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秀
目的 探讨产后盆底康复仪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对盆底肌肉张力及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30例足月产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5例,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对照组65例,采用盆底肌训练治疗.治疗6个月后评价盆底功能康复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盆底肌张力评分及尿失禁程度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盆底肌张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尿失禁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子宫缩复不良、子宫脱垂、痔疮及腰骶痛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子宫后倾后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少于对照组;膀胱膨出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康复仪联合盆底肌训练,有利于盆底肌肉张力及盆底功能恢复,能有效降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的发生率.
作者:李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掌握江苏省东海县从事妇幼保健专业技术人员现状,为合理配置妇幼保健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东海县助产技术服务人员及妇女保健人员信息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妇幼保健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乡镇卫生院中高学历、高技术职称人数偏少,村级保健网底技术力量较为薄弱,持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上岗的执业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结论 制定全县妇幼保健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引进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对人员配置不足的单位加以整合.
作者:任祥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扁平足儿童社区干预措施的初期效果.方法 选取广州市海珠区2007年7月-2009年7月出生的4~6岁儿童共2 468例,每位儿童选择1位家长共同作为观察对象,实施社区预防干预措施.分别在实施前、后对家长进行调查.对比实施前、后家长对扁平足知识的知晓程度以及主动筛查率.结果 实施前家长扁平足知识得分(36.92±14.53)分,实施后得分(85.59±16.65)分,P<0.05,扁平足知识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施前主动筛查率为21.19%,实施后为52.96%,P<0.05,实施前后主动筛查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海珠区对扁平足儿童的社区干预疗效显著,使扁平足的相关知识得以普及,家长对检查的配合也得以提高,为后续的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玉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2005-2012年许昌县孕产妇死亡的变化情况,分析其死亡原因及相关影响,探讨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干预措施.方法 许昌县2005-2012年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05-2012年8年期间,许昌县共有14名孕产妇死亡,2008年死亡率63.3/10万,2012死亡率12.3/10万,平均死亡率26.57/10万,孕产妇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高于河南省平均水平.死亡孕产妇中农业户口13例,占92.86%,非农业户口1例,占7.14%.全部为经产妇,孕产妇死亡年龄平均30.7岁.初中以下文化13例,占92.86%,专科以上1例,占7.14%.死亡原因中,产科出血居首位,占51.47%,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 提高孕产妇孕产期保健意识、完善干预措施、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乡、县级医务人员对危重孕产妇的识别能力和救治能力,防止产后出血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
作者:李金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特点,并对围产儿死亡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深圳市妇幼保健院2009年6月-2013年8月收治入院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7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时孕周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32周)、B组(32~34周)、C组(>34周),对比观察各组临床特点并分析国产儿死亡高危因素.结果 3组患者在家族性高血压病史、子痫前期病史、产前检查不规律等基本资料与新生儿感染、窒息及围产儿死亡等围产儿结局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围产儿死亡原因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可知,新生儿体质量、Apgar评分、住院时间及孕产妇发病孕周等因素具有明显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具有特殊的临床特点,具有高血压家族史、子痫前期病史及产前检查不规律等特点,该类患者发病时间更早,其围产儿结局也更为严重,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较低及孕产妇发病时间较早与围产儿死亡具有密切相关性,临床应对该类情况提起注意.
作者:周紫琼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患者血清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3年4月于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门诊疑诊为宫颈癌的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后病检结果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38例,宫颈癌不伴淋巴结转移18例,宫颈癌伴淋巴结转移18例,分别归为A、B、C组;同时选取74例同期子宫肌瘤患者为正常对照,归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148例研究对象血清中VEGF-C表达水平,并比较三组间的差异,采用ROC曲线探讨VEGF-C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C组的VEGF-C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B组VEGF-C水平较A组和对照组高(P<0.05),A组的VEGF-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宫颈鳞癌FIGOⅢ期患者的血清VEGF-C水平显著高于Ⅰ期和Ⅱ期患者(P<0.05),但不同分化程度其血清VEGF-C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将VEGF-C诊断阈值设定为353.0 ng/L时,预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84.0%,特异性为83.5%,VEGF-C曲线下面积为97.4%.结论 对宫颈癌患者进行血清VEGF-C水平测定可初步预测宫颈癌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陈鸿;王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高剖宫产率的原因,为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2013年在江苏省金坛市中医医院分娩的2 565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不同时期剖宫产率及其指征比率的变化.结果 2010-2013年我院剖宫产率分别为57.43%、55.94%、56.71%、55.51%,平均剖宫产率为56.18%.剖宫产指征前五位分别为:社会因素、疤痕子宫、巨大儿、胎儿宫内窘迫、胎位异常.结论 高剖宫产率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加强围产保健宣传力度,更新产科医生服务理念等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潘春芳;罗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广东省青年早期流动儿童近半年内困难体验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来自广东省2 178名在校青年早期流动儿童用自编一般问卷、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学生版)进行评定.结果 广东省青年早期流动儿童近半年内的生活中困难体验较中国常模严重(P<0.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相处情况、儿童本身对自己的评价和对家人的期望、流动和留守经历,以及儿童本身的性别、年龄均是青年早期流动儿童的困难体验的影响因素.结论 较多的广东省青年早期流动儿童在生活中有困难体验,且不同性别、年龄、来源地、早年分离经历及家庭相处环境的流动儿童,困难体验不同.
