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龄患者结石性胆囊炎手术方式的选择

胡虞乾

关键词:胆囊炎, 胆石症, 手术方式
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年龄结构的逐渐老年化,高龄患者结石性胆囊炎的发病率也不断升高,其并发症亦随之增加.同时老年人反应差、免疫力低、合并症多等特点,易造成误诊、漏诊、甚至延误治疗.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65岁以上老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152例,现报告如下.
广西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尿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附59例报告)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尿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9例(ACS组),正常健康人30例为对照组,采用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两组的hs-CRP浓度,同时采用酶促动力学法测定尿酸浓度.结果 ACS组尿酸水平为(462±138)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3±8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 hs-CRP水平为(6.7±5.3)mg/L,明显高于ACS组的(1.6±1.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尿酸水平与hs-CRP水平升高和急性冠脉综合征密切相关,早期干预有可能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周迎春;陈辉;关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71例甲亢手术病人术前焦虑心理分析及对策

    目前认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因感染、精神刺激等应激因素刺激而诱发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1],患者情绪处于应激状态,表现为精神紧张、失眠多梦、烦躁焦虑.

    作者:覃金荣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海洛因与苯二氮(艹卓)类混合依赖11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海洛因与苯二氮类(BZD)混合依赖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112例海洛因与BZD类混合依赖者的戒断症状进行分析.结果 112例中有96例出现急性脑综合征,发生率85.7%.开始发生时间为入院后3~8d,平均(5.0±31.5)d.结论 混合滥用者带来更为严重的戒断症状.海洛因与BZD多药滥用者脱毒时,应在脱毒的第3天开始戒BZD比较好.

    作者:刘道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3316例新生儿眼病筛查结果分析

    胚胎前4~6个月是眼部重要发育期,而婴儿时期又是视觉发育的关键阶段[1].若能早期及时发现眼部疾病及缺陷,能为治疗提供好的时机,减少社会及家庭的压力和负担.我院对3 316新生儿进行眼病筛查,现将筛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梁鸿刚;莫海明;张建萍;马丽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制作超薄角膜瓣的近视眼激光手术

    目的 在近视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中制作超薄角膜瓣,可相对增加角膜组织切削量,观察其疗效,作为角膜相对较薄的近视患者手术治疗的参考.方法 LASIK手术874例1 725眼,用MoriaM2-90角膜刀制作超薄角膜瓣,随机测量100眼角膜瓣厚度;另抽取100眼用MoriaM2-110角膜刀制作角膜瓣.所有病例常规准分子激光切削、冲洗回复角膜瓣,术后常规用药1个月.结果 MoriaM2-90角膜刀可以制作厚度104 μm左右的角膜瓣,术中无碎瓣、纽扣瓣、不完全瓣、游离瓣等并发症.术后第1天,有1 643眼(95.25%)的裸眼视力≥0.6,1 576眼(91.36%)≥1.0;有3眼(0.17%)发生角膜瓣皱褶,经冲洗处理后复位,无角膜上皮植入,视力≥1.0.术后1个月,1725眼(100%)裸眼视力≥0.6,1655眼(95.94%)视力≥1.0,无其他手术并发症.结论 制作超薄角膜瓣可以增大近视度数的矫治范围,手术安全、有效.但较薄的角膜瓣易出现皱褶,及时处理可消除不良后果.

    作者:赵华平;黄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灭活自体骨瓣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应用灭活自体颅骨瓣修补颅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8例颅骨缺损患者应用灭活自体颅骨瓣二期颅骨缺损修补. 结果本组无感染或排斥反应病例,切口均甲级愈合,1例术后皮下积液.术后随访12~24个月,17例修补骨瓣固定,外观满意,1例骨瓣局部吸收并塌陷.结论 应用灭活自体颅骨瓣修补颅骨缺损,取材方便,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并发症少,外观恢复原貌,达到颅骨表面局部解剖重建要求,是颅骨缺损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陈俭;魏风;朱晟;卢科;谢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肺栓塞32例临床分析

