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的合理应用及治疗研究进展

陈建新

关键词:高血压, 老年, 降压药, 合理应用, 研究进展
摘要:高血压作为临床高发病对患者的生活及家庭均造成严重影响,且多发于老年群体,已成为社会及临床研究的重点。老年高血压治疗是一个漫长过程,一旦血压控制欠佳极易引发脑出血、心肌梗塞、脑梗塞等并发症,严重者造成患者死亡。为更全面的了解老年高血压,本研究通过对高血压的临床特征、用药现状、治疗目标以及常规降压药物分析等方面展开综述,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切实依据。
医疗装备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对寄生虫病防治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寄生虫病防治的影响。方法选择当地某医疗单位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399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全部观察对象均接受健康教育,回顾分析健康教育措施应用后,健康行为形成情况以及疾病知识知晓情况。结果健康教育措施应用后,观察对象的健康行为形成情况以及疾病知识知晓情况均显著改善,效果较为理想。结论针对医疗单位患者开展寄生虫病防治相关健康教育,有助于我国寄生虫病发生率的整体降低,在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疾病防治氛围,提高对于寄生虫病防治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作者:吕少茵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颈椎后路减压术后 C5神经根麻痹研究进展

    C5神经根麻痹是指 C5神经根在颈椎术后出现的该神经根支配的肌肉运动障碍和(或)感觉障碍的症状,并且不伴有脊髓损害加重表现。20世纪60年代首次报道了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术后并发 C5神经根麻痹。目前 C5神经根麻痹的发病率大多数报道为小于10%。其发生机制有神经根损伤、拴系效应、节段性脊髓病变、颈椎不稳、脊髓血运异常与再灌注损伤。预防措施有术中 C4/5椎间孔扩大、硬脊膜纵行切开、手术中适当将门轴位置内移等。治疗常用方法有卧床制动、肌肉锻炼、肩关节功能锻炼和物理治疗,以及应用激素、神经营养及神经脱水药物。针对 C5神经根麻痹的预防及治疗措施相当有限,因此应该开展更多研究,以进一步明确其发病机制并指导预防和治疗。

    作者:李会明;夏刚;田融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小切口清除大汗腺治疗腋臭的效果

    目的:观察小切口清除大汗腺治疗腋臭的效果。方法2000—2014年5000例腋臭患者采用小切口去除顶浆大汗腺治疗。标识手术区域在腋窝正中沿皮肤皱褶作小切口长2.5~3.0 cm,范围以毛发生长的范围向外扩展1.0~1.5 cm,以潜行锐性分离,用眼科剪彻底清除真皮下的汗腺组织。观察效果。结果经近几年随访5000例,仅有5例复发,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瘢痕不明显。结论小切口清除大汗腺的方法是一种治愈率高,瘢痕轻,不影响患者手臂功能的一种优势的手术方法。

    作者:秦毅;杨文华;孟丽鲜;张卫萍;胡文文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佳能平板探测器原理及维修(2例)

    目前主流的平板型 DR 系统主要由 X 线高压发生器、X线球管、准直器、平板探测器、图像后处理系统等结构组成,其中平板探测器是 DR 系统核心昂贵的部件,其稳定性对图像成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DR 平板探测器主要分为两种:非晶硒平板探测器和非晶硅平板探测器,从能量转换的方式来看,前者属于直接转换平板探测器。后者属于间接转换平板探测器。我院数台岛津 DR、飞利浦改装 DR、西门子改装 DR 等机器均使用佳能平板探测器,佳能平板属于非晶硅平板探测器,本研究以佳能平板探测器为例,结合设备维修手册,介绍非晶硅平板探测器的原理介绍及日常维护,确保设备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设备维修成本,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作者:朱伟;严郁;张忆;邵勤;肖富男;王祖铭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血液常规检查对妊娠期贫血患者的临床检测效果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查对妊娠期贫血患者的临床检测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进行治疗的妊娠期贫血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设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时期的健康孕妇58名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血常规检查结果。结果孕早期及孕中期孕妇易发生小细胞性贫血,孕晚期易发生大细胞性贫血,并且随着孕妇孕周的增加,贫血发生率也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常规检查对妊娠期贫血的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孕妇应定时进行血常规检查,避免发生妊娠期贫血。

    作者:宫树学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彩色三维超声对胎儿唇腭裂畸形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究彩色三维 B 超对胎儿唇腭裂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3年9月至2015年5月接受三维 B 超胎儿检查的50名产前胎儿检查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临床诊断方式的不同,随机将这50名孕妇分为试验组(采用彩色三维 B 超胎儿检查)和对照组(采用常规二维 B 超胎儿检查),各25名。比较两组孕妇的检查结果(胎儿唇腭裂畸形检出率),分析彩色三维 B 超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试验组胎儿唇腭裂畸形检出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胎儿检查的诊断图像的清晰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能够清晰地看到胎儿唇腭裂畸形程度。结论彩色三维 B 超对胎儿唇腭裂畸形的诊断价值在于提高检出率、增强图像清晰度,便于孕妇及孕妇家属做出合理的选择。

