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科技活动现状分析

张敏琦

关键词: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科技活动, 定量分析
摘要:目的 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更名组建以来科技活动的能力与水平进行定量分析、评估.方法 以《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机构年报表》2002~2006年发生的机构、人员、经费、课题以及科技产出的数据为依据,进行科技投入、产出的定量分析,综合评估5年来机构建设的状况.结果 (1)人员2002~2006年平均全所职工182人,其中从事研究与发展科技活动为140人,占全所人员的76.9%;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有学位者2006年增加至41名,为2002年的2倍,其中1/4为博士;(2)科技经费的投入与支出2003年与2002年基本持平,2004~2006年经费投入分别为2002年的2.2倍、2.0倍和2.5倍;(3)课题分析平均每年课题24题,其中来源于国家级项目占27.2%;科技部中央研究院所专项资金和卫生部项目占18.2%;上海市科技攻关等地方政府项目占7.5%;自筹资金项目、企业委托、以及其他来源的项目分别占7.4%、2.5%和1.7%,;国际合作项目占35.5%;(4)科技产出专利申请8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授权发明专利4项.一类新药证书和四类新药证书各1项.SCI系统收录科技论文34篇.结论 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科技活动符合我国寄生虫病预防控制的需求.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云浮市2006年流感病原学监测分析

    目的 对云浮市2006年流感病毒进行病原学监测,进一步了解流感病毒的变异特点,探索流感流行的规律.方法 采集监测哨点医院、学校流感样病例的鼻咽拭子标本,用MDCK细胞分离流感病毒,采用血凝抑制方法(HI)进行流感病毒型别鉴定.结果 2006年共采集标本911份,分离出流感病毒34株,分离率3.72%,其中H1N1亚型16株;B型(Victoria系)18株.结论 2006年云浮市有H1N1亚型和B型(Victoria系)流感病毒流行,上半年以B型流感病毒为流行优势株,但下半年B型流感病毒活动明显减弱,以H1N1亚型流感病毒为流行优势株.

    作者:张华;崔楚平;欧庆华;姚伟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人畜共患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人畜共患传染病是指人和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又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可通过人与患病动物的直接接触,或经由动物媒介、被污染的空气、水和食物传播.

    作者:黄竹林;周建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地恒赛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56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地恒赛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方法 治疗组口服地恒赛片5 mg,每天1次,雷尼替丁胶囊20 mg,每天3次,均连服4 wk;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5m g,每日1次,联合雷尼替丁治疗,连服4 wk.结果 治疗组治愈32例,治愈率为57%(32/56),对照组治愈19例,治愈率为45%(19/42),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876,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9.3%)高于对照组(80.9%),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地恒赛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治愈率高,疗效好.

    作者:吴敬英;陈丽珍;麦国洪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西乐葆治疗120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现察西乐葆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乐葆治疗组(1次/d,每次200 mg)和扶他林对照组(3次/d,每次50 mg),治疗5周后评估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西乐葆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总体疗效为95.00%,扶他林组的总体疗效为90.00%,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西乐葆组发生不良反应共7例(11.67%),扶他林组发生不良反应共18例(30.00%),两组间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西乐葆治疗膝骨关节炎安全有效.

    作者:吴镇权;刘刚;杨昀焯;袁忠治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信宜市吸毒人员HIV感染及合并肺结核的调查

    目的 了解信宜吸毒人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及合并肺结核的情况,探索防治对策.方法 对信宜戒毒所的吸毒人员及到信宜市慢病站就诊有吸毒史的人员全部免费进行HIV抗体初筛和X线胸部透视.HIV抗体初筛阳性者送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认,对胸部透视发现肺结核病可疑者,结合胸片、痰涂片、结核抗体(含PPD试验)及临床表现进行肺结核的确诊.结果 共检查531例,HIV感染者25例(其中男22例,女3例),患病率4.71%;合并肺结核8例,占HIV感染者的32.0%.结论 信宜吸毒人员HIV感染疫情严峻,且有向一般人群传播的趋势,合并肺结核也相当严重,应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HIV感染者或有静脉吸毒史者宜及时作胸部X线检查和PPD试验,对肺结核患者也应作HIV抗体初筛,利于早期诊断与防控.

    作者:苏锋;练日南;岑奇秀;古利雅;赖宇丽;杨继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中药对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耐药菌株体外抑菌试验观察

    目的 探讨中药对常见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治疗的可行途径.方法 用自制中药液对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鲍曼复合醋酸钙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采取试管内药液稀释法和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中药液对全铜绿假单胞菌以及多重耐药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作用较大,对多重耐药菌鲍曼复合醋酸钙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作用较弱.结论 由于中草药的多作用机制,一般在临床不易形成耐药,但中草药目前的炮制和使用情况下难以达到如此高的体内浓度,难以替代抗生素,应在中草药和抗生素联合使用上进一步研究,以减少耐药性和抗生素残留.

