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食管反流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探讨

秦荔荣;唐国都;邓嘉;李建英;韦宗萍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 反流性食管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感染
摘要: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确诊为GERD的患者293例(GERD组)及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43例(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Hp检测,比较GERD和慢性浅表性胃炎Hp感染的情况;经电子胃镜检查将GERD患者分成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组、反流性食管炎(RE)组、Barrett食管(BE)组,比较3组患者Hp感染的情况,将RE组患者分成A级、B级、C级、D级组,比较各级患者Hp感染的情况.结果:GERD组患者Hp感染率(37.2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Hp感染率(58.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NERD组、RE组、BE组患者Hp感染率分别为45.16%、35.25%和30.77%,3组患者Hp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E组A级、B级、C级、D级患者Hp感染率分别为43.90%、36.36%、30.44%和28.57%,各级Hp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可能对GERD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但GERD患者食管黏膜是否有糜烂及食管黏膜糜烂的程度与Hp感染无相关性.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影响结肠镜下肠息肉切除术后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结肠镜下肠息肉切除术后患者对实施延续性护理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对324例结肠镜下肠息肉切除术后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并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关系密切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女性组、<60岁组、初中以上组的遵医服药、定期复诊和患者满意度均优于男性组、>60岁组、初中以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不同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的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可增加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陈朝晖;凌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舌侧背板对前牙缺损树脂充填效果的影响

    目的:评价舌侧背板在树脂充填修复前牙缺损中的作用.方法:将45例(53颗)要求修复前牙缺损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常规充填组23例(27颗),舌侧背板充填组22例(26颗),分别用常规树脂充填修复和使用舌侧背板后进行树脂充填修复.修复2年后复查,参考改良USPH/Ryge评价系统,对两组患牙修复效果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共复查41例患者46颗患牙,舌侧背板充填组在修复体缺损情况、边缘密合性和边缘着色方面均优于常规充填组(P<o.05).结论:使用舌侧背板在充填修复前牙缺损时能提高修复远期效果.

    作者:李劲;许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

    经胸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VSD)、房间隔缺损(ASD)由于不需要体外循环,心脏无缺血再灌注损伤,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逐渐成为一种常规的VSD、ASD治疗的备选方法[1-4,6,7].但对于婴儿的VSD特别是小婴儿VSD经胸封堵的疗效如何,尚未见大宗病例报道.我科在幼儿VSD、ASD经胸封堵手术熟练的基础上[4,8],将经胸封堵治疗VSD、ASD的技术应用于婴儿,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文绪;郑晓宇;张迎春;叶仕高;石俊杰;刘永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糖、脂代谢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糖代谢指标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疑诊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共计2 149例,其中确诊冠心病患者共2 009例,男1 515例(75.4%),女494例(24.6%).冠脉造影下冠脉病变程度以Gensini积分表示,按积分的大小分成4个亚组,比较不同积分亚组之间的一般情况、糖脂代谢水平的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有序Logistic回归方法,对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程度进行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在冠状动脉造影下确诊的冠心病患者的性别(男性)、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等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年龄及BMI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糖、脂代谢指标中高TC、高TG、低HDL-C、高LDL-C、低apoA1/apoB比值、高Lp(a)、高Hcy、高FPG、高2 hPG、高HbA1c的发生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指标的平均值在不同积分分组之间也有显著差异.多元线性回归提示apoA1/apoB和HDL-C与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关系,HbA1c、年龄、Lp(a)、Hcy与积分呈正相关关系,尤以apoA1/apoB比值与Gensini积分关系密切(β=-17,95%CI=-22.037~-11.964,P<0.001).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有冠心病家族史、高LDL-C、低apoA1、高Lp(a)、高2 hPG为冠脉病变程度的危险因素,其中低apoA1是为显著的危险因素(E=0.357,95%CI=0.167~0.547,P<0.001).结论:apoA1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关系密切,低apoA1可能是冠脉病变程度显著的危险因素;其他影响冠脉病变程度的危险因素如冠心病家族史、高LDL-C、高2 hPG、高Lp(a)亦需予以足够的重视.

