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维超声诊断纵隔子宫的应用价值

李梅

关键词:子宫畸形, 纵隔子宫, 三维超声检查, 冠状面
摘要: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对纵隔子宫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二维超声扫查发现可疑纵隔子宫病例行三维成像,观察宫腔内膜形态并总结其声像图特点,用离线分析法测量纵隔长度与宫壁肌层厚度及两内膜的夹角并进行分型.结果:三维超声冠状面可以显示纵隔子宫的宫腔结构及宫底外观形态.其结果与宫腔输卵管碘油造影术及宫腔镜终诊断完全相符.结论:三维超声冠状面图像直观清晰,立体感强,能够描述宫腔特征,尤其是显示宫腔内部结构及宫底外观形态,在对纵隔子宫的诊断中明显优于二维超声诊断.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胎心监护及脐动脉血流S/D值与新生儿窒息相关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脐动脉血流S/D值与新生儿窒息相关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胎儿电子监护仪及监测脐动脉血流S/D值对100例孕晚期孕妇进行胎儿宫内监测.结果:胎心监护和脐动脉血流S/D值与新生儿窒息有相关性,其中胎心监护与其相关性更大.结论:胎心监护与脐动脉血流S/D值联合监测可提高胎儿宫内缺氧状态的诊断率,为临床及时纠正宫内缺氧和胎儿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黄丽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粪类圆线虫感染25例临床分析

    粪类圆线虫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卫生条件较差的农村及城市周边地区.其主要感染方式与钩虫感染方式类似,由粪类圆线虫丝状蚴通过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寄生、发育而引发疾病[1].由于其缺乏特殊的临床症状,易被忽视,导致漏诊或误诊.现将近年我院收治的25例确诊为粪类圆线虫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胡缨;谢周华;李艳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桂林地区血清胱抑素C水平及参考范围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桂林地区血清胱抑素C(Cys-C)的水平,建立桂林地区血清Cys-C参考范围.方法:分别对2 000例<60岁和2 000例≥60岁的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Cys-C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桂林地区Cys-C的参考值范围.结果:在<60岁的实验组中,男性Cys-C的低测量值为0.44 mg/L,高测量值为1.15 mg/L,平均值(0.78±0.15) mg/L;女性Cys-C的低测量值为0.39 mg/L,高测量值为1.10 mg/L,平均值(0.67±0.13) mg/L.≥60岁的实验组中,男性Cys-C的低测量值为0.53 mg/L,高测量值为1.23 mg/L,平均值(0.89±0.14) mg/L;女性Cys-C的低测量值为0.47 mg/L,高测量值为1.18 mg/L,平均值(0.82±0.12) mg/L.结论:桂林地区血清Cys-C参考值范围为:<60岁,男:0.48~1.08 mg/L;女:0.41~0.93 mg/L;≥60岁,男:0.61~1.17 mg/L;女:0.58~1.06 mg/L.

    作者:梁庆全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2007~2011年成分输血应用分析

    目的:调查我院住院患者成分输血情况,探讨临床用血的特点、合理性及存在的问题.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院临床血液制品使用资料并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成分输血率逐年提高,但血浆输注比例较高.结论:成分输血的理念已成我院常态,临床输血的主要成分为红细胞,血小板和冷沉淀用量逐年上升,血浆和全血用量逐年下降.

    作者:陈宇;邓梅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3种不同途径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经腹全子宫切除术(TAH)、阴式子宫切除术(TVH)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TLH)3种术式的特点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因子宫良性病变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263例,按手术方式分为:TAH组(103例),TVH组(82例),TLH组(78例).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情况.结果:3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VH组及TLH组术后镇痛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TLH组(P<0.05),手术时间TAH组及TVH组短于TLH组(P<0.05).结论:3种术式均为全子宫切除的有效术式,但各有优缺点,临床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子宫切除术式以达到佳治疗效果.

