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李启军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 加味真武汤, 对照治疗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用常规西药利尿、扩血管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加味真武汤,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LVEF、LVESD、LVEDD、NT-proBNP、6min步行试验距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
实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高梁之变,足生大丁”临证体会

    唐代王冰对“高梁之变,足生大丁”(《素问·生气通天论》)的注释为:“高,膏也。梁,粱也……膏粱之人,内多滞热,皮厚肉密,故内变为丁矣……所以丁生于足者,四支为诸阳之本也。”意思是膏粱厚味太过,会生疔于足。此注解却被很多医家所诟病,如以宋代林亿、明代吴昆、清代姚止庵为代表的医家认为膏粱厚味太过,能生大疔,不只在足。还有以清代胡澎为代表的医家认为是文字有误,当以校勘。笔者发现目前通行的教材也多反对王冰的注解,但通过近所诊治一糖尿病足患者,观王冰之所注,似乎也颇合情理。

    作者:周萍;李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推拿结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观察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单用推拿方法治疗,治疗组用推拿方法结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5.0%;对照组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推拿结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姚思颖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葛根汤加减治疗银屑病1例

    1病例李某,男,61岁,2012年10月20日就诊。有红皮型银屑病病史20年余,查全身皮肤约90%呈弥漫性红色,暗红色浸润性皮损,表面有大量糠皮样皮屑。曾服银屑颗粒、复方青黛丸、维A酸片、维生素E、转移因子、氨甲喋呤、强的松片等,外用尤卓尔、艾洛松等,病情时好时坏,反复发作,换季、感冒及心情不佳时明显加重。既往体健,否认过敏史及家族病史。皮肤灼痛、瘙痒、肿胀、下肢尤甚,大便干,小便黄,舌质深红苔黄厚腻,脉弦数。西医诊断为银屑病。中医诊断为白疕。辨为风邪客肺,瘀毒内生。治以宣肺疏风,凉血散瘀解毒。方用葛根汤加减。药用麻黄6g,葛根20g,生地20g,丹皮15g,赤芍15g,茜草10g,紫草10g,土茯苓30g,金银花20g,连翘20g,制香附15g,甘草10g。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服药15剂,糠皮样皮屑较前减少,皮肤肿胀、灼痛、瘙痒明显减轻,守方继服15剂,弥漫性红色、暗红色浸润性皮损面积较前缩小,糠皮样皮屑明显减少,皮肤灼痛、瘙痒已不明显,双下肢轻微肿胀,大便较前顺畅,小便正常,舌质较前变淡、苔稍腻微黄,脉弦。上方减银花、连翘,加当归15g、薏苡仁30g。再服30剂,全身皮损、红斑已不明显,为防复发,继服1月。随访未复发。

    作者:田同良;王流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川芎茶调散化裁治疗头痛110例

    目的:观察川芎茶调散化裁治疗头痛的疗效。方法:110例用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结果:治愈35例,显效43例,有效2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3%。结论:川芎茶调散化裁治疗头痛疗效显著。

    作者:赵淑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早搏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健心胶囊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健心胶囊,疗程14d。结果:室性早搏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96.7%、对照组70%,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93.4%、对照组66.7%,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86.7%、对照组63.3%,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0%、对照组1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心胶囊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早搏疗效显著,可改善心功能,具有明显抗心律失常作用。

    作者:唐海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医分期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68例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分期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用中医分期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明显改善,治疗组心肌酶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分期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并优于西药治疗。

    作者:胡清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郭剑华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验案

    胡某,女,67岁,2012年3月5日初诊。右膝关节酸软疼痛1年余,尤以上下坡时疼痛加重,下蹲困难,站起时疼痛如刺,膝关节活动时有骨擦声,不能久站久行,运动及遇冷时症状加重,休息后稍减轻,双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右膝关节核磁共振片示右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变,右膝关节内外侧半月板后角损伤改变(2~3级),右膝关节髌上囊少许积液。查右膝关节轻微肿胀,关节四周均有不同程度压痛,股四头肌轻度萎缩,麦氏征(±),抽屉试验(-),浮髌试验(十),研磨试验(十)。血沉11mm/h,类风湿因子阴性,抗“O”试验阴性。舌淡苔白腻,脉沉涩。中医诊为“痹证”,辨为肝肾亏虚、风寒湿阻型。西医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自拟膝舒汤加减。药用狗脊20g,熟地15g,当归15g,党参15g,土鳖虫10g,鳖甲12g(打碎先煎),独活12g,威灵仙12g,川牛膝15g,秦艽15g,赤芍15g,枸杞子15g,淫羊藿12g。水煎取汁分3次服,日1剂。药渣加海桐皮30g,海风藤30g,五加皮30g,舒筋草30g,乳香15g,没药15g,生姜50g。加水2500mL煎水熏洗热敷患膝,早晚各1次,每次20min,5剂为一疗程。同时在熏洗后加强患膝关节适宜功能锻炼,注意膝关节保暖。二诊(2012年3月10日),右膝关节酸软疼痛症状有所减轻,双膝酸软乏力及头晕、耳鸣有所改善,患膝关节肿胀基本消失,仍上下楼梯时疼痛尤甚,久行及遇冷时症状加重,下蹲起身仍较困难。续前方5剂,用法同前,日1剂。嘱注意休息,调节情志,避风寒,配合膝关节适宜功能锻炼。三诊(2012年3月16日),右膝关节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双膝酸软乏力明显改善,头晕、耳鸣基本消失,上下楼梯时疼痛仍稍甚,膝部保暖,未久行、久站。续前方5剂。四诊(2012年3月21日),症状基本消失,上下楼梯及下蹲起身时偶感右膝关节轻度疼痛,近日胃部嘈杂感,不思饮食。原方加陈皮15g,木香12g,茯苓15g,炒白术15g。5剂,用法同前,日1剂。五诊(2012年3月26日),诸症基本消失,嘱加强患膝关节适宜功能锻炼,随访1年病情未复发。