    作者:王治伟;庞雪云;冼中任;田碧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茂名市2006年狂犬病流行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茂名市2006年狂犬病流行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06年茂名市狂犬病疫情及监测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年茂名市共报告狂犬病例77例.其中未进行伤口处理、疫苗接种与抗血清注射的比例分别为53.25%、80.52%、89.61%.病例致伤动物90.14%是犬.结论 病例暴露后预防治疗率低以及没有按照要求完成全程接种,狂犬病暴露后预防治疗不规范,主要宿主动物犬的免疫率低可能是造成狂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

    作者:陈伟文;李波;黄海东;候春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126例皮肤溃疡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皮肤溃疡并发细菌及真菌感染的情况.方法 对126例皮肤溃疡患者的溃疡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真菌检查.结果 在126例皮肤溃疡患者中,有91例存在细菌感染,占72.2%;有40例存在真菌感染,占31.7%,同时有细菌和真菌感染的11例,占8.7%;细菌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占37.3%,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常见.结论 皮肤溃疡存在感染的比例较大,尤其是细菌感染;通过了解皮肤溃疡感染的情况,有选择有针对的应用抗生素,有利于该病的治疗.

    作者:陈海洲;陈新;周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胃癌根治术后复发死亡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相关因素对胃癌术后复发死亡的影响,为改善个体化综合治疗、提高术后生存率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2003年9月间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者138例,其中死亡112例,对可能影响术后复发死亡的14项临床、病理和治疗措施,采用Logistic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38例平均复发时间为术后19.8个月,2年内复发率76.8%,2~5年内复发率21.7%,5年后复发率1.4%;单一复发占81.9%,多种复发类型占18.1%;其中腹膜复发占49.3%,血行转移复发占34.8%,区域局部复发占15.4%logistic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分期、TNM分期、术后腹腔化疗、术前介入化疗是影响术后复发死亡的独立因素,其中腹腔化疗、介入化疗是保护因素.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复发大部分发生在术后2年内,影响术后复发死亡的原因由多方面促成,独立因素起主要作用.

    作者:张波;田平;康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复方感冒冲剂体外抗流感病毒作用

    目的 探讨复方感冒冲剂体外对流感病毒(H3N2)的抑制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狗肾传代细胞(Madin-Darby canine kidney,MDCK)建立体外病毒感染模型.将病毒与药物通过三种不同给药方式,通过细胞病变法观察复方感冒冲剂对流感病毒的抑制及对被感染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 复方感冒冲剂在感染病毒同时加药方式下对流感病毒(H3N)感染的MDCK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在先给药再感染病毒的方式下对MDCK细胞的保护作用较弱;在先加病毒后加药的方式下,复方感冒冲剂对病毒感染的MDCK细胞无明显保护作用.结论 复方感冒冲剂具有体外抗流感病毒作用,其药效发挥可能依赖机体的代谢并与给药方式有关.

    作者:陈景毅;汤媛媛;宋德志;赖振屏;黄企光;樊晓晖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抑酶肽对失血性休克兔再灌注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抑酶肽对失血性休克兔再灌注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6只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休克组和抑酶肽组,每组12只,分别于休克2 h、复苏后2 h取静脉血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磷脂酶A2(PLA2)的含量及肺组织的湿/干重比值.结果 抑酶肽组的MDA含量明显低于休克组(P<0.05);SOD含量明显高于休克组(P<0.05);磷脂酶A2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明显低于休克组(P<0.05);肺组织的湿/干重比值也明显小于休克组(P<0.05).结论 早期持续小剂量运用抑酶肽可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参与炎症反应的多个环节,从而减轻创伤失血性休克兔再灌注肺组织损伤.

    作者:莫志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非依赖性药物对成瘾性疾病的治疗作用

    成瘾性疾病是指患者对某种药物或行为产生依赖性,使其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的一类疾病.对此疾病的治疗除了非药物疗法如行为、心理矫正外,药物治疗也是一个重要环节.非依赖性药物对某些成瘾性疾病的身体依赖症状表现出一定疗效.对成瘾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上述药物的治疗作用进行探讨.

    作者:陈德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不典型川崎病误诊27例临床分析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又称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症为主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在发达国家或地区,川崎病所致的冠状动脉并发症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小儿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并且可能成为成人后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之一[1,2].