    作者:雷彦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利用斑马鱼胚胎初步评价单壁碳纳米管的生物毒性

    目的:利用聚乙二醇对单壁碳纳米管(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SWNTs)进行功能化修饰,并利用斑马鱼胚胎评价其被修饰前后的生物毒性,为SWNTs在生物医药方面的应用提供毒性依据.方法:将甲氧基聚乙二醇胺5 000(methoxypolyethylene glycol amine,mPEG-NH2,Mw=5 ku)与羧基化单壁碳纳米管(carboxylated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SWNT-COOH)非共价偶联制备SWNT-mPEG.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考查SWNT-mPEG的组成、浓度、形貌和粒径大小;利用水浴给药对斑马鱼胚胎进行染毒,并分别在受精后24 h(24 hpf)和受精后96 h(96 hpf)观察和统计孵化率、畸形率和死亡率.结果:与SWNT-COOH相比,SWNT-mPEG在水中具有更好的分散性;胚胎毒性实验表明,在24 hpf和96 hpf,SWNT-mPEG各浓度组的胚胎的致畸率和致死率仅略高于空白组,只有80 mg/L SWNT-mPEG实验组在96 hpf的对斑马鱼胚胎的致死率(11.11%)明显高于同一试验时段的空白组(3.33%)(P<0.05).结论:SWNT-COOH和SWNT-mPEG对斑马鱼胚胎均呈现低生物毒性,原因可能与斑马鱼胚胎绒包膜对纳米颗粒的低通透性有关.

    作者:李林茂;赖泽锋;李苏宁;赵雅婷;秦悦;刘清鹏;刘华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肿瘤专科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的认知及实践情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肿瘤专科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EBN)相关知识的认知及实践EBN情况.方法:设计EBN知识认知及实践情况调查表,以南宁市内6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肿瘤科及1家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的303名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了解护理人员对EBN知识的认知和实践情况.结果:肿瘤专科护理人员对EBN知识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因工作太忙而缺乏学习时间是影响护理人员学习EBN知识的主要原因,但大部分护理人员对学习EBN知识感兴趣.仅少数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实践EBN的经验.查阅文献能力较差、流行病学和统计学等知识匮乏导致护理人员的循证技能较差.结论:肿瘤专科护理人员缺少EBN相关知识和实践EBN的经验,实施EBN的技能不足.

    作者:曾珊;陈丽君;吕小红;黄英凡;江锦芳;陈志玲;陆静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子宫内膜组织中IL-6、IL-8、IL-10、 TGF-β1水平 与胚胎反复着床失败的关系研究

    目的:通过比较胚胎反复着床失败(RIF)妇女与对照妇女子宫内膜组织中IL-6、IL-8、IL-10、TGF-β1水平的差异,探讨IL-6、IL-8、IL-10、TGF-β1与RIF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4例妇女,其中RIF组12例,对照组12例.采用液相芯片技术比较两组子宫内膜组织中IL-6、IL-8、IL-10、TGF-β1水平的差异,探讨这些细胞因子与RIF的关系.结果:在RIF组妇女子宫内膜组织中IL-10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44),而IL-6、IL-8和TGF-β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子宫内膜组织中IL-6、IL-8、IL-10、TGF-β1,水平异常可能是胚胎反复着床失败的原因.

    作者:刘莉丹;吴惠梅;黄千贻;李慕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广西汉族婴幼儿海绵状静脉畸形与HLA-DQA1,DQB1等位基因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广西汉族婴幼儿海绵状静脉畸形与HLA-DQA1,DQB1等位基因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对广西汉族海绵状静脉畸形患儿52例和汉族健康正常人103例的HLA-DQA1,DQB1基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广西汉族海绵状静脉畸形患儿HLA-DQA1*0103、DQA1*0401 、DQA1*0601基因频率显著降低(OR=0.883,χ2=5.037,P=0.025;OR=2.856,χ2=4.255,P=0.039,OR=3.459,χ2=4.043,P=0.044).结论:HLA-DQA1*0103、DQA1*0401、DQA1*0601等位基因与广西汉族婴幼儿海绵状静脉畸形的遗传易感性相关联.

