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温州市2005年疟疾监测结果

陈袆;邵永强;张孝和

关键词:温州市, 疟疾流行, 监测结果分析, 温州地区, 人员流动, 监测体系, 东南沿海, 浙江, 预警, 危险, 人口, 气候
摘要:温州市地处浙江东南沿海,气候温和,全市现有11个县(市、区),人口700多万.温州地区是疟疾流行可接受的地区,由于人员流动频繁,流行的危险随时都可发生.建立疟疾流行的预警监测体系,防止温州地区疟疾再度流行极为重要.现将2005年疟疾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龙血竭胶囊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内服外敷龙血竭胶囊在治疗寻常痤疮方面的效果.方法将216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114例应用龙血竭胶囊内服外敷治疗寻常型痤疮,并将其与102例口服罗红霉素和外用玫芦消痤膏治疗的对照组作比较.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皮损的数目及副作用.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明显改善寻常痤疮皮损等临床症状,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6例出现ALT轻度升高,4例胃部不适、恶心、头晕,有2例发生皮肤刺激症状.结论龙血竭胶囊在治疗寻常痤疮有较好疗效,可用于寻常痤疮的治疗.

    作者:黄捷;赖伟珍;王太;张小帆;陈庆芬;张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平顶山市公务员发生肥胖相关性疾病的调查

    目的了解机关公务人员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病情况. 方法使用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分析方法.结果3 866名公务员超重肥胖2 090人,占54.06%.BMI与年龄无明显关系,WC与年龄显著相关;男女两性超重与肥胖发病率和肥胖类型有显著性差异;肥胖相关疾病聚集越多,BMI越高,WC越大.结论机关公务员超重肥胖比社区一般人群严重,BMI、WC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呈正相关.

    作者:王维亚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支气管哮喘合并糖尿病35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1998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35例支气管哮喘合并糖尿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患者临床控制者10例,显效18例,好转7例.空腹血糖控制在5.3~8.2mmol/L.结论临床上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糖尿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控制血糖,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才能取得理想的疗效.

    作者:黄新苏;郑宗茂;韩飞;郑衍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门诊和住院病人葡萄球菌感染和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门诊、住院病人葡萄球菌的感染及耐药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培养、分离菌种,用法国梅里埃公司VITEK-60 System全自动细菌分析仪鉴定菌种及用纸片扩散法做药敏试验.结果门诊病人获得葡萄球菌159株,其中MRS(耐苯唑西林的葡萄球菌)占46.1%,以生殖道感染为主;住院病人获得390株,其中MRS占81.7%,以呼吸道感染为主.万古霉素和替卡拉宁对MRS显示较强的抗菌活性;MSS(苯唑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除了对青霉素耐药外,对其它抗生素较为敏感.结论门诊病人以生殖道为主,住院病人以呼吸道为主.万古霉素是抗MRS感染的佳抗生素,其次是替卡拉宁.建议临床医生重视细菌学培养,用药敏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MRS的产生,并对MRS联合用药是必要的.

    作者:汤佩莲;陈求刚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老年2型糖尿病两种初始治疗方法的比较

    目的比较双胍类与磺脲类两种不同药物治疗初发老年2型糖尿病的降糖作用. 方法对初发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分别以双胍类与磺脲类两种不同药物治疗,观察治疗2个月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100g馒头餐后2h血糖,空腹C肽及胰岛素水平的变化. 结果双胍类药物具有与磺脲类药物相似的降糖作用,且避免了磺脲类药物的不良之处.结论对老年2型糖尿病的初始治疗可选用双胍类药物,且能避免磺脲类药物的副作用.

    作者:何颖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腰椎间盘术后CT和MRI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增强CT和MRI在鉴别腰椎间盘术后瘢痕组织形成和椎间盘突出复发的价值和准确性.方法通过对45例因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症状复发而再次手术病人的CT和MRI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且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5例患者增强CT诊断椎间盘复发17例,瘢痕结节粘连8例,其中有4例与手术结果不符,诊断符合率84%.增强CT显示椎间盘复发均无强化;瘢痕组织形成有轻到中度强化.20例MRI检查患者均行Gd-DPTA增强前、后矢状位、轴位成像,椎间盘突出复发14例,诊断瘢痕组织形成6例,其中1例与手术结果不符,诊断符合率达95%.14个椎间盘突出病例早期均没有强化,6例瘢痕组织在注射对比剂早期均有弥漫性持续强化. 结论增强CT扫描和MRI均能够有效鉴别腰椎间盘术后突出复发与瘢痕组织形成,但MRI总体优于CT.

