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数字化塑形个体化钛网早期修补颅骨缺损43例

霍永强;廖振南;张济源;覃家德;陈启懂

关键词:颅骨缺损, 早期颅骨修补, 计算机辅助设计
摘要:颅骨缺损是颅脑去骨瓣减压手术的后遗症,颅骨缺损后6~12周颅骨修补可能更有益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2007年9月至2010年10月,我们利用计算机数字化塑形个体化钛网对43例颅骨缺损病人实施缺损后6~12周修补,获得较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培门冬酶抗人套细胞淋巴瘤细胞株Jeko-1细胞作用机制的研究

    目的:观察培门冬酶(oncaspar)体外对人套细胞淋巴瘤细胞株Jeko-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MTT法研究不同浓度的oncaspar作用于Jeko-1细胞24,48 h后增殖抑制效应;流式细胞术(FCM)检测Jeko-1细胞凋亡的情况及细胞周期分布的改变;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技术(qRT-PCR)检测Jeko-1细胞cyclinD1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oncaspar能明显地抑制Jeko-1细胞的生长,oncaspar处理48 h组的抑制效果显著高于药物处理24 h组(P<0.05);FCM检测示oncaspar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Jeko-1细胞的早期凋亡率明显增加,并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P<0.05);qRT-PCR结果示oncaspar能明显抑制Jeko-1细胞cyclinD1 mRNA的表达,2-△△CT=0.42±0.11.结论:oncaspar在体外能显著抑制Jeko-1细胞的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使细胞阻滞于G0/G1期.

    作者:覃海园;刘汉锋;甘廷庆;王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溶栓治疗癫痫发作起病的脑梗死3例

    溶栓治疗至今依然被认为是针对脑梗死本身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目前脑梗死急性起病过程中合并癫痫发作,一直被认为是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禁忌证,使得这部分患者失去溶栓治疗的机会,并因此失去可能获得良好预后的机会[1].实际上,在获得足够的依据说明患者肢体抽搐等癫痫发作的症状是由的脑梗死引起,溶栓治疗有可能使这部分患者获益[2,3].我院2009 ~ 2011年对3例以癫痫发作起病的超早期脑梗死,在广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并经家属知情同意后,实施静脉溶栓治疗,均无颅内出血并发症,临床预后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子军;秦超;梁志坚;赵伟佳;刘竞丽;程道宾;林宝全;陈雅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产后盆底肌康复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产后盆底肌肉肌力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自然分娩初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使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给予一般的产后健康教育.结果:治疗组盆底肌肌力的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后张力性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产后盆底肌肉力,能有效改善产后产妇盆底肌肉的肌力,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杨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降温毯不同温度对重型颅脑损伤伴中枢性高热的干预效果

    目的:观察降温毯不同温度对重型颅脑损伤伴中枢性高热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伴中枢性高热患者5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6例,治疗组采用降温毯进行亚低温(32~35 ℃)处理,对照组采用降温毯常温(36.5~37.5 ℃)处理,观察两组患者体温下降的效果.结果:治疗组在使用降温毯后1,2,4,8 h各时间点的体温均低于对照组,且降温过程平稳,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温毯亚低温可以明显、安全、迅速、有效地降低重型颅脑损伤伴中枢性高热患者体温,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白玉华;凌志安;曾光;卢瑞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柳州市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重症病例的独立预测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40例HFMD重症病例、131例普通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可能预测HFMD重症化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HFMD病原学主要为EV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就诊时发病日≥3 d(OR=6.903,95%CI:2.787~17.101,P=0.000)、高体温≥38.5 ℃(OR=4.452,95%CI:1.854~10.693,P=0.001)、CK-MB≥30 U/L(OR=3.467,95%CI:1.474~8.155,P=0.004)及胸片示肺炎(OR=5.615,95%CI:1.836~17.171,P=0.002)是HFMD患儿重症化的危险因素.结论:就诊时发病日≥3 d、高体温≥38.5 ℃、CK-MB≥30 U/L及胸片示肺炎是HFMD重症化的独立预测因素.

