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超华;马志强;许洪峰;杨阳;潘烜
近年来,感染性心内膜炎由于其易感人群、致病微生物的变化、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及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不足等因素,使得该病的临床诊断阳性率低.而超声心动图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为临床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回顾性总结了1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和超声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石鹂遥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冰冻切片诊断中甲状腺病变的诊断不可回避,而乳头状癌占甲状腺癌的74%~80%[1~3].复习我院近几年冰冻切片诊断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总结经验要点及相关问题以提高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冰冻诊断能力.
作者:谭永兴;彭旭光;普苹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登革热是由伊蚊传播登革病毒引起的一种区域性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急起高热,全身肌肉、骨骼及关节痛,乏力,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本病多发生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多见于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常引起暴发流行.云南过去曾发生过输入性登革热,昆明市尚少见到发病报道.我科从2001年7月~2007年11月共收治输入性登革热6例,现将有关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戴虹;张艳梅;李红宾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 观察234例血液病患者的493例次单采血小板输注效果并采用SEPSA法检测血小板抗体,分析讨论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免疫因素.结果 ①血小板无效输注率为37.73%;②血小板抗体阳性检出率为31.64%,以HLA抗体为主;③血小板输注有效组与无效组的抗体阳性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血小板输注前应进行血小板抗体的筛选,避免或减少造成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
作者:郭萍;董伟群;佟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为了寻找妊高征对胎儿宫内的安危情况影响的依据,判断其对围产儿的影响,我们通过测定妊高征孕妇胎儿相关血管血流参数并于产后对新生儿进行脐动脉血血气分析,分析几者间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云霞;黄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声带息肉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病,目前多采用手术方法治疗,但仍有部分患者复发.临床上声带息肉术后配合使用糖皮质激素,能减轻术后组织充血、水肿和喉腔黏膜的炎症反应,促进声嘶好转,降低复发率,是目前治疗声带息肉的有效药物.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本文将声带息肉形成因素、病理、症状等,糖皮质激素治疗声带息肉的作用机制、给药途径、疗效、不良反应、应用前景等综述如下.
作者:宁金梅;吴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1999年5月~2008年5月我院共完成心脏瓣膜置换手术5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其术前准备、手术技术、围手术期处理等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病例58例,其中女32例,男26例.年龄20~65岁,平均42.5岁.风湿性心脏病是此组瓣膜置换术病因中首位,共53例,占91%,先天性病例4例,细菌性心内膜炎1例.术前心功能Ⅲ-Ⅳ级42例,Ⅱ级16例.二尖瓣置换术30例,主动脉瓣置换术20例,二尖瓣置换加主动脉瓣膜置换术8例,均为更换机械瓣膜左心房血栓清除十左房折叠或左心耳缝扎术7例.心胸比例O.51~0.72,合并房颤42例,左室射血分数为50%~72%.全组患者均有活动后心慌,气促及心功能不全史.各例均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
作者:魏超华;马志强;许洪峰;杨阳;潘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蝶窦入路治疗垂体腺瘤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1年9月~2008年3月共选择收治垂体腺瘤患者134例,术前均进行冠状CT、MRI检查,并行内分泌学检查.均行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36个月.结果 肿瘤全切107例,次全切21例,部分切除6例.术后症状及内分泌检查改善122例,41例出现一过性尿崩,10例出现并发症,包括鼻中隔穿孔,鼻黏膜感染,脑脊液漏.5例1年后复发.结论 经蝶窦手术治疗垂体腺瘤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肿瘤切除完全,住院时间短,费用低.
作者:任仲坤;李玉保;龚会军;黑万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我科于2003年1月~2005年12月应用静脉注射人血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N)18例,疗效显著,并对2005年1月前应用甲基强的松龙(甲强龙)治疗的18例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谭国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自1991年Reich等报道腹腔镜肝脏肿瘤切除术川以来,腹腔镜肝脏切除手术逐步得到开展,但是由于肝脏血运丰富、管道结构密布等原因,腹腔镜肝脏切除术大宗病例在国内主要局限在少数几个中心[2,3],大多数医院能开展的腹腔镜肝脏手术主要是肝活检术、肝囊肿开窗术及肝癌的一些微创物理治疗.我科近日完成了云南首例完全腹腔镜下左肝外侧叶切除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敏;莫小华;谭晶;腾毅山;龙奎;黄洁;董文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与生存的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睡眠状态下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从而引起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进而使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患者不仅可出现高血压,而且还可以出现多种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和室性心律失常等等,其中为常见的是房性心律失常,本研究通过测量OSAS患者的P波离散度(Pwave dispersion,Pd)来探讨其易于出现房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机制.
