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县宗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而下,或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下。张景岳认为“先损脾胃”,“次及冲任”,“穷必及肾”,并创立举元煎治疗本病,后世医家多有效仿,认为脾主统摄,冲脉隶属阳明,中气不足必然固摄无力,经血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况经血过多必然耗气伤血,气愈伤而血愈不止。
作者:许洪兰;叶青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离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有研究表明约占全身骨折的15%~20%,其中关节内骨折约占桡骨远端骨折的25%[1]。对于关节内骨折保守治疗效果往往不佳,尤其C3型骨折,多需要手术治疗。2009年2月至2013年6月,我们对手术治疗的C3型骨折进行了全面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张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白鲜皮汤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用白鲜皮汤,对照组用祛风止痒口服液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8.0%,对照组6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鲜皮汤治疗皮肤瘙痒症疗效较好。
作者:康明新;彭定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丁香散联合曲马多缓释片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疗效。方法: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用丁香散联合曲马多缓释片,对照组单用曲马多缓释片。用VAS量表进行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治疗后第1、2周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第3、4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香散联合曲马多缓释片减轻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效果优于单用曲马多缓释片。
作者:陈敏;孟启明;周徐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和痰热清注射液辅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另用丹参酮ⅡA和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14天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参酮ⅡA和痰热清注射液辅治肺心病安全有效。
作者:陈典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药加二甲双胍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效果,以及对实验室指标、自主排卵率、妊娠率的影响。方法: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中药加二甲双胍,治疗组口服中药加二甲双胍配合穴位埋线,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单项证候积分比较均有显著意义(P<0.01),月经周期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LH/FSH值、2h-Ins/FIns倍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胰岛素倍数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自主排卵率、妊娠率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加二甲双胍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有显著疗效,尤其是能增加自主排卵率,从而提高妊娠率。
作者:翁双燕;张艳;张利梅;夏敏;汤锶锶 刊期: 2014年第07期
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笔者用补中益气汤合八正散加减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夏殷;王文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痰热清注射液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支气管炎、胆囊炎、胰腺炎等[1],具有较好的抗病毒、抑菌、抗炎、解热等的作用。我们用痰热清注射液静脉滴注,发生药物过敏反应3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苏雪;谷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龙眼穴放血结合局部围刺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治疗组用龙眼穴放血结合疱疹局部围刺治疗,对照组单用疱疹局部围刺治疗,疗程10天。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75%,对照组6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两组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但治疗组评分更低(P<0.05)。结论:龙眼穴放血结合疱疹局部围刺比单纯疱疹局部围刺具有更显著的临床疗效。
作者:洪锋;杨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辨证治疗小儿 Hp相关性胃炎的疗效。方法:30例分为3型,口服中药4周。结果:治愈率56.67%,总有效率为93.33%。结论:辨证治疗小儿Hp相关性胃炎有良好疗效。
作者:陈秀珍;汪受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痰热痹煎剂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7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治疗组用痰热痹煎剂,对照组用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1.7%,对照组8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痹煎剂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满意。
作者:王池凤;刘锐;王小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笔者用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取得满意疗效,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共150例,男86例,女64例;发于肋间神经123例,发于尺神经10例,发于三叉神经6例,发于坐骨神经5例,发于面神经2例;成年人142例,未成年人8例;年龄8~76岁。
作者:刘成瑶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雷火灸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3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8例,治疗组予针刺结合雷火灸治疗,对照组单用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雷火灸治疗面肌痉挛效果较好。
作者:邱蕊;汤永龙;连清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消肿化瘀汤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方法:5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7例,两组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消肿化瘀汤治疗。结果:观察组CSS与ADL评分好于对照组(P<0.05,P<0.01)。总有效率观察组96.30%、对照组84.4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肿化瘀汤能改善临床症状和神经缺损。
作者:钟道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理筋手法配合舒筋活血汤内服外洗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用理筋手法配合舒筋活血汤内服外洗治疗,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理筋手法配合舒筋活血汤内服外洗治疗肩周炎效果较好。
作者:刘海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后循环缺血(PCI)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约占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20%,包括椎基底动脉缺血、后循环的短暂性缺血发作和脑梗死、椎基底动脉疾病、椎基底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PCI属中医“眩晕”范畴,近年来中医治疗PCI性眩晕取得较好疗效,综述如下。
作者:覃翠;宏健;李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药袋敷配合TDP神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10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5例予中药袋敷配合TDP热疗照射,对照组51例用泮托拉唑肠溶胶囊、莫沙必利片治疗,疗程4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73%、对照组76.4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袋敷配合TDP照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复发率较低。
作者:游运舸;李朵朵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傅灿鋆为重庆市名中医,全国第三、四批师带徒导师,傅灿鋆名老中医工作室被列为201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傅老用中药内服外用治疗鼻息肉效果显著,介绍如下。
作者:李荣华;聂慧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总结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技术治疗骨科感染创面护理方法。方法:41例用VSD技术治疗骨科感染创面,通过治疗和护理控制感染,促进创面修复。结果:骨科感染创面均愈合,均随访6个月以上无并发症,无严重功能障碍。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技术治疗骨科感染创面疗效满意,加强护理才能保证治疗效果。
作者:张桂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主要体征之一,门静脉高压是引起腹水的主要原因,血清白蛋白减少导致的胶体渗透压降低也是引起腹水的重要因素。内脏动脉扩张导致有效动脉循环血容量下降,激活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造成肾血管收缩,是终造成水和电解质失衡的原因[1]。现将中药脐敷疗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刘建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