    作者:葛善飞;郭堑;徐阳曦;胡天桥;曾菲;农村立;尹胜平;李巧于;邱明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细菌性阴道病患者11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7例使用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1枚置于阴道深处,连用12 d;对照组56例使用双唑泰栓,连用7 d.均于治疗结束7 d及30 d复查.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近期有效率分别是92.98%,80.36%,远期有效率分别是91.23%,75.00%.治疗组1例(1.75%)有不良反应,对照组6例(10.71%)有不良反应.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有1例复发(1.75%),而对照组有3例复发(5.36%),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能安全有效地治疗细菌性阴道病.

    作者:王冬梅;黄颖;沈寅琛;莫遗盛;焦爱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不同剂量麻黄碱联合6%羟乙基淀粉共同负荷预防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低血压的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麻黄碱联合6%羟乙基淀粉(130/0.4) 共同负荷预防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手术产妇低血压的效果,探讨麻黄碱适宜剂量.方法:选择择期足月妊娠单胎初产妇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在硬膜外注入局麻药后,A、B、C 3组分别以麻黄碱5,8,10 mg加入6%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溶液500 mL持续静脉输注(约25 min).记录3组产妇硬膜外麻醉后5 min(T1)、10 min(T2)、15 min(T3)、20 min(T4)、25 min(T5) 和30 min(T6)SBP及HR变化;记录产妇低和高SBP及HR;记录脐带血pH、PCO2 、PO2及碱剩余(BE)值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A、B、C 3组产妇硬膜外麻醉后各时点SBP无明显改变(P>0.05),但A组产妇T3、T4时点SBP低于B组和C组(P<0.05或0.01);A组低SBP低于B组、C组(P<0.05或0.01).3组产妇均无低血压、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和恶心呕吐发生.3组胎儿脐动脉血pH、PCO2 、PO2、BE值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麻黄碱5~10 mg持续输注联合6%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溶液500 mL共同负荷均能有效预防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产妇低血压,而8~10 mg麻黄碱是适宜剂量.

    作者:黄格;谭冠先;陈峻;黄金绘;黄小云;叶海洪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丹皮酚对乳腺增生病模型大鼠体内激素及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丹皮酚对乳腺增生病的干预及治疗作用.方法:注射外源性苯甲酸雌二醇、黄体酮建立乳腺增生病大鼠模型.给药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雌二醇(E2)、孕酮(P)、垂体泌乳素(PRL)的含量;取乳腺组织做病理切片,检测组织中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丹皮酚可有效降低E2、PRL及ER表达,大剂量且可升高P水平.结论:丹皮酚可以有效干预大鼠乳腺增生病,其治疗作用随剂量的增加体现一定的量效关系.

    作者:孙二虎;陆澄;黄艳;陈飞;唐金海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糖皮质激素受体与肾病综合征的关系

    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GR是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它与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有高度的亲和力,而GC也必须与GR结合才可发挥其药理和生理作用.自从1948年美国风湿病学家Phillip Hench第一次将GC用于治疗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以来[1],GC就被广泛应用于炎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如肾病综合征(NS)的治疗,并且大多数患者使用GC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但仍有一部分患者使用GC治疗的疗效欠佳,甚至有出现GC抵抗的现象.

    作者:王明军;莫晓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术后早期的影响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静脉输注对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术后早期的影响.方法:择期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人40例,随机均分为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组(L组)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R组).两组病人均行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L组在手术切皮前10 min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直至手术结束.记录患者清醒和拔管时间、拔管前后5 min的镇静和躁动评分、拔管后5 min、术后1,4,8,24,48 h的疼痛评分、术后镇痛药用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各时点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组术后48 h内镇痛药用量明显高于L组,L组拔管前和拔管后镇静躁动评分均低于R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于R组.结论:术中利多卡因静脉输注可改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苏醒质量.

