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丽;黎明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发病率明显增高.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重要表现形式,它具有发病急、病情复杂、变化快、病死率高等特点,有许多因素如排便、饱餐、精神刺激等可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跳骤停.因此,如何做好基础护理工作,消除不良因素,防止心跳骤停是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作者:卢曼丽 刊期: 2007年第24期
导尿术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操作技术,是大、中及长时间手术病人术前准备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常规导术,患者多有疼痛不适感,特别是小儿、老年患者.术前在病房进行留置导尿时常因各种原因导致患者疼痛不适甚至导尿失败,导尿顺利与否直接影响手术的开展及术后病人的康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在无痛状态下进行导尿操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者:张楠 刊期: 2007年第24期
肺栓塞是心肺血管疾病中较常见的急症.本文回顾我院近5年诊治的20例急性肺栓塞,现将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赵春玲;苏雪芹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脑膜瘤术后的1H-MRS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6例脑膜瘤病人在术前做常规MRI检查和术后7天、30天、90天后分别进行增强MRI和1H-MRS检查.所有的波谱在增强扫描的基础上获得.使用西门子1.5 T超导磁共振,多体素相位矩阵扫描.检测每个病人脑膜瘤术后病灶强化中心区、强化周围区和正常参照区域的代谢物浓度.结果:术后7天、30天、90天以后相比较,在残留和复发的脑膜瘤中Cho/ Cr 升高, NAA/ Cr 减低, NAA/ Cho下降.NAA/ Cho、Cho/ Cr、 NAA/ Cr在脑膜瘤术后病灶强化中心区、周围区和正常脑组织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氢质子波谱与磁共振增强成像相结合能更好地提高脑膜瘤术后反应性损伤与残留及复发鉴别诊断的准确性,对评价手术效果和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马隽 刊期: 2007年第24期
小儿泄泻的是儿科常见疾病,尤以婴幼儿的发病率为高.小儿体质纤弱,脏腑娇嫩,一旦饮食不节、寒温失调,均能使脾胃受伤而致泄泻,故本病与脾胃关系密切.过去是夏秋季节为多,现在全年都有,原因是独生子女多,父母溺受,多吃零食和厚味菜肴、生冷水果,引起肠道失司,消化乏力.加之,护理不当,寒暖失调,导致泄泻.
作者:袁长富 刊期: 2007年第24期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002年5月~2005年10月,我科对186例乳腺癌患者在入院检查、诊断、治疗、护理、康复过程中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以提高乳癌患者对乳腺癌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从而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唐淑美;周玲玲;田春香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精神分裂症、脑外伤和脑血管意外均可导致精神障碍.但同时合并精神分裂症、脑外伤、脑血管意外病例比较少见.本文介绍一例发病前有脑外伤史,发病后又合并脑血管意外的病例.
作者:倪花;徐维安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改良腹壁整形术的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腹壁松弛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结果:自2003年共治疗18例,其皮瓣血运好,术后随访6个月,效果均较满意,腹部较术前平坦,腹侧曲线得到改善,皮瓣基本完整成活.结论:改良延长切口的腹部去脂术,是一种可取的腹壁整形手术方法.
作者:孙亦军 刊期: 2007年第24期
药物治疗是精神病治疗中的重要环节,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疗效往往不理想,病情常反复,甚至会出现严重的药物副反应.加强精神病患者的用药护理有利于巩固疗效、促进康复和减少复发机会.本文主要从护理程序方面讨论精神病患者的用药.
作者:李燕 刊期: 2007年第24期
根据儿童癔症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采取恰当的心理护理和暗示疗法,对32例癔症患儿进行护理,对促进该病迅速康复有明显效果,提示暗示疗法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同时,对家长的健康教育也至关重要.
