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癌根治术后复发死亡的相关因素分析

张波;田平;康健

关键词:胃癌, 复发死亡, 相关因素
摘要:目的 探讨相关因素对胃癌术后复发死亡的影响,为改善个体化综合治疗、提高术后生存率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2003年9月间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者138例,其中死亡112例,对可能影响术后复发死亡的14项临床、病理和治疗措施,采用Logistic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38例平均复发时间为术后19.8个月,2年内复发率76.8%,2~5年内复发率21.7%,5年后复发率1.4%;单一复发占81.9%,多种复发类型占18.1%;其中腹膜复发占49.3%,血行转移复发占34.8%,区域局部复发占15.4%logistic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分期、TNM分期、术后腹腔化疗、术前介入化疗是影响术后复发死亡的独立因素,其中腹腔化疗、介入化疗是保护因素.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复发大部分发生在术后2年内,影响术后复发死亡的原因由多方面促成,独立因素起主要作用.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预防接种偶合症的季节性回顾与分析

    目的 探讨偶合症的发生与季节气候之间的关系,找出其规律,以减少偶合症的发生,提高疫苗接种的安全性.方法 对 2004~2005年邹城市预防接种门诊的预防接种偶合症115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偶合症与儿童季节多发病有直接的关系,二者的发病率曲线走向一致.偶合症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结论 偶合和诱发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与儿童的季节多发病、常见病有明显的关联.在工作中应尽量避免异常天气和气候的影响,详细地询问儿童的健康情况和病史,减少偶合症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和麻烦.

    作者:陈凡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氟喹诺酮类药物体外多步诱导人型支原体耐药的研究

    目的 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体外多步诱导人型支原体耐药的状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将Mh标准株和临床分离敏感株在体外进行四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多步诱导,然后检测其诱导前后对这四种药物的MIC变化.结果 所有Mh敏感株经四种药物诱导后对诱导药物和非诱导药物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和交叉耐药,且这种体外获得性耐药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结论 体外长时间、低浓度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刺激将诱导Mh产生耐药和交叉耐药,这对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叶萍;邓超干;王辉;王晓川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一起由两种血清型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

    目的 调查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方法 采集食物中毒样品:患者肛拭17份、加工、销售人员肛拭5份、佐料4份、食物中毒患者吃剩的炒田螺3份、外环境涂抹标本6份,共35份样品.依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2003进行检测.结果 在一份肛拭和一份田螺中检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O26:K60(B6),在一份肛拭和一份加工煲盖涂抹标本中检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O128:K67(B12).结论 本次食物中毒是由两种血清型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引起.

    作者:龙彩云;许铭清;廖国东;邓绍甫;黄土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中药对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耐药菌株体外抑菌试验观察

    目的 探讨中药对常见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治疗的可行途径.方法 用自制中药液对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鲍曼复合醋酸钙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采取试管内药液稀释法和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中药液对全铜绿假单胞菌以及多重耐药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作用较大,对多重耐药菌鲍曼复合醋酸钙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作用较弱.结论 由于中草药的多作用机制,一般在临床不易形成耐药,但中草药目前的炮制和使用情况下难以达到如此高的体内浓度,难以替代抗生素,应在中草药和抗生素联合使用上进一步研究,以减少耐药性和抗生素残留.

    作者:王治伟;庞雪云;冼中任;田碧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基体改进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盐焗食品中的铅

    目的 建立一种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盐焗食品中的铅的实验方法.方法 通过比较基体改进剂,并优化实验条件,确立以NH4NO3-PdCl2为基体改进剂的分析方法.结果 方法的检出限为0.84 μg/kg,相对标准偏差2.14%~4.21%,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6.5%~108.0%.结论 该方法能有效地降低盐焗食品基体的影响,操作简便快速,分析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王志城;邹启荣;罗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深圳公明区职业病危害情况调查