    作者:李郭乔;饶超峰;谭兵;蒋雄莉;冯秋;贝玫瑰;夏宁;梁瑜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不同程度肝硬化病人丙泊酚麻醉诱导时效应室浓度的观察

    目的:探讨肝硬化病人丙泊酚靶控输注(TCI)麻醉诱导时有效效应室靶控浓度.方法:按照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将患者分为3组:肝硬化且肝功能A级患者20例(A组),肝硬化且肝功能B级患者20例(B组),非肝硬化、肝功能正常患者20例(C组),所有患者均采用丙泊酚效应室TCI模式进行诱导,浓度设定从1.0 μg/mL开始,每2 min增加0.5 μg/mL,当患者改良OAA/S评分≤1分时,记录丙泊酚效应室浓度及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结果:术前A组、B组血浆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5),B组血浆白蛋白水平低于A组(P<0.05).术前B组总胆红素高于A组、C组(P<0.05);A组总胆红素高于C组(P <0.05);OAA/S≤1时C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为(2.83±0.57)μg/mL,明显高于A组(2.16±0.26)μg/mL、B组(1.86±0.31)μg/mL,且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肝硬化程度越重,产生同等镇静效果所需的丙泊酚效应浓度越低.

    作者:韦新权;倪玉霞;江朝秀;彭劲松;周柃汐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朝天罐根抗炎活性部位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目的:筛选出朝天罐根抗炎活性部位,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系统溶剂法对朝天罐根醇提取物进行萃取分离得到3个部分: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及水液部位.采用二甲苯诱导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趾肿胀实验综合评价不同提取部位的抗炎活性.采用RT-PCR法测定了乙酸乙酯部位对小鼠致炎耳组织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朝天罐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可显著降低小鼠耳廓肿胀和足肿胀度(P<0.05);乙酸乙酯部位可使致炎小鼠耳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朝天罐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为其抗炎活性部位,其作用机制为有效降低TNF-αmRNA的表达.

    作者:蒋霞;邹小琴;王小洁;李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不同缺血预调适方案对大鼠肢体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缺血预调适(IP)方案对大鼠肢体骨骼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方法:将48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IR组、IP A组、IP B组、IP C组,每组12只,各组均予股动脉夹闭4h,再复灌长24 h,IP 3组于4h缺血前施以3个不同方案的预处理:IP A组:6个循环2 min缺血/2 min灌注;IP B组:3个循环5 min/缺血5 min灌注;IP C组:10个循环1 min缺血/1 min灌注.各组骨骼肌IR后2h、12 h、24 h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含量、骨骼肌湿干比(W/D)值、骨骼肌肌肉坏死面积以及骨骼肌组织形态、超微结构变化.结果:IP A组、IP B组、IP C组骨骼肌IR2h、12 h、24 h的血清CK及LDH含量上升、骨骼肌W/D值增加、骨骼肌肌肉坏死面积、骨骼肌组织学改变及超微结构变化,均比IR组有明显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方案能减轻大鼠肢体IR损伤,以3个循环5 min缺血/5 min灌注的IP方案保护作用佳.

    作者:劳宏业;阳富春;罗君;阳茂春;刘军廷;胡峰;王静威;赵劲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精子DNA损伤与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精子DNA损伤对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胚胎质量结局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69例行常规IVF治疗的夫妇用精子染色质扩散实验(SCD)测定精子DNA碎片率(DFI),据DFI值将患者分为DFI<15%、30%>DFI≥15%和DFI≥30%3组,比较3组间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精子DFI≥30%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均显著低于DFI<15%组和30% >DFI≥15%组(P<0.05),其余指标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子DFI与IVF-ET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284,-0.187,P<0.05).精子DFI预测受精异常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69(95% CI 0.534~0.803),截断值30.70%,敏感性41.67%,特异性93.10%.结论:精子DNA损伤对IVF-ET中的受精情况有负面影响,可用于预测受精异常.

