性脊髓炎的效果优于单纯甲泼尼龙治疗效果.
作者:周征南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观察真武加麻黄汤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利尿剂抵抗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符合慢性心力衰竭且中医辨证属阳虚水泛型合并出现利尿剂抵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真武加麻黄汤治疗,对照组给予真武汤治疗,治疗1周,比较两组疗效、尿量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血钾、肝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NP-proBNP、血钾水平及尿量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钠、血肌酐及谷丙转氨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武加麻黄汤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利尿剂抵抗患者的疗效优于真武汤治疗疗效.
作者:郑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开喉剑喷雾剂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效果.方法:选取94例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作为观察对象,以患儿就诊日期单、双日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开喉剑喷雾剂治疗.①比较两组退热、脓点消退耗时;②比较两组临床疗效;③比较两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水平;④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退热、脓点消退耗时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87%(46/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7%(3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喉剑喷雾剂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能获得较好的消炎效果,促进患儿早日康复,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刘丽洋;王晓东;张可 刊期: 2018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