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素洁;陈成丽;廖红珍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SASDH)在临床上少见,我科于2001年6月至2004年6月共收治外伤性SASDH 8例,均予钻孔引流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志宇;黄纯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痉挛性脑瘫简称(SCP)是脑性瘫痪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多数病例有不同程度的四肢痉挛,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步态异常和肢体畸形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我院采用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SCP 8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艳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桂林市采供血机构的设置规划为市中心血站和分站.中心血站设在桂林市内,分站设在全州县城,两站按地理位置负责所辖十二县及五城区的采供血工作.自2002年9月起,在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对两站进行集中化管理的改革尝试,目前已由第一步的集中化检验过渡到两站的人、财、物兼并.现将实施集中化管理过程的体会总结如下,以供商讨.
作者:周素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内镜诊断和治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美国ASGE(American Societyfor Gastrointstinal Endoscopy)估计每年接受消化内镜检查者达1000万人次以上[1].内镜作为一种侵入人体腔内的仪器,因其材料特殊,构造精细,存在许多管腔、窦道,许多部件不耐高温、高压、怕腐蚀,只能采用低温消毒或消毒剂浸泡,又因其造价高,医院内镜数量少,使用频率高等原因,给内镜消毒带来许多困难,是造成医院疾病交叉感染和医源性传播的重要途径.此外,由于消毒剂使用不当,也会对病人与工作人员造成化学性伤害.因此,正确地对内镜进行消毒,预防与控制内镜引起交叉感染和危害,对患者和工作人员有极重要意义.现将内镜引起感染及消毒方法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作者:唐小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便秘是脑出血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多数脑出血患者伴有偏瘫,且脑出血后需卧床休息,4 w内不能下床活动,长期卧床使胃肠蠕动减弱,导致便秘发生.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病痛,而且因大便干结,患者往往需用力排便,导致血压与颅内压升高,引起再次出血,危及患者生命.因此,保持脑出血患者大便通畅,防止便秘,避免用力排便,在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陆云燕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高血病(EH)患者左心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应用厄贝沙坦治疗35例具有LVH的EH患者,疗程为180 d,用超声心动图法分别检测其治疗前后能反映LVH程度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LVDST)、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DPWT)和左室质量指数(LVMl).结果治疗后的LVDD、LVDST、LVDPWT和LVMI均比治疗前的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二丁酰环磷腺苷钙可逆转EH患者LVH.
作者:肖智谦;陈平姬;陈永坚;吴英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根管治疗术是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一种有效方法,为了改善根管充填质量,许多根管长度测量仪和新型牙胶尖充填方法相继问世[1,2].然而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根管长度测量仪和新型牙胶尖充填方法并不能推广应用,目前临床上大多数仍采用手感法和糊剂加牙胶尖侧压充填法,为探讨一种既能有效改善根管充填质量又易于推广的治疗方法.本研究将根管长度测量与试尖步骤有机结合并应用于侧压充填法,获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凤琼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肾门冲击法治疗乳糜尿的疗效.方法采用硝酸银肾盂灌洗+体外冲击波肾门冲击法治疗乳糜尿29例.结果术后随访0.5~5年,26例痊愈,3例复发,再次治疗痊愈.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该方法治疗乳糜尿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损伤小、可重复操作、设备相对简单等优点.
作者:蒋波;徐贻良;叶超平;覃宝笋;莫宏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评价B型超声在妇科急腹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2例妇科急腹症患者用B超观察子宫、双附件及盆腹腔情况,将超声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超诊断为急腹症115例,符合率为87.12%;误诊17例,误诊率12.88%.结论超声对妇科急腹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根据声像图特征,密切结合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可提高超声诊断的符合率.
作者:阮燕影;周江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心绞痛患者心电图(ECG)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病变血管定位的关系.方法对200例CHD心绞痛患者的ECG与CAG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CHD心绞痛患者ECG与CAG的左前降支(LAD)、右冠状动脉(RCA)、左回旋支(LCX)对照符合率分别为68.4%、64.2%、25.9%,提示LAD、RCA病变时与LCX病变对比,ECG仍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P<0.05).结论ECG对心绞痛患者病变血管的诊断、定位与CAG对照符合率偏低,但LAD、RCA病变时与LCX病变对比,ECG仍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作为CHD的诊断手段,其价值不容忽视.
