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婷婷;李智贤;徐邦浩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输卵管实时三维超声造影对诊断女性不孕症患者输卵管通畅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 10月在广西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妇科就诊的不孕症女性患者29例,采用经阴道子宫输卵管实时三维超声造影评估输卵管通畅性,其中16例在造影后1个月行腹腔镜美蓝通液术评价输卵管通畅性.结果:29例患者中,1例因宫外孕已切除一侧输卵管,所检查57条输卵管,超声造影显示16条通畅,15条通而不畅,26条不通畅.16例患者在造影后1个月行腹腔镜检查,共32条输卵管实时三维超声造影检查结果与腹腔镜检查结果对比,31条输卵管造影结果与腹腔镜检查结果一致,两者符合率为96.9%(31/32).29例患者无一例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经阴道子宫输卵管实时三维超声造影是目前评价女性不孕症患者输卵管通畅性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黄惠益;李秀明;毕庶青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Ⅲ类组蛋白去乙酰基酶1(Sirt1)在灭活链球菌诱导的风湿性心脏病(RHD)大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随机将Lewis大鼠分为急性RHD组(ARHD组)、慢性RHD组(CRHD组)和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3组.以灭活链球菌刺激大鼠建立ARHD(7周)和CRHD(24周)模型.通过HE和Masson染色观察大鼠心肌和心瓣膜组织的病理变化,并利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组织中Sirt1的表达情况.结果:病理结果显示ARHD组心肌及瓣膜组织炎症细胞浸润明显,CRHD组心肌散在炎症细胞浸润且瓣膜明显纤维化;与Contro1组相比,ARHD组和CRHD组心肌组织Sirt1蛋白表达均上调(P <0.01,P<0.05),且ARHD组高于CRHD组(P<0.01);此外,与Control组相比,ARHD组和CRHD组心肌细胞核内Sirt1蛋白表达均呈上调趋势(均P<0.01).结论:Sirt1蛋白在RHD大鼠心肌组织中表达上调,提示Sirt1可能参与RHD的发生.
作者:龚丹萍;桂春;黄伟强;黄锋;郑慧蕾;文宏;韦恒;文韵;李文婷;曾志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膝后内侧小切口带线锚钉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粉碎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PCL胫骨止点粉碎性骨折患者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膝后内侧小切口带线锚钉固定组(观察组)和常规腘窝后侧正中入路钢丝固定组(对照组),每组26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切口一期愈合时间,术前、术后6个月膝关节活动度(ROM)、Lysholm评分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出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ROM及Lysholm评分均明显提高且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6个月治疗总有效率(92.31%)较对照组(73.08%)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膝后内侧小切口带线锚钉内固定用于PCL胫骨止点粉碎性骨折疗效明显,能更好恢复骨折解剖结构,利于术后ROM和关节功能的改善.
作者:梁广权;许鹏雍;陈俊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髋关节腔局部灌注氨甲环酸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髋关节腔灌注氨甲环酸,对照组给予灌注等量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失血量(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血沉(ESR)、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输血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两组术前及术后48 h ESR、CRP、D-二聚体、PT及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治疗组3例、对照组4例患者出现患肢肿胀,彩色B超检查发现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予以抗血栓治疗后恢复.结论:髋关节腔局部灌注氨甲环酸能有效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降低输血率,不增加全身炎症程度及患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风险.
作者:赵良军;劳山;赵劲民;薄占东;花奇凯;罗高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考察胃痛散贴的皮肤过敏性和刺激性.方法:采用Buehler试验,观察FMMU豚鼠皮肤接触胃痛散贴后的皮肤情况;采用胃痛散贴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对家兔皮肤进行刺激性试验,观察其产生的皮肤刺激性情况.结果:胃痛散贴3次致敏后1h、24 h及激发后24 h、48 h,给药部位皮肤均未出现红斑、水肿情况及其他异常反应,过敏反应发生率均为0%,未见皮肤过敏反应;胃痛散贴对家兔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对家兔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刺激积分的分值均为0分,未见皮肤刺激性.结论:胃痛散贴经皮给药对皮肤无致敏性和刺激性.