    作者:曾玖芝;袁华;龚衍;梁梅玉;马蓉宁;熊东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与其营养状况的关系

    目的:观察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分析其与营养状况及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120例RA患者按营养不良的评定标准分为两组:RA营养正常组(60例),体重指数(BMI)≥18.5;RA营养不良组(60例),BMI<18.5;6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对3组受试者进行人体营养参数及RBP、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及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指标的测定,比较3组RBP、Hb、ALB、PA的差异,并分析RBP的变化与营养状况及疾病活动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RA营养不良组和RA营养正常组与正常对照组RBP、Hb、ALB、PA比较显著降低(P<0.01);RA营养不良组与RA营养正常组RBP、Hb、ALB、PA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RA患者RBP与Hb、ALB、PA呈正相关关系(P<0.05或P<0.01);RA患者RBP、Hb、ALB、PA与CRP呈负相关关系(P<0.05或P<0.01);RBP、PA与IgA呈负相关关系(P<0.01);ALB与IgM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RA患者的RBP水平与其营养状况及疾病活动相关,营养状态越差或疾病活动指标越高,RBP水平下降越显著.

    作者:叶婷;揭旭日;龙华;林承雄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纺锤体观察仪在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纺锤体观察仪在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ICS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1~12月因男方因素行ICSI助孕的患者共216例,以ICSI操作中是否使用纺锤体观察仪分为实验组54例,对照组162例,比较两组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多精受精率、妊娠率以及种植率.结果:两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多精受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纺锤体观察仪应用于ICSI可以避免损伤纺锤体,使ICSI更加安全可靠,可以降低多精受精的发生率,但不能改善其妊娠结局.

    作者:孙燕萍;牛向丽;方伟芬;陈自洪;公方强;黄华;乃东红;施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对大肠杆菌生物膜的干预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AZM)联合左氧氟沙星(LFX)对腹膜透析(PD)管大肠杆菌(E.coli)生物膜(BF)的影响.方法:(1)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AZM、LFX对临床分离E.coli低抑菌浓度(MIC)及低杀菌浓度(MBC);(2)建模3d后对各组分别进行处理.A组:空白对照组;B组:1/8 AZM MIC组;C组:lLFX MBC组;D组:1/8 AZM MIC+1 LFX MBC组.经药物作用12h,各组分别以连续稀释法行BF内活菌计数,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PD管表面BF结构.结果:(1)B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比较活菌数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与C组比较活菌数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D组E.coli BF结构体积较A组减少.结论:AZM可增强LFX对PD管表面E.coli BF内细菌抗菌效应.

    作者:邹龙涛;伍巧源;李艳林;廖蕴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p15启动子区域异常甲基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抑癌基因p15启动子区域异常甲基化的发生情况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41例初诊MDS患者及10例正常骨髓捐献者的骨髓,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p15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的发生情况,并分析p15基因启动子区域异常甲基化状态与MDS患者各项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在41例MDS患者中,有24例(58.5%)检测出p15启动子区域发生甲基化.对照组中无一例检测出p15启动子区域异常甲基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RAEtB-1、RAEB-2患者p15启动子区域异常甲基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RCUD、RARS和MDS-U患者(71.4% vs 12.5%,P=0.024).按照MDS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将患者分组发现,中高危组p15启动子区域异常甲基化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危组(P =0.017).染色体核型异常的MDS患者p15启动子区域异常甲基化发生率(9/10,90%)明显高于染色体核型正常的患者(6/16,37.5%)(P=0.014).结论:MDS患者p15启动子区域异常甲基化与染色体畸变有关联,可能是MDS发病机制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望成为不良预后的判断指标.