作者:李霖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对体外循环术后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方法将20例二尖瓣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0例,对照组10例.实验组在体外循环前及体外循环中分别静脉注射FDP 200mg/kg,对照组不用FDP.于手术开始前1 h、CPB结束后即刻、CPB结束后1 h分别抽取桡动脉血,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结果外循环前两组TNF-α、IL-6、IL-8水平均无差异,体外循环后即刻及后1h,两组患者TNF-α、IL-6、IL-8水平显著升高(P<0.05),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CPB时静注FDP可明显减少体外循环术后患者血中TNF-α、IL-6、IL-8的释放,表明FDP可减轻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全身炎症反应.
作者:郭建极;何巍;罗玉忠;覃家锦;冼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我国目前流行广泛、危害严重的一种传染病.近年来,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手术患者越来越多,如何防止乙型肝炎病毒在手术室的传播,是手术室护理工作及质量管理的重点之一.2000~2004年我院手术室对462例合并乙肝或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手术,采取了有效措施,达到控制院内感染的标准,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琼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1病例简介患者女性,27岁.因发热、呕吐、解烂便3 d,自购买小儿胺粉剂3小包口服,次日全身出现小斑点,很快遍及全身并融合成片.双膝、双肘关节疼痛,体温37.4℃,血压14.0/9.0kPa,心率100次/min,律齐,呼吸22次/min.
作者:廖训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细胞凋亡(apoptosis,APO)是指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循自身的规律,通过启动内部机制,主要是内源性DNA内切酶的激活,自己结束其生命的过程.它在胚胎发育、造血、免疫系统的成熟以及维护正常组织和器官的细胞恒定与生长平衡、乃至机体衰老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有关凋亡的研究在临床和基础等各个领域已经广泛开展,凋亡细胞的检测方法显得非常重要.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将流体喷射技术、激光光学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集于一体,较其它方法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既可定性又可定量,且具有简单、快速和敏感性高的特点,可进行多参数和活体细胞分析[1].近年来在APO的研究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开辟了新途径.本文就应用FCM检测APO的常用方法与机理及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曾文军;王柳均;樊翌明;吴志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是常见呼吸道疾病,急性发作时有典型的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支气管壁水肿和黏液增多[1],除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外,伴有喘鸣.我院于1997~2002年应用硝苯地平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4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大任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为近年来新开展的手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鉴于患者本身的病情及手术特点,围术期处理有其特殊性.现将我院4例病人的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唐培佳;梁勇升;岳海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速公路交通伤骨折的特点及其急救治疗方法.方法对187例高速公路伤骨折患者的伤情及急诊救治情况进行回顾.结果骨折以四肢骨折为主,开放性骨折87例,部分病例合并脊柱骨折.骨盆骨折12例,肋骨骨折17例.43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18例在交通事故现场因伤重死亡,故未列入统计.本组手术治疗131例,其余为非手术治疗.176例骨折获良好临床愈合,5例骨折延期愈合,6例发生并发症.结论高速公路伤骨折病情较重,但只要及时正确进行救治,仍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李卫;刘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护理学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精于自然科学,荒于人文科学,注重护理技术操作,以疾病为中心,没有确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1].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体现了现代医学模式对人类,对医学更为理性和全面的认识.我们于2002年6月由护理部组织将人文关怀理念运用于产科临床护理,并作用一个课题来研究,旨在探索在运用护理技术和实现医学模式的转化之间找到一个交汇点及未来护理学科的发展方向.经过两年多的临床实践,充分体现人文精神的护理服务理念,在护理实践中,其主导作用日益凸显,现阶段总结如下.
作者:李艳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例1:男性,53岁,因发热、黄染、腹胀和厌油1个月于1994年8月4日入院.查体:T 39.3℃,皮肤巩膜中度黄染,肝肋下8.0 cm,表面光滑,触痛.化验检查:总胆红素86.952μmol/L,A/G12/3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8 U/L,血尿素氮(BUN)2 mmol/L,肌酐(Gr)448.6 μmol/L,肥达式反应1:160.X线胸片提示右侧少量胸腔积液;B超示肝肿大.入院后经护肝,抗感染和支持治疗,症状无缓解.17日出现无尿和呼吸困难,20日死亡.尸检报告:肝肿大程度及广泛坏死,肺门、纵隔及肠系膜淋巴结干酪样坏死,肝脏及淋巴结切片抗酸性染色大量抗酸杆菌存在,肝组织找到上皮样结节.
作者:覃永红;吴才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前S1抗原在不同HBV免疫标志中分布状态,了解其在HBV复制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法检测前S1抗原和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结果分布状态为HBsAg、HBeAb、HBcAb总阳性率为0.26>HBsAg、HBeAg、HBcAb总阳性率0.16.结论前S1抗原为一个反映HBV复制和传染性的良好指标.
作者:肖康飞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