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阴道镜及HPV16检测诊断宫颈疾病的分析

刘玉珠;匡海燕;林碧映

关键词:阴道镜, 人乳头状瘤病毒,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摘要:目的比较阴道镜及HPV16临床检测诊断宫颈疾病的价值. 方法对840例阴道镜检查的患者在镜下取活检,同时以原位杂交即蜡块组织内检测HPV16. 结果经病理证实慢性宫颈炎614例,CIN 221例,宫颈癌5例;HPV16阳性675例,其中CIN患者HPV16阳性205例,发生率92.8%. 结论阴道镜对慢性宫颈炎、CIN、宫颈癌等宫颈疾病作出筛选,并可作为诊断依据,HPV16是宫颈病变的高危因素,检测可指导临床治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医学女生亚健康的多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医学女生亚健康状态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493名大学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一般情况、健康状况、网络成瘾情况.亚健康的确定采用康奈尔医学指数(CMI).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亚健康的影响因素. 结果医学女生亚健康发生率为42.5%.亚健康组不适应、抑郁、焦虑、敏感、紧张得分均比健康组高(P《0.05).学习压力大、上网时间长、缺乏体育锻炼、知心朋友少及网络成瘾是大学生亚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另外,母亲学历低者亚健康发生率更高. 结论应通过健康教育、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来干预亚健康的影响因素,促进医学女生的身心健康.

    作者:周玲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华枝睾吸虫胆道梗阻术后胆道引流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华枝睾吸虫感染的胆道梗阻性疾病外科治疗后胆道引流的特点. 方法 2001年1月~2004年12月外科治疗华枝睾吸虫感染致胆道梗阻性疾病68例,调查手术后胆道引流管的放置时间、胆汁流量、闭管时间、拔管指征以及预后追踪等情况. 结果 68例胆道梗阻患者全部为华枝睾吸虫感染所致,2例伴有恶性病变,2例伴有重症胆管炎(ACST),急诊手术32例(47%).手术后平均胆道引流管放置时间(26.3±3.1)d,3例结石复发2次手术. 结论华枝睾吸虫感染引起的胆道梗阻性疾病,手术后胆道引流管放置时间相对要长,配合驱虫治疗十分必要,必须反复检测胆汁内无虫卵排出方可拔除引流管.

    作者:陈瑞新;杨六成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海马区神经干细胞分化增殖及其对中枢系统疾病的治疗

    1 神经干细胞1.1 存在、来源 1992 年,Reynolds 等[1]从成年鼠脑纹状体中首次分离出能在体外持续增殖且具有向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分化潜能的细胞群;表明在成年鼠脑内存在着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群.1998 年,Eriksson 等[2]证实成年人脑同样存在神经干细胞,使人们对神经系统再生的机制和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均有了新的认识.

    作者:詹焱;马涤辉;张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派罗欣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派罗欣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龙川县人民医院2003~2005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治疗组予派罗欣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照组予α-干扰素、拉米夫定;疗程24周,治疗后检测乙肝患者ALT、AST、HBeAg、HBVDNA变化. 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两组ALT复常率差异有显著意义,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派罗欣联合阿德福韦酯对乙型肝炎疗效优于α-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

    作者:曾伟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深圳宝安区2~6岁儿童水痘疫苗免疫成功率监测

    目的监测2~6岁心童水痘疫苗的免疫成功率. 方法随机抽取2~6岁年龄组儿童147人,按说明书要求每人注射国产水痘疫苗0.5ml,分别于免疫前和免疫后4周采血,以ELISA法检测IgG抗体. 结果检测147人,免疫前4例IgG抗体阳性,占3.23%;免疫后56例IgG抗体阳性,占45.16%,IgG抗体阳转率43.33%.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男女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5);各街道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厂家疫苗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人群水痘疫苗免疫成功率不高,在评价影响免疫成功性因素的同时,也应对试验方法进行分析.

