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压氧综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观察

苏娜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 高压氧, 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 观察高压氧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 分高压氧(HBO)组62例,对照组49例,两组患儿进行分析.结果 HBO组有效率为91.9%,对照组有效率73.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9,P<0.05).结论 高压氧综合治疗病毒性脑炎疗效显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脏肿瘤的临床分析及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脏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成人及小儿心脏检查时多切面仔细观察心室腔和心包腔内有无肿块及检测肿块所致的血流梗阻和病理变化.结果 超声诊断心脏肿瘤2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16例,其中左房粘液瘤13例、右房粘液瘤1例、右室横纹肌瘤1例、右房淋巴瘤1例.声像图特征:在心房、心室腔内可见一个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的低回声,或中强回声肿块.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脏肿瘤的可靠方法,对于肿瘤定位,评估继发性病理改变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徐世亮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不同类型献血者的调查

    目的 对6种不同类型献血者人数和血液检测情况作比较,探讨安全的献血类型.方法 对31 129名献血者血液五项指标作检测,把献血者分为三组六种类型,对每组献血者的人数和检测指标不合格率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六种类型的献血者中,固定献血者的血液五项检测指标阳性率低(1.5%).结论 自愿的、无偿的、固定的献血者是安全的献血者,要不断巩固和发展固定献血者队伍,从而满足临床用血和提高血液的安全性.

    作者:孙家志;陈辉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血通注射液和奥扎格雷钠联合应用治疗脑血栓形成疗效观察

    脑血栓形成是当今社会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致残率高,也是中老年人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各种医疗设备的不断普及,使得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更及时和有效.本文对162例脑血栓形成患者,给予血通注射液和奥扎格雷钠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卢艳;刘龙;李秀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2006年慈溪市疟疾监测分析

    疟疾是一种传播快、易反复、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慈溪市属中华按蚊为媒介的间日疟流行区,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于1989年全市达到了基本消灭疟疾标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流动频繁,每年均有外源性病例发生,且发病率有回升现象,现将2006年疟疾监测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杭鹤云;范飞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趋势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近年来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状况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和控制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将2002年1月~2006年12月住院和门诊病人送检的各类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采用VITEK-AMS 60全自动微生物仪进行菌株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2002年~2006年分离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由2002年的10.8%上升到2006年的19.6%,而对抗生素的敏感率却在不断下降,其中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由2003年的60.0%下降到2006年的27.0%.2006年分离株只对特治星保持中度敏感(65.0%).对其它13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在66.0%~100.0%之间,且出现了许多全耐药株.分离株主要来自神经脑外科,外科ICU和呼吸内科病人,多见于脑部和肺部疾病患者.以老年、危重和意外伤抢救患者为主要易感人群.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90.3%.住院时间长,侵入性技术的应用,交叉感染,大量抗生素的应用和细菌多重耐药是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 缩短住院日,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重点科室,重点部位,重点人群的监测和预防交叉感染的管理是预防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张桔红;王佩芬;张凌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BacT/ALERT 3D全自动培养仪检测分枝杆菌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BacT/ALERT 3D全自动培养仪在结核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BacT/ALERT 3D全自动培养仪(3D法)对临床送检的加2份标本(其中结核病患者标本330份,非结核病患者标本72份)进行结棱分枝杆菌分离培养,阳性者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同时与BACTE TB 460系统(Bactec法)和改良罗氏培养法(L-J法)进行比较.结果 330份结核病患者标本中,3D法、Bactec法和L-J法的阳性分离率分别为42.1%、43.9%和31.2%;初分离平均阳性时间为16.1d、12.8d和25.6d,平均药敏时间12.9d、12.4d和22.4d,总报告时间分别为29d、25.2d和48d.3D法在阳性分离率和平均报告时间均明显优于改良罗氏法(P<0.05)、与Bactec法相近(P>0.05).3种方法污染率分别为4.0%、6.2%和3.5%;3D法低于Bactec法(P<0.05)、与L-J法相近(P>0.05).3D法与Bactec法和L-J法药敏总符合率分别为97.28%和94.79%.在72份非结核病人标本中,3种方法培养均为阴性.结论 BacT/ALERT 3D全自动培养仪检测分枝杆菌具有阳性分离率高、快速、污染率低、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快速检测分枝杆菌的方法.