    作者:郑凤丽;严煜林;陈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原发性肝癌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74例肝癌(其中47例同时伴有乙型肝炎,27例则无乙型肝炎)、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42例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百分含量.结果:乙肝组、肝癌伴乙肝组、肝癌不伴乙肝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CD3+、CD3+/CD4+、CD3+/CD4+与CD3+/CD8+的比值及NK均下降,CD3+/CD8+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伴乙肝组、肝癌不伴乙肝组分别与乙肝组比较,CD3+/CD4+ 和NK均下降,CD3+/CD8+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肝癌伴乙肝组和肝癌不伴乙肝组相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和慢性乙型肝炎均会不同程度的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

    作者:梁新强;刘海洲;利基林;唐亚梅;苏程琳;蔡政民;崔英;张力图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Pellet体外三维培养模型种子细胞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构建牛角膜基质细胞体外三维培养模型Pellet中种子细胞的选择.方法:分离原代牛角膜基质细胞,分别选取p0、p1牛角膜基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分为两组(p0组、p1组)进行Pellet模型的构建,以含10%FBS(fatal bovine serum)的DMEM培养基培养2周,大体观察培养模型生长趋势;培养3周行HE及MASSON染色,观察细胞活性及细胞外基质的形成情况.结果:p0组Pellet模型构建不成功,2周后观察细胞未见明显抱团生长,震荡易松散,无法进行HE及MASSON染色.p1组Pellet模型构建成功,培养2周后大体观显示,细胞明显抱团生长,呈粒状,震荡不散开.培养3周后HE染色显示,细胞密集生长,细胞团中坏死细胞极少;MASSON染色显示可以形成细胞外基质.结论:第一代牛角膜基质细胞可以作为种子细胞成功构建Pellet体外三维培养模型.

    作者:范梓晰;靳荷;李杰;李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声带息肉患者的嗓音声学分析及意义

    目的:探讨声带息肉患者进行嗓音声学分析的意义.方法:对35例声带息肉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1、2周进行嗓音声学检查,与30例正常者进行对照.结果:声带息肉手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相比较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长发声时间(maximum phonation time,MPT)及嗓音障碍指数(dysphonia severity index,DSI)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与对照组Jitter、Shimmer、DS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T无差异.结论:声带息肉手术后进行嗓音声学分析能客观地反映术后嗓音功能,术后2周声带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仍需继续治疗,术后定期进行嗓音声学分析对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张武宁;李永湘;吴铖林;钟晖;姚清文;毛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非药物干预对单纯性高尿酸血症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非药物干预对单纯性高尿酸血症患者疗效及检出率.方法:对1 213名疗养员及其中122例高尿酸血症患者按不同年龄分为3组,采取饮食控制、体育锻炼、文化活动、景观疗养、知识宣传等非药物干预措施,25 d后对3组高尿酸血症检出率、有效率和血尿酸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后3组间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检出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干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岁组、~39岁组干预后与干预前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40岁组干预前后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及同一组干预前、后血尿酸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后组间血尿酸值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药物干预可降低单纯性高尿酸血症检出率,改善体内血尿酸值水平.

