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住院精神病人服药依从性分析与护理干预

汤瑞娟;左平霞

关键词:住院精神病人, 服药依从性, 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病人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80例住院精神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②积极的心理护理;③健康教育;④纠正态度和信念;⑤自知力教育;⑥家庭和社会的支持.结果: 干预6周后,观察组服药依从性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积极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病人的服药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有效的预防复发.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住院精神病人躯体症状的观察与护理措施

    住院精神病人由于病情影响,经常出现躯体症状,且缺乏相应的主诉,这给治疗和护理带来了某些特殊困难.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躯体症状,有效地进行预防,对减轻病人痛苦和家属的经济负担,使病人及早回归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韩雪红;袁利明;苗夕枝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抑郁症认知功能评定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300在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50例抑郁症患者(按是否服用抗抑郁药分为未服药组18例和服药组32例)及35例正常成人对照组,应用丹麦仪器以及靶和非靶刺激序列,完成听觉P300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P3潜伏期(301.4±19.1) ms相比,未服药组抑郁症 P3潜伏期(327.9±22.0) ms和服药组抑郁症P3潜伏期(342.6±22.4) ms二组患者的靶刺激P3潜伏期均见延迟,而且与其MMSE评分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P3潜伏期可以辅助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定.

    作者:赵强;李巍;徐文兵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智力探讨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方法:对住院十年以上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并与短期住院患者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各分量表及言语智商、总智商较低(P<0.01),未分化型患者总智商较低(P<0.05).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受损较重,未分化型患者受损较重.

    作者:吴洪军;徐丽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银屑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防御研究

    目的:研究银屑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防御机制.方法: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抑郁、焦虑自评量表及心理防御方式问卷,对35例银屑病患者进行测试并与35例健康人对照.结果:病例组在总分、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惧、其它因子分及焦虑抑郁量表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0.01).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银屑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心理防御方式存在缺陷.

    作者:庞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奎的平治疗晚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比奎的平和氯丙嗪治疗晚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分别采用国产的奎的平与氯丙嗪随机治疗96例晚发精神分裂症,奎的平组48例,200~400 mg-1氯丙嗪组48例,200~400 mg-1,连续观察8周,以PANSS、CGI和TESS量表评定症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奎的平与氯丙嗪对晚发精神分裂症有确切疗效,奎的平有效率75.00%,氯丙嗪有效率72.92%,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奎的平组比氯丙嗪组有较少的不良反应.结论:奎的平是一种治疗晚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好、安全、不良反应少、病人服用依从性好的药物.

    作者:姚丰菊;潘苗;李艳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78例性被害人司法鉴定的分析

    在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性被害的鉴定经常遇到,现将我们所鉴定的78例性被害的司法精神医学鉴定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邢淑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银屑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对银屑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采用scl-90对65例银屑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银屑病患者scl-90 量表总分、躯体化、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分值、人际关系、偏执9个分值均高于常模组.结论:银屑病患者存有广泛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治疗银屑病的同时,应积极进行心理治疗.

    作者:冯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家庭干预对心境障碍的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家庭干预对心境障碍的疗效.方法:随机按入院的先后抽样家庭干预组50例、对照组50例.采用家庭干预组为传统的药物治疗与家庭干预组相结合,对照组为单独传统的药物治疗.结果:家庭干预组第四周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干预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治疗依从性好.

    作者:李新英;薛玉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住院精神病人婚姻状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人的婚姻状况.方法:对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的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精神病人的未婚率和离婚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且与病人的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种类、职业有关.结论:要改变精神病人的婚姻状况,必须要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注重精神康复、加强社会保障、进行精神卫生的宣传.

    作者:李红英;王瑞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

    目的:探讨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将接受氯氮平治疗的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末检测血糖和血脂水平,并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经氯氮平治疗8周后血糖血脂水平显著上升,并且其升高水平与年龄成正相关;对不同性别、有无精神分裂症家族史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影响无差异.结论:氯氮平引起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血脂代谢紊乱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影响越重.

    作者:刘晓芹;卞美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豁痰通脉平衡阴阳法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评价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采用豁痰通脉平衡阴阳法合用小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98例,同时设对照组94例;使用BPRS和TESS评价疗效及副作用,并调查治疗的依从性.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疗效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与单用西药相比对焦虑抑郁的疗效较好(P<0.01);中药组副作用的发生率较低,锥外反应较轻,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较好.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尤其对合并情绪障碍的患者更加适合,且副作用较少;需注意的是中药起效时间略慢于西药,应使用足够的疗程.