    作者:叶发忠;李苑;钟璋平;刘晓军;周海庄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1 100例支原体检验及药敏监测分析

    目的了解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和药敏变化. 方法应用生物-梅里埃支原体 IST试剂盒,对泌尿生殖道有临床症状疑患支原体感染的患者采取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1 100例受检患者支原体培养阳性468株(份)(42.5%).其中解脲支原体(Uu)阳性266株(份)24.2%(266/1 100),人型支原体(Mh)阳性107株(份)9.7%(107/1 100),Uu+Mh混合阳性 95株(份)8.6%(95/1 100).男、女患者的阳性率分别为 24.5%(66/269)和 48.4%(402/831) ,差异有极显著性(χ2=47.25,P《 0.001).支原体对药物敏感率较高的药物依次是原始霉素( 90.6%)、交沙霉素(76.9%)、强力霉素 (69.9%);耐药较高的是红霉素(59.0%)、四环素(36.0%). 结论对疑患支原体感染的患者应采取标本进行支原体和药敏检测,参考实验结果有目的规范地选择药物治疗.

    作者:梁沛杨;林绍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阴道镜及HPV16检测诊断宫颈疾病的分析

    目的比较阴道镜及HPV16临床检测诊断宫颈疾病的价值. 方法对840例阴道镜检查的患者在镜下取活检,同时以原位杂交即蜡块组织内检测HPV16. 结果经病理证实慢性宫颈炎614例,CIN 221例,宫颈癌5例;HPV16阳性675例,其中CIN患者HPV16阳性205例,发生率92.8%. 结论阴道镜对慢性宫颈炎、CIN、宫颈癌等宫颈疾病作出筛选,并可作为诊断依据,HPV16是宫颈病变的高危因素,检测可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刘玉珠;匡海燕;林碧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深圳市2 364例孕妇TORCH特异性IgM的检测

    目的了解深圳市孕妇TORCH( TOX、CMV、HSVⅠ、HSVⅡ及RUV) 感染情况,为妇女卫生保健措施制订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ELISA法,对2003 年1月~2005年11月进行产前检查的2 364例孕妇进行TORCH特异性IgM抗体的检测分析. 结果 TOX、CMV、HSVⅠ、HSVⅡ及RUV 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 76%、2.03%、2. 28%、2. 37%及2. 62%;TORCH感染率春季显著高于夏、秋、冬三季(P《0.01). 结论妊娠妇女由于内分泌的改变和免疫力下降,易于发生某些病原体(如TORCH)的原发感染和继发感染,应做好孕期预防保健工作,以提高优生优育质量.

    作者:肖桂初;黄维加;蒋英;肖晓友;黄与双;朱新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复方混合杀虫粉剂套餐使用对德国小蠊的灭效研究

    目的探讨几种杀虫粉剂混合配方、交叉使用对德国小蠊的杀灭情况,为德国小蠊的防制提供依据. 方法用奋斗呐、胺菊脂、残杀威、蝇克星按一定的剂量比例交换混合配伍,套餐交叉使用. 结果灭效提高,抗药性降低,复合性配方杀虫剂可以应用于德国小蠊的防制. 结论杀虫粉剂混合配伍、交叉使用,可提高杀灭效率,并可降低抗药性的发生.

    作者:陈伟;谢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14项临床常规化学检验室内质量控制方法设计

    目的了解临床常规化学检验14个项目进行室内质量控制方法设计质控规则和质控测定个数,评价对医学实用性和满足临床质量要求的效果. 方法以美国CLIA,88能力验证计划的评价限作为规定每项试验的质量要求,确定每项测定方法在稳定操作下的不精密度(CV%)或标准差(S)和不准确度或偏倚(bias),计算临界系统误差(△SEc).并根据平时工作情况评价方法的稳定性. 结果不同项目的质控规则和控制测定个数不尽相同. 结论对定量测定的临床检验项目均需甲类似的方法进行室内质控方法的设计才能符合质量要求.

    作者:何敦雄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热带医学研究的传承与发展

    整体分析和总结热带医学研究的发展历程.根据当前对热带病和热带公共卫生的防治控制现状,查找缺陷和差距,并描准方向,突出重点,加深对基础性和应对性措施的研究,以吸引全社会对热带医学研究的关注和投入,达到研究人才、技术的传承、发展及贮备,为保障全人类的安全健康,促进全社会的文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潘先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海南省疾控机构图书情报信息服务工作现状与设想

    分析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图书馆(科、室)信息服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新时期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图书室增强信息服务意识,开发网上信息资源,为卫生工作人员提供全方位医学文献信息服务的设想.