    作者:廖光付;蓝红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北京市医务人员对登革热认知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西城区医务人员登革热防治知识现状,为加强登革热专业培训提供基础信息.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西城区6家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登革热防治知识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医院和科室的医务人员其登革热知识掌握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提高医务人员特剐是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的登革热认知水平.

    作者:关静;张震;乔富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聚类分析在艾滋病中医望诊分析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在艾滋病中医望诊检查分类中的应用,为艾滋病的中医诊断和筛检艾滋病高危人群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5年12月~2006年2月在河南省艾滋病高发地区驻马店市、开封市、南阳市及商丘4个地区抽取艾滋病服药病人550名及对照454名,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艾滋病的中医望诊主要症状可以聚为四类,第一类主要有姿态、舌病、舌态等;第二类为舌下脉络;第三类为舌形;第四类为牙齿.结论 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可以对艾滋病高危人群的中医望诊信息进行较好的中医证型分类,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艾滋病高危人群的中医证型特点,在中医证候研究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张艳丽;孙长青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上海市南汇区慢性丝虫病人社区管理和照料方法探讨

    目的 了解慢性丝虫患者的现况,以便更好地进行关怀照料工作,提高慢丝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WHO关于消除丝虫病的目标之一.方法 慢性丝虫患者治疗用海群生作病原治疗,同时给予弹力绑带;对慢性丝虫病人用血清学和病原学进行监测,阳性均为0;每年对慢丝病患者进行随访和治疗,并建立档案.结果 慢性丝虫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反复发作的急性淋巴结、淋巴管炎、橡皮肿、鞘膜积液以及乳糜尿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学习、就业和婚姻,且慢丝病人大都经济条件差,生活贫困,是真正的弱势群体,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结论 应提倡以社区卫生服务为主导的慢丝病人照料和关怀工作,政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做好各项治疗、照料和关怀工作,提高慢丝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宋海红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氟康唑与酮康唑治疗口腔念珠菌病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氟康唑与酮康唑对口腔念珠菌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口腔念珠菌的感染用药选择提供指导.方法 共有86例口腔念珠菌感染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氟康唑与酮康唑进行治疗,现其疗效.结果 氟康唑组治疗总有效率78.43%,酮康唑组治疗总有效率51.43%,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χ2=6.89,P<0.01).结论 氟康唑对口腔念珠菌感染疗效优于酮康唑.

    作者:聂海燕;陈从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HBsAg-PLGA缓释疫苗的制备及相关研究

    目的 研制PLGA为栽体的一针剂免疫乙肝疫苗,观察该疫苗的注射部位炎症及分析使用者的依从性.方法 采用复乳溶荆法制备乙型肝炎疫苗微球,单剂注射到实验兔后腿肌肉内观察病理学反应,井随机调查100人对一针免疫乙肝疫苗的使用看法.结果 HBsAg-PLGA微球包裹率达55%以上且制备工艺稳定,荆型生物兼容性及注射人群依从性表现良好.结论 HBsAg-PLGA缓释疫苗具有一定的研究开发价值.

    作者:尹文国;徐万国;李宇辉;苏畅;韩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食品中氯霉素测定方法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ELISA检测法检测食品中氯霉素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国际上先进的ELISA检测法和酶标读数仪定量检测,并与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HPLC-MS/MS)比较.结果 氯霉素含量为0.05~0.20μg/kg之间,CV%为2.5%~5%,回收率为85.0%~110.0%,标准曲线r=-0.992~-0.999.结论 ELISA法具有灵敏度高,干扰少,测定步骤简便、快速.操作安全,设备投资少,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柳其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广州市三种血清型登革热患者临床特点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登革热Ⅰ型(DEV-Ⅰ)、Ⅱ型(DEV-Ⅱ)与Ⅳ型(DEV-Ⅳ)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6~2003年间收治的578例登革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三型登革热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及一般临床表现,如发热、头痛、肌痛、恶心、呕吐、皮肤粘膜充血等无明显差异;DEV-Ⅰ型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典型登革热为主,肝损害发生率高;DEV-Ⅱ型患者的器官损害多见,可出现严重的出血性皮疹及腔道出血,出现登革出血热及登革休克综合征的比率高;DEV-Ⅳ型患者的临床表现以轻型登革热为主,器官损害少见.结论 DEV-Ⅱ型患者的病情重,DEV-Ⅰ型次之,DEV-Ⅳ型轻.

