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公民;朱晓琴
为改进传染病管理,探讨降低传染病漏报的途径和方法,我们对中铁四局管内医疗机构的1996~2000年传染病漏报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芝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妇科光谱治疗仪是一种以治疗宫颈疾病为主的高新科技产品,其作用机理是利用红外线辐射的光热效应,使宫颈病变局部组织细胞蛋白质凝固、坏死、血……
作者:章凌芝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34岁,农民,住本县安吴乡。2001年4月29日,患者尿频、淋漓不尽、胸闷,乡卫生院给予抗菌、补液,对症处理。5月2日症状加重,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烦燥、怕风,……
作者:任晓联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了正确评价池州市乙肝病例报告质量,分析全市乙肝发病现状,为今后的防治策略提供可靠依据,根据全省统一部署要求,2001年6月上旬开展了辖区……
作者:钱旭琴;张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了评价当前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监测效果,提高监测系统质量,巩固无脊髓灰质炎(脊灰)成果,利用EPI info软件对全省AFP病例监测系统上报的新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全省2000年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66/10万。报告的AFP病例分布全省80个县(市、区),占全省总县数的76.19%;AFP病例免疫史分析,每年有百分之十几的病例未全程免疫;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要求,但个别地区仍有差距。今后应继续加强AFP监测工作,加强免疫工作,直到全世界消灭脊灰。
作者:刘丹青;唐继海;沈永刚;赵月萍;陈晓琴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进一步掌握我市乙肝病例的发病情况,正确分析乙肝发病现状,为今后制定防治策略提供可靠依据。按照全省《2001年7月份乙肝报告病例个案调查……
作者:陈安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安徽省不同地区钩端螺旋体病的特征。方法 采用病原学和血清学对自然人群感染情况及主要宿主感染情况及带菌率、菌群分布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地理区划人群感染率及流行菌群均不相同,皖南山区出现菌型更迭现象。结论 淮河长江流域自然人群隐性感染率下降,宿主动物均有带菌,疫区仍然存在;皖南山区与七十年代持平,并发现新的菌型,是九十年代重点疫区,应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作者:顾黎莉;何兰;吴健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 掌握皖南山区钩体病的流行规律和疫情发展趋势。方法 分析流行病学、血清学(MAT)、病原学。结果 皖南山区是我省钩体病重疫区,病例数占近十年总数92.90%,且疫情稳定,季节明显,是典型的稻田型钩体病疫区。从宿主动物和传染源分离的钩端螺旋体分属8群9型,鼠肾PCR检测感染率为11.67%(14/120)。黄山区鼠血清学分属3群4型,并从黑线姬鼠肾中首次分获钩体棉兰型一株。牛血清检测感染率为36~61.29%分属8群9型,其中赛罗群占33.31~42.11%。自然人群MAT总感染率为21.24%分属7群7型,其中赛罗群占42.70%,黄疸出血群仅为19.10%。而1992年之前自然人群血清学分属7群,其中黄疸出血群占22.75%,犬和七日热群各占17.96%,病人血清检测结果91.80%为黄疸出血群。结论 皖南山区钩体病菌型出现更迭,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王以银;李芙蓉;顾黎莉;王根生;邵红兵;刘红;戴振威;罗兆庄 刊期: 2002年第01期
2001年4月8日上午,市政公司工人在疏通下水道时发生中毒事件,导致3人重度中毒死亡,2人轻度中毒住院救治,接到报告后,我们会同阜阳市卫生防……
作者:万德明;张海彦;何力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 对阜阳市监测点1991~2000年的监测结果进行总结,为有针对性地制订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全国流行性出血热监测方案》的要求,对人间疫情及鼠问感染情况进行监测。结果 10年间共发病15196例,年平均发病率10.25/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平均病死率2.34%;发病季节曲线低谷(5~7月)有抬高趋势(P<0.01);野外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77.17%),鼠密度为12.67%,带毒率为7.46%;室内优势鼠种为褐家鼠(53.13%),鼠密度为8.63%,带毒率为9.56%。结论 流行强度、疫情的地区季节分布发生的变化表明应继续加强监测工作,密切注意流行动态及鼠密度和带毒率的变化,以指导防制规划的制订。
作者:刘学钦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志贺氏、沙门氏菌是引起细菌性腹泻的常见病原菌。为了解本地区志贺氏、沙门氏菌的菌群分布和流行趋势,以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便合理用药,……
作者:丁绮容 刊期: 2002年第01期
2000年对我县桶装饮用纯净水的生产企业、饮水机用户进行了卫生学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韩忠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了解本校初中生视力情况,现将10年来学生视力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戴裕庆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了解我市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特征,判定相应的防治措施,现将1997~2000年性传播疾病疫情作一统计分析。……
作者:刘俊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进一步贯彻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强化学校卫生监督,促进学校卫生管理水平,我们对辖区内23所中、小学校学校卫生工作进行了一次调查,现将……
作者:胡明;章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本文根据2000年7月安徽省卫生厅组织的对17个市医疗机构执法检查结果,总结分析了腹泻病门诊及疫情报告现状。结果显示全省医疗机构基本能够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腹泻病人的监测管理和疫情报告工作。但是,在管理上、技术上仍存在不规范行为,甚至有些单位还存在违法行为,需要进一步规范和从严执法。
作者:施国庆;赵佐兰;吴家兵;张大荣;邹铮;余文周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提高个体诊所的消毒水平,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和传染病的发生,2000年对全县491家个体诊所的消毒质量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魏洵;卢兵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学校食堂是学生就餐相对集中的饮食单位,其卫生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及饮食安全。2001年6~7月庐江县卫生局组织食品卫生执法……
作者:夏则开;刘小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了解辖区各医院消毒质量,加强消毒工作管理,2000年对辖区四所医院进行消毒质量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青阳县山区流行性出血热疫源地概况。方法 分析基础资料,同时调查鼠密度和鼠种构成,用IFA法检测健康人群隐性感染情况和鼠血EHF·V Ig、鼠肺组织中EHF·V抗原以及EHF·V分离。结果山区野外鼠密度为13.6%,居民区鼠密度为10.7%,山顶野外中华姬鼠为优势种,居民区黄胸鼠为优势种;山脚野外黑线姬鼠为绝对优势种,居民区褐家鼠为优势种。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为3.7%。山顶野外鼠带毒率为2.3%,总感染率为9.3%,山脚野外鼠带毒率为7.4%,总感染率为7.4%,居民区鼠带毒率为6.3%,总感染率为8.3%,并在大足鼠阳性鼠肺中分离出一株EHF·V。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证实青阳县山区存在EHF疫源地,黑线姬鼠、社鼠、褐家鼠是主要传染源。
作者:章永年;任次早;王以银;刘红;王津洲;程根甫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