    作者:谢丹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采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VSD)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1日接受治疗的86例骨科创伤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引流治疗,试验组采用 VSD 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量表(VSA )评分、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其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在实施不同的治疗后,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对骨科创伤感染患者实施 VSD 疗法成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薛俊联;周建设;丁涌;何相庭;吕书宝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临床输血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在临床输血过程中如何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实施常规的治疗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根据两组的实验情况,分析患者在临床输血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和研究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在临床输血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8%(4例),对照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8%(14例),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临床输血过程中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李莹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优质护理干预在溃疡性结肠炎合并下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干预在溃疡性结肠炎合并下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7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合并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10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日常护理加优质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合并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可推广应用。

    作者:李晶晶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的管理策略

    目的:分析某院抗生素在外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的使用情况,以及规范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标准。方法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针对2015年4—9月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制定抗生素的使用标准,由点到面具体实施。结果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在用药的过程当中Ⅰ类切口感染率保持平稳,抗生素在Ⅰ类切口围手术期的应用正确操作率为85.32%。使用率低于29.7%。结论要严格规范抗生素在外科围手术期的使用,采取有效措施,创新管理模式,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保证药物的合理使用,发挥大药效。

    作者:王其国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肺动脉栓塞的胸部螺旋CT及X线平片影像学比较

    目的:比较肺动脉栓塞(PE)的胸部螺旋 CT 及 X 线平片影像学诊断情况。方法对2011年8月至2015年3月入住的83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 PE 患者分别行胸部螺旋 CT 与 X 线平片检查。比较两种方法诊断 PE 的准确率及胸部螺旋 CT 影像学征象。结果胸部螺旋 CT 诊断准确率(100%)明显高于 X 线平片(78.31%)(P <0.05)。胸部螺旋 CT 影像学征象,血管呈偏心型充盈缺损32例,完全阻塞36例,中央栓塞呈现造影为“轨道征”15例。结论与 X 线平片相比,胸部螺旋 CT 分辨率高,能够清晰显示 PE 部位及病变情况,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王显康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手足口病家庭护理的影响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手足口病家庭护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9月门诊确诊的150例手足口病患儿,对所有患儿家长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将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前后患儿家长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后患儿家长对疾病知识、症状处理知识、病情的观察、预防处理及饮食知识各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均较实施前更具有优势(P <0.05)。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手足口病家庭护理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提高患儿家长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值得推广及借鉴。

    作者:温明珍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老年前牙慢性根尖炎患者一次法根管治疗术的效果

    目的:分析一次法根管治疗术治疗前牙慢性根尖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老年人前牙慢性根尖炎患者共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试验组使用一次法根管治疗术,对照组使用传统多次法根管治疗术,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同时分析近期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等。结果试验组各项临床症状的改善状况较为显著,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一次法根管治疗术治疗前牙慢性根尖炎,有助于促进临床症状的快速改善,明显优于传统多次法根管治疗术治疗,具有非常显著的近期临床疗效,安全性较高,值得大力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作者:杨兵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肿瘤血液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

    目的:探究肿瘤血液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48例肿瘤血液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观察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70%,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肿瘤血液科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不仅能够提升医护人员整体业务水平,还可降低医患纠纷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医院护理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欣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横断骨折患者的效果

    目的:探讨改良张力带技术(空心钉加钢缆)治疗髌骨横断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髌骨横断骨折42例,采用髌前正中切口结合空心钉加钢缆内固定治疗。结果患者均获得6~12个月随访,X 线愈合时间12~16周,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AKS 膝评分40~50分,平均48.6分,其中优32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为95.2%。结论空心钉加钢缆治疗髌骨横断骨折内固定确切可靠,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患者满意。

    作者:舒福;曹帅;刘铁军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超声诊断仪的故障分析和维修

    目前,超声诊断仪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已经成为临床治疗的常规诊断手段。由于超声诊断仪是临床为精密的医疗设备,其价格相对较为昂贵,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性能[1]。如出现超声诊断仪的故障,其维修费用的维修成本相对较高。因此,超声诊断仪的维修技术人员需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术,方可在短期内维修医疗设备。

    作者:吴镇鸿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磁共振成像仪的管理与维修

    磁共振仪被用作医疗类的成像流程,可以查验人体器官、骨骼等的部位,成像仪归属常用设备。依循磁共振特有的技术可获取明晰的影像,供应后续解析的参照。日常运用之中,为确保成像可得的佳质量,应随时查验潜在的配件故障,并对其维护且整改。解析常见故障,设定常态的仪器管理为更精准的成像提供了保障,本研究探析了更适宜的保养流程。

    作者:杨宁;唐英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高压氧舱中药雾化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效果

    目的:分析高压氧舱联合中药雾化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联合高压氧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中药雾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压氧舱联合中药雾化治疗,能够促进中药有效成分被机体吸收利用,为中西医联合应用治疗提供了新的应用方向。

    作者:李耐宁;肖先雁;梁群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的疗效

    目的:观察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接收的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24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11例采用喉部分切除术,试验组13例选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试验组复发率为7.69%,低于对照组的18.18%;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09%,低于对照组的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早期的声门型喉癌患者,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复发率和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减轻患者的痛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边宇;崔刚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静脉用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维持性透析肾性贫血患者的效果

    目的:探讨静脉用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维持性透析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7月来院进行维持性透析肾性贫血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试验组采用静脉用蔗糖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多糖铁复合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及血清铁蛋白(SF)水平明显升高,且试验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静脉用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维持性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进行广泛应用。

    作者:王霞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医疗装备杂志

医疗装备杂志

主管: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京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