    作者:舒仁义;张霞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XT-1800i血液分析仪对形态异常细胞报警的评价

    目的评估XT-1800i血液分析仪对异常细胞报警的可信度.方法对XT-1800i血液分析仪提示有异常细胞报警的标本进行手工涂片、瑞氏染色、显微镜油镜复检.结果以手工涂片、染色显微镜油镜复检为金标准,XT-1800i血液分析仪对异常细胞报警的灵敏度为98.32%,特异性为78.23%.阳性预测值为80.14%,阴性预测值为98.20%.结论对XT-1800i血液分析仪显示异常细胞报警的标本都应该进行涂片、染色和显微镜复检.

    作者:李志方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加味小柴胡汤对D-氨基半乳糖所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加味小柴胡汤对D-氨基半乳糖(D-GalN)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以D-GalN致肝损伤动物为模型,观察小鼠SOD、MDA及肝组织病理学的变化,探讨加味小柴胡汤保护肝损伤的作用和机理. 结果加味小柴胡汤能增强SOD活力,降低MDA水平,改善肝组织病变. 结论加味小柴胡汤对D-GalN所致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作者:张学敏;谢斌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心律失常的特点及治疗分析

    目的提高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心律失常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肺心病因下呼吸道感染而急性加重并发生心律失常的住院患者115例情况.全部病例均于入院时及治疗后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行连续动态心电监护.分析心律失常类型及与肺部感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心力衰竭及合并症如冠心病、肺性脑病、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关系,总结心律失常的治疗对策与转归的关系. 结果本组以室上性心律失常为多见,共103例,室性激动异常、传导阻滞及多种心律失常并存均可见;缺O2、CO2储留、酸碱平衡与电解质紊乱、心力衰竭等均与心律失常明显相关.抗心律失常治疗以治疗原发病、改善呼吸功能及纠正内环境紊乱为主,以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为辅.结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室上性心律失常为多见,积极纠正缺O2和CO2储留、防治感染为纠正心律失常的关键.

    作者:何端满;陈尊杰;吴素芳;熊建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霉菌性鼻窦炎的诊治探讨

    海南气候温暖潮湿,霉菌性鼻窦炎较多见.现收集1999年9月~2005年10月收治的霉菌性鼻窦炎36例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方法.

    作者:曾春荣;黄素静;李丰德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吸毒人群高危行为与相关血源病原感染相关研究

    目的了解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区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具静脉吸毒方式和性行为与HCV、HIV和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于2004年5~7月,从社区中招募吸毒人群调查其社会人口学特征、近3个月直接和间接共用注射器具静脉吸毒方式和近6个月性行为情况.采集血样进行HIV、HCV和梅毒抗体检测. 结果在调查的451名吸毒人群中HCV和HIV感染率分别为64.1%(289/451)和15.1%(68/451),HIV和HCV混合感染率为14.4%(65/451).口吸吸毒者和静脉吸毒者HCV感染率分别为17.3%(14/81)和74.3%(275/37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HCV感染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近3个月内共用针头或注射器静脉吸毒(OR值为2.27;95%CI为1.41~3.66)和未结婚或同居(OR值为2.21;95%CI为1.45~3.36).未见性行为因素对吸毒人群HCV感染的影响. 结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吸毒人群HCV和HIV感染率高,应加强对共用注射器具静脉吸毒行为的干预.

    作者:谢联智;陈曦;胡薇;边会珍;刘莉;邢志惠;杨正宁;梁姝;张莉;尹潞;王君;陈康林;秦光明;阮玉华;邵一鸣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一起两人误服大茶药中毒致死的调查

    目的查清食物中毒原因,为预防以后发生类似中毒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对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相关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查. 结果综合事件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该事件为一起误食有毒钩吻生物碱(大荼药)引起的食物中毒.结论华南地区广泛分布大茶药,常易引起误服,建议加强宣传教育,避免中毒事件发生.

    作者:肖奎光;黄念先;刘思强;巫卓英;熊杏茹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短时受精对体外受精结果的影响

    目的观察短时受精在IVF中的临床作用.方法35例IVF-ET患者经促排卵治疗后获得的卵子,孵育4~6h,先与精子共培养3h后,一半的卵子经洗涤后去除外周的精子,在新鲜培养液滴中培养,作为实验组,剩余的一半卵子在精子液滴中过夜培养至16~18h,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受精率(2PN、1PN、≥3PN)、卵裂率、优质胚胎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卵子数为219个,受精率、2PN率、1PN率、≥3PN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分别为73.6%、59.7%、6.1%、3.6%、95.7%、43.4%,而对照组卵子数为228个,受精率、2PN率、1PN率、多PN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分别为75.9%、58.9%、5.4%、9.8%、96.1%、45.8%.两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正常受精2PN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精受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短时受精可作为降低多精受精的一种补充办法.

