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婴儿肝炎综合征30例临床分析

胡洪玻

关键词:婴儿肝炎, 及时治疗, 肝脏损害, 病因不明, 肝硬化, 治愈, 死亡, 皮肤, 患儿
摘要:婴儿肝炎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皮肤黄染、肝脏损害,其病因多种多样,少部分病因不明.及时治疗60%~70%患儿可获治愈[1],部分转为肝硬化或死亡,现将我院1995年至1999年收治的肝炎综合征30例分析如下.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医用胶自体颅骨碎片粘合一期成形术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医用胶自体颅骨碎片粘合一期成形术的疗效.方法采用EC耳脑胶粘合自体颅骨碎片一期成形术治疗36例,对照传统方法(回顾性)治疗47例创伤性粉碎性颅骨折病人,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一期颅骨成形术随访28例无并发症,随访3~13个月见骨瓣无塌陷及移位,无骨质吸收及死骨存在;传统方法治疗组回访(8~30个月)18例,皮下积液8例,切口不愈合1例,明显异物感9例(其中1例取出人造材料).结论医用胶自体颅骨碎片粘合一期成形术疗效确切,治疗费用低廉,在临床上有推广应用价值,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彻底清创、止血对颅骨碎片的严格消毒.

    作者:李廷阳;黄海常;叶静;韦以存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急诊科护士参与健康教育职能的探讨

    健康教育是以病人和家属为对象,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目的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病人了解、增进健康知识、改变他们的不良生活习惯,配合治疗护理,并尽快恢复健康的目的.

    作者:吕东红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S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及腰椎滑脱症

    经椎弓根固定技术(SF)已广泛用于脊柱骨折及腰椎滑脱症的治疗,目前常用的固定系统较多,我科自1997年7月起应用洪天禄等设计的SF内固定器,临床应用15例,取得较满意结果.

    作者:肖荣驰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不停跳与冷晶体间灌心脏手术心肌线粒体改变的研究

    目的对心脏不停跳与冷晶体间灌下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进行对比研究.方法病人分两组(每组13例),于体外循环(CPB)前、后各于右室流出道心外膜下取1mm3大小的心肌组织,常规固定、包埋、切片,在H-500型电镜下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并依其受损程度进行量化计分.结果 CPB前不停跳组与冷晶体组线粒体量化计分分别为0.91±0.59和0.88±0.61(P>0.05);CPB后不停跳组与冷晶体组的线粒体计分分别为2.09±0.43和2.87±0.48(P<0.01).结论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证明不停跳组心肌保护作用优于冷晶体组.

    作者:郑陈光;韦武利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腹腔镜在新生儿外科的应用(附20例报告)

    腹腔镜手术以其痛苦小、恢复快等特点,在外科领域已被广泛应用.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在小儿外科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引起重视,特别是新生儿,以较小的创伤,解决了过去需开腹才能治愈的疾患,使患儿术后得到迅速恢复,减少了住院时间及费用,越来越得到小儿外科医师的青睐.

    作者:邓洪辉;张钦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的分离、分析技术及其产前诊断应用的研究进展

    现代医学蓬勃发展,诊断技术日新月异,目前在产前诊断领域,用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进行产前诊断,因其具不对胎儿构成危害、损伤小,且适用于低风险孕妇大群体筛查等优点,因而被认为是今后具潜力的非侵入性产前遗传学诊断方法之一.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母血分离胎儿有核红细胞进行产前诊断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朱剑文;邹丽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不良反应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临床应用相当广泛,特别在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的应用,疗效卓著,但其副作用也不容忽视,本文根据文献报道及我科临床病例,简述如下.

    作者:陈虹;冯智英;耿占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皮下植入式输注泵治疗腹腔恶性肿瘤的应用现状

    目前介入治疗已成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对某些恶性肿瘤如肝癌,介入治疗已成为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70代年初,Blackshear[1]首先设计研制了皮下植入式输注泵继而用于临床,国内从1988年起陆续在临床应用治疗恶性肿瘤病人,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皮下植入式输注泵治疗腹腔恶性肿瘤病人的应用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叶海洪;梁安民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子宫肌瘤全切术的护理体会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见的子宫良性肿瘤,多见于生育妇女,对妇女的身体健康及生活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危及生命.而行子宫全切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之一,积极配合手术前后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我科自1997年元月至1999年11月共行子宫肌瘤术36例,其中子宫全切术13例,病人均治愈出院.现将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梅芬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低强度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临床观察

