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涛;朱思光;张廉良;韩善清
目的: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大型医用设备的质量管理工作。方法:对医院现有大型医用设备的质量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对大型医用设备管理的先进方法,提取质量管理的关键要素,结合工作实践,设计医用设备信息化管理的流程。结果:研究和设计一套用于大型医用设备质量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其中包括要素质量管理、质量管理评价以及相关效益分析等。结论:通过采用信息化手段对大型医用设备进行质量管理,有效地规范大型医用设备质量管理体系,增强其质量安全可控性,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也顺应了质量管理未来发展的方向,满足了主管部门、医疗机构及患者等多方面对大型医用设备的质量安全要求。
作者:泮凡;胡伟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疾病的超声诊断价值及漏诊和误诊原因。方法:选取确诊的399例肝外胆管疾病患者病例资料,对经超声诊断的结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9例肝外胆管疾病患者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3.2%(372/399),其中肝外胆管结石诊断符合率为94.5%,肝外胆管癌诊断符合率为89.3%,胆道蛔虫诊断符合率为86.0%,胆总管囊状扩张诊断符合率为100%,漏诊、误诊27例(占6.76%)。结论:超声检查对肝外胆管疾病诊断符合率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但仍需与临床表现相结合进行诊断。
作者:何栋梁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膜对皮肤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研制表皮生长因子膜,选取36只雄性健康SD大鼠,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以大鼠背部脊柱正中为中心旁开1 cm处,两侧各预备一条长约5 cm的纵切口,深达肌层,缝合。治疗组伤口采用无菌生理盐水浸湿表皮生长因子膜外敷,对照组伤口采用无菌生理盐水浸湿聚乙烯醇空白膜外敷后包扎,每日更换,并于术后3 d,5 d,7 d,9 d,14 d,21 d每组处死3只SD大鼠留取标本,做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染色,观察透明质酸(HA)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结果:两组治疗3d、5d、7d和9d后治疗组表皮层、真皮层与对照组相比愈合速度较快,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治疗组成纤维细胞排列规则,HA阳性面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t=5.8959,t=6.0212,t=6.8839, t=7.3367;P<0.05)。结论:表皮生长因子膜可促进皮肤切口愈合,且抑制瘢痕形成。
作者:赵丽;梁晓龙;李创;牛家慧;张彩乔 刊期: 2015年第07期
NeuroLogica CereTom移动CT与传统CT相比,扫描机架和检查床都可以移动,具有质量较轻、系统集成度高以及射线剂量低等技术特点[1]。临床主要应用于行动不便的急危重患者急诊和术中检查,尤其在颅脑手术中实时监测和定位导航凸显重要作用[2]。
作者:陈利彬;王建平;杨世伟;聂世琨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是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为月刊,主要刊登全国医疗卫生机构、院校、科研单位、生产营销企业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等有关医学装备的学术性文章。其宗旨是:宣传贯彻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即时报道本领域内的重大科研成果与新进展,推动学术交流,传播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促进我国医学装备技术的发展和学术交流。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腺相关病毒载体(AAV)感染各类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的效率,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脂质体将重组腺相关病毒的包装质粒AAV-DJ、Helper以及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穿梭质粒AAV-GFPP转染293FT细胞进行病毒包装,收集病毒液后感染2种正常细胞和14种肿瘤细胞,24 h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的表达,并随机选取3个视野统计感染GFP的细胞数目。结果:GFP重组腺相关病毒对各种细胞的感染效率存在差别,感染效率高的为293FT细胞(占96.2%)和Hela细胞(占81.86%),对SCG7901、SEM-M和SP20细胞的感染效率近乎为零。结论:GFP重组腺相关病毒对正常细胞293FT感染效率高,对肿瘤细胞Hela、SMC7721、BGC823、PANC-1、A549、A875、C6和MCF-7的感染效率较高,这类细胞适合使用AAV作为载体进行外源基因的导入及功能研究。
作者:周昆明;李峰生;俞庆华;周丁华;高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2013版《中国医学装备年鉴》是在国家卫计委、药监总局、发改委等单位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编辑出版的大型医学装备行业特刊(ISBN:978-7-5027-8860-5),每年出版一部、每年四月初出版发行。2013版《中国医学装备年鉴》主要收录当年中国医学装备政策法规、行业标准、重大事件、重要活动、配置及使用状况、医学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新技术及新产品等。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可以满足医疗集中采购部门及行业企事业单位不同的需要。既是一部中国医学装备发展的编年史,又是一部研究中国医学装备发展趋势的工具书。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尊敬的作者、读者:《中国医学装备》杂志社在线投稿系统于2015年2月25日正式启用,为确保所投稿件及时到达编辑部,请广大作者登陆官方网址www.zgyxzbzz.org.cn,点击“作者中心(投稿)”按系统要求进行注册并上传相关信息。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多参数监护仪和除颤仪的电气安全检测,掌握部分医疗设备电气安全的性能,以保障其安全有效运行。方法:对101台不同品牌的多参数监护仪和除颤仪进行电气安全的检测。结果:电气安全初次检测合格率为96%,复检后合格率为98%,检修后仍有1台多参数监护仪和1台除颤仪未能满足电气安全指标。