    作者:郭江华;冯丽英;黎平;李锦红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惠州市博罗县农村井水卫生学情况的调查

    目的了解博罗县井水水质状况,探讨其原因并提出处理措施. 方法对120份井水的化学指标、微生物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在所检项目感官性状指标、一般化学指标、毒理性指标和微生物学指标共25项目中,全部合格的有25份,合格率为20.8%;不合格的项目主要是铁、锰、pH值、浊度、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其超标率分别是24.16%、28.33%、60.83%、26.66%、20.00%、37.50%、32.50%. 结论应选择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的水源;加强水源保护,防止水源污染;安装净水设备,以便能提供卫生安全的饮用水.

    作者:杨科明;邓寿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取石术肾脏通道的建立与应用

    目的评估在超声引导下建立经皮肾镜取石术(PNL)肾脏通道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上尿路结石患者建立经皮肾镜工作通道后,行碎石取石术. 结果35例均能准确进入肾盏目标位置,建立取石通道.16例患者一次取净,7例症状不明显的残余结石,PNL术后自然排出体外,12例需要其它辅助方式治疗,手术平均时间158min,无工作通道建立过程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超声引导穿刺可以为PNL提供安全、准确的工作通道,对PNL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焰;文春华;黄密伶;梁坚;李峻;李文雄;严冬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海洋生物多糖的种类及其生物活性

    海洋生物中存在许多天然活性多糖,根据其来源不同可分为三大类,海藻多糖,海洋动物多糖,海洋微生物多糖.由于其中不少海洋生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功能,并有部分已具有工业化生产价值,另一部分则可望开发成新药.现从海洋生物多糖的种类及其生物活性方面对目前国内外海洋药物的研究状态及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徐静;谢蓉桃;林强;冯玉红;黄志明;陈太学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某市各级医院使用中消毒剂微生物污染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某市各级医院使用中消毒剂微生物污染情况. 方法无菌操作采集使用中消毒剂、物体表面送实验室检测. 结果调查了某市三级医院1间,二级医院2间,二级以下医院4间共7间医院,使用中的酒精合格率是88.09%、碘酊的合格率是90%、金星消毒液合格率是50.48%,有些科室如手术室、产房等重要科室,使用中消毒剂微生物污染较严重,合格率较低. 结论加强对使用中消毒剂的管理,对降低院内感染率,避免重大院内感染事故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管辉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温州市2005年疟疾监测结果

    温州市地处浙江东南沿海,气候温和,全市现有11个县(市、区),人口700多万.温州地区是疟疾流行可接受的地区,由于人员流动频繁,流行的危险随时都可发生.建立疟疾流行的预警监测体系,防止温州地区疟疾再度流行极为重要.现将2005年疟疾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陈袆;邵永强;张孝和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抗菌肽Cecropin-His-6基因的真核表达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目的研究家蝇幼虫Cecropin-His-6抗菌肽基因生物学功能. 方法从家蝇幼虫体内扩增Cecropin-His-6抗菌肽基因,构建pcDNA3.1/Cecropin-His-6重组表达质粒并用脂质体转染CHO细胞中,G418筛选,HisTrap HP亲和层析柱纯化目的蛋白,琼脂糖平板抑菌试验检测目的蛋白的抗菌活性. 结果pcDNA3.1/Cecropin-His-6重组质粒成功转染入CHO细胞中,并获得具有抗菌活性的Cecropin-His-6目的蛋白. 结论家蝇幼虫抗菌肽哺乳动物型工程细胞表达系统的建立,为进一步制备抗耐药菌的肽类抗生素奠定了基础.

    作者:徐建华;朱家勇;金小宝;许琴英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目测法与酶标仪判断ELISA检测旋毛虫病IgG的结果比较

    目的比较目测法与酶标法判定的ELISA检测结果,验证目测法的可靠程度,探讨使用目测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方法实验根据旋毛虫病ELISA诊断试剂盒的操作要求进行,实验结果分别用目测法与酶标法加以判定,数据经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两者方法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与酶标法相比,目测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70.03%和98.05%.结论在判定ELISA检测结果时,目测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基本能代替酶标仪法.

    作者:刘慧;李春富;李菊升;董莹;李丽;郭晓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