    低强度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ILLLI)是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体内血液自我净化疗法.我院1996~1998年采用该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杨立新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无显微外科条件下断指再植治疗体会

    手是劳动的器官,手指受伤离断的机会很多.自从有了显微外科技术以后,断指再植的存活率已达到90%以上[1].目前大多数基层医院仍不具备显微外科的条件,但在断指再植上并非无可作为.近年来我们利用病人就诊及时的优势,对6例8指进行了无显微外科条件的再植,存活7指,手指功能基本恢复,一指无菌性坏死.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崇宽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3+2钳法的应用

    1992~1998年,我院对57例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病人,在施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采用3+2钳法切除甲状腺,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刘文祥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池州地区宾馆业一次性化妆品卫生学调查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化妆品逐渐成为生活的必需品.池州地区近年来旅游业发展很快,一次性化妆品纷纷进入各大宾馆.为了解本地区宾馆内供顾客使用的一次性化妆品的卫生学状况,在安徽省卫生防疫站的指导和帮助下,于1998年4月20日至26日,在本区内随机对贵池市和九华山旅游区12家宾馆使用的一次性化妆品--洗发液和淋浴液进行了卫生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正马;童志礼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醋蒸熏及维生素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48例疗效观察

    1999年9月~2000年2月,作者在保暖、休息、多饮水一般处理的基础上应用醋蒸熏及维生素补充疗法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48例,与同期的常规用药治疗的36例进行对比观察.现总结如下.

    作者:廖俊翔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颅内蛛网膜囊肿27例临床分析报告

    自CT、MRI应用于临床以来,颅内蛛网膜囊肿(IAC)报道逐渐增多.我科近7年来收治27例IAC,其中16例经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方华;黄玮;张超元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自由基清除剂对窒息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影响的观察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症状,重者常发生高间接胆红素血症(高胆).一般认为,窒息是引起高胆的因素之一,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窒息新生儿以清除氧自由基(OFR)治疗后高胆并不多见.现收集我院近4年窒息新生儿的高胆发病情况,作回顾性分析.

    作者:黎穗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甘露醇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引起肾功能损害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甘露醇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引起肾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对符合研究条件的49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按有无合并症分为糖尿病组,高血压病组、冠心病组、混合组及无合并症组.并对各组病人进行尿蛋白、血清BUN、Cr动态监测.结果糖尿病组、高血压病组及混合组并发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合并症组(P<0.01或0.005),发生肾功能损害的时间包括冠心病组在内均较无合并症组提前(P<0.01或0.001).结论糖尿病、高血压病及冠心病可加重甘露醇对肾脏的损害.此时应减少甘露醇的用量,缩短用药时间.

    作者:张登云;王熙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内窥镜鼻窦手术中中鼻甲的处理

    在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关于中鼻甲的处理一直存在争议,一些学者认为,中鼻甲部分切除具有改善手术视野,消除鼻道阻塞,防止术后粘连等优点.也有学者认为中鼻甲具有重要的生理和解剖功能,应尽量保留.对此我们就80例内窥镜鼻窦手术中的中鼻甲处理与否进行形态和功能方面的探讨.

    作者:谢寒冰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浅谈急诊护士的素质

    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给护理工作和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而急诊护士面临的挑战就更具有紧迫感.急诊科工作范围大、涉及的学科多、技术性较强,这就要求急诊护士具有良好的素质,急诊护士的素质是指知识、能力、道德的综合体现.由于急诊工作的特殊性,急诊护士应具备以下素质.

    作者:朱明霞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30例CCU AMI患者的心理应激及护理疏导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其中冠心病占相当大的比例,主要原因为急性心肌梗塞( AMI)[1].AMI发病急骤,病情险恶, 随时威胁生命,常需要入住CCU内进行隔离监护和全面治疗, 加之医治费用的增加,对其个人及家属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而单纯使用药物治疗,通过药物解除应激反应是难以奏效,因此系统、科学地做好AMI患者的护理疏导,更好地解决其躯体问题和心理问题,是大限度提高治愈效果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现将我院收治的30例AMI病人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罗晓曦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