作者:米娜;宋莎娜;许立拔;王巍;林彩霞;高玲;蒋伟哲;巫玲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前病变程度、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 HPV)病毒负荷量以及HPV清除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54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均为不同级别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hr HPV均为阳性),分析不同病变程度与h>HPV病毒载量关系,对hr-HPV阳性患者行2年的跟踪检查,研究HPV清除率与宫颈癌前病变程度及HPV病毒载量之间的关系.结果:CIN Ⅰ期患者术前hr-HPV病毒载量低于CINⅡ期、CINⅢ期患者(P<0.05).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病变级别与其术前hr-HPV病毒载量无相关关系(r =0.421,P=0.23).不同CIN分期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hr-HPV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术前病毒载量的CIN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hr-HPV持续感染率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hr-HPV持续感染率随病毒载量的升高而升高,术前病毒载量≥1 000 RLU/CO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hr-HPV持续感染率显著高于1~99 RLU/CO和100~999 RLU/CO的患者(P<0.05),术后24个月不同术前病毒载量的CIN患者hr-HPV持续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病变级别与其术前hr-HPV病毒载量及术后hrHPV清除率无关,但高病毒载量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术后hr-HPV持续感染率较高.
作者:谭秋梅;刘婷;罗美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1型和2型糖尿病(T1DM、T2DM)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并分析其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6例T1DM患者(T1DM组)及114例T2DM患者(T2DM组),根据并发症发生情况又分为3个亚组:DPN组、DR组和DN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5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循环法检测各组血清中HCY的水平.结果:T1DM组血清HCY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和T2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2DM组血清HCY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DM伴DPN组的血清HCY水平稍高于单纯T1DM组,但仍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T2DM各亚组中,T2DM伴DN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单纯T2DM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伴DPN组、T2DM伴DR组血清HCY水平均高于单纯T2DM组及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患者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T1DM,T2DM增高的血清HCY水平与其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关,血清HCY水平增高是T2DM合并DN的危险因素之一,定期监测T2DM患者血清HCY水平有助于了解疾病进程及有效预防T2DM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江孔梅;李海炜;黄芝丽;陆庆华;秦雪;赖战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先期包皮环切对小儿隐匿性阴茎矫正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小儿外科2011年6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隐匿性阴茎患儿89例,其中包括先期包皮环切组41例,未行包皮环切组48例,均采用改良Devine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疗效及手术时间差异.结果:先期包皮环切组手术时间较未行包皮环切组手术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期包皮环切组手术优良率低于未行包皮环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期包皮环切不仅增加手术难度,而且影响小儿隐匿性阴茎手术的治疗效果及术后美观度.对于先期已行包皮环切术的患儿,应及时就诊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再次行手术矫正.