    作者:郭亮;吴春宝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医医院护士“西学中”分层级培训效果分析

    护士分层级管理的原则是从确立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培养保障体系建设、培养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为构建新型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策略支撑[1]。2010年以来,我院护理部以改革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为切入点,以国家《中医医院护理管理指南》为导向,以护士分层级规范化培训及考核为关键点,在西医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规范各种中医技术操作流程和优质护理服务流程,取得了一些成效,总结如下。

    作者:杨中秀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从风论治过敏性鼻炎探讨

    过敏性鼻炎属中医“鼻鼽”范畴,是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主要特征的鼻病。现将从风论治过敏性鼻炎的机理和方法探讨如下。

    作者:沈烨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痰热痹煎剂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痰热痹煎剂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7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治疗组用痰热痹煎剂,对照组用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1.7%,对照组8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痹煎剂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满意。

    作者:王池凤;刘锐;王小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叶青治疗原发性不孕经验

    叶青是山东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生导师,为首批名老中医专家郑蕙芳学术继承人。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兹将叶师治疗原发性不孕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孟令香;叶青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针刺结合雷火灸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雷火灸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3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8例,治疗组予针刺结合雷火灸治疗,对照组单用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雷火灸治疗面肌痉挛效果较好。

    作者:邱蕊;汤永龙;连清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理中汤加味治疗小儿顽固性腹泻25例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笔者用理中汤加味治疗小儿顽固性腹泻效果较好,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15天~1岁2例,1~2岁5例,2~4岁8例,4~6岁10例;病程短12天,长1个月;哺乳期妇女误食生冷食物致小儿腹泻2例,消化不良13例,小儿外感寒湿10例。

    作者:王小中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风寒感冒湿阻中焦证治疗心得

    阳春三月,惊蛰时节,风邪正甚,冬季之寒气亦未全退,季节交替之际,极易外感风寒之邪,而导致风寒性感冒,应辛温解表,代表方可选麻黄汤、桂枝汤、荆防败毒散等。然而,重庆两江环绕,水多湿气重,故内多夹湿,故治疗外感风寒感冒应在疏风散寒解表的同时配合化湿方可取效。举例如下。

    作者:李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不同肠道准备法用于电子结肠镜检查准备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用于电子结肠镜肠道准备的效果。方法:180例随机分为A、B、C组各60例;A组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B组口服甘露醇,C组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番泻叶,观察并详细记录各组肠道准备效果,肠道气泡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肠道清洁程度有效率C组93.33%、A组73.33%、B组53.33%,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P<0.01);去气泡满意率C组95.00%,A组81.67%、B组60.00%,3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P<0.01);C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A组、B组,3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P<0.01)。结论:采用番泻叶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能在电子结肠镜检查中有良好的肠道准备效果,气泡率发生较少,不良反应少,可提高电子结肠镜检查的成功率。

    作者:邬红霞;高淑容;王开琼;黄凤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理筋手法配合中药内服外洗治疗肩周炎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理筋手法配合舒筋活血汤内服外洗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用理筋手法配合舒筋活血汤内服外洗治疗,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理筋手法配合舒筋活血汤内服外洗治疗肩周炎效果较好。

    作者:刘海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减治疗荨麻疹30例

    2011年6月至2012年10月,笔者用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减治疗荨麻疹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0例均为门诊患者。男12例,女18例;年龄4~68岁,平均36岁;病程1~6个月。

    作者:项庄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张志明辨治失眠经验

    张志明主任医师为甘肃省名中医,甘肃省第五批省市五级师带徒指导老师,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载。现将其辨治失眠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刘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骨科术后非感染性发热治疗体会

    骨科术后非感染性发热是无菌术后2~4天常见症状,一般为中度发热(38℃),笔者用辨证治疗,取得良好效果,体会如下。

    作者:刘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药熏洗联合红光照射治疗早期糖尿病足33例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联合红光照射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加强双足局部护理,治疗组另用中药熏洗及红光照射患足,对照组用温水熏洗足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90%,对照组67.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红光治疗早期糖尿病足有较满意疗效。

    作者:李瑶;张效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实用中医药杂志

实用中医药杂志

主管: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