    目的 摸清公明区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更好的做好职业病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本辖区的所有用人单位作为调查对象,收集2006年1月1日~12月31日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申报表,依据国家有关规范进行工作场所现场监测与职业健康检查.利用VFP5.0设计,对同一个申报表有两人录入计算机形成双份数据,用EPI DATA3.0双份数据进行核对.分析2000年以来诊断的职业病资料、危害因素构成、行业分布以及监测与健康检查结果.结果 本辖区共发生职业病中毒7起,有10人被确诊为职业病,主要为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辖区2006年有毒有害因素的工厂有410家,职工总数94069人,其中接触有害因素的16 767人.作业岗位数3647家,接触劳动者16 767人(男6 040人,女10 727人).有害因素主要为有机溶剂(苯系物、正己烷、三氯乙烯等)、粉尘、噪声与铅等,塑料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多.全年接受健康检查人数5699人,共检出职业禁忌25人,疑似职业病6人.工作场所现场监测结果超标率6.9%,三氯乙烯超标率高(22.5%),高超标倍数3.7倍;受检工厂数792家,超标家数64家,超标率8.1%.结论 本辖区的职业危害是比较严重的,应加强职业卫生监督力度,加强个体防护与健康教育,做好就业前健康检查,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作者:徐双喜;廖日炎;朱志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干扰素辅助电离子机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α-2 a干扰素栓直肠内应用或患处注射干扰素,辅助电离子机烧灼治疗肛周直肠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病人随机分为3组,3组均采用电离子机在肛镜直视下对肛周及直肠部位的疣体烧灼,术后肛周伤口每日用高锰酸钾液坐浴1次.治疗组1、2两组除局部采用电离子机烧灼外,在术中及术后用干扰素100万U患处注射或干扰素α-2 a栓置入直肠内.治疗后1~6个月每月统计复发率.结果 6个月后,治疗组1、2两组病人复发率为23.3%,对照组病人复发率为80.0%,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1组与2组病人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应用α-2 a干扰素栓辅助电离子机烧灼治疗肛周直肠尖锐湿疣为一有效、且简单的方法.

    作者:黄文富;陈俊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脂肪肝患者血脂、血尿酸水平分析

    目的 探讨脂肪肝与血脂、血尿酸的关系,为脂肪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体检B超检出的106例脂肪肝患者及10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进行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尿酸测定,并采用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 脂肪肝患者的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脂肪肝患者不仅伴有血脂代谢紊乱和血尿酸代谢异常,并且其血脂与血尿酸水平相关,且相互影响.

    作者:袁红梅;黄胜起;王培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克氏锥虫的新过氧化物酶基因克隆表达研究

    目的 为了探索克氏锥虫的谷胱甘肽依赖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方法 使用基因克隆与表达鉴定的方法学对克氏锥虫谷胱甘肽依赖的过氧化物酶基因克隆和表达.结果 一个全新的、18 kDa的克氏锥虫单拷贝过氧化物酶基因被完全克隆到E.coli的表达载体pHrcHis上,并测序.蛋白序列分析表明与基因库谷胱甘肽依赖的过氧化物酶有高度的同源性.其表达蛋白被纯化分离,测定其酶活性显示了良好的活性,并能被亚油酸-氢过氧化物饱和.结论 结果证实克氏锥虫仍然存在过氧化物酶介导的生物代谢.

    作者:杨亚明;John Kelly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2005~2006年男性长卡司机艾滋病和梅毒调查

    目的 了解男性长卡司机艾滋病等感染率以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在该人群中进行艾滋病性病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共调查708名男性长卡司机,有1人感染了梅毒,感染率为0.14%,有48人近一年出现过性病相关症状,HIV抗体检测均为阴性,但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较低.结论 男性长卡司机对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应加强对其进行预防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作者:蔡一飙;陈美芬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佛山市南海区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现况分析

    目的 了解南海区华支睾吸虫病感染状况及流行特点,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粪检华支睾吸虫卵.结果 共调查1 137人,其中感染华支睾吸虫为263人,感染率为23.13%.男性感染率27.05%高于女性感染率19.15%(χ2=9.98,P<0.05);未成年组(0~15岁组)感染率3.98%低于成年组(20~岁组)感染率32.63%(χ2=16.82,P<0.05),沙头镇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高于里水镇(χ2=143.36,P<0.05).结论 南海区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仍属高度流行区.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与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卫生条件等密切相关,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卫生意识,改变生活、饮食习惯,从而有效人群控制华支睾吸虫感染.

    作者:梁子良;曹晓鸥;钟诚;吕海韵;石文娟;李莹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中毒样品中氟乙酰胺及毒鼠强的GC/MS分析

    目的 建立中毒样品中的氟乙酰胺及毒鼠强的GC/MS定性检测方法.方法 各类中毒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用无水硫酸钠脱水,水浴浓缩后,用中等极性毛细管色谱柱分离,以质谱SIM模式对Scan模式的结果进行确认.结果 毒鼠强的特征离子为212和240 m/z,氟乙酰胺的特征离子为44和77 m/z.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和准确度高,特异性强,为临床及时抢救病人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

    作者:陈梅秀;温带钧;邹启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729例狂犬病疫苗接种反应调查

    目的 分析接种狂犬病疫苗后引起预防接种反应的729例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在无禁忌症情况下接种狂犬病疫苗出现接种反应的频率和反应程度.方法 收集博罗县疾控中心接种门诊在2004~2006年接种狂犬病疫苗后出现接种反应的病例,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接种狂犬病疫苗的3 563人中出现接种反应的有729例,接种总反应率为20.46%;接种反应以一般反应为主,异常反应占总接种人数的1.12%;有4例孕妇接种后出现流产现象.结论 因狂犬病可防不可治,对少数受种者不可避免出现不同程度的接种反应,应探讨如何减少异常反应的哪发生.