作者:汪洋;王长园;魏孝钰;陈小华;申志勇;陈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NADPH氧化酶4(NOX4)对缺氧诱导A549细胞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A549细胞分为常氧组和缺氧组,采用RT-PCR检测细胞中HIF-1α mRNA的表达水平;过氧化氢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中活性氧簇(ROS)水平;Transwell法检测A549细胞的侵袭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549细胞中NOX4、Akt、磷酸化的Akt (p-Ak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常氧组相比,缺氧组A549细胞中HIF-1α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且细胞的侵袭能力显著增强(P<0.01),且缺氧组中NOX4、p-Akt蛋白表达量较常氧组显著上调(P<0.01),细胞内ROS水平显著增加(P<0.01).与缺氧组相比,在缺氧组A549细胞中加入NOX4抑制剂GKT137831(25 μmol/L)或DPI(10 μmol/L)后,可明显逆转缺氧对A549细胞的侵袭促进作用(P<0.05)及逆转Akt的磷酸化(P<0.01);且PI3K/Akt信号抑制剂LY294002(30 μmol/L)处理后,A549细胞的侵袭能力显著减弱(P<0.01).结论:缺氧能够促进NOX4介导的A549细胞侵袭,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罗燕妹;滕翠芳;黄国林;骆敏;覃贵慧;刘冰;阳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评价3种不同细菌接种方法结合改良线栓法建立的脑梗死合并细菌性肺炎大鼠模型.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诱发脑梗死,再分别采用滴鼻法(D组)、经口腔气管插管法(K组)和气管注射法(Q组)诱发细菌性肺炎,建立脑梗死合并细菌性肺炎大鼠模型.比较3组大鼠脑梗死面积、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MEUT),并根据细菌学及病理学等指标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评价.结果:D组大鼠造模后第3、第7天WBC和MEUT均升高(P<0.05或P<0.01),K组、Q组大鼠造模后第1、第3、第7天WBC和MEUT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3组大鼠造模后第1、第3、第7天肺组织均有炎性改变.结论:改良线栓法结合气管注射法建立的脑梗死合并细菌性肺炎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率较高,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好,适合于后续研究.
作者:郑雪嘉;吕军影;李凯;刘双燕;胡谋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糖尿病足是一类与感染、神经异常或外周血管病变等相关的、发生于糖尿病患者下肢深层组织的破坏性疾病[1],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资料显示,约15%的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约80%的糖尿病足患者可能导致截肢[2].糖尿病足理想的治疗效果是保肢治疗,并且使得保留下来的肢体具有一部分功能[3].
作者:杨小春;刘若川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后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收治的ACL损伤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均行ACL重建术,A组采用PRP处理自体腘绳肌腱及关节腔注射,B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处理自体腘绳肌腱及关节腔注射.于术前、术后采用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对两组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术后胫骨隧道缩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术后3个月、6个月胫骨骨隧道缩小的程度较B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的临床效果良好,但PRP不是影响ACL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决定因素;PRP可促进ACL重建后腱骨愈合.
作者:秦豪;李晓;覃海涛;陆声榆;陆俭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氟-18标记的脱氧葡萄糖(18F-FDG)放射性核素行正电子发射断层代谢显像(PET/CT)对冠心病诊断及治疗决策的作用.方法:对11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完整的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行18F-FDG PET/CT和超声心动图检查,通过半定量评分的方法确定心室各节段葡萄糖代谢和心肌运动情况.并在1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结合心肌代谢显像结果制定治疗方案.结果:11例患者均获得较高质量的18 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结果,共46心肌节段出现代谢异常,其中13个心肌节段为代谢缺损,PET/CT与心脏彩超检查在异常心肌检出率方面有较好的一致性(P=0.60).通过半定量评分比较,1分级别18 F-FDG PET检出率为8.0%,高于心脏彩超的4.8%;对于评分正常、2级和3级的检出率两者较为接近.在各个异常代谢节段中,心尖存活指数高,为(1.55±1.21).结论:18F-FDG PET/CT可以准确评估冠心病患者心肌存活状况,结合常规检查能进一步对疑难冠心病进行诊断.
作者:庞毅恒;桂春;罗冬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对比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与氨茶碱片治疗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广东省中山市古镇医院门诊就诊的120例缓解期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氨茶碱片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吸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生活质量、变化呼吸困难指数(TDI)、6 min步行距离(6MWD)及动脉血气水平.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1.67%和8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生活质量、TDI、6MWD及动脉血气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COPD临床疗效优于氨茶碱片,可显著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区健民;祝小林;张强;朱建华;程江凤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烟草烟雾暴露后小鼠CD4+ 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亚型及Th1、Th17细胞比例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将2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烟熏组,烟熏组小鼠烟草烟雾暴露24周建立肺气肿模型.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肺组织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脾脏和肺组织中Treg细胞亚型及Th1、Th17的比例变化.结果:烟熏组肺泡平均内衬间隔(MLI)为(53.3±8.9)μ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0±1.2)μm(P<0.01).与对照组比较,烟熏组外周血、脾脏和肺组织中Th1、Th17细胞比例均升高(P<0.05),记忆型Treg细胞(CD4 Foxp3+ CD44+CD62+)、效应型Treg细胞(CD4 Foxp3+ CD44+ CD62)比例升高,幼稚型Treg细胞(CD4 Foxp3+ CD44-CD62+)比例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烟草烟雾暴露肺气肿小鼠体内Treg细胞亚型参与了气道炎症免疫调节,可能有助于减少Th1、Th17细胞的表达并减轻肺部炎症反应.