    作者:姜彦枫;马劼;赵卫华;彭志刚;姚奕斌;邓东红;杜立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手法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新鲜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手法闭合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老年骨质疏松新鲜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6例55岁以上骨质疏松引起的新鲜性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手法闭合复位结合PVP治疗,对比观察术前、术后及终末随访患者的疼痛情况、椎体高度及Cobb角度变化,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后疼痛症状明显缓解,部分完全解除,术后及终末随访VAS评分、椎体高度丢失及Cobb角改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闭合复位结合PVP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新鲜性胸腰椎骨折快速有效、并发症少、费用较低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韦祖龙;黄顺勇;覃盛明;卢炳肖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钛离子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骨代谢相关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钛离子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达骨代谢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I-6)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人的PBMC,分为活化和未活化PBMC,与不同浓度的钛离子(0μmol/L、15μmol/L、50 μmol/L、200 μmol/L)作用18h,RT-PCR检测各组IL-1β、TNF-α、IL-6和RANKL的mRNA的表达.结果:15 μmol/L、50 μmol/L、200 μmol/L浓度的钛离子均可明显使活化与未活化PBMC的IL-1β、TNF-α、IL-6和RANKL的表达增加(P<0.05),且活化PBMC的各因子表达随钛离子浓度升高而增加.结论:钛离子可促进PBMC的IL-1β、TNF-α、IL-6及RANKL表达增多,且活化后更为显著.

    作者:李秋莹;唐礼;陆丽萍;庞振华;陈灼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经尿道膀胱肿瘤激光整块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激光整块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6例膀胱肿瘤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激光整块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5个膀胱肿瘤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34±17)min(15~56 min),无一例闭孔神经反射发生,无不可控性出血发生,1例发生膀胱穿孔.术后无需持续膀胱冲洗,平均留置尿管(3±2.1)d(2~7 d);术后无继发性血尿或大出血发生.整块膀胱肿瘤标本送病理科沿肿瘤中心切片,所有组织切片均能正确地判定肿瘤浸润深度及分期.结论:经尿道激光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更重要的是本术式能提供足够完整的标本供病理科对肿瘤浸润深度、切缘是否阳性进行准确评估.

    作者:张庆云;蒙清贵;易贤林;陆浩源;于洋;周杨;程继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静脉自控分娩镇痛与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影响的比较

    目的:探讨静脉自控分娩镇痛与硬膜外分娩镇痛在阴道试产过程中对产程的影响,为临床开展分娩镇痛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足月临产孕妇接受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B组)或罗哌卡因联合枸橼酸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C组)在阴道试产过程中情况,记录孕产妇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SPO2)及胎心率,使用药物情况(缩宫素,山莨菪碱),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不良反应以及新生儿结局,并随机选取同时期正常分娩的100例孕产妇作为对照组(A组)分别进行比较.结果:3组在产程、药物使用、产后出血、产后尿潴留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娩镇痛麻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硬膜外麻醉增加剖宫产概率(P<0.05),剔除产程中未使用药物例数后3组再次比较产程及产后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和罗哌卡因联合枸橼酸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都是安全和有效的,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产程进展,及时处理产程异常,可增加阴道试产成功率,减少产后出血发生.

    作者:魏菲;林珏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乳腺非肿块样强化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乳腺非肿块样强化(NMLE)的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乳腺DCE-MRI表现为NMLE病变的患者105例,均经病理证实.记录病灶分布特征(节段、导管、区域、多区域、弥漫、局灶)、内部强化方式(簇状、不均匀、网状、斑点样)及时间信号曲线类型,应用x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所有病变中,恶性88例,良性17例.节段分布及簇状强化多见于恶性病变(P <0.05),分别占50.0%(44/88)和56.8%(50/88);弥漫分布及斑点样强化多见于良性病变(P<0.05),分别占29.4%(5/17)和29.4%(5/17);而时间信号曲线类型在良恶性病变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DCE-MRI表现中的病变分布特征及内部强化方式,可有效地鉴别乳腺NMLE病变的良恶性.