    肺栓塞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的栓子阻塞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 具有发病率高,误、漏诊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及时、正确的诊断,合理的治疗可显著降低其病死率,我院1998年2月至2006年5月确诊肺栓塞患者32例,现将其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杨绍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系统水质污染现状的调查分析

    目的 通过对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系统的水质污染情况的调查,探讨改善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系统水质污染状况的方法,为临床上口腔科医院感染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16台口腔综合治疗台(新旧各8台)水路系统的水质污染情况进行细菌学监测调查分析,探讨改善水质污染情况的有效途径.结果 经过7d,新安装的8台口腔综合治疗水路系统的水样细菌含量达到旧的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系统的污染水平,细菌含量>105 cfu/ml,两组均检测出致病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绿脓假单胞菌、大肠杆菌、链球菌和放线菌.结论 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系统水质污染情况十分严重,各口腔医疗设备生产厂家和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应给予高度重视.

    作者:邓文正;郭庆;曾冠强;罗晋卿;李婉娜;陈幼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广西采供血机构2006年血液质量监测抽检调查

    血液(浆)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为加强对广西采供血机构血液(浆)质量的监督和管理,本中心采取随机抽检的方式,于2006年对全区10个中心血站和21个单采血浆站库存的检验合格的血液(浆)进行了监测抽检,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健;卢春柳;刘振北;谢文英;周仲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手术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21例

    肱骨髁间骨折属关节内骨折,粉碎性骨折大多是直接暴力造成.肱骨远端解剖复杂,内固定要求解剖复位,牢固固定,为早期行肘关节功能锻炼提供条件,从而能大限度恢复肘关节功能.1998年2月至2006年2月,我科用重建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21例,术后早期行关节功能锻炼,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黄普高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两种镇痛方法用于人工流产术300例临床效果分析

    我院2004年8月至2007年8月将异丙酚复合芬太尼以及氧化亚氮(笑气)-氧面罩吸入法用于人工流产镇痛,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邹烨;陈桂静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全世界范围内的多发病、常见病,全球平均患病率已超过4.0%[1],死亡率已跃居全球慢性病第二位.随着超声仪器的发展以及超声医师对糖尿病认识的深化,超声显像在诊断糖尿病方面也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就超声诊断糖尿病的研究进展做以下综述.

    作者:李欣欣;朱尚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694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丙泊酚联合阿托品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以丙泊酚联合阿托品静脉麻醉下施行人工流产术的694例作为实验组,以普通人工流产术的700例作对照组.结果 无痛人流术组受术者术中无痛感685例占98.70%,而普通人流术组中无痛感为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无痛人流术组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如呕吐、口腔分泌物多等)7例占1.01%,人流综合征为0;对照组人流综合征21例占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丙泊酚联合阿托品静脉麻醉施行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确切,受术者无痛苦,是早孕施行人工流产术的佳选择.

    作者:李日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时间选择对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影响(附90例报告)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开始进行高压氧治疗的时间分为两组:早期组(起病至7d)和晚期组(8~14d)各45例.结果 高压氧治疗30d后,早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较晚期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可靠,在起病后7d以内开始高压氧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樊金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RNAi技术抑制HepG2细胞中DcR3的表达

    目的 探讨特异性DcR3-siRNA对人肝细胞癌细胞系HepG2的DcR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设计并合成带FAM荧光标记的针对DcR3的siRNA 4条和非特异性siRNA 1条,用脂质体转染HepG2细胞,应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判断转染效果;应用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特异性DcR3-siRNA的对HepG2细胞中DcR3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 各特异性DcR3-siRNA均能抑制DcR3 mRNA表达(P<0.05),其中以siRNA4的作用更明显,干扰作用达62.9%;将siRNA4转染HepG2细胞,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siRNA4能明显抑制HepG2细胞中DcR3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 特异性DcR3-siRNA在体外实验能抑制目的 基因的表达.

