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MRI检查的价值

何涌;刘美莲;邱维加

关键词:鼻咽癌, 放射治疗, 磁共振成像
摘要:目的 探讨M砒对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效果评价的价值.方法 对33例具有临床表现、MRI诊断、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患者,于放射治疗后病人行多次MRI复查,对其MRI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RI能清晰显示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病灶变化情况,其中25例病灶放疗后逐渐变小至完全消失;8例病灶未完全消失,但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有5例患者于半年后复查MRI发现复发病灶;有6例患者于半年后复查MRI发现放射性脑病.结论 MRI检查能准确反应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病灶范围的变化,可以用于放射治疗鼻咽癌的效果评价,对于鼻咽癌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广西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败血症31例临床分析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一种非发酵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可正常寄生于人体呼吸道、胃肠道内,条件致病.

    作者:李皇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5例的临床分析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为糖尿病常见的急性严重并发症,是内科常见急诊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作者:孙鹏飞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儿童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12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屈光参差程度、类别、治疗年龄与弱视程度、疗效的关系,为儿童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将128例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按年龄分3岁~、6岁~、8~14岁组,对所有患儿进行相关干预与治疗.结果 以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多见,屈光参差程度及年龄越大则弱视程度越重,但弱视程度与屈光参差类型无关;在屈光参差的类型中以近视性屈光参差治疗效果好.儿童年龄越小,弱视治疗疗效越好.弱视程度越重,治疗疗效越差.结论 弱视程度与屈光参差程度有关.儿童年龄越小、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治疗疗效越好.

    作者:陶耘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并发颅内出血的护理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并发颅内出血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我院2004年1月至2006年7月收治并行开颅手术治疗22例,经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一鲜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经电切镜外鞘途径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膀胱结石53例

    为探讨膀胱结石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2005年3月至2007年9月,我院采用经电切镜外鞘途径输尿管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膀胱结石5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银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载脂蛋白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Apo-A1、Apo-B)的水平与肝脏疾病的关系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228例肝病患者和87例健康者的血清Apo-A1和Apo-B水平.结果 除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轻度组外,其他肝病患者血清Apo-A1、Apo-B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以重型肝炎下降为明显,其次为肝硬化及慢性肝炎重度、中度组.结论 肝病患者的裁脂蛋白水平与肝细胞损伤程度及肝功能代偿程度密切相关,测定血清中Apo-A1、Apo-B的含量能可靠地了解肝细胞损害程度,Apo-A1、Apo-B的水平随着肝功能损害的加重而降低,监测其水平有助于判断肝细胞损伤程度和评价治疗效果及预后.

    作者:覃运荣;谢建洲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局部处理五步法在深静脉置管中的应用

    侵人性导管放置已成为感染的重要原因,穿刺部位的菌落数是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而穿刺部位护理方法是导致局部皮肤菌落数多少的关键[1].

    作者:韦柳青;杨西宁;覃芳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盐酸氟西汀、帕罗西汀治疗焦虑症36例临床观察

    笔者用盐酸氟西汀、帕罗西汀治疗焦虑症36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36例病人均为我院精神专科门诊及住院部内外科会诊确诊病人,符合中国疾病诊断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有关焦虑症的诊断标准[1],完成相关辅助检查排除各类严重躯体疾病、酒精和药物依赖、分裂症伴随的焦虑症状.

    作者:谢静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老年人肺结核100例X线诊断的探讨

    近年来,由于老年人肺结核病发病率增加,病变比较复杂,X线变化多端,极易造成误诊及漏诊.现对100例老年人肺结核的胸片表现,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分析探讨,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作者:李仕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胰性胸腹水3例报告

    胰性腹水和胰性胸水并存临床甚少见,Cameron等[1]报告34例慢性大量胰性胸腹水,12例单有胰性胸水.近年来我院收治3例慢性胰腺炎并发胰性胸腹水,现结合有关文献讨论如下.

    作者:黄家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门静脉栓塞47例的病因分析

    门静脉栓塞常见于原发性肝癌转移和肝硬化血栓形成,临床上有时两者容易相互误诊,直接影响到原发病的诊治,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探讨门静脉阻塞的原因,现对我院47例门静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黄加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赖氨酸对机体健康促进作用的研究进展

    赖氨酸是一种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在谷物食品中含量很低,而且在加工过程中易被破坏,所以,在膳食结构以谷物食物为主的人群中容易缺乏,从而影响了机体对膳食中蛋白质的吸收和利用,因而被称为粮谷类食品第一限制氨基酸.