作者:张静 刊期: 2007年第24期
CCU是将心血管疾病重症、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手术后病人集中监护的病房,是一种先进的医护组织形式,有利于重症病人病情观察、护理和抢救.CCU护士每天面对和接触的病人都是危重患者,操作先进的监护、急救仪器.在CCU这一高度紧张且忙碌的特定环境中,对护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浅谈以下几点看法:
作者:于红艳;李淑雯 刊期: 2007年第24期
血站工作的目标是采供血,保证临床用血需要,避免输血传播传染病HBV、HIV、HCV和梅毒的感染,保证临床输血安全,从献血者到受血者的各个环节进行感染管理与控制,保障献血者、受血者、工作人员、环境和社会安全.为了防止感染事故的发生,应加强血站感染管理与控制.
作者:马俊清;荣瑾宇;姬勇 刊期: 2007年第24期
儿童的预防接种、保健是基层防保科的一项重要工作,此项工作的开展随着人群流动的频繁而复杂多变.把防保科的各项工作做到实处,就要深入到社区、走进家庭,让整个人群认识到预防保健不仅仅是医生的责任,作为儿童的监护人、家长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家长和医生的紧密配合才能够使每个儿童得到健康保护.
作者:张春泉 刊期: 2007年第24期
风湿病常常表现为多系统疾病的症状,又是慢性病,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痛苦,而这些精神痛苦又可直接或直接地使病情加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给风湿病患者制定因人制宜的健康教育方案时,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在护理中,要注意患者的心理活动,使其能积极地配合医生的治疗.
作者:寇菊花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伴发抑郁症的发病率、症状特征和频度.方法: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关于抑郁发作的症状标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作为调查工具,对确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抑郁症状调查.结果:9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抑郁症38例,发生率为41.30%.其中,轻度抑郁8例(8.70%)、中度抑郁14例(15.21%)、重度抑郁16例(17.39%).心境低落35例(92.11%)、兴趣丧失25例(65.79%)、无愉快感27例(71.05%)、精力减退或疲乏感24例(63.16%)、精神运动性迟滞5例(13.16%)、激越22例(57.89%)、自我评价过低、自责23例(60.52%)、联想困难4例(10.52%)、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24例(63.16%)、有自杀和自伤行为6例(15.79%)、睡眠障碍28例(73.68%)、食欲减低20例(52.63%)、体重明显减轻3例(7.89%).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容易伴发抑郁症,且病情较严重,以情绪低落、睡眠障碍、焦虑和有自杀观念多见.
作者:许冬梅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病情回放性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药物治疗组(药物组)51例,药物加病情回放性心理治疗组(联合组)49例,分别于入院时和出院时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1]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2]测定.结果:BPRS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ITAQ在入院时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出院时联合组得分显著高于药物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病情回放性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恢复有明显帮助.
作者:闾金杰;黄胜华;张秀华;褚衍祯;叶成启;张怡立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焦虑是一种常见的负性情绪,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精神病患者在恢复期如伴有焦虑症状,则会影响其预后,更容易引起病情复发.为了解恢复期出院患者的焦虑情绪及应对方式,自2000年2月至8月调查了出院后复发的80例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玉华;陶希英 刊期: 2007年第24期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某些新药在静脉输液新配伍禁忌表中也不能查出,在工作中发现长春西汀注射液与诺新康存在配伍禁忌.
作者:冯珊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临床心理护理在老年慢性躯体疾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36例老年患者进行测评.结果:临床心理护理后情绪改善.结论:临床心理护理有利于老年慢性躯体疾病患者的康复.
作者:单正凤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分析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病变.方法:136例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急检肌钙蛋白T、常规18导联心电图,入院后2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观察心律失常及心衰的发生率.结果: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患者心衰发生率39.1%(36/92),心律失常发生率69.6%(64/92),多支血管病变占93.4%(86/92);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正常患者心衰发生率13.6%(6/44),心律失常发生率36.3%(16/44),多支血管病变占22.7%(10/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异常常提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预后差.
作者:徐辉;房志华;肖志茹 刊期: 2007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