    作者:梁卫根;李小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MRI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MRI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0例,每例均行X线平片及MRI扫描.按照Schatzker标准对X线平片所见及MRI所见分别进行分型.依据MRI图像分析膝关节韧带及半月板有无损伤及撕裂.对高低能量骨折的韧带损伤及半月板撕裂分别计数.结果:40例患者于MRI上呈不同类型骨折,其中12例患者在X线平片上表现为正常,另有2例X线诊断为Ⅰ型,而MRI分别为Ⅱ、Ⅲ型,其余26例X线所见分型与MRI相一致.低能量骨折共19例,韧带损伤21条,半月板撕裂7侧,高能量骨折共21例,韧带损伤35条,半月板撕裂23侧.高能量骨折组半月板的撕裂例数明显超过低能量骨折组(P<0.05).结论:MRI较X线平片更能清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并能明确周围韧带、半月板的损伤和撕裂情况,依据MRI的骨折分型更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作者:袁文昭;邓德茂;陈文福;蒙建兴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无创瓷贴面在关闭前牙间隙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无创瓷贴面对修复前牙间隙的可行性.方法:将40例80颗要求关闭前牙间隙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分别用常规贴面和无创瓷贴面进行修复.修复后2年复查,并对两组病例的修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常规贴面组与无创贴面组在边缘密合、颜色、牙龈健康、完整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创贴面组在敏感度上优于常规贴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选择好适应证的前提下,无创瓷贴面在关闭前牙间隙的修复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李劲;许胜;雷惠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骨髓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中血管新生情况,探讨骨髓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 表达与MM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改良的塑料包埋骨髓活组织病理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二步法检测患者骨髓MVD及VEGF表达.结果:治疗前观察组MM患者骨髓MVD及VEGF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相比,MM治疗缓解组骨髓MVD及VEGF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P<0.05),治疗未缓解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Ⅲ期MM患者MVD及VEGF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患者(P<0.01).MM患者中MVD及VEGF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581、P<0.01).结论:血管新生与MM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骨髓MVD及VEGF表达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价病情、体内瘤负荷及短期疗效,且两者表达呈一致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刘健;王晓桃;欧阳清;莫东华;唐爱林;聂宇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乳腺纤维腺瘤术后再发乳腺癌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

    乳腺纤维腺瘤是乳房良性肿瘤中常见的一种,好发于育龄期妇女.临床上以无痛性乳房肿块为主要症状,好发于乳房的外上部位.因为乳腺纤维腺瘤虽属良性,但有恶变的可能,故一旦发现,应立即手术切除.乳腺癌肉瘤是同侧乳腺组织肉瘤和癌共同发生的肿瘤,组织学上既有恶性上皮组织,又有恶性间胚叶组织.

    作者:杨莹;陆永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金花茶水提取物对人胃癌MGC-803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研究金花茶水提取物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对人胃癌MGC-803细胞株增殖的影响。方法:用含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体外培养人胃癌MGC-803细胞,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计算人胃癌MGC-803细胞群体倍增时间;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不同浓度的金花茶水提取物作用不同时间对人胃癌MGC-80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及金花茶水提取物半数抑制浓度(IC50),并通过统计分析,确认金花茶水提取物作用的佳时间。结果:不同浓度金花茶水提取物对MGC-803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并且与剂量呈量效关系。24,48,72 h的IC50分别为(912.33±12.70),(789.67±10.69),(746.00±6.08)mg/L。结论:金花茶水提取物对人胃癌MGC-803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与浓度呈量效关系,金花茶水提取物作用的佳时间为48 h。

    作者:李琳;沈筱芸;戴璐;利基林;张力图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影响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接受PVP的112例OVCFs患者,其中38例42椎出现骨水泥不同程度的渗漏,均无神经症状.74例74椎无骨水泥渗漏.应用mimics测出骨折压缩程度、渗漏体积.以术后骨水泥的渗漏发生率作为研究结局,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的偏相关分析法,评价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病椎节段、注入量、骨密度及压缩率等因素是否为影响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椎节段及骨密度对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无相关性(P>0.05);而骨折压缩率、骨水泥注入量对术后骨水泥渗漏率有明显影响(P<0.05).经过多因素的偏相关分析发现,骨水泥渗漏率分别与骨折压缩率、骨水泥注入量呈正相关(r=0.635,P<0.05;r=0.41,P<0.05).结论: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是很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可能与骨水泥注入量、骨折压缩率相关.

    作者:张瑶;李兵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广西南宁地区宫颈癌知识认知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广西南宁地区宫颈癌筛查人群对宫颈癌的认知状况,为制定宫颈癌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南宁地区30~59岁已婚妇女5 137人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癌症及宫颈癌的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资料.结果:对宫颈癌的防治知识了解不足,年龄、学历以及收入的高低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妇女人群对宫颈癌的认知状况.结论:大部分妇女癌症防治意识薄弱,应制定适合不同层次人群的健康教育措施,加强防癌知识宣传教育,提高认知率,降低宫颈癌的发病.

    作者:高琨;梁欢欢;李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