结论:对检修后仍不能满足电气安全指标的医疗设备禁止在临床中应用,同时积极开展医疗设备电气安全的检测,有助于保障医疗设备安全以及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张华伟;秦航;蒋红兵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和比较两种自动勾画软件对放射治疗中鼻咽癌患者CT图像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勾画效果。方法:选取50例鼻咽癌患者的CT图像,建立一个数据库,另选20例鼻咽癌患者的CT图像应用RS和MIM两种软件进行基于以上数据库的勾画,对两种软件勾画结果进行形状相似性指数(DSC)和交叉指数(OI)分析,并对两种勾画结果的差异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MIM和RS软件自动勾画的危及器官的DSC和OI结果大部分在0.7~0.9之间,两种软件的DSC值大部分无明显差别,而OI的差别相对比较大;靶区自动勾画的DSC和OI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两种软件勾画结果大部分无统计学差异,均会在危及器官勾画上给勾画者节省时间、减少工作量,同时靶区的自动勾画也可以为自适应技术提供便利。
作者:单书灿;邱杰;全红;刘峡;杨波;庞廷田;刘楠;张福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慢性皮肤溃疡属于中医“疮疡”的范畴,在此基础上研究中医疮疡病教学中如何突出中医理论的优势和特色。方法:利用医院治疗疮疡病独特的理论和方药,结合中医基础知识,进行案例式教学的同时,注重中、西医优势互补。结果:疮疡整体与局部辨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疮疡病辨证能力的提高;以中医为主,中、西医互参可以增强学生的中西医学优势互补思维;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可加深学生对中医理论的理解;案例法教学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临床能力。结论:疮疡病教学注重发扬中医的优势和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树立学习中医的信心,提高了学生的临床能力,对培养合格的中医药专业人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萍;何秀娟;赵京霞;林燕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地佐辛对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68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4例。观察组采用于苏醒期接受地佐辛干预法;对照组使用等容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的躁动评分、VAS及BCS评分以及CRP及炎性因子水平等差异。结果:①观察组患者在麻醉苏醒期接受地佐辛干预后,躁动评分及躁动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②观察组患者接受地佐辛干预后的拔管后各个时间点VAS及BC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③苏醒期两组患者的CRP及炎性因子水平均有所上升,但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50,t=4.739,t=6.493;P<0.05)。结论:地佐辛有助于减轻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患者的苏醒期躁动,减轻疼痛感受的同时优化体内因子水平,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雪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细胞学意义未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516例患者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对结果为ASCUS的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其中209例阴道镜检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以上病变者再取活检送病理检查;307例阴道镜检为慢性宫颈炎者给予阴道用药,治疗1~3个疗程,3~6个月复查TCT,12例细胞学检查仍异常者行阴道镜下取活检送病理检查,其余295例细胞学阴性者定期复查TCT。结果:516例宫颈细胞学ASCUS中行宫颈活检221例(占42.82%),检出慢性宫颈炎3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I-III)185例,宫颈癌6例,其余295例避免了宫颈活检损伤,随访6~18个月复查TCT均未发现异常。结论:阴道镜结合宫颈细胞学检查可有效检出ASCUS中CIN及宫颈癌患者,对ASCUS的处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何金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医院医用耗材采购业务实现电子订单信息网络化,使医院与供应商通过网上互动,医院及时将科室专科专用耗材的预约计划和设备处库存的补货计划通过网上发送,供应商及时获取医院手机短信同时登陆网上平台,查询网上电子订单,供应商根据订单按时按量配送货物,货物到达医院的实际情况通过网上信息及时反馈到临床科室和供应商,形成一套完善的临床备货流程及供货流程,该系统可极大提高临床的采购实效和信息准确度。
作者:张秋军;胡红梅;王庆山;弭红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经颅超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再通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经颅超声联合尿激酶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安慰方法联合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NIHSS评分、症状改善以及其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在2 h和24 h的血管再通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916,x2=8.155;P<0.05)。同时两组患者各时段NIHSS评分比较无差异。观察组患者在2 h和24 h的症状改善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58,x2=9.426;P<0.05)。6月后进行随访,观察组共23例患者mRS评分≤2分,预后良好率为56.09%;对照组共9例患者mRS评分≤2分,预后良好率为23.08%;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81,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无差异。