    作者:黄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复杂,中性粒细胞的活化、巨噬细胞活化、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炎症介质与细胞因子、核因子-κB、肝脏枯否细胞、神经肽受体等多种因素在其发病机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现就近年来有关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曾仕平;蔡笃雄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1995~2004年濮阳市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濮阳市1995~2004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死亡的变化趋势,分析传染病在该地区的流行规律与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利用濮阳市1995~2004年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濮阳市甲乙类传染病1997~2004年报告发病率高于1995年及1996年,2004年报告发病率达到高.年龄别发病率呈现三个高峰期,死亡率呈现两头高的现象;不同传播途径的各类传染病发病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 结论传染病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多部门共同参与,综合防治.

    作者:任广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促肝细胞生长素、茵桅黄联合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促肝细胞生长素、茵桅黄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效果. 方法 40例婴儿肝炎综合征分两组,对照组21例常规使用葡萄糖、维生素、肝太乐、联苯双酯、白蛋白等.治疗组1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促肝细胞生长素、茵桅黄联合治疗,观察两组黄疸消退、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下降情况. 结果对照组黄疸明显消退,ALT、AST有所下降,但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黄疸消退,ALT、AST明显下降(P《0.05). 结论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茵桅黄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效果显著.

    作者:王旭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2005年长沙市雨花区人群麻疹免疫水平监测分析

    目的了解长沙市雨花区人群麻疹抗体水平. 方法在辖区内随机抽取一个街(镇、乡),分别在2~5岁、6~8岁、12~15岁、30~39岁组人群各约30人,采手指血用ELISA法检测麻疹IgG抗体. 结果街道与乡镇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T分别为84.00%和1:1002与76.47%和1:986(P》0.05);GMT水平以30~39组为高;麻疹疫苗预防阶段人群的GMT明显低于自然感染麻疹阶段的人群GMT(P《0.05). 结论雨花区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较低,未能形成免疫屏障,应及时进行免疫接种和补种.

    作者:邓婷;吴铁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各类发热病人疟原虫检出情况

    目的了解景洪市不同人群疟原虫感染情况,为制定疟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由景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州(市)各医院、农场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对各类发热病人进行涂片镜检或送检疟原虫. 结果 2002年1~12月全市血检各类发热病人11 841人,疟原虫阳性947例,平均疟原虫检出率为7.99%,间日疟占72.02%、恶性疟占27.98%.其中各类流动人群的疟原虫平均检出率为10.41%(402/3 682),明显高于当地居民的6.83%(545/7 979)(χ2=44.81,P<0.01). 结论各类流动人群发热病人的疟原虫检出率高,做好流动人口,特别是出、入境边民的管理是控制目前景洪市疟疾旒行的一项重要措施.

    作者:李兴亮;刀应华;李天军;李金海;杨昌;雷镭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526例女性生殖道衣原体和支原体药敏检测分析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炎症患者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及药敏情况. 方法沙眼衣原体检测采用英国Unipath公司免疫层析法,支原体采用珠海益民生物工程制品厂产的培养、药敏一体试剂盒检测. 结果 526 例生殖道炎症患者检测出 217例支原体、衣原体阳性,支原体、衣原体总感染率为 41.17%.其中Uu 147例(27.95%),Mh 8例(1.52%),CT 27例(5.13%),Uu+Mh 18例(3.42%),Uu+CT 10例(1.90%),Mh+CT 5例(0.95%),Uu+Mh+CT 2 例(0.38%).147株Uu对强力霉素、交沙霉素、美满霉素较为敏感,敏感率低的是四环素、乙酰螺旋霉素和红霉素. 结论女性生殖道炎症Uu感染率有上升的迹象,耐药菌株也在不断增加.进行衣原体、支原体及其药敏检测,可为临床医生提供治疗依据.

    作者:吴显劲;袁汉尧;戴湘春;柯水源;林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综合治疗的疗效观察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亦称儿童多动综合征,简称多动症,是一种临床十分常见的儿童发育行为问题. 临床特点是智能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小儿,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暂、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情绪易冲动和学习困难的一组症候群.

    作者:戴宪国;刘志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2004年温州鹿城区碘缺乏病调查

    温州市鹿城区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是温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常住人口65.14万,暂住人口68.86万.1996年起全区开展以全民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性消除碘缺乏病措施,8年来儿童碘营养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2000年经浙江省评估达到了消除碘缺乏病的阶段性目标.为了解目前碘缺乏病在鹿城区的流行情况,现将2004年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徐仪;谢海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