    作者:苏传丽;罗殿中;廖芝玲;陈罡;覃新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围术期的护理

    室间隔缺损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5%,而膜部室间隔缺损约占78%[1,2],以往开胸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但因创伤大,康复和住院时间长,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手术死亡率为2%~5%[3].室间隔封堵术是一种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成功率高的微创治疗手术,康复和住院时间短,2~3 d可出院,治疗后不遗留切口瘢痕,符合现代人要求美观的愿望.我院对20例膜部室间隔缺损患者行封堵器封堵术,取得了理想的疗效,现将围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苏带兰;卢健英;蒋慧;樊志勇;肖永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颅内动脉瘤影像学诊断与治疗进展

    早在17世纪,Moriragni在尸体解剖中发现颅内动脉瘤,并认识到它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临床上,80%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为动脉瘤破裂的所致,破裂后的2周是死亡和病残的高峰期.若不对动脉瘤进行积极处理,也无法有效地防治脑血管痉挛,因此我们倾向于早期积极治疗[1,2].目前对颅内动脉瘤的认识逐渐深入,随着各种影像设备不断地进步发展,对颅内动脉瘤检出率不断提高.

    作者:滕才钧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替米沙坦对老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和Q-T离散度的影响

    目的 评价替米沙坦对老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和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老年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的患者, 替米沙坦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检测血压、左心室肥厚各项指标以及Q-T离散度.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替米沙坦可有效降低血压,明显改善LVDd、IVST、LVM 、LVMI等指标,降低Q-T离散度(P<0.01).结论 替米沙坦是一种理想的抗高血压及逆转左心室肥厚的药物,对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江洪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宫颈电圈切除术及高危型HPV监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宫颈电圈切除术(LEEP)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诊疗价值,观察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否消失以此评估该治疗方法对CIN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对112例组织学证实CIN患者行宫颈电圈环行切除术,治疗后3个月随诊时再次行TCT检查及检测高危型HPV.结果 CIN Ⅰ组HPV转阴率为72.5%(29/40),病变残留(切缘阳性)率为5%(2/40);CIN Ⅱ组HPV转阴率为37.5%(6/16),病变残留率为37%(6/16). CIN Ⅲ组HPV转阴率为43.7%(7/16),病变残留率为25%(4/16).三组患者的病变残留与HPV持续阳性成正比.CIN Ⅰ组治疗后HPV阴转率及病灶彻底切除率均高于CIN Ⅱ、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IN Ⅱ组与CIN 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①高危型HPV感染率与CIN程度成正比,在CIN Ⅱ、Ⅲ中高于CIN Ⅰ.②LEEP不仅可以有效地治疗CIN Ⅰ,而且可以使其伴行的HPV感染消失,③LEEP治疗CINⅡ、Ⅲ加大宫颈组织的切除范围和深度.④LEEP治疗后残留病变和HPV持续阳性密切相关.⑤TCT和HPV检测不仅可以评价宫颈疾病治疗效果而且可以作为CIN治疗后踪随访的有效手段.

    作者:秦梅;李晶晶;唐移忠;曾定元;莫可良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异丙酚、针刺、利多卡因防治胃镜检查反应的效果对比

    目的 比较异丙酚、针刺、利多卡因麻醉在胃镜检查中控制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对90例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其中异丙酚组予异丙酚镇静;针刺组予针刺患者双侧内关、合谷、足三里穴位,其中合谷、足三里维持电刺激直至检查结束;利多卡因组予检查前口服利多卡因胶浆10 ml.观察病人检查反应、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变化及病人满意度和愿意再检查率等指标.结果 异丙酚组的防治效果优于针刺组、利多卡因组(P<0.01),但患者用药后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较检查前有所降低(P<0.01);针刺组防治效果优于利多卡因组(P<0.05),且检查过程中血压、心率较稳定(P>0.05);利多卡因组检查中血压增高、心率增快,与检查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丙酚控制检查反应效果佳,但对呼吸循环有一定影响;针刺有一定控制检查反应的作用, 对患者呼吸、循环影响较小,且有不影响神志,保持患者生理机能相对稳定的优势;利多卡因口服较为便捷,但控制反应检查效果差.三种方法各有其局限性,单一的方法不能完全解决胃镜检查给患者的痛苦.

    作者:陈永斌;岳进;兰爱珍;谢建国;黄海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广西医学杂志

广西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