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颂铭
目的 观察藻酸盐敷料结合微波辐射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采用藻酸盐敷料结合微波辐射,对照组用凡士林油纱条换药.观察两组肛瘘术后创面疼痛程度、渗液量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术后创面疼痛轻、渗液量少、愈合快(P<0.05).结论 藻酸盐敷料结合微波辐射能减轻肛瘘术后创面疼痛,减少渗液量,促进愈合.
作者:李晓兰;李兴谦;杨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检测CD46(membrane cofactor protein,MCP)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研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两步法检测结直肠癌与其癌旁组织、黏膜慢性炎组织中CD46表达强度和分布.结果 CD46在三者阳性率分别为92.45%,50.00%,35.00%; CD46在结直肠癌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和Dukes分期各组间与CD46表达强度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和Dukes分期与结直肠癌表达CD46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CD46在肿瘤发生和进展早期可能起了非常重要作用,可能是影响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可能成为肿瘤早期诊断、预后及分子靶向治疗的重要分子之一.
作者:王小军;蔡小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增加对腹痛疾病的认识和探讨腹痛疾病的病因及诊断程序.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拟诊腹痛待查1195例的病因和诊断步骤.结果 出院诊断明确患者981例(82.09%),其中内科疾病98例(8.20%),外科疾病625例(52.30%),妇科疾病190例(15.90%),泌尿科疾病60例(5.02%),其他原因引起腹痛8例(0.67%),出院仍诊断不明患者214例(17.91%),其中内科疾病24例(2.01%),外科疾病135例(11.30%),妇科疾病46例(3.85%),其他原因引起腹痛9例(0.75%).结论 急性腹痛的病因复杂,详细的病史,细心的体检,相关的实验室资料,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及合理的综合分析仍然是建立正确诊断的好方法.初诊医生对腹痛待查患者要高度重视.鉴别诊断尤其是鉴别是否为外科腹痛尤为重要.
作者:王永锋;周立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OOC)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总结16例混合型便秘手术及随访资料.13例行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吻合+直肠悬吊、盆底抬高重建术,3例行结肠全切除回直吻合术+直肠及子宫悬吊、盆底抬高重建术.结果 术后无严重并发症,1例患者发生粘连性小肠梗阻.随访1~3年 ,每天大便次数为2~4次,Wexner失禁评分(4.8±1.6).7例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 ,9例非常满意.结论 结肠(次)全切除、直肠悬吊、盆底抬高重建术是治疗混合型便秘的有效方法.
作者:杨贵义;江从庆;张亚杰;吴云华;钱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婴幼儿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6年7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34例幼儿肛瘘患者采用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全部治愈,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 切开挂线引流术是治疗幼儿肛瘘的好方法.
作者:黄德铨;傅林平;许璟;侯艳梅;琚晓;廖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生物补片修补术治疗中低位直肠阴道瘘的疗效,探讨该术式的可行性.方法 10例直肠阴道瘘患者,其中先天发育不良6例,肛门直肠周围脓肿2例,外伤1例,产伤1例.10例患者采用经阴道入路,将直肠阴道壁的缺损部分在无张力状态下应用生物补片包埋缝合修补.观察术后阴道漏气漏便、补片与组织排斥反应、补片的溶合降解、创面愈合时间、肛门功能等情况,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0例患者经一次手术治愈,随访2年,未出现复发现象.结论 对于中下段单纯性直肠阴道瘘,经阴道行生物补片修补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
作者:康雨龙;王业皇;严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PPH治疗直肠前突所致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0例直肠前突所致出口梗阻型便秘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采用PPH术;对照组15例,采用经直肠切开修补术(Sehapayah法),观察两组患者治愈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80%和73%,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间的术后疼痛程度、创口愈合天数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 在治疗直肠前突所致出口梗阻型便秘时,PPH术与传统经直肠切开前突修补术相比,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恢复时间短,安全性高等优点,但治疗直肠前突其远期疗效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翁立平;季利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运用循证护理指导肛肠疾病患者入院宣教的效果.方法 将350例肛肠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循证组和对照组进行入院宣教,对两组满意度进行反馈性调查,将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循证组的满意度为98%,非循证组的满意度为8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根据肛肠疾病患者的疾病和心理特点进行入院宣教,可以达到比传统的入院宣教更好临床效果.
作者:白丽;兰赛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肛缘水肿是肛肠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给肛门病手术的患者造成了较大的困扰,甚至促发创面渗血、创面感染等不利于创面愈合的因素.它的产生因素包含了解剖、手术以及护理等多个方面.目前包括中医内、外治法,西医内、外治法,微波等其他疗法及手术预防等多种治疗措施,经过临床研究证实对于防治肛门病后肛缘水肿均有着比较确切的疗效.