作者:卢婷;郭丽;朱麒臻;董江会;李梦洁;龚家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新生儿出生缺陷高危因素,总结新生儿出生缺陷干预的管理经验,为进一步降低新生儿缺陷发生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湖南省怀化医专附属医院暨怀化市第三人民医院2009年10月-2013年9月出生的4639例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发生及构成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怀化市新生儿出生缺陷主要与孕产妇居住地、受教育文化程度及孕期不良情况等高危因素有关.结论 怀化市新生儿出生缺陷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各级医疗部门必须做好新生儿出生缺陷的专案管理.
作者:唐灵芝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湖南省妇幼保健院2011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早期先兆流产患者180例,按照数字随机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90例,治疗组采取心理干预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治疗组焦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保胎成功率为91.1%,对照组为84.4%,治疗组保胎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沪<0.05).治疗组满意率为93.3%,对照组为83.3%,治疗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采用心理干预,可明显缓解患者负面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以此提高治愈率,临床价值高,值得推广.
作者:胡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影响随访的相关因素,提高产前筛查妊娠结局的随访率.方法 选择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就诊孕中期(15~20+6周)行血清学产前筛查孕妇6 01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所有筛查对象进行妊娠结局的电话随访,汇总随访结果,分析影响随访率的因素.结果 发现随访电话个数和随访次数以及孕产妇及家属的配合态度、随访人员相关知识及沟通技巧、孕产妇系统管理网络信息的建设等因素与随访率的分析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明确随访的重要性、加强产前筛查随访的宣传力度、避免记录错号、空号,提高医务人员的随访技巧,完善孕产妇系统管理网络信息化建设,从而提高随访率.
作者:黄蒂娜;刘洁;郭正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陕西省千阳县近5年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和变化趋势,分析原因,制定干预措施.方法 对2009-2013年在县人民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7 135例孕13~27周引产的出生缺陷儿和28周至生后7d的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千阳县2009-2013年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下降,神经管缺陷发生率2009年为96/万,2012年起明显下降,产前诊断确诊率也逐年下降.结论 实施增补服叶酸预防出生缺陷项目和孕产妇健康管理项目以来,本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下降.因此,补服叶酸、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前诊断等措施,可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作者:韩建红;强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作用及寻找亚低温治疗的佳时间窗.方法 选取120例符合HIE诊断患儿,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再将亚低温组分为6个小组,每组各10例,比较治疗前和治疗72 h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情况.结果 亚低温组在生后7、14、28 d的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评分)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亚低温组在生后6、12个月的智力发育指数(MDI)和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均高于对照组(P<0.05).亚低温组内6个小组的治疗前和亚低温治疗72 h后,NSE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第1~4小组治疗前后NSE比较差异较大.结论 使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HIE对患儿的近期和远期治疗有明显效果,且在不同时间开始治疗具有差异性,研究表明及早开始行亚低温治疗HIE对预防神经损害效果更佳.
作者:陈少波;杨春晖;彭嘉恒;赖春华;莫兆冬;王维琼;杨冰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联合应用两种对于早产预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均较高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早产的预测率,提高对于早产发生时间的预测准确度,对预测阳性者及早进行有效干预,改善围产儿结局.方法 符合入组条件的孕妇,取膀胱结石位,常规消毒外阴、窥器暴露宫颈后取宫颈管内分泌物,测定宫颈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后再使用GE-E8型彩超经阴道测量宫颈结构,并计算出宫颈指数.结果 IGFBP-1阳性对于早产预测的阳性率为65.0%;阴性预测率为89.1%.宫颈指数(<0.5)对于早产预测的阳性率为60.0%;阴性预测率为91.7%.二者结合对于早产预测的阳性率为90.0%;阴性预测率为96.7%.结论 测定宫颈IGFBP-1,并行超声测量宫颈管产度二者联合对于预测早产的发生明显优于单一方法.