    作者:何文政;欧阳诗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30例

    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在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手术中风险较高,疗效欠佳,如何降低其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效果,是白内障手术医生非常关注的问题.2006年2月至2011年3月,我科对30例42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颖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唐山市201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唐山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唐山市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177例,年发病率2.34/10万,无死亡病例.病例主要集中在青壮年,以农民为主,占总病例数的81.92 %.鼠带毒率高于历年平均水平.结论:加强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关注鼠密度及鼠带毒率的高低,重点人群实施预防接种,对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生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项东;符金鹏;高庆华;高雯;张绍文;何金奎;杨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细胞DNA定量分析及液基细胞学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细胞DNA定量分析及液基细胞学两种检查方法对宫颈病变筛查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门诊6 793例妇女用宫颈刷取材,液基薄层制片2张,1张进行巴氏染色作TBS诊断,另1张进行Feulegn染色,并经全自动DNA图像分析系统做DNA倍体分析,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液基细胞学阳性检出率9.48%,显著低于DNA定量分析阳性检出率12.95%(P<0.05);宫颈检出液细胞和(或)DNA定量检测阳性者宫颈活检共1 043例,病理证实CIN1及其以上级别病变共183例中,以少量DNA倍体异常细胞作为活检标准,DNA定量分析方法敏感性97.81%,特异性为18.49%;以中量DNA倍体异常细胞作为活检标准,则该方法的敏感性89.62%,特异性为84.19%;若以LSIL作为活检标准,液基细胞学方法筛查敏感性72.13%,特异性90.47%.结论:DNA定量分析法和液基细胞学方法均可早期、有效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DNA定量分析法较液基细胞学方法灵敏度高,但特异性则低于液基细胞学方法,故两者结合可更有利于宫颈病变的筛查和诊断,可有效提高诊断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张永兵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HLA-DRB1基因多态性对ADV抗乙肝病毒效果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HLA-DRB1基因多态性对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ADV)抗乙肝病毒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服用阿德福韦酯抗乙肝病毒治疗24周的94例广西壮族慢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抗病毒效果,分为疗效佳组和疗效不佳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的HLA-DRB1*07、HLA-DRB1*13等位基因进行检测,分析比较两组间两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阿德福韦酯治疗疗效不佳组HLA-DRB1*07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疗效佳组(14.29% VS 1.69%,χ2=3.911,OR=9.667,P=0.048);两组中无HLA-DRB1*13阳性患者,HLA-DRB1*13等位基因在两组中的基因频率均为0.结论:HLA-DRB1*07基因位点可能与广西壮族慢乙肝患者服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效果有一定关系.

    作者:牙晶晶;李国坚;吴继周;蒋春燕;庞裕;覃玲;郭群秀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CT血管成像在诊断椎动脉变异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在诊断椎动脉变异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CTA诊断为椎动脉变异患者的影像资料,重点观察分析椎动脉起源、走行变异及椎动脉内径变化特点.结果:117例椎动脉变异中1例椎动脉起源异常(0.9%),17例椎动脉走行异常(14.5%),62例椎动脉发育不良(53%),6例椎动脉部分缺如(5.1%),2例椎动脉窗式变异(1.7%),5例单干椎动脉形成基底动脉(4.3%),24例同时发生两种或3种变异类型(20.5%).结论:CTA可以清楚显示各类型椎动脉变异,对椎动脉变异的相关疾病诊疗有重要价值.

    作者:谭莉平;李高忠;黄迪开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MCV-MSCV在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通过测定血常规参数红细胞平均体(MCV)与网织红细胞参数球形红细胞平均体积(MSCV),探讨MCV-MSCV在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HS组18例、地中海贫血(THAL)组42例、健康对照组50例的抗凝全血,对其MSCV、MCV-MSCV血液检测参数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检测HS组、THAL组患者的孵育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OF试验)与血涂片计数球形红细胞百分比.结果:HS组、THAL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S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组与THAL组比较,M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组MCV-MSCV>0,而THAL组与健康对照组MCV-MSCV均<0;以MCV-MSCV>0为诊断HS的指标,诊断HS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5.24%;HS组血涂片结果患者球形红细胞明显增多,其OF试验结果显示红细胞脆性升高.结论:MSCV是诊断HS的新参数,当MCV-MSCV>0时,对HS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并能鉴别诊断地中海贫血.

