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咯血临床分析

王恩翠;赵和云

关键词:顽固性咯血, 中西医结合疗法, 云南白药胶囊, 地塞米松针, 巴曲酶针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咯血的临床价值.方法:124例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服用云南白药胶襄,每次0.5g,每日4次;地塞米松针5mg静推,每日2次;巴曲酶针1KU肌注,每日2次.对照组用其它止血药,如6-氨基已酸、维生素K1、氨甲苯酸等.两组7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为96.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咯血是理想的有效方法之一,且无不良反应.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游离拇甲皮瓣移植再造拇指术后患者的舒适护理

    目的:探讨对舒适护理在足拇甲瓣移植再造拇指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舒适护理模式引入到足拇甲瓣移植再造拇指术后患者中,并评价效果.结果:舒适护理为患者减轻了创痛,带来了舒适和经济效益.结论:舒适护理对游离拇甲皮瓣移植再造拇指术患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殷誉萌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2004~2006年我院消化系统用药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消化系统用药的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采用金额排序法和频度分析方法对我院2004~2006年消化系统用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消化系统药物的销售金额逐年增长,3年中单品种排序消耗金额大的是抑肽酶针,DDDs排序首位的是奥美拉唑胶囊.结论:我院国产消化系统药物使用比例较高.

    作者:陈锦华;曾丽娜;苏君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大隐静脉曲张激光治疗的护理体会

    大隐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常见的疾病,主要症状为腿部不适、疼痛和肿胀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下肢软组织坏死和溃疡[1].

    作者:谷文燕;向云霞;魏月辉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磷霉素联合加替沙星治疗重症肺结核并发感染

    目的:探讨磷霉素联合加替沙星治疗重症肺结核合并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磷霉素联合加替沙星组42例,应用磷霉素8.0 g,静脉滴注;加替沙星注射液0.4 g,静脉滴注,1次/d,疗程10~14天.加替沙星组40例,应用加替沙星注射液0.4 g,静脉滴注,1次/d,疗程10~14天.结果:磷霉素联合加替沙星的临床痊愈率、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5.7%、92.9%与88.6%;加替沙星组分别是为62.5%、70.0%和58.8%.结论:磷霉素联合加替沙星治疗重症肺结核合并感染,临床治愈率和有效率、细菌清除率等均优于单用加替沙星.

    作者:苏夏鹏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两种材料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复合体Dyract AP与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3M-Vitremer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55例390颗楔状缺损牙分别用复合体Dyract AP(A组)与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Vitremer,美国3M公司)(B组)修复,于修复后1.5~2年复查.结果:A组成功率94.68%,B组88.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材料均为临床修复楔状缺损的较理想材料,Dyract AP临床效果优于3M-Vitremer.

    作者:朱雅霖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手背虎口区皮肤缺损的急诊修复19例分析

    我院整形外科自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游离皮瓣移植,带血管蒂皮瓣移植及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移植急诊修复手背虎口区皮肤缺损19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樊佃怀;孟波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体会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有效的肾替代治疗方法,进行血液透析首先要建立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是专门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而建立的永久性通路,手术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朱雪辉;石潇君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53 565例新生儿疾病筛查回顾性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北京市丰台区2000~2006年期间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方法:所有在北京市丰台区出生的活产新生儿均按照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进行采血,统一递送北京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进行CH和PKU的检测.结果:2000~2006年共筛查新生儿53 565例,筛查率96.88%,7年来新生儿疾病筛查率逐年提高;可疑阳性病例复查率71.5%;7年来我区检出CH 17例,发病率0.33‰,与全球发病率水平相当,高于我国主要城市地区水平.PKU 5例,发病率0.093‰,与我国大部分地区水平一致.结论:继续加强管理,从各环节努力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提高可疑病例复查率.

    作者:王倩;吴萍;王洁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抗结核药致剥脱性皮炎2例分析

    抗结核药物过敏导致剥脱性皮炎罕见.现将抗结核药致剥脱性皮炎2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艳平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他汀类药物是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目前临床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药物之一,其作用机制为抑制胆固醇在体内生物合成.

    作者:翟凤莉;翟凤艳;崔英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超声检测在肠管与腹膜粘连中的诊断价值

    动态观察肠管在腹腔内的活动度,对于判断肠管与腹膜是否有粘连具有实用价值.现将近5年中积累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宫俊英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八正散合桃红四物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观察60例

    目的:观察八正散合桃红四物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八正散合桃红四物汤口服治疗慢性前列腺炎30例,第3煎坐浴每日一次,20次为一疗程.对照组30例,口服左氧氟沙星0.2g,2次/d;前列康1.0,3次/d,20天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8例,显效12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8例,好转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结论: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效果明显优于西药组.

    作者:李占新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银杏叶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银杏叶胶囊与吡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将90例VD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吡拉西坦,治疗组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银杏叶胶囊.以Folstein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检查量表(ADL)作为疗效评定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的MMSE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银杏叶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较吡拉西坦有较高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赵沂敏;于靖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调中益气汤治疗眼肌性视疲劳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结合中医治疗眼肌性视疲劳的疗效.方法:对64例已配戴矫正眼镜后仍有视疲劳的患者进一步检查屈光、隐斜度、融合力,确定为眼肌性视疲劳,全部病例内服加减调中益气汤.结果:视疲劳症状消除者44例(70%),缓解12例(18%),无效8例(12%).结论:调中益气汤具有消除和缓解眼肌性视疲劳症状的作用.

    作者:霍豫星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超声检查对于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急性阑尾炎在急腹症中居首位.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是转移性右下腹痛、阑尾区压痛和反跳痛.血液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1].

    作者:李俊辉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四逆散加味的应用体会

    四逆散一方源于《伤寒论》少阴病四逆:虽手足冷重,但程度上并不严重,寒气上逆则咳,饮邪凌心则心悸,水不化气则尿不利,虚寒内攻则腹痛.肝木侮土,热结于内,则下利而外见厥逆,均为无形郁结所致的郁热.

    作者:贾运河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老年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为了解目前我院老年呼吸道感染菌分布情况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提供准确信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对本院老年呼吸道感染的864例患者经咽拭子或痰标本进行了细菌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靳隽;赵永新;靳玫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炎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患者,中医辨证为水湿浸渍型、脾肾阳虚型、气阴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以宣肺健脾行水法、温肾利水和益气健脾法,健脾化湿、滋养肝肾法治疗两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主要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好转率89.13%,缓解率58.7%(含完全缓解率和基本缓解率),24小时蛋白定量显著降低(P<0.01),肌酐、尿素氮明显下降(P<0.01).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月英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多发伤病人早期的急救系列护理

    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急诊科救治108例严重多发伤,制定和实施了早期急救系列护理,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惠芬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心理咨询在临床护理中的运用

    心理咨询的定义是给来询者以心理上的指导和帮助的过程,是咨询师对适应和发展有困难的人采用的方法.

    作者:王连东;马成芝;赵红 刊期: 2007年第14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