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阎川
硬膜外麻醉是外科手术中应用多的麻醉方法,近年来通过于麻醉医生在工作中密切配合,我们对硬膜外麻醉所涉及的生理解剖特点、体位要求、术中配合及麻醉相关的危险因素等的认识明显提高.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钟丽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我院1998年8月~2007年2月采用胸部腋下小切口开胸手术420例,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女性120例,男性300例,年龄1~81岁,平均年龄24.5岁.
作者:吕向阳;李润明;李轶峰;马鹏勋;王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老年术后危重病人中相对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RAI)的发生率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年龄≥65周岁,术后直接入住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APACHEⅡ评分≥8分的危重病人40例为研究对象.术后进入ICU第1天10时抽取血进行血清总的皮质醇、醛固酮、血糖、血钠、血钾、白蛋白检测,并进行ACTH刺激实验.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并发症、APACHEⅡ、中心静脉压和入住ICU的时间.取门诊体检健康老人40例作为对照组,测老年人血清总的皮质醇浓度基础值.结果 1.老年术后危重病人RAI的发生率高达47.5%(19/40),病人没有典型的电解质变化,平均入住ICU 8.8天.2.RAI组中,发生低血压和呼吸功能不全各有lO例,感染9例,消化道出血6例;肾上腺皮质发应良好组(Non-RAI)中有4例患者发生低血压(19.05%),呼吸功能不全有7例(71.43%),感染3例,消化道出血5例;感染和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血清总的皮质醇浓度跟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正相关.结论 相对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在老年术后危重病人中有较高的发生率,相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增加了术后低血压和感染的发生率.老年术后危重病人基础皮质醇浓度跟病情严重程度正相关.
作者:魏宏建;徐尤年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对性激素受体在脑膜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 对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分类和性激素受体的测定,检测脑膜瘤患者术前瘤周水肿情况,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脑膜瘤患者的孕激素受体(PR)和雄激素受体(AR)在脑膜瘤中有较广泛的表达,其表达与细胞类型有关.其中PR与瘤周水肿存在相关关系,而AR与PR无相关关系.结论 性激素可通过脑膜瘤中广泛存在的PR与AR起作用,而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可能是PR.
作者:赵宁辉;应建有;唐一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脑膜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占颅内肿瘤病人的15%~20%.其中恶性脑膜瘤(Malignant meningionmas)约占1%~2%.
作者:袁红平;罗林;白刚;曾毅;左频;倪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andwich ELISA)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患者(30例转移,30例未转移)血清VEGF水平,并与30例正常人和30例结直肠良性肿瘤患者血清VEGF水平比较. 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结直肠良性肿瘤组(分别P=0.000,P=O.000);有肿瘤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无肿瘤转移的患者(P=0.001);结直肠良性肿瘤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血清VEGF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肿瘤标志物而用于结直肠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并可能用于结直肠癌患者病情进展的动态监测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作者:王永顺;赵光瑜;边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低肺功能肺癌患者得到了开胸手术治疗的机会.从2002年至2006年,我们对40例中重度低肺功能患者实施了肺切除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付玉东;王俊峰;阚强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开放性损伤致深部创口感染(包括骨感染)的防治,除行之有效的清创术外,敏感抗生素的运用也是重要措施之一.由于全身用药难以维持有效的局部血药浓度,致临床疗效不佳.
作者:汪颖;陈仲;王鑫;廖鹏;赵航;马志坚;杨华刚;杨洪昌;吴兆翔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血小板活化异常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 我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16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周围血中CD+62p,cD+63,CD+31,CD+41及血浆A-颗粒膜蛋白(GM P140)含量测定(ELISA法),并依据24h尿白蛋白排出率(UAER)将其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DM1)、微量白蛋白尿组(DM2)、大量白蛋白尿组(DM3),并与40例正常人对照(NC).结果 周围血中CD+62P,CD+63,CD+31,CD+41及血浆GM P140在DM各组均较NC组升高.特别是DM2,DM3组较Nc组明显升高. DM合并高血压者周围血中CD+62P,CD63,CD+31+,CD+41及血浆GM P140均较无高血压者为高(P<0.05).结论 血小板活化的增强可能与DN的发生、发展相关.
作者:李蕾;马杉;牛奔;薛元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SLE(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即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以多系统、多器官受损为特征.其典型病例多以皮肤粘膜受累为主,出现鼻梁和双颧颊部呈蝶形分布的红斑,伴光敏感、脱发、甲周红斑、口腔溃疡或粘膜糜烂等症状.
作者:王燕;刘丽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输血是治疗与抢救生命的重要措施,输血前的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对提高安全输血系数有互补作用,缺一不可,其目的是使输入的血液成份有效成活,不会引起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破坏[1].血型是人类血液型别的一种标志,ABO血型系统是卡尔·兰德斯坦那在1900年发现的,交叉配血试验是确保安全输血必不可少的试验.
作者:张婵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上腔静脉综合征主要是由于胸腔内肿瘤压迫上腔静脉引起的一组症侯群[1],晚期肺癌患者如果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肿块压迫上腔静脉导致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引起颜面,颈部,躯干上肢水肿,此类患者禁止从上肢静脉输液,但又需要快速输入脱水剂和从静脉给予刺激性化疗药物,但下肢的浅静脉十分有限,且发生静脉炎的危险性较上肢高3.4倍[2],为避免反复下肢静脉穿刺引起静脉炎,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我科于2006年1月~2007年6月对20例肺癌并上腔静脉综合征和2例经上肢静脉穿刺置管失败的患者经股静脉穿刺置入PICC行静脉输液,推注化疗药物,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秀梅;杨洁;刘琴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我科自2006年底至2007年4月底,应用泮托拉唑注射剂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26例,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总有效率为92.31%.
作者:陈富菊;李贵芳;黄燕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术中胆道造影可以清楚的显示肝内外胆管的情况和胆管下段的通畅情况,对于胆管总管切开探查术中选择不放置T管,采用胆总管I期缝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应能;耿春蕊;宋宏伟;蒋治国;梁晓昆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自发性气胸起病急,病情重,症状、体征不典型,往往因基础疾病的临床表现而掩盖气胸的症状和体征,给气胸的诊治带来一定困难,患者需抽气或闭式引流方能缓解病情.我院近12年来收治该类患者16例,死亡2例,现将有关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杜学刚;单西云;李建文;朱美华;王;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经无创双水平正压(BIPAP)通气治疗呼吸衰竭已取得满意疗效,而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治疗尚未被临床医师充分认识并广泛应用.现将我院自2004年以来采用BIPAP机械通气治疗的20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与20例常规治疗组进行对照,报道如下.
作者:代云红;靳宏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医学技术的发展,使临床的药物治疗跨入了一个新的里程,也对合理用药有了全新的概念和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机体和大自然中大多数生物一样存在着昼夜节律,而用药时辰的佳选择与机体的生物节律就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应充分强调用药规律与机体生物节律的同步化.
作者:邹顺;施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双硫仑样反应(又称戒酒硫样反应或双硫醒样反应),是药物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硝基咪唑类和磺脲类降糖药等使用后,饮酒或与含乙醇的药物配伍使用后引起的一种药物的不良反应.
作者:郑州祥;单西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疾病之一,发生率较高达30%~50%[1].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从而引起死亡或永久性脑损害,故应高度重视.2002年1月~2006年12月我科共收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06例,现就其病因进行分析.
作者:杨继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本文通过对老年肿瘤生活质量的客观评价,用以指导选择适合于老年肿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从而达到提高老年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作者:杨兆宇;赵金奇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