    作者:黄元新;鲁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SP法检测EM患者36例异位内膜、32例在位内膜和2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1)VEGF蛋白在正常内膜、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依次升高.(2)异位内膜组和在位内膜组分泌期VEGF表达强于增生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增生期和分泌期表达强度均较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分泌期VEGF表达,在位和异位内膜强于对照组,在位和异位内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生期VEGF表达,三组内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的表达异常与EM的发病有关.

    作者:韦明;雷志英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302例血脂和血尿酸水平变化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和血尿酸水平的变化.方法 60岁以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302例,60岁以上正常对照组65例,比较两组间的血脂和血尿酸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TC、TG、LDL-C及血尿酸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HDL-C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老年冠心痛患者血尿酸和血脂水平明显增高.

    作者:王琦武;刘锦祥;黄学成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68例疗效观察

    目前治疗住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常用的方法是静脉使用抗生素,直至体温正常,症状明显改善后3~5 d,总疗程一般达7~14 d.

    作者:梁瑞勇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儿童麻疹42例临床分析

    我科2005年9月至2006年8月共收治麻疹患儿42例,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42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中麻疹诊断标准[1].

    作者:胡大朝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大量饮酒后导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11例报告

    近年来,国内对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halbdo myolysis,RM)的病例报告逐渐增多,多种原因均可导致RM的发生.文献报告,RM中约20%与大量饮酒有关.

    作者:周凡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眼挫伤后房角后退继发青光眼136例的临床分析

    眼挫伤房角后退及其引起的房角后退性青光眼,其发病机理一直是临床上致力于探索的问题.我院1998年1月至2004年3月收治136只眼挫伤房角后退13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肝患者血清Th1/Th2类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肝(CHB)患者血清Th1/Th2类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其与疗效的关系,为阿德福韦酯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疗效预测指标.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接受阿德福韦酯治疗的CHB患者血清中,Th1/Th2类细胞因子IFN-γ及IL-4的含量变化,并与反应阿德福韦酯疗效的指标(血清肝脏生化功能ALT、AST,血清病毒学标志HBV DNA)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阿德福韦酯治疗后Th1细胞因子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1),Th2类细胞因子IL-4水平明显下降(P<0.01).血清肝脏生化功能ALT、AST指标明显好转(P<0.01),血清病毒学标志HBV DNA的滴度下降(P<0.05).结论 阿德福韦酯可明显提高CHB患者TH1类细胞因子IFN-γ的产生水平,降低Th2类细胞因子IL-4水平,改善CHB患者Th1/Th2功能失衡状态,可明显纠正CHB患者肝脏生化功能和减轻血清病毒学活动.

    作者:肖化斌;梁增伟;袁晓东;唐柳燕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生长抑素受体2、3、5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检测乳腺癌组织中生长抑素受体(SSTR)2、3、5表达及分布情况,探讨SSTR2、3、5在乳腺癌阳性表达重要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女性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病变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乳腺癌组、转移淋巴结组、癌旁组、乳腺良性病变组及正常乳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中SSTR2、3、5的分布及表达情况.结果 SSTR2在乳腺癌组、转移淋巴结组、癌旁组、乳腺良性病变组和正常乳腺组织对照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0%、56.8%、14.0%、22.2%和16.7%;SSTR3分别为64.0%、62.2%、18.0%、33.3%和22.2%;SSTR5分别为60.0%、59.5%、14.0%、27.8%和11.1%.经统计学分析,SSTR2、3、5在乳腺癌组和转移淋巴结组与正常乳腺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和乳腺良性病变组与正常乳腺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STR2、3、5在乳腺癌组和转移淋巴结组中呈高表达,而癌旁组、乳腺良性病变组和正常乳腺组织呈低表达,说明SSTR2、3、5表达的改变与乳腺癌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这给临床上应用生长抑素治疗乳腺癌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SSTR2、3、5有可能成为乳腺癌预后的一项重要的保护性指标.

    作者:廖清华;黄任贵;陆云飞;林坚;曾健;黄源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广西医学杂志

广西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