作者:杨霞;邱诗林;李煜梅;白晶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简称为Perthes病,与成人股骨头坏死大的区别是该病具有自愈性、自限性的特点,好发年龄是2~10岁,高峰期在4~8岁[1],以男孩发病居多,多为单侧发病,仅有约10%患儿累及双侧[2],是儿童常见的髋关节疾病.尽管该病的发现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目前Perthes病的病因和病理机制尚未清楚,治疗方案的选择也存在争议.包容治疗是现今Perthes病的公认治疗原则[3],现就包容治疗的原理、时机、方法、预后因素等综述如下.
作者:戴东华;赵劲民;丁晓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外周血血浆白介素(IL) 18、IL-18结合蛋白a(IL-18BPa)、IL-37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11月在山东省东营鸿港医院治疗的老年CHF患者16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卡维地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外周血血浆IL-18、IL-18BPa、IL-37表达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8.30,P=0.004),观察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外周血血浆IL-18、IL-18BPa、IL-37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3,P=0.563).结论:卡维地洛联合阿联合托伐他汀应用于老年CHF的治疗具有协同作用,可同时下调老年CHF患者外周血血浆IL-18、IL-18BPa、IL-37表达水平,共同改善患者心功能,并提升临床疗效.
作者:郑磊磊;王晓霞;宋双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牛磺酸对乳腺癌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7,12-二甲基苯蒽(DMBA)致癌组和牛磺酸干预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一次性灌胃花生油0.1 mL/kg;DMBA致癌组、牛磺酸干预组按0.1 mL/kg的剂量一次性灌胃浓度为1.5 mg/mL的DMBA溶液;牛磺酸干预组于日常饮水中加入6%的牛磺酸.观察3组大鼠乳腺肿瘤的发生情况;干预16周后处死大鼠,采集大鼠肠道内容物进行菌群分析.结果:牛磺酸干预组的肿瘤发生率较DMBA致癌组明显降低(P<o.05),肿瘤发生潜伏期延长(P<o.05).3组大鼠的肠道菌群的物种多样性无明显差异(P>0.05).牛磺酸干预组肠道菌群组成与对照组及DMBA致癌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相对于DMBA致癌组,牛磺酸干预组的消化链球菌、Blautia producta、无乳链球菌、粪肠球菌、Allobaculum、脱硫弧菌、Adlercreutzia增加,芽殖菌、Rose-bura faecis、柔膜菌、颤螺菌减少.结论:牛磺酸对乳腺癌大鼠的肠道菌群结构有调节作用,这可能与其抗肿瘤作用存在关联.
作者:欧阳轶强;宋玉美;梁柏莹;梁振鑫;郭松超;贺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重症颅脑损伤(sTBI)后躁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sTBI后躁动患者11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75%、1.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04%、12.28%(均P<0.05).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Ric-ker镇静躁动评分(SA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GOS)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6.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46%(P<0.05).结论:在sTBI后躁动管理中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躁动情绪,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及并发症总发生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并改善临床预后,护理满意度较高.
作者:刘建荣;王妮;唐小璐;曾娟;潘亚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踝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90例复杂踝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各项临床指标、踝关节复位及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踝关节复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两组踝关节功能评分(Baird-Jackson评分、Mazur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内固定手术有利于术后的踝关节功能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磊;刘晓梅;阳波;米宁;叶永杰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