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海红;唐德才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60例用孕三烯酮假绝经疗法治疗,治疗组60例用中药加孕三烯酮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0.0%,治疗组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较好.
作者:刘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食管胃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31例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结果:痊愈30例,好转1例,治疗时间7~51 d,平均18.8 d.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胃瘫综合征有较好效果.
作者:李运太;乔鹏涛;李芝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笔者用中药内外合治的方法治疗霉菌性阴道炎,收到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共66例,均为1998年2月~2004年6月门诊患者.就诊前经中西医多方治疗.年龄10~20岁7例,21~30岁13例,31~40岁16例,41~50岁18例,51岁以上12例;病程2年以内15例,2~5年24例,5~10年19例,10年以上8例.诊断依据为带下增多、呈豆腐渣样或凝乳样,阴部瘙痒难忍,反复发作,病程在1年以上.分泌物涂片可查到霉菌.
作者:朱慧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内括约肌侧切术配合自制双乌止痛膏用于混合痔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试验组100例行内括约肌侧切术后配合双乌止痛膏纱条外敷手术创面,对照组行外剥内扎术后用凡士林纱条换药.结果:试验组止痛有效率97%,对照组止痛有效率65%,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内括约肌侧切术配合自制双乌止痛膏用于混合痔术后镇痛效果明显.
作者:肖文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益气通冠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淤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0例用益气通冠方、对照组40例用诺迪康胶囊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50%、对照组72.5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高血脂、血液流变学异常的改善也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益气通冠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淤证疗效显著.
作者:王翠萍;徐志伟;李永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笔者近年来对局部晚期(ⅢA~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共52例,为近4年来诊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治疗组男20例,女6例;年龄大67岁,小26岁,平均(46±1)岁.对照组男18例,女8例;年龄大62岁,小33岁,平均(47±1)岁.均经纤支镜或肺穿确诊,且经过相关影像学检查诊断为局部晚期NSCLC.根据TNM分期标准为ⅢA~ⅢB期,无远处转移,无手术指征或不愿手术,KPS评分≥60分,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均正常.
作者:李凡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自1997年9月~2006年2月,我们用高频电刀切除辅以中药内服外洗治疗肛周尖锐湿疣13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32例中,男93例、女39例,年龄18~67岁,病程短7天、长1年,皮损累及一侧者44例、累及两侧者88例,侵及肛管者35例.临床表现主要为肛门瘙痒,疼痛,出血,渗出物有异味.局部皮肤有疣状突起,带蒂群生,增生迅速,质脆,易出血糜烂,常呈乳头状、鸡冠状或菜花状.醋酸白试验阳性,活体组织经病理切片检查确诊.
作者:吴明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2001年3月~2005年12月间,我们采用中药汤剂口服配合刺五加注射液静滴治疗失眠55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90例,其中男40例,女50例;年龄大74岁,小25岁,平均51岁;病程长32年,短3个月;伴糖尿病3例,高血压12例,习惯性便秘1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及对照组35例.
作者:赵虎成;杨文斌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近年来,笔者用苍耳子汤治疗急性乳腺炎29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9例均为初产妇,符合《黄家驷外科学》(第5版)中急性乳腺炎的诊断标准.年龄24~30岁.产后1个月内发病21例、1~3个月6例、3~6个月2例,病程短者1 d、长者6 d,均为单侧乳房,伴发热者1例.
作者:孙丹春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笔者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取得一定疗效,体会如下.1 辨证论治脾胃湿热:脘腹胀满,大便不爽,纳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化湿,方用连朴饮加减.黄连6g,法半夏9g,厚朴12g,茯苓15g,陈皮15g,枳壳10g,芦根9g,山楂10g,神曲10g,白蔻仁9g,鸡内金10g,苏梗10g,栀子12g.
作者:喻贵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35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愈28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细菌性角膜炎能有效地控制病情,加速愈合.
作者:罗耀红;朱惠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索周围性面瘫的针灸治疗佳方案.方法:72例用针灸分期治疗.结果:急性期痊愈率92.00%,稳定期痊愈率85.00%,恢复期痊愈率66.67%,后遗症期痊愈率33.33%,总痊愈率76.39%.结论: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可缩短疗程,提高痊愈率.
作者:陈夏燕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骨折后肌肉、筋骨受损、经脉受阻,血淤气滞损伤日久,可致气血虚弱,骨痂生长不良、骨不连接,故饮食调护与骨折愈合有密切联系.总结如下.
作者:童玫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方法:将治疗组48例用糖足1号协定方足浴和弥可葆静脉滴注,对照组50例仅用弥可葆静脉滴注,疗程4周.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治疗组治疗后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中药足浴和弥可葆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效果.
作者:魏燕;胡卫芬;洪郁之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自拟和中行气止痛汤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中虚湿遏气滞型慢性胃炎58例,用和中行气止痛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4.9%.结论:和中行气止痛汤加减治疗中虚湿遏气滞型慢性胃炎疗效满意.
作者:吴应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笔者自拟抗炎汤配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104例,均为妇科门诊患者.年龄20~30岁62例,31~42岁42例;病程3个月~3年;有急性盆腔炎病史者83例,无急性盆腔炎病史者21例,均有孕史.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现行妇产科学教材制订.
作者:倪惠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笔者采用固本澄源法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介绍如下.1 固摄肾元法患者,男,81岁,于2004年7月19日就诊.于13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口渴多饮,尿频量多,诊为2型糖尿病.间断口服降糖西药及中成药等(具体药及量不详),病情控制不佳,空腹血糖在10 mmol/L左右.近4个月来出现纳呆、胃胀满,曾在省某医院诊为糖尿病胃轻瘫.
作者:穆绪超;郑建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面部色素沉着性皮肤病,皮损常对称地发生于面颊部、前额、口鼻四周等处,呈黄褐色,但深浅不定,浅黄灰色,或如咖啡大小不等,形态各异,圆形或条状或融合成片,一般多呈蝴蝶形,以鼻为中心,分布在面颊两侧.其境界明显,压之不退,若颜色较浅,则边界模糊不清.表面与皮肤相平,无渗水及脱屑,经过缓慢,无自觉症状.中医治疗黄褐斑独具特色,现就近几年中医治疗黄褐斑的进展概述如下.
作者:郑金发;韩建锋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笔者自1998年10月~2004年10月,用中药白丁肉桂散外敷神阙穴治疗婴幼儿秋冬季腹泻6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68例中,男32例.女36例;年龄大4岁,小6个月;病程1天50例,2天15例,3天以上3例.均有起病急,常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初1~2天常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蛋花汤样、带有少量粘液,大便常规镜检见少量或较多的白细胞及较多的脂肪球.
作者:罗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红霉素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抗生素,因其静滴副作用较大.胃肠道反应明显,临床应用受到限制.于1999年1月~2002年1月,我们在用红霉素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同时用山莨菪碱以减少红霉素胃肠道反应,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宝钗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