    作者:唐劲光;陆晨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eal-time Tissue Elastography,RTE)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CHBV)引起的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CHB)、CHB后肝硬化患者62例,正常对照22例,于消化内科、传染科、肝胆外科病房收集入组者的相关临床指标:血小板(PLT)、血红蛋白、红细胞、总胆红素、白蛋白、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Child-Pugh分级;入组者经常规超声测取相关指标:门脉主干内径、门脉流速、肝动脉流速、阻力指数、搏动指数、脾脏增大与否、腹水有无,再使用RTE扫查,图像根据弹性程度分为0~4分.分析RTE评分与肝纤维化指标Ⅳ型胶原(CIV)、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AST/ALT(AAR)、AST/PLT(APRI)的相关性.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RTE评分与上述临床及影像指标的关系.结果:①在不同RTE评分间,CIV、HA、LN、PⅢNP、AP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45、χ2=27.18、χ2=12.41、χ2=17.66、χ2=20.44,均P<0.05),AAR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8.38,P>0.05).RTE评分与指标CIV、HA、LN、PⅢNP、APRI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0.54、rs=0.58、rs=0.29、rs=0.36、rs=0.49,均P<0.01),RTE评分与指标AAR的相关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rs=0.12,P>0.05).②RTE评分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有6个指标进入方程.其中PLT对RTE评分影响大,其次是HA,影响小的是门脉主干内径.结论:RTE有望成为较客观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无创检查方法.

    作者:杜阳春;廖新红;杨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CYP1A1基因 Msp1多态性与广西壮族食管癌的易感性

    目的:探讨CYP1A1基因 Msp1多态性与广西壮族食管癌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98例食管癌患者(广西壮族)和100例健康人CYP 1A1基因 Msp1多态性的分布频率,分析其与广西壮族食管癌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以及CYP1A1基因 Msp1多态性与吸烟、饮酒在食管癌易感性中的交互作用.结果:CYP 1A1 Msp1 3种基因型(野生型基因 m1/m1型、突变杂合型基因 m1/m2型、突变纯合型基因 m2/m2型)分布频率在食管癌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8.8%、41.8%、19.4%及40.0%、43.0%、17.0%,两组间的频率分布在性别、年龄、吸烟、饮酒情况调整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CYP1A1 Msp1 m2基因型的个体较携带野生型基因 m1/m1型的个体患食管癌的风险增加(ORa=1.4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0.387).按照吸烟、饮酒因素分层后,这种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均Pa>0.05).结论:单一基因CYP1A1 Msp1位点多态未表明与广西壮族食管癌易感性相关.

    作者:黄雪;谭至柔;张瑜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广西钩藤属植物资源及壮、瑶民间应用的调查分析

    目的:为钩藤属植物资源保护、栽培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实地调查、标本采集鉴定、文献资料查阅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钩藤属植物资源和壮瑶民间的用药经验进行调查.结果:广西有钩藤属植物10种,占国内钩藤属种类的83.33%,其中以大叶钩藤、无柄果钩藤、钩藤、毛钩藤、攀茎钩藤、侯钩藤等为优势品种;壮、瑶民间使用钩藤内涵丰富.结论:广西钩藤属植物资源丰富,品种多,分布广,壮、瑶民间应用钩藤资源独具特色,应该加强保护和进一步开发利用.

    作者:黄瑞松;朱意麟;严克俭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三柱分型指导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依据三柱分型指导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依据三柱分型:单柱骨折24例;双柱骨折10例;三柱骨折2例.予合理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式治疗,术后随访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周.无延迟愈合、畸形愈合、骨不连病例.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及内固定失效病例.术后12个月HSS评分平均为88.7分(64~98分),膝关节平均活动度为1~123°.结论:三柱分型能帮助临床医生对胫骨平台骨折有全面、三维立体的认识,能有效的指导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的选择,从而显著提高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疗效.

    作者:林义才;赵劲民;花奇凯;程建文;廖亮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