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经颅超声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情况,能提高血管再通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郝茹;梁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评价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治疗早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早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18例患者采用呼吸同步金标追踪技术,4例采用肺追踪技术,1例采用椎体追踪技术。靶体积为33.49~97.9 cm3,中位靶体积为19.73 cm3;处方剂量为48~70 Gy,中位处方剂量为54 Gy,分3~8次给予。等剂量曲线水平为69%~85%,中位等剂量曲线水平为80%;治疗时间为36~83 min,中位治疗时间为52 min。结果:病灶完全缓解4例(占17.4%),病灶部分缓解14例(占60.9%),原发肿瘤局部控制率为95.7%,中位随访12个月,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85.0%,1年总生存率为87.0%。发生I~II度放射性肺炎患者7例(占30.4%),发生I度疲乏患者17例(占73.9%),无III级及以上的不良反应。结论: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局控率高,不良反应轻,可作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另一根治性治疗选择。
作者:孟玲玲;邸玉鹏;蔡博宁;鞠忠建;王金媛;陈高翔;杜乐辉;马林;曲宝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自行设计制作一种松紧可调,具备肋骨支撑功能的肋骨骨折固定带,用于肋骨骨折患者的局部支持固定,并满足连枷胸局部加压的需要。方法:临床选用闭合性胸外伤合并单根或多根肋骨骨折患者,采用传统胸带和肋骨骨折固定带进行胸廓固定,比较胸带固定的操作时间和患者疼痛评分。结果:肋骨骨折固定带操作方便,操作时间与传统胸带相比显著减少(P<0.01);肋骨骨折固定带行胸廓固定后,患者疼痛评分显著低于传统胸带固定(P<0.05)。结论:具备肋骨支撑功能的可调节肋骨骨折固定带可减轻肋骨骨折患者疼痛,促进恢复,值得临床推广,该肋骨骨折固定带已获得国家专利。
作者:刘勇;杜卓;朱水波;蒋炜;殷桂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微创内固定稳定系统(LISS)与解剖钢板治疗复杂型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择96例复杂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LISS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解剖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膝关节功能及膝关节活动度等情况差异。结果:①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内固定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②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各个时期的膝关节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③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8周和16周后的伸膝、屈膝大角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95, t=4.968,t=5.382,t=5.049;P<0.05)。结论:LISS可以减少复杂型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手术创伤,加速术后愈合,在增强术后远期膝关节功能的同时确保其活动度。
作者:依萨穆丁?吾甫尔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诊断脑动脉瘤的临床价值与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脑动脉瘤患者CTA影像资料,56例CTA病例所采用的造影剂为350 mgI/100 ml欧乃派克,注射速度为4.0 ml/s,所有重组后处理过程均在ADW4.2工作站完成,经容积重建(VR)、源皮距(SSD)、大密度投影法(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以及血管仿真内窥镜(VE)法进行血管重组,分析不同血管重建方法对动脉瘤的诊断价值。结果:16层螺旋CTA可清楚显示颅内动脉瘤的位置和大小,所有重组方法中,VR和MIP法发现动脉瘤耗时较短,所需平均诊断时间分别为4.3 min和5.1 min,SSD法对于6例小动脉瘤诊断与实际差别较大。结论:多种重建方法综合应用可提高16层螺旋CT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董馨;毕妍;李旭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内固定手术方式。方法:将82例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组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CP)组,每组41例。PFNA组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LCP组采用LCP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出院后对两组患者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2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优良率以及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无差异;LCP组术中出血量大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19,P<0.05)。对两组患者出院后随访12个月,PFNA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L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6,P<0.05);术后12个月PFNA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均优于LCP组;LCP组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高于PFN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51,P>0.05)。结论:PFNA内固定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理想的内固定方式。
作者:刘欣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