作者:周金莉;樊志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桃红四物汤加味外用治疗混合痔术后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43例,治疗组采用活血化淤中药为主的桃红四物汤加味外敷治疗混合痔术后水肿,对照组采用高锰酸钾外用,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总有效率上优于对照组.结论 桃红四物汤加味外用是中医临床治疗及预防混合痔术后水肿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宁;郑发鹃;吴映书;陈朝晖;饶鹏;严国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痔是常见的肛肠疾病,是肛肠科发病率高的疾病,患者约占肛肠疾病患者的50%.对于痔的治疗,主要有内服、外治、手术、物理疗法等多种方法.但对于重度痔和药物治疗无效的痔,手术是一种有效的、重要的治疗手段.随着对痔病因认识的发展,有关痔手术治疗的理念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
作者:蒋峰;史仁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对治疗直肠前突的两种术式:经阴道修补术,经肛门修补并内外括约肌部分切断术进行疗效分析.方法 将我科2006~2009年先后收治122例直肠前突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62例,采用经肛门切开直肠前壁黏膜间断缝合修补并内外括约肌部分切断术;对照组60例采用经阴道修补术,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两种术式对直肠前突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肛门切开直肠前壁黏膜间断缝合修补并内外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直肠前突较经阴道修补术疗效好.
作者:龚德英;何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混合痔是肛肠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症状主要有便血、肿痛、痔核脱出等.手术方法大多是在外剥内扎术基础上改进而来.我科2000~2009年间采用外切内扎术治疗混合痔300例,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00例,男140例,女160例,年龄20~80岁,平均50岁,病程0.5~30年.混合痔核个数1~3枚180例,3枚以上120例(其中环状混合痔60例).
作者:彭澎;刘利华;王学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采用三联手术治疗Ⅱ、Ⅲ度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5例直肠脱垂患者采用矾藤痔局部注射术、直肠黏的膜柱状缝合术及肛门紧缩术(三联手术)进行治疗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24例,治愈率96%.结论 三联手术治疗直肠脱垂具有疗效高、无复发、无后遗症的优点.
作者:贺平;杨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主管挂线支管对口引流治疗高位复杂肛瘘的效果.方法 采用主管切开挂线,支管对口引流治疗高位复杂肛瘘76例.结果 平均疗程28 d,一次手术治愈73例,随访2年无复发,3例复发,经二次手术治愈.此术式可使肛门功能损伤轻,无肛门变形、皮肤缺损、肛门狭窄等后遗症.结论 主管切开挂线支管对口引流术是治疗高位复杂性马蹄型肛瘘的较好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韩义民;徐亮;王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1998 年Longo根据肛垫下移学说提出对痔的治疗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以后[1], 由于PPH术具有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疗效确切及复发率低等优点, 于2001年引进中国, 已迅速得到认同并推广开来, 成为临床治疗重度Ⅲ、Ⅳ度痔的常规手术之一[2].随着PPH术在我国的临床广泛应用,它的适应证已有所拓展,并且在实践中对他的原有术式也进行了一些改良,使得PPH的治疗范围更加广泛.现就近年来对PPH及其改良术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童景飞;王业皇;盛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菱形切口外剥内扎注射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每组100例,菱形切口外剥内扎注射术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外剥内扎术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组在术后继发出血,术后尿潴留及疗效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疼痛、术后肛门功能影响、伤口愈合时间、复发等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菱形切口外剥内扎注射术治疗混合痔在术后疼痛情况、术后肛门功能影响、伤口愈合时间以及复发等方面优于外剥内扎术.
作者:谢亚锋;许志杰;丁雅婷;何红艳;王诚铨;贺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低位肛瘘瘘管切除创面袋形缝合促进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组采用瘘管切除创面袋形缝合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肛瘘切除创面敞开术.以两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为主要疗效指标,术后第1 d出血程度、术后创面疼痛、愈合疤痕面积、术后肛门功能和随访复发情况等为次要疗效指标,采用优效性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血、愈合疤痕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术后肛门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位肛瘘袋形缝合术在根治肛瘘,保护肛门功能的前提下,缩小创面,加快创面愈合,减少术后出血,减小术后疤痕,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是治疗低位肛瘘的合理术式.
作者:郭佳;管甲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硬化注射辅助PPH与外剥内扎术治疗重度痔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重度痔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3例,行痔硬化注射辅助PPH术;对照组67例,行外剥内扎术,对两组术中、术后出血,术后疼痛及创缘水肿,术后排尿困难,住院时间等作比较观察.结果 治疗组在减少术中、术后出血,减轻术后疼痛及创缘水肿,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 痔硬化注射辅助PPH术是治疗混合痔的有效方法.
作者:成川江;张桢;贺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先天性巨结肠是小儿外科常见的先天性胃肠道发育畸形,发生率为0.2‰~0.5‰,男女之比为3~4∶1[1].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治疗,传统手术方式是经腹巨结肠根治术.1998年De La Torre[2]首创经肛门Soave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取得满意的效果.该术式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患者反应轻、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腹部无疤痕等优点.我院手术室2002年1月至2009年2月配合经肛门性巨结肠根治术268例,疗效满意,患者家属满意度高,现将围手术期护理和配合介绍如下.
作者:骆如香;徐玲;苏庆娇;蓝春慧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