    作者:朱秀兰;龚富强;杨科明;邓寿平;童琼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人畜共患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人畜共患传染病是指人和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又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可通过人与患病动物的直接接触,或经由动物媒介、被污染的空气、水和食物传播.

    作者:黄竹林;周建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抑酶肽对失血性休克兔再灌注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抑酶肽对失血性休克兔再灌注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6只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休克组和抑酶肽组,每组12只,分别于休克2 h、复苏后2 h取静脉血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磷脂酶A2(PLA2)的含量及肺组织的湿/干重比值.结果 抑酶肽组的MDA含量明显低于休克组(P<0.05);SOD含量明显高于休克组(P<0.05);磷脂酶A2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明显低于休克组(P<0.05);肺组织的湿/干重比值也明显小于休克组(P<0.05).结论 早期持续小剂量运用抑酶肽可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参与炎症反应的多个环节,从而减轻创伤失血性休克兔再灌注肺组织损伤.

    作者:莫志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琼山人民医院238例淋病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揭示不利于淋病防治工作的潜在因素,为制定性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近5年诊治的238例淋病患者的一般情况、传染源、就诊原因、防病行为特征等进行针对性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2~2003年淋病患者在性传播病中的构成比分别为31.9%(59/185)、29.0%(53/183)、26.0%(56/215)、19.5%(38/195)、18.8%(32/170).20~39岁年龄段的患病率高(172例)占72.3%;职业分布比例高的是外来务工人员等流动人口(92例)占38.7%.通过性接触传染的为(223例)93.7%;因出现症状就诊的为80.9%(男)和63.9%(女),由于怀疑感染而就诊的为15.6%(男)和36.1%(女).94.1%的患者在未感染淋病以前从未使用过避孕套,在本次感染(或怀疑感染)之后,使用避孕套以防性病传播的患者为20.1%(男)和43.3%(女).结论 琼山人民医院近5年淋病患者在性传播病中的构成比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是患病人数的绝对值仍较高,因此淋病的防治工作仍不容乐观.缺乏监督约束的外来流动人口、性伦理道德的缺失、以及淋病患者对性病的疏于防范,是不利于淋病治疗的潜在因素.

    作者:郭晓峰;杨善武;王仕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淄博市7~18岁中小学生20年的形态发育动态分析

    目的 了解淄博市中小学生生长发育规律,掌握体质健康状况.方法 根据淄博市自1985~2005年的7~18岁中小学生体质调研资料的身体形态发育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各项形态指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交叉年龄及突增高峰年龄均有提前的趋势.结论 淄博市中小学生的形态发育有提前趋势,饮食结构的改变也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

    作者:张玲;赵晖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CT灌注成像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在肝脏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90例CT平扫初诊为肝脏肿瘤的病人和30例正常成年人进行了CT灌注成像研究,应用西门子sensation 16及GE Lightspeed 64多层螺旋CT机扫描,用随机功能软件分析图像.计算机处理获得时间-密度曲线,再利用曲线所提供的数据计算灌注指标.结果 肝癌组病灶中心BF、BV、HAI均明显高于病灶边缘,MTT较病灶边缘短,PS较病灶边缘略低;肝转移瘤病灶中心BF、BV、PS、HAI较病灶边缘低,MTT较边缘短;肝血管瘤病灶中心BF、BV、PS均低于病灶边缘,病灶中心HAI与正常肝组织一致,边缘HAI较正常肝组织明显增高,MTT较边缘长.结论 CT灌注成像能更精确的鉴别肝脏良恶性肿瘤及发现微小病灶,双灌注成像的应用增加了鉴别参数,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韩向君;陆建成;王廷昱;柯晓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西替利嗪配合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西替利嗪配合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采用西替利嗪配合自血疗法,对照组30例单独用西替利嗪,疗程28 d.结果 治疗组痊愈30例,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痊愈13例,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33,P<0.05);3个月后追踪随访,治疗组复发15例,复发率26.0%,对照组17例58.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67,P<0.01).结论 西替利嗪配合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明显,并能降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梁雄安;邓斌;汪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海口和三亚地区商品猪中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目的 调查海口和三亚地区商品猪中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为制定相应的戊肝防制策略提供资料.方法 应用ELISA方法,对海口和三亚的18个养猪场的190只成年猪进行了HEV血清学调查.结果 在海口和三亚地区18个猪场的190只猪中,抗-HEV抗体阳性猪176只,总阳性率92.6%.在18个猪场中,有13个猪场的HEV阳性率在90%以上,其中,11个猪场的阳性率为100%.低的阳性率为60%.结论 在海口和三亚两地区商品猪中,HEV的感染是非常普遍的,且感染率较高,应予关注.

    作者:王凤阳;李布勇;王轶;廖起志;杜丽;李笑春;申明霞;成鹰;刘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