作者:杨兆宇;光雪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淋巴囊肿形成是妇科恶性肿瘤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盆腔淋巴结清除后,腹膜后留有死腔,回流的淋巴液潴留,盆底引流不畅而形成腹膜后淋巴囊肿,通常需腹膜外或阴道引流管持续负压引流3~5d,可使淋巴囊肿发生率下降.我科2007年2月以前通常采用腹膜外负压引流的术式,自2007年2月以来施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时,采用了不放置腹腔引流同时不缝合后腹膜的术式.笔者回顾并对比分析了2006年2月~2007年1月及2007年2月~2008年1月2年内在我科行盆腔淋巴结清扫的患者的资料,探讨不缝合后腹膜对患者术后恢复及淋巴囊肿形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谢兰;杨宏英;张红平;卢玉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1975年Neuhauserhe的6次便检试验筛选结肠癌方案为增进医疗合理应用提供特别有益的依据[1],推动经济学研究在卫生领域的应用.结直肠癌作为世界第三大恶性肿瘤,近几年在我国其发病率明显上升.
作者:刘斌;郭强;左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胎头位置异常是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而枕后位是头位难产之首[1],并可引起诸多母儿并发症,已跃居剖宫产指征的第2位.因此矫正枕后位是目前降低围产期母婴发病率.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我科在2006年1月~2007年12月对60例产妇在产程中实施特殊体位护理,促使枕后位逐渐转至枕前位自然分娩,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黄隽;张励;许友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干槽症为常见的一种拔牙术后并发症,实质为骨创感染.据国外报道,其发生率为10%~30%(国内报道为14.1%),多见于下后牙,占58%~92%,发生率依次为:下颌智齿、下颌第一磨牙、下颌第二磨牙,其他牙少见[1].临床预防干槽症的方法很多,均有肯定的效果[1],作者对196例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给予Alvogyl干槽症治疗软膏,更加有效的控制了于槽症的发生,并有效减轻术后症状.
作者:阎川;董芳;韩丽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体外循环技术是心血管外科发展的前提和重要保障,其在心血管外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同的手术要求的温度不同,流量也不同.为了更好的配合手术,减少各器官功能损伤及术后并发症,应严格控制好转流中的温度.特别是应用深低温、中低温技术时复温过程尤为重要,必须掌握好复温时机,严格控制复温速率.本文对100例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转流中温度控制情况进行临床研究.
作者:赵苏丽;于鸭全;侯波;李盈;吴兴坤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大肠息肉系指结肠粘膜的局限性隆起病变,可发生与任何年龄,目前研究认为其属癌前病变,故一旦发现应予积极治疗.2006年6月~2007年1月我院在电子肠镜下高频电电切治疗大肠息肉57例,切除息肉80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寸永葵;李雯;唐木兰;郭蜀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Rastelli手术治疗右室双出口合并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瓣严重狭窄经验及效果.方法 分析23例患者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早期疗效.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Rastelli手术,经右心室切口用人工血管片修补室间隔缺损,形成左心室至主动脉的内隧道.切断主肺动脉,闭合近端,用异种带瓣牛颈静脉建立右心室流人道至主肺动脉的外管道.结果 20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3例死亡.结论 Rastelli手术是治疗右心室双出口合并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瓣严重狭窄的满意术式,可以达到根治效果,但远期存在二次手术问题.
作者:张旭光;陈智豫;黄冬;王戋楠;何帆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anthogranulomatous cholecystitis,XGC)是一种以胆囊慢性炎症为基础,伴有黄色肉芽肿形成,重度增生性纤维化及泡沫状组织细胞为特征的炎性病变,临床上非常少见.由于XGC的胆囊壁不断增厚,并与周围器官或组织发生粘连而形成肿块,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易与胆囊癌混淆,术中探查所见也极似胆囊癌,因而易被误诊为胆囊癌进行治疗.现将本院2000年~2005年收治的5例总结如下.
作者:段彦红;杨燕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I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或enlarged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EVAS)是一种越来越被广泛认识的临床常见的隐性遗传性听力障碍性疾病,发病率占儿童和青少年感音神经性聋的1%~12%[1~2].临床上将只有前庭水管扩大畸形,不伴有其他内耳发育异常和其他器官系统的异常(Pendred's Syndrome,Branchiootorenal Syndrome),合并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患者诊断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VAS是一种先天性内耳畸形疾病,但是在出生时听力损失可能并不存在或尚未出现,临床表现为波动性和进行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伴有前庭症状[3~5],发病年龄为从出生后至青春期任何年龄段,但多数为出生后几年内发病,可表现为学语后听力损失.
作者:冯春;纳玉萍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