    作者:焦云;牛淑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ELISA法在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基因重组抗原ELISA法在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实验(TPPA)对355份梅毒患者和非梅毒患者的临床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以TPPA阳性者为标准,TRUST有7份为假阴性,4份为假阳性;TRUST和ELISA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2.7%、98.3%和100%、99.1%.TRUST与TPPA的符合率为96.3%,ELISA与TPPA的符合率为99.4%.ELISA的敏感性、特异性都优于TRUST,与TPPA符合率高.结论 重组抗原ELIS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结果客观、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适用于梅毒初筛和确诊.

    作者:周潇;叶惠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CT灌注成像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在肝脏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90例CT平扫初诊为肝脏肿瘤的病人和30例正常成年人进行了CT灌注成像研究,应用西门子sensation 16及GE Lightspeed 64多层螺旋CT机扫描,用随机功能软件分析图像.计算机处理获得时间-密度曲线,再利用曲线所提供的数据计算灌注指标.结果 肝癌组病灶中心BF、BV、HAI均明显高于病灶边缘,MTT较病灶边缘短,PS较病灶边缘略低;肝转移瘤病灶中心BF、BV、PS、HAI较病灶边缘低,MTT较边缘短;肝血管瘤病灶中心BF、BV、PS均低于病灶边缘,病灶中心HAI与正常肝组织一致,边缘HAI较正常肝组织明显增高,MTT较边缘长.结论 CT灌注成像能更精确的鉴别肝脏良恶性肿瘤及发现微小病灶,双灌注成像的应用增加了鉴别参数,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韩向君;陆建成;王廷昱;柯晓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高甘油三酯对不同方法测定HDL-C的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血清甘油三酯(TG)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测定的影响,寻找更适合基层实验室测定HDL-C的方法.方法 确定TG<1.69 mmol/L30例及高血脂标本103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C及HDL-C,并稀释高甘油三酯标本,采用直接法(过氧化氢酶清除法)及沉淀法进一步检测HDL-C,2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TG<1.69 mmol/及在1.69~4.00 mmol/L时,2种方法测定HDL-C结果之间无差异(P>0.05);在TG>4.01 mmol/L时,2种方法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稀释标本检测,在TG>6.00 mmol/L时,2种方法之间HDL-C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一方法检测标本稀释前后HDL-C结果比较,在TG各浓度值直接法均无差异,在TG>4.00 mmol/L时,沉淀法有差异.结论 检测高TG标本HDL-C,直接法和沉淀法之间有显著差异,有条件的实验室应选择采用过氧化氢酶清除原理的直接法检测高TG标本.如采用沉淀法,应注意高TG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作者:赖雄;余岸松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脂肪肝患者血脂、血尿酸水平分析

    目的 探讨脂肪肝与血脂、血尿酸的关系,为脂肪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体检B超检出的106例脂肪肝患者及10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进行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尿酸测定,并采用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 脂肪肝患者的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脂肪肝患者不仅伴有血脂代谢紊乱和血尿酸代谢异常,并且其血脂与血尿酸水平相关,且相互影响.

    作者:袁红梅;黄胜起;王培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作用时间对指血和静脉血微量元素检测的影响

    目的 了解儿童采血方式和放置时间对6种微量元素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应用电位溶出法检测2~8岁儿童手指血和静脉血6种微量元素Zn、Fe、Ca、Mg、Pb、Cu的检测.结果 (1)儿童手指血和静脉血同体不同采血处的标本检测6种微量元素,结果值相符合极高,男女无差别;(2)充分证明儿童静脉血在放置2 h内6种微量元素变化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放置4 h时Zn、Fe、Ca、Pb结果升高,且与前三个时间点的结果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手指血微量元素检测与静脉血血清微量元素检测样品结果准确度极高,能够客观反映出被检测者近、中期6种微量元素单位含量值,能够指导临床保健治疗,有一定实用价值;建议须在采血2 h内检测结果.

    作者:许瑞环;廖长征;陈思祖;徐文莉;李康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通过临床路径对高血压患者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172例住院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00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72例)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治疗依从性和血压有效控制率,观察组健康教育效果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开展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高血压控制效果和健康教育质量.

    作者:谢小蔓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60例老年耳聋患者血液流变学临床观察

    目的 探索老年耳聋发生的有关因素.方法 对60例老年耳聋患者的全身状况进行分析,同时对其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性及血液流变触性等进行检测,并将其结果与同年龄组的健康老人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老年耳聋组患者多数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其全血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元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液流变触性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则轻微升高.结论 老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以及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是导致老年耳聋发生发展的有关因素之一.

    作者:彭建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