    作者:王建;洪文昕;张复春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阿维A胶囊治疗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阿维A胶囊治疗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方法 8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阿维A胶囊,第1周20mg/d,餐中服,第2周30mg/d,对皮损无好转的患者第3周以后40mg/d,病情痊愈或明显好转后,每周减10mg/d,维持量10mg/d,维持2~4周.同时外用迪银霜,每日2~3次.对照组服用郁金银屑片,4片/次,3次/d,连服8周,外用药同治疗组.用药期间每周复诊1次,观察疗效指导用药,并记录不良反应,用药8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8用后,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5.56%和51.16%(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用药后早1周见效,第4周皮损明显消退、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时照组用药后早3周见效,第6周皮损明显消退、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 阿维A胶囊治疗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有效、安全、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作者:陈军秀;韩杰;陈艳香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加瞢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沙眼衣原体(CT)或和解脲脲原体(Uu)所感粢的非淋菌性尿道(官颈)炎患者162例采用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给药,每天1次,每次0.4g,连续14d,总结其疗效.结果 162例患者痊愈率为69.1%,总有效率为84%,CT和Uu的病原体感染清除率分别为83.5%和84.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9%.结论 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疗效好,安全性好.

    作者:林雁嘉;林雯;李勇忠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2003~2006年海盐县部分人群HIV监测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2003~2006年海盐倒人群HIV感染状况和流行趋势,为制定艾滋病的预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自愿检测者、强制检测者、羁押人员、公共场所人业人员血样标本开展HIV抗体检测.结果 4年间共检测血样4 853份,检出HIV抗体阳性7例(6人),其中2003年检出HIV抗体阳性例数0,2004年阳性例数1,2005年阳性例数为1(该例与2004年阳性例为同一人).2006年阳性例数为5.其中自愿检测者阳性人数为3人,强制检测者阳性人数为2人,羁押人员阳性人数为1人,公共场所人业人员阳性人数为0.感染途径以异性性接触为主(66.7%),外省流动人口居多(83.3%).结论 近4年海盐县HIV感染者正在逐年增加,呈上升趋势,今后应进一步加强艾滋病宣传教育力度和人群监测力度,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遏制艾滋病感染的上升蔓延势头.

    作者:周晓红;陈鸣芳;沈珠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41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分析

    目的 了解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病因,为指导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413例住院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资料.结果 41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引起者占首位,共145例(35.1%);其次为糖尿病肾病,共107例(25.9%);高血压肾病78例(18.9%);梗阻性肾痛44例(10.7%);慢性肾盂肾炎8例(1.9%);先天遗传性肾病6例(1.5%);狼疮性肾炎、乙肝相关性肾病等25例(6.1%).结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病因的构成比例与现有的文献资料有差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明显上升.梗阻性肾病在海南地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内地.

    作者:叶凤;梁海琴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应用及其作用机制

    银屑病是皮肤科常见病种,治疗手段多样化,没有特异性.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该病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治愈率达82%.其作用机制包括诱导细胞凋亡及对细胞因子影响.本文特对窄谱UVB治疗银屑病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张成国;樊翌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蚊虫防治技术新进展

    蚊虫防治技术种类繁多,如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各种技术的作用原理、使用方式不同,对不同蚊种的杀灭活性亦有差别.本文对目前常用的蚊虫防治技术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

    作者:陈辉华;陈晓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老年人健康行为水平的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老年人健康行为水平,以指导社区医护人员开展健康教育.方法 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对332例老年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1)老年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量表标准化得分为63.70,其中分量表以营养得分高,其次为自我实现、人际关系、压力处理和健康责任,运动和锻炼得分低;(2)教育程度、经济状况与健康行为呈正相关.结论 (1)老年人整体的健康行为水平处于中等;老年人在营养、自我实现、人际关系和压力处理方面的健康行为水平较高,健康责任、运动和锻炼方面的健康水平较低.(2)应加强老年人在健康责任、运动和锻炼方面的健康行为教育,重视文化翟度低,经济状况差的老年人.

    作者:毛晓群;尤黎明;黄惠芬;古素娥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