    作者:陈有福;巩桂双;朱美兰;罗和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社区精神卫生的发展概况与展望

    1引言社区是社会群体(家庭、氏族)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一定地理区域,形成一个在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其特点是:①社区中群体的构成以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为基础;②社区有一定的地域界限;③社区中居民有特定的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④居民在感情上对本社区抱有地方观念或乡土观念.社区精神卫生是指应用社会精神病学的理论、研究方法和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医疗技术,对社区人口中的精神疾病进行预防、治疗、康复,并为社区范围内的居民提供相应和必要的精神卫生服务.在服务对象上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者,以社区中的全体居民为对象,即包括目前心理状态正常者,开展全方位式的服务,需要政府及其各部门与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狭义者,主要服务对象为社区中的现症精神疾病患者,由卫生部门承担主要任务,同时也需要其它部门的协同和配合,我国目前现阶段的社区服务对象仍以后者为主[1,3].

    作者:潘忠德;沈文龙;张国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慢性精神病人的院内康复初探

    目的:探索慢性精神病人医院内康复治疗模式.方法:遵循康复医学总体槪念和原则,在医院内开展积极、有效地院内康复治疗.结果:通过各种康复治疗,缓解了病人的精神症状及预防和延缓了精神衰退,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结论:康复治疗是与传统的药物治疗相辅相成,是恢复病人正常生活、工作及社交功能所必需的,是治疗精神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田玉莲;蔡徳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缓解期的心理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缓解期的心理卫生状况及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76例处于缓解期的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其中的38例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干预组),并与对照组(未干预组)进行比较.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于干预前和干预后4周末进行量表评定.结果: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缓解期的主要心理问题为抑郁、焦虑、人际关系、强迫、敌对、偏执等.干预组在干预后4周末SCL-90的焦虑、抑郁、人际关系3个因子分与干预前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强迫、敌对、偏执3个因子分有显著性差异(p< 0.05),其他各项因子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各因子分干预前后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在SCL-90的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强迫、敌对、偏执等6个因子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缓解期的心理卫生状况,促进病人的康复.

    作者:吕纪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慢性酒精中毒的脑电图及其相关因素

    慢性酒精中毒可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害,使中枢神经发生病理性改变[1].对我院住院治疗的68例慢性酒精中毒的患者进行常规脑电图检查,对异常 EEG进行动态观察,发现其脑电图的异常程度与预后有一定的关系,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袁凤娟;高明政;李作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住院精神病人服药依从性分析与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病人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80例住院精神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②积极的心理护理;③健康教育;④纠正态度和信念;⑤自知力教育;⑥家庭和社会的支持.结果: 干预6周后,观察组服药依从性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积极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病人的服药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有效的预防复发.

    作者:汤瑞娟;左平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管乐器训练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况的研究

    目的:通过对部分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30周的管乐器训练以了解管乐器训练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况的作用.方法:对部分病人进行管乐器训练30周,在训练前后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内外向性格测验问卷>分别对病人进行测试,并对测试所得数据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心理状况得到改善.<焦虑自评量表>所测得数据前后相比显示有效率65.7%(t值3.038,P<0.01);<内外向性格测验问卷>所得的数据前后相比显示总有效率为57.14%,(t值2.6122,P<0.05).结论:管乐器训练对改善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况是有效的.

    作者:唐微韵;陈予君;杨春蕾;陆秀英;沈玉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发率高的常见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往往受生物、心理和社会等众多因素影响.目前对精神分裂症尚无根治的方法,精神分裂症的核心问题是社会功能的衰退、认知功能的下降,单用抗精神病药治疗及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可导致患者社会功能受损,同时也影响患者本人的生活质量.因此为使精神分裂症患者更好的恢复,社会和职业功能较少受损,较好的长期结局、减少住院次数和药费,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等综合治疗,尤其是加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十分必要.

    作者:戴梅竹;涂哲明;刘春仙;刘胜皇;蔡德明;刘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氟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42例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氟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及副作用.方法:用氟西汀与阿米替林进行对照性研究42例抑郁症患者.结果:两药均有明显抗抑郁、抗焦虑效果.结论:两药对抑郁症有明显效果,氟西汀副作用明显低于阿米替林.

    作者:林劲松;邱大宏;张作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小剂量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对照分析

    目的:比较小剂量丁螺环酮与阿米替林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对符合CCMD-III广泛性焦虑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丁螺环酮组(30例)和阿米替林组(30例),治疗2周,于入组前、治疗后第2周末及治疗结束后,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及副反应.结果:丁螺环酮与阿米替林相当,前者显效略慢,后者副作用较多.结论: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安全有效,副作用少,是治疗焦虑症的理想用药,在治疗2周内可以合并BZD类药物,以弥补其不足.

    作者:张希彩;董洪波;赵树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