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娟;杨苏萍;龚国如
利福平(RFP)为人工合成的利福霉素类衍生物,是一种口服强效抗菌药物.利福平为第一线抗结核病药,体内外试验证实RFP对结核杆菌和非典型分枝杆菌作用特别显著,体内血药浓度达0.005 μg/ml~0.5 μg/ml时对繁殖期结核杆菌即可产生杀灭作用,高浓度对静止结核杆菌也有效.合理使用利福平,确定个体化给药方案,选择联合用药,提高疗效,尽量减少或避免耐药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刘玉魁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抗肝纤维化治疗对肝维化和肝功能指标的改善作用.方法:实验组口服安络化纤丸,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ALT、A/G)和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和CⅣ)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比较明显(P<0.01),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ALT、A/G、HA、CⅣ明显降低(P<0.01~P<0.05).两组治疗后的肝纤维化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安络化纤丸对肝纤维化和肝功能指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陈华钦;段永强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总结分析北京市丰台区2000~2006年期间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方法:所有在北京市丰台区出生的活产新生儿均按照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进行采血,统一递送北京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进行CH和PKU的检测.结果:2000~2006年共筛查新生儿53 565例,筛查率96.88%,7年来新生儿疾病筛查率逐年提高;可疑阳性病例复查率71.5%;7年来我区检出CH 17例,发病率0.33‰,与全球发病率水平相当,高于我国主要城市地区水平.PKU 5例,发病率0.093‰,与我国大部分地区水平一致.结论:继续加强管理,从各环节努力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提高可疑病例复查率.
作者:王倩;吴萍;王洁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观察银杏叶胶囊与吡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将90例VD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吡拉西坦,治疗组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银杏叶胶囊.以Folstein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检查量表(ADL)作为疗效评定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的MMSE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银杏叶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较吡拉西坦有较高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赵沂敏;于靖 刊期: 2007年第14期
观察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60岁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52例发生无症状性低血糖的情况,以探讨老年糖尿病无症状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作者:糜盘英;张金凤;邵洪娟 刊期: 2007年第14期
急性阑尾炎在急腹症中居首位.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是转移性右下腹痛、阑尾区压痛和反跳痛.血液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1].
作者:李俊辉 刊期: 2007年第14期
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急诊科救治108例严重多发伤,制定和实施了早期急救系列护理,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惠芬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对我院2005年和2006年抗精神病药物消耗量的统计,分析我院抗精神病药物的用药现状和用药趋势.方法:本文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分析方法[1]等,对本院2005年和2006年抗精神病药物消耗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精神病药物年消耗金额及用药人数增多,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呈现迅速上升的趋势,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呈现下降的趋势.结论:由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应当更加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陈小红 刊期: 2007年第14期
我院自2001年9月至2006年9月收治158例面部软组织损伤患儿,均在门诊行清创缝合术,现就术中配合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慧芬;高慧萍 刊期: 2007年第14期
肝性脑病是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1].现将肝性脑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郭燕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中药涂剂应用于急性白血病病人化疗所致口腔溃疡的效果.方法:将化疗致口腔溃疡40例急性白血病病人分为两组各20例,试验组采用中药涂剂涂抹溃疡处,对照组用锡类散涂抹溃疡处.结果:试验组有效率100%,对照组8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涂剂可增加口腔免疫力,减轻化疗致口腔溃疡的程度,促进溃疡的愈合.
作者:李香云 刊期: 2007年第14期
众所周知,检验科建设需要在医院财政支持下发展硬件(包括科室设施、精密仪器购置等),需要具有高素质的科室领导者,更需要有一支优秀的团队.
作者:于冠礼;祝玉英;王玉芹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结合中医治疗眼肌性视疲劳的疗效.方法:对64例已配戴矫正眼镜后仍有视疲劳的患者进一步检查屈光、隐斜度、融合力,确定为眼肌性视疲劳,全部病例内服加减调中益气汤.结果:视疲劳症状消除者44例(70%),缓解12例(18%),无效8例(12%).结论:调中益气汤具有消除和缓解眼肌性视疲劳症状的作用.
作者:霍豫星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意识障碍的效果.方法:对近几年来本院应用纳洛酮治疗不同原因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患者3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7例患者全部治愈.其催醒时间为浅昏迷(1.74+0.44)h,中度昏迷(4.27+1.23)h,重度昏迷(28.56+12.08) h.结论:纳洛酮对不同原因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疗效好、起效快、催醒时间短,安全性高.
作者:龚国如;邹晓敏;杨苏萍 刊期: 2007年第14期
长期卧床的女病人,不能自行下床小便,须用便壶接尿.使用目前市面上的便壶接小便,往往造成洒漏,令护理人员十分头痛.
作者:宋清榕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PAI)治疗老年肺癌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Seldinger法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找到靶动脉后按3种药物配合分别注入化疗药物,观察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①本组101例老年肺癌中有效率90.10%,中心型肺癌的有效率为65.71%,周围型肺癌为65.7%.②有肺外淋巴结转移者有效率为70.21%,无转移者为61.11%.③不同化疗药物配合对疗效的影响分别为56.09%,44.14%,52.88%.④肿瘤供血有侧支循环形成者疗效为85.70%,无侧支循环者为65.30%.⑤肿瘤内新生血管的影响,少血管型为45.81%,中血管型为45.81%,多血管型为75.56%.结论: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内动脉内注入化疗药治疗老年肺癌的疗效优于滴注化疗;其疗效与癌肿发生部位、组织类型及癌肿供血等因素有关,而与化疗配伍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无关.
作者:王琪;陈乐平;张丽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后的健康需求及指导.方法:以50例视网膜脱离患者及家属为对象.通过护理人员的交谈、沟通了解患者健康需求,对入院时、术前、术后更针对性、更专业地做出有效指导,使患者增加健康知识,更好地配合治疗.结果:使护理人员更有针对性地做健康指导,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减少了医疗纠纷,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密切了护患关系.结论:对视网膜脱离患者应加强健康指导.
作者:梁义红 刊期: 2007年第14期
前列腺癌一直被医学界公认为老年男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世界以每年3%的速度迅速增长,尤其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1].
作者:丁春霞 刊期: 2007年第14期
四逆散一方源于《伤寒论》少阴病四逆:虽手足冷重,但程度上并不严重,寒气上逆则咳,饮邪凌心则心悸,水不化气则尿不利,虚寒内攻则腹痛.肝木侮土,热结于内,则下利而外见厥逆,均为无形郁结所致的郁热.
作者:贾运河 刊期: 2007年第14期
门诊导诊是医院对外服务的第一窗口,是病人进行咨询的场所.导诊护士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形象.
作者:张爱凤;王秀花 刊期: 2007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