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甲信;冯国生;张军;伊永智;吴丹玲;林辉
糖尿病对妊娠、胎儿、新生儿均有严重影响.我院1997年1月至2002年4月共收治妊娠期糖尿病(GDM)45例,现将GDM的管理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廖丹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1997~2001年我院共收治儿童脑脓肿18例,现将其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8例中,男13例,女5例,年龄3个月至14岁,平均9岁7个月.病程短3 d,长36 d,平均16 d.邻近感染病灶感染4例,其中耳源感染2例,鼻源感染2例;外伤所致直接感染1例;血源性感染5例,其中身体其他部位感染后血源性感染4例,先天性心脏病所致血源性感染1例;不明原因的隐源性感染8例.
作者:黄平川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唇裂的手术治疗并不复杂,但要想达到比较好的手术效果却并不容易.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唇红的修复比较困难.近年来报道有关唇裂整复方法的文章不少,但文章中很少论述唇红的整复.作者从1994年开始,对唇红的整复方法进行临床研究,总结出了一种以解剖形态为基础的单侧唇裂唇红整复方法--唇珠沟整复法.经46例单侧唇裂手术实践,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2000~2003年我院应用转移因子耳前淋巴结及球结膜下注射联合0.1%无环鸟苷滴眼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临床检查确诊的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96例(96只眼)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46眼),其中男25眼,女21眼.年龄24~67岁,平均42岁,其中树枝状角膜炎28眼,地图状角膜炎12眼,盘状角膜炎6眼.对照组40例(40眼),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18~62岁,平均43.5岁,其中树枝状角膜炎23眼,地图状角膜炎12眼,盘状角膜炎5眼.两组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作者:龙曙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我院于1998年2月至2000年6月采用经膀胱穿刺丝裂霉素C黏膜下注射加尿道电切术治疗膀胱癌14例,术后定期行膀胱内灌注化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4例患者中,男10例,女4例,年龄28~78岁.均以无痛性血尿就诊,经B超、CT、膀胱镜检查诊断为膀胱肿瘤.肿瘤部位:三角区2例,侧壁、后壁11例,顶部1例.瘤体直径<2 cm,肿瘤病理:移行细胞癌Ⅰ~Ⅱ级12例,Ⅲ级1例,腺癌1例.
作者:黄志红;李庆禄;梁泰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的血清可溶性ICAM-1(sICAM-1)、可溶性Fas(sFas)和可溶性FasL(sFasL)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6例鼻咽癌患者(鼻咽癌组)和21例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清sICAM-1、sFas和sFasL水平.结果:鼻咽癌组血清的sICAM-1、sFas和sFasL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Ⅲ期和Ⅳ期的鼻咽癌患者的血清sICAM-1、sFas和sFasL含量均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1),而Ⅳ期患者又明显高于Ⅲ期患者(P<0.01).结论:鼻咽癌存在与sICAM-1、sFas和sFasL表达相关的细胞免疫应答异常,血清的水平检测可作为鼻咽癌病情评估及随访监测病情变化的一项血清学指标.
作者:覃玉桃;王仁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环磷酸腺苷葡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环磷酸腺苷葡胺和安慰剂,测定患者用药前后QT离散度.结果:试验组的QT离散度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环磷酸腺苷葡胺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
作者:肖智谦;吴钟凤;彭湘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垂体柄的显微外科解剖特点和显露垂体柄的显微外科技术.方法:在15例(30侧)经颈内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头颅上模拟翼点入路,借助手术显微镜在6~25倍下通过鞍区手术间隙对下垂体柄显微解剖.结果:经翼点入路,通过鞍区的手术间隙可对垂体柄进行良好的显露.垂体柄的主要血管为垂体上动脉,平均每侧有1.8支,平均直径为(0.33±0.02) mm,它分为烛台型和单支型.结论:经翼点入路对鞍区病变,特别是颅咽管瘤显微手术时,可利用垂体柄的解剖特点,尤其是垂体上动脉的标志对其进行辨识和保护.
作者:杨雷霆;黄玮;肖绍文;朱贤立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共同性内斜视是临床多见的斜视,尤其是儿童更为多见[1].共同性内斜视不仅有碍患者外观,而且严重影响双眼视觉的发育和形成,斜眼往往还形成弱视,所以一旦发病,应立即诊治,以获得功能和美容两方面的治愈[1].我们采用手术的方法对55例共同性内斜视儿童进行了治疗,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韦美荣;冯秀英;李树群;梁鸿刚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腹部手术后腹腔粘连及其引发的粘连性肠梗阻是长期困扰外科医师的一道难题.本文对138例腹部再次手术患者的腹腔粘连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黄进放;许恒利;黄必兴;黎进军;黄恩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清CA125检测在卵巢上皮癌的诊断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卵巢上皮癌、卵巢良性肿瘤术前进行血清CA125测定,卵巢上皮癌者每次化疗前复查血清CA125.结果:术前卵巢上皮癌的血清CA125明显高于卵巢上皮癌手术后组及卵巢良性肿瘤组,Ⅲ、Ⅳ期卵巢上皮癌的血清CA125明显高于Ⅰ、Ⅱ期;27%的血清CA125>600 U/ml患者能施行理想的肿瘤细胞减灭术.结论:血清CA125是卵巢上皮癌诊断和判断预后的特异性指标.