作者:马春艺;路阳;张英;赖祝琴;程海鹰;古凯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特康唑为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体外研究显示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高里念珠菌和白吉利毛孢子菌对特康唑均敏感,相关指南均推荐特康唑阴道栓和特康唑霜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作者:樊尚荣;单莹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神经递质NO、NPY在压力性尿失禁大鼠泌尿生殖道组织及耻尾肌中的表达及其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关系.方法 建立压力性尿失禁动物模型,取建模成功的SD雌性大鼠15只作为实验组,未经任何处理的正常大鼠20只作为对照组.处死后取尿道、阴道前壁及耻尾肌,HE染色,观察上述标本的组织形态学差异,并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NO与NPY的分布及其表达差异.结果 HE染色显示,实验组大鼠的尿道、阴道前壁、耻尾肌与对照组相比,组织萎缩变薄,肌纤维排列疏松、紊乱.免疫组化染色显示,NO与NPY在大鼠尿道、阴道前壁、耻尾肌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表达减弱,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NO、NPY可能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有关.
作者:董春芽;王志莲;郝敏;马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不同喂养方式对于早产儿生长发育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早产儿,随机均分为母乳喂养组、奶粉喂养组及混合喂养组,各30例,对比分析三组早产儿在纠正胎龄为40周时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 在纠正胎龄为40周时,实施母乳喂养组患儿的各项指标均较奶粉喂养组以及混合喂养组明显提高(P<0.05);在纠正年龄为2月时,奶粉喂养组的各项指标均较母乳喂养组以及混合喂养组的变化更为明显(P<0.05).结论 在早产儿的纠正胎龄为40周时,予以母乳喂养可有效促进生长发育,此后予以奶粉喂养可进一步促进生长发育.
作者:陈雪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流动已婚育龄期妇女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现状,探讨影响HPV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10-12月间坪山办事处的流动已婚育龄妇女365例,行HPV检查,并对HPV检查异常者行LCT检查,以了解坪山办事处的流动已婚育龄妇女的HPV感染现状,分析其相关原因.结果 365例流动已婚育龄期妇女中,11例出现高危型HPV感染,感染率达3.01%,经LCT检查发现,6例LCT检查正常,3例LCT检查异常,1例在随访期间一直闭经未行LCT检查,1人失访;HPV感染相关因素分析表明,20~30岁女性、初中及以下学历、有(被动)吸烟史、初次性生活年龄<20岁、生育次数较多、性生活频繁等因素均会导致HPV感染率升高,但组间对比发现,各因素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圳市坪山区流动已婚育龄期妇女的高危型HPV感染率为3.01%.HPV感染可能与女性的年龄、文化程度、吸烟(被动)、过早性生活、生育次数、性生活频率等相关.加强HPV感染相关因素的控制,可减少HPV感染的发生几率.
作者:陈少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综合评价我国儿童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的宏观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对国内2010-2014年公开发表的关于儿童青少年单纯性肥胖影响因素的资料进行收集、归纳和分析.结果 我国男童的肥胖比例高于女童,以5~6岁儿童肥胖者居多,其中饮食习惯、遗传、运动、出生体重、父母文化程度等是出现频率高的影响因素.影响肥胖的不良饮食习惯主要是进食速度快、食欲好进食量多、爱吃甜食、油炸食品,蔬菜水果摄入少等.结论 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发生是饮食、遗传、行为、家庭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利用多种方式的健康教育对这些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减少单纯性肥胖的发生.
作者:张莹;焦怡琳;陆凯;何广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分析子宫动脉、脐动脉、胎儿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加速时间,结合围产儿预后,探讨加速时间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9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和90例同孕周无年龄差别的正常孕妇对照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依次测定子宫动脉、脐动脉、胎儿大脑中动脉的加速时间(acceleration time,AT),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围产儿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采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比较加速时间在各组中的变化.结果 正常妊娠子宫动脉、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AT值均随孕周的增加而延长;子宫动脉AT值、脐动脉AT值在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均缩短(P<0.01),而大脑中动脉AT值延长(P<0.01);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子宫动脉、脐动脉AT值缩短,大脑中动脉AT值延长,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流加速时间发生明显变化,这种变化与妊高征胎儿的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刘云;栗河舟;王新霞;林杉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