    作者:徐茂林;李芳;苏丹柯;赖少侣;金观桥;谢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头部周围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头部周围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在颅脑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择期行颅脑幕上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头部周围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组(S组)和单纯静脉全麻组(C组),每组40例.麻醉诱导插管后S组用0.596%甲璜酸罗哌卡因行眶上神经(2 mL)、滑车神经(2mL)、耳颞神经(5 mL)、枕大神经(5 mL)和枕小神经(5mL)阻滞,对侧头钉所在的位置作相应的区域神经阻滞.C组不行神经阻滞.两组术中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浓度3~3.5 mg/L和瑞芬太尼血浆浓度2 μg/L维持麻醉.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上头架(T2)、切头皮(T3)、分离骨膜(T4)、去骨瓣(T5)、术中(T6)、缝皮下(T7)、缝皮结束(T8)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浆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Ⅱ(AⅡ)、血糖(GLu)的变化,麻醉镇痛药的用量以及清醒拔管后0.5h、2h、6h、12h、24 h、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值.结果:与T1时点比较,T2~T4时点、T7时点、T8时点C组SBP、DBP明显升高(P<0.05);T2时点、T8时点C组HR明显增快(P<0.05);与C组比较,S组SBP、DBP在T2时点、T7时点、T8时点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T2时点、T8时点C组GLu明显升高(P<0.05),T6~T8时点S组GLu明显升高(P<0.05);T2~T8时点两组Cor明显降低(P<0.05);T2时点C组AⅡ明显升高(P<0.05),T2时点S组AⅡ明显降低(P<0.05);T3~T8时点两组AⅡ明显降低(P<0.05).与T6时点比较,在T7时点、T8时点两组SBP、DBP、Cor、AⅡ、GLu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与C组比较,T2时点、T7时点、T8时点SBP、DBP、HR、Cor、AⅡ明显降低(P<0.05);T2~T8时点S组GLu明显降低(P<0.05);瑞芬太尼用量和手术清醒后0.5h、2h、6h、12 h、24 h、48 h VAS值S组明显少于C组(P<0.05).结论:头部周围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影响小,并能减少全身麻醉性镇痛药的用量,减轻术后疼痛,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颅脑手术.

    作者:庞德春;廖振南;梁琛;梁友君;杜林;吴明伟;张济源;陈铎鑫;马慧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聚桂醇瘤体内注射联合小针高频电凝在体表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聚桂醇注射液联合小针高频电凝治疗体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0例体表血管瘤进行次数不等、剂量不同的瘤腔内注射聚桂醇注射液,联合小针高频电凝治疗,通过6~24个月的观察,判断其疗效.结果:150例中,治愈111例,占74.4%,显效37例,占24.7%,无效2例,占1.3%,总有效率98.4%.结论:聚桂醇瘤体内注射联合小针高频电凝治疗体表血管瘤病变起效快,效果好,安全性好,毒副作用小.

    作者:廖明德;陈石海;殷国前;韦强;于海生;蒙旭昌;马珂;覃朝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高压氧综合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高压氧(HBO)综合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PVS患者应用HBO综合治疗的疗效.采用南京会议所制定的PVS疗效评分为评定标准,总结HBO治疗效果,同时比较不同病因、不同年龄、不同病程及不同疗程组间的HBO治疗效果.结果:96例患者基本痊愈30例(31.3%),显效25例(26.0%),有效25例(26.0%),无效16例(16.7%),总有效率为83.3%.颅脑损伤组基本痊愈率高为45.7%,其次为脑血管病组40.0%,高于脑炎组及缺氧性脑病组(P<0.05).年龄<30岁组基本痊愈率为54.3%,高于年龄>30岁组(P<0.05).发病后30~59 d内开始HBO综合治疗组,其基本痊愈为59.5%,高于发病后60~89 d及发病后≥90 d组(P<0.05).HBO治疗疗程>6个疗程组,基本痊愈率为54.2%,高于疗程<6个疗程组(P<0.05).结论:HBO综合治疗对PVS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年龄越小、越早开始治疗及采用足够疗程治疗的患者疗效越好.

    作者:李亚范;庞进军;余敏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