作者:蒋凤艳;徐文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腕部是常见的电击伤中的部位,因腕部解剖结构的特点,损伤后的神经缺损的治疗比较棘手.1992年2月至2002年12月,笔者采用手术治疗的27例腕部电击伤神经缺损其手部功能恢复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首家保;唐哲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小切口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由于能减少组织损伤,提高手术安全性,显著减少散光,加快术后视力恢复,已被人们所接受并普及.但对老年性硬核白内障,需在相对小的切口中顺利娩出相对大的晶状体核,眼内碎核是关键,目前碎核的方法比较多,各有其优缺点.我们对42例老年性硬核白内障,在施行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应用小切口超乳劈核器和碎核剪双手法行手法碎核,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光胜;马丽华;阳升;黄红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我院内科2000年1月至2003年1月,应用盐酸吡格列酮联合诺和龙治疗2型糖尿病4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86例均为住院及门诊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男18例,女28例,平均年龄(46.5±6.5) 岁,平均病程(5.5±2.6) 年.对照组40例,男14例,女26例,平均年龄(47±5.5) 岁,平均病程(6.0±2.5) 年.两组病例诊断均符合文献[1]的诊断标准.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hBG)及血脂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作者:王永高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病理活检在肝移植术后并发症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9例10次肝移植术后35次肝穿刺活检病理结果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35次肝穿刺病理结果中,22次(62.8%)呈阳性,包括急性排斥反应、CMV感染、HBV感染、药物性肝损害、肝瘀胆等.1例患者肝穿刺术后出现腹腔内大出血须行剖腹手术.结论:肝穿刺活检对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决定性意义,在术后1周内应进行肝穿刺活检以早期诊断或除外排斥反应,应注意尽量避免肝穿刺术后并发症.
作者:肖开银;彭民浩;黎乐群;卢榜裕;覃晓;杨定华;陈希刚;郭雅;陈滨;彭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浆抵抗素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探讨抵抗素、IMT的关系以及两者与胰岛素抵抗的相互关系.方法:检测48名2型DM患者血浆抵抗素、IMT及相关实验参数,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抵抗素、IMT、胰岛素抵抗指数(IRI)DM组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1);②抵抗素与FINS呈负相关(r=-0.392,P<0.05);IMT与年龄、IRI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04、0.541,P<0.001).结论:2型DM患者存在较高的抵抗素水平,IMT相对增厚.胰岛素抵抗是2型DM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罗佐杰;张英;梁杏欢;陈青云;卢德成;戴霞;何云;李智贤;李艳宁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长期以来,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损伤与再生一直是困扰人类健康的难题,传统认为,成年哺乳动物脑内神经细胞不具备更新能力,一旦受损乃至死亡便不能再生.现这一观念已被打破,近年来科学家发现胚胎乃至成体,包括人类的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PNS)都有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 NSCs)存在,这表明神经发生可建立在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大脑中,这给治疗人类的各种神经失调疾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本文将就NSCs的特点及近年来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黄毓;覃甲仁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对烧伤后失去早期手术修复的创面来说,如何尽快封闭创面,是预防全身性感染、防治伤后严重并发症的主要措施.本文对我院近6年来156例烧伤残余肉芽创面的修复治疗进行了总结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韦明锋;黎洪棉;梁自乾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病关系.方法:采用PCR方法对32例宫颈癌、48例宫颈糜烂、21例正常宫颈的宫颈分泌物进行HPV检测.结果:①宫颈癌患者HPV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宫颈糜烂、正常宫颈者(P<0.05);②初婚年龄<18岁者,在宫颈癌、宫颈糜烂及正常宫颈中分泌物HPV的检出率高于初婚年龄≥18岁者(P<0.05);③<40岁者宫颈糜烂及正常宫颈中分泌物HPV的检出率高于≥40岁者(P<0.05),但在宫颈癌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在正常宫颈、宫颈糜烂及宫颈癌患者宫颈分泌物中,妊娠次数>1次者HPV的检出率与妊娠次数≤1次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PV感染是癌前病变及癌变的主要原因,对HPV感染患者应密切观察、随访.
作者:张洁清;李力;张玮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超声在微小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9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用二维超声及彩色超声检查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中超声检出的小甲状腺结节为0.2 cm×0.3 cm,而诊断正确的小结节为0.8 cm×0.6 cm,超声诊断正确率为43%.结论:超声在